【生理学PPT】_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机制:
感觉单位与皮层的联系具有广泛的聚合和辐散联 系,这些联系在废用时减弱/或频繁使用时增强。
临床举例:
①废用时:如在截去手臂者中发现, 触摸其脸部可引起似乎是来自失去手 臂的感觉。 (≈其他代表区占据)
②频繁使用时:
盲者在接受触觉和听觉信号刺激 时,其视觉皮层的代谢活动增强;
聋者对刺激视觉皮层周边区域的反 应比正常人更迅速而准确。
(≈代表区会扩大)
⑵第二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 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Ⅰ.双侧性投射; 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
2.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 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4.视觉代表区:
③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 射纤维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 多次换N元 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③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④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
①引起特定的感觉
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功 能 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②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
状态(上行激醒作、温觉与粗略触觉 的分离
(二)丘脑的主要核团
1.第一类细胞群=特异感觉接替核:后腹核、内、外膝状体。
功能特点: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
特定感觉代表区(构成特异投射系统),功能上具有点对点
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
后外侧腹核 躯干,肢体 后内侧腹核 头面部 外侧膝状体 视觉 内侧膝状体 听觉
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纤维。
上行激动系统: 指脑干网状结构向丘脑
的上传系统。如果该系统 功能↓(如应用催眠药、麻 醉药)→皮层由兴奋状态→ 抑制状态。
①非洲睡眠病 ②白天各种刺激↑→上传↑→觉醒
晚上各种刺激↓→上传↓→睡眠
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路径 第1级: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 第2级:脊髓后角或脑干的有关神经核 第3级: 丘脑的感觉接替核 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
本体感觉 (深感觉)、 精细触压觉
痛温觉(浅感觉)、 粗略触压觉
传导路特征与临床
①触压觉由内侧丘系和脊-丘前束传导;痛、温 觉由脊-丘系传导。
②∵痛、温和粗略触压觉在脊髓是先换元交叉后 上行;本体觉和精细触压觉则先上行后换元交叉。
∴当脊髓半横断时:痛、温和粗略触压觉障碍 发生在横断的对侧;本体觉和精细触压觉障碍发生 在横断的同侧。
⑴位置:枕叶距状裂的上下缘(17区)。 ⑵投射特点:
①视网膜的鼻侧交叉投射到对侧枕叶,颞侧不 交叉投射到同侧枕叶。
②视网膜的上(下)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下)缘; 黄斑区(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前)部。
5.听觉代表区: ⑴位置: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42区)。 ⑵投射特点:双侧投射,但以对侧为主。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路径: 特异感觉传入纤维经脑干时发出侧支 脑干网状结构内反复换元上行 丘脑的髓板内核群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3.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
特异性投射系统
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组 成 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6.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
7.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 区下侧。
单位。同一柱内的神经元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
(二)感觉皮层的可塑性 1.概念:皮层N元间的广泛联系可发生较快改变
的特性。
2.现象:
⑴当某外周感觉单位频繁使用/或废用时,感
觉皮层的相应代表区会扩大/或被邻近的其他代表区 占据的现象。
⑵当切除皮层某感觉代表区时,该外周感觉单位的 皮层投射移向周围代表区。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信号转导 信息传递 信息分析
内
分
外
析
环 境 的 各 种
感 受 器
换 能 作 用
变
化
神 经
传导路
大 脑
冲
皮
动
层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脊髓与脑干
●传导路三级神经元:初级传入(DRG)、脊 髓后角/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丘脑; ●内侧丘系:传导精细触压觉和本体感觉,二 级神经元在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投射到对侧 丘脑腹后核(特异性感觉接替核团);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二 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交叉后上行到丘脑腹后 核,部分经脑干网状结构投射到丘脑中线区和 髓板内侧核团(非特异投射核); ●特殊感觉(视、听、嗅等)
特 点 ②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 ②投射区广泛(非点对点关系) ③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 ③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
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 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
体表感觉区 = 3-1-2区(第 一感觉区)、岛叶(第二感 觉区) 本体感觉区 = 4区(又是运 动区) 内脏感觉区 = 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听觉区 = 41区 + 42 区 视觉区 = 17区
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构成非特异投射系统),功能上与维持
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
特异投射核团 (第一、二类) 非特异投射核团(第三类)
(三)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沿特
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的N纤维。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弥散地
2.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丘脑枕、丘脑前核、丘脑外侧核。
功能特点: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 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 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
3.第三类细胞群=髓板内核群: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 功能特点: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
1.体表感觉代表区: ⑴第一感觉区
中央后回 (3-1-2区) 定位明确 左 右 交 叉 :( 除 头 面 部 是 双侧性外); 倒 置 分 布 :( 除 头 面 部 是 直立外);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
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
(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
大);
感觉柱:皮层细胞纵向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最基本的功能
感觉单位与皮层的联系具有广泛的聚合和辐散联 系,这些联系在废用时减弱/或频繁使用时增强。
临床举例:
①废用时:如在截去手臂者中发现, 触摸其脸部可引起似乎是来自失去手 臂的感觉。 (≈其他代表区占据)
②频繁使用时:
盲者在接受触觉和听觉信号刺激 时,其视觉皮层的代谢活动增强;
聋者对刺激视觉皮层周边区域的反 应比正常人更迅速而准确。
(≈代表区会扩大)
⑵第二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 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Ⅰ.双侧性投射; 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
2.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 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4.视觉代表区:
③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 射纤维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 多次换N元 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③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④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
①引起特定的感觉
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功 能 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②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
状态(上行激醒作、温觉与粗略触觉 的分离
(二)丘脑的主要核团
1.第一类细胞群=特异感觉接替核:后腹核、内、外膝状体。
功能特点: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
特定感觉代表区(构成特异投射系统),功能上具有点对点
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
后外侧腹核 躯干,肢体 后内侧腹核 头面部 外侧膝状体 视觉 内侧膝状体 听觉
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纤维。
上行激动系统: 指脑干网状结构向丘脑
的上传系统。如果该系统 功能↓(如应用催眠药、麻 醉药)→皮层由兴奋状态→ 抑制状态。
①非洲睡眠病 ②白天各种刺激↑→上传↑→觉醒
晚上各种刺激↓→上传↓→睡眠
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路径 第1级: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 第2级:脊髓后角或脑干的有关神经核 第3级: 丘脑的感觉接替核 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
本体感觉 (深感觉)、 精细触压觉
痛温觉(浅感觉)、 粗略触压觉
传导路特征与临床
①触压觉由内侧丘系和脊-丘前束传导;痛、温 觉由脊-丘系传导。
②∵痛、温和粗略触压觉在脊髓是先换元交叉后 上行;本体觉和精细触压觉则先上行后换元交叉。
∴当脊髓半横断时:痛、温和粗略触压觉障碍 发生在横断的对侧;本体觉和精细触压觉障碍发生 在横断的同侧。
⑴位置:枕叶距状裂的上下缘(17区)。 ⑵投射特点:
①视网膜的鼻侧交叉投射到对侧枕叶,颞侧不 交叉投射到同侧枕叶。
②视网膜的上(下)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下)缘; 黄斑区(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前)部。
5.听觉代表区: ⑴位置: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42区)。 ⑵投射特点:双侧投射,但以对侧为主。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路径: 特异感觉传入纤维经脑干时发出侧支 脑干网状结构内反复换元上行 丘脑的髓板内核群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3.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
特异性投射系统
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组 成 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6.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
7.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 区下侧。
单位。同一柱内的神经元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
(二)感觉皮层的可塑性 1.概念:皮层N元间的广泛联系可发生较快改变
的特性。
2.现象:
⑴当某外周感觉单位频繁使用/或废用时,感
觉皮层的相应代表区会扩大/或被邻近的其他代表区 占据的现象。
⑵当切除皮层某感觉代表区时,该外周感觉单位的 皮层投射移向周围代表区。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信号转导 信息传递 信息分析
内
分
外
析
环 境 的 各 种
感 受 器
换 能 作 用
变
化
神 经
传导路
大 脑
冲
皮
动
层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脊髓与脑干
●传导路三级神经元:初级传入(DRG)、脊 髓后角/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丘脑; ●内侧丘系:传导精细触压觉和本体感觉,二 级神经元在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投射到对侧 丘脑腹后核(特异性感觉接替核团);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二 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交叉后上行到丘脑腹后 核,部分经脑干网状结构投射到丘脑中线区和 髓板内侧核团(非特异投射核); ●特殊感觉(视、听、嗅等)
特 点 ②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 ②投射区广泛(非点对点关系) ③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 ③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
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 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
体表感觉区 = 3-1-2区(第 一感觉区)、岛叶(第二感 觉区) 本体感觉区 = 4区(又是运 动区) 内脏感觉区 = 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听觉区 = 41区 + 42 区 视觉区 = 17区
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构成非特异投射系统),功能上与维持
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
特异投射核团 (第一、二类) 非特异投射核团(第三类)
(三)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沿特
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的N纤维。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弥散地
2.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丘脑枕、丘脑前核、丘脑外侧核。
功能特点: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 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 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
3.第三类细胞群=髓板内核群: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 功能特点: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
1.体表感觉代表区: ⑴第一感觉区
中央后回 (3-1-2区) 定位明确 左 右 交 叉 :( 除 头 面 部 是 双侧性外); 倒 置 分 布 :( 除 头 面 部 是 直立外);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
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
(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
大);
感觉柱:皮层细胞纵向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最基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