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上马场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地质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通辽市上马场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地质发展史
内蒙古通辽市上马场等四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及《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区内中新生界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乌兰浩特-赤峰地层小区。测区位于华北板块(Ⅳ)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Ⅳ1)之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岩型被动陆缘(Ⅳ11)北侧(邵和明、张履桥,2001年),测区所在的1:20万吐列毛社幅区域内各类构造体系及多种地质构造形迹,记录了从晚古生代二叠纪至新生代第四纪这一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
标签:华北板块内蒙古地质历史时代构造演化
0引言
测区位于华北板块(Ⅳ)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Ⅳ1)之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岩型被动陆缘(Ⅳ11)北侧(邵和明、张履桥,2001年),测区所在的1:20万吐列毛社幅区域内各类构造体系及多种地质构造形迹,记录了从晚古生代二叠纪至新生代第四纪这一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本区地质历史记录从晚侏罗世时开始(表1)。
1晚侏罗世以前地质历史演化阶段
晚侏罗世以前地质历史演化阶段讨论的主要是本测区所在的1:20万吐列毛社幅区域内地质事件。
1.1二叠纪地质历史演化阶段
二叠纪时西伯利亚板块继续南运动,古亚洲洋向南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华北克拉通北缘发展为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洋盆还没完全消失,吐列毛社幅区域内接受陆表海大石赛期、吴家屯期沉积,晚二叠世时转为林西期陆相沉积环境,具体为:
大石寨期本区仍为海水所浸没。海底火山活动仍较强烈,仅因时间的推移,火山喷发的物质成份有所变化。大石寨早期以中—酸性火山喷发为主,至晚期又以中性火山喷发为主。
此时期地壳振荡运动异常频繁,频繁的升降运动致使火山碎屑沉积物及正常碎屑沉积粗细分选性在纵相、横相上迅速交替变化。当时气候温暖,海水盐碱度适宜,在海水较平静时期,海底底栖生物如腕足类、苔藓类、瓣腮类等大量繁殖。此时期属滨海—浅海相的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沉积厚度为3348米。
吴家屯时期本区处于近岸浅海环境,此时地壳活动亦较频繁,但火山活动在
本区无时显表现,沉积物多为经海水搬运,具分选的火山碎屑沉积及泥砂质碎屑沉积,沉积厚度约1912米。当时气候温暖、富氧适宜珊瑚、苔藓虫、腕足、海百合等浅海底栖生物生长繁殖。到早二叠世末期地壳上升水逐渐退出本区,使测区处于陆相沉积环境。
晚二叠世索伦期该区处于陆相沉积环境,在测区的西北边缘东老头山一带出现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其厚为1470米。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在陆相、浅水、富氧较宁静的湖泊中,生活了大量的淡水瓣腮类。
1.2三叠纪地质历史演化阶段
印支期时,欧亚大陆已拼合,南面的太平洋板块加入板块碰撞。吐列毛社幅一带,地壳处于抬升剥蚀阶段。
1.3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地质历史演化阶段
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时区域内仍处在剥蚀阶段。由于板块碰撞,本区域内表现为陆内造山,陆壳增厚。上马场地区以拆沉作用为主,为后期的流圈物质上涌,岩浆活动、火山喷发提供先期条件。
2晚侏罗世地质历史演化阶段
晚侏罗世时,上马场地区大量岩浆从大陆下软流圈处上涌,火山及岩浆活动强烈。陆内造山作用突出,动力作用由原南北挤压,渐变为北西-南东向应力。同时形成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的隆起带和坳陷区。依次进行了满克头鄂博期、玛尼吐期、白音高老期三期火山喷发活动,具体特征为:
2.1晚侏罗世早期
晚侏罗世早期:北西—南东向应力作用,形成了以北东向纵断裂和北西向横断裂为主要格架的网格状断裂系统。满克头鄂博期的岩浆活动以酸性岩浆爆发与喷溢相交替,造就了诸多的层状火山和少量锥状火山。火山盆地多受网格状断裂系统的控制。
2.2晚侏罗世中期
晚侏罗世中期—玛尼吐期的岩浆活动是以中性、中碱性岩浆沿薄弱地段强烈喷出,形成的盾状火山。其活动强度远不及满克头鄂博期。
2.3晚侏罗世晚期
晚侏罗世晚期—白音高老期的岩浆活动初始以酸性岩浆爆发与喷溢交替作用,形成破火山和穹状火山。破火山如哈列列复式破火山、德日乌兰哈达破火山、毛德布拉格破火山、尖得勒扎拉破火山,穹状火山如胡斯台乌拉穹状火山。最后
碱性岩浆、酸性岩浆沿前期旧火口或断裂附近破碎带挤出形成流纹岩穹丘,其特点是火口中心充填粗面岩、珍珠岩,如二龙屯火山通道。
晚侏罗世火山活动期间还有次火山活动沿断裂带或火山周边超浅成侵入,形成安山玢岩、粗安玢岩、粗面岩、流纹斑岩等大小不等的次火山岩脉。
3早白垩世地质历史演化阶段
早白垩世火山喷发相对较弱,在原火山盆地基础上形成了上叠式火山盆地,特点是:
(1)早白垩世早期中基性岩浆沿断裂交汇处喷溢形成小规模的盾状火山构成梅勒图组,结束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如巴彦沟牧点北盾状火山、敦德乌苏盾状火山、和日木扎拉格盾状火山、温吐格扎拉格盾状火山、吐列毛社农场盾状火山、名生乌拉盾状火山。
(2)早白垩世晚期,沿前期构造薄弱环节地下岩浆被动就位,形成酸性流纹斑岩体。
至此,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起自酸性岩浆爆发与喷溢交替,历经中性、碱性岩浆侵出,酸性岩浆再次爆发与喷溢交替,最后到中基性岩浆喷溢的火山构造旋回,历时两个世的时间段。
4第四纪地史演化阶段
第四纪地壳活动主体为差异升降。在西部山区,残留有第四纪早更新世冰积和冰水堆积,地貌上为二级阶地。在中部山区沟谷两侧少数地区发育晚更新世坡积、残坡积物,地貌上为一级阶地。全区广布的沟谷、河谷发育有全新世洪冲积物,伴随河漫滩、河心洲的洪积物,河床冲积物堆积。霍林河南一道沟附近发育风积砂、粉细砂、及粉土。
总之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分别发育二级、一级阶地,就足以说明至少有两次上升运动。第四系在河谷及部分山地沉积了厚度大于31.6米的冰积,冰水堆积、新黄土、老黄土及冲积物、洪积物等,反映了第四系由干燥寒冷到湿润,并向干燥变化的气候变迁。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1,《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2]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6,《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