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的 影像学诊断
2017.11.1科内学习-刘斌
一 腮腺解剖
耳屏、下颌角、 颧弓组成的三 角形区域内
腮腺(parotid gland)
(一)形态与分部
腮腺呈不规则的楔形,底朝向外侧,尖伸向内侧,突
入咽旁,左右基本对称 以下颌支后缘或腮腺内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分为浅 、深两部 浅部: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卵圆形,向前延伸,覆 盖于下颌支和咬肌后份的浅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深面,向内侧可延伸 至咽侧壁旁
病变多位于腮腺区浅表部位 圆形、类圆形病变 CT表现为单发/多发单囊性均匀的水样密度
,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囊壁可强化 MRI表现T1WI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
病例: 右侧腮腺 表皮样囊肿
2.腮腺炎
(inflammatory)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症(inflammatory)
U线:通过下颌 后静脉最背侧点
与同侧颈椎骨最 背侧点的连线 以U线代替面神 经来划分,便于 确定位置 以下颌后静脉的 移位方向划分
3.MRI:
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和软组织显示清晰等优点 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其对肿瘤 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显示优于CT; 对确定恶性肿瘤的侵及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的定位具有较大的价值,此外对范围较大的肿瘤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 实验室检查:WBC计数升高↑
CT表现:
①腮腺体积弥漫性肿大; ②腮腺正常腺体脂肪性低密度消失,被炎性 增生结节代替;叶间间隔及包膜增厚; ③周围渗出;皮肤增厚。
(一)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多发生于儿童,男性多见,期间可多次反复发作 ,至青春期多可自愈。 病因不明,可能与涎腺导管逆行性感染、儿童免 疫功能低下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临床表现腮腺反复肿胀,进食后尤为明显,成年 后一般不再发作。 检查:涎腺X线造影是诊断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主
1、先天发育性疾病
鳃裂囊肿
表皮样囊肿
(一)鳃裂囊肿
(branchial cleft cysts)
概述:鳃裂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系胚胎 发育过程中鳃弓、鳃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闭锁 不全所致;好发20-50岁,30岁最多见,男 性略多于女性。 分类: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第一、二、 三、四鳃裂囊肿;第二鳃裂囊肿最常见,位 于颌下区到甲状软骨水平(最常见),多发生 于青少年和成人。第一鳃裂囊肿位于腮腺和 外耳道周围,多数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也较为适用; 但磁共振成像也很难区分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学类 型,仍依赖于病理检查; 正常腮腺MRI表现: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 信号(类似脂肪信号)。
正常腮腺MRI
三 腮腺常见疾病
腮腺疾病 非肿瘤性 病变 炎性病变 先天发育 肿瘤性 病变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1.急性/慢性 2.特异性/非特异性
发育畸形
1、上皮源性 2、间质来源
1、原发:上皮/间质 2、继发:转移
腮腺常见疾病
①腮腺炎症(化脓性、病毒性、结核、寄生虫) ②囊肿(鳃裂囊肿、皮样囊肿及潴留样囊肿 ) ③良性肿瘤:良性混合瘤(最多见,70%)、腺淋 巴瘤(其次);血管瘤、基底细胞腺瘤少见、脂 肪瘤、神经鞘瘤、肌上皮瘤少见; ④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混 合瘤、基底细胞腺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转移癌等,均较少见。
(三)腮腺位置与毗邻结构
腮腺位于面侧区外耳道前下方: 上缘--临近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的后缘 前内侧缘--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份 后内侧缘—乳突前缘、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二 腹肌后腹,茎突,颈内动脉,颈内静脉 ,Ⅸ-Ⅻ 脑神经 下缘--平下颌角
腮腺内部结构及毗邻结构
面神经分支 (Branches of facial nerve)
要影像学检查,CT和MRI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诊断要点
男性儿童多发,进食后腮腺明显肿大。
涎腺X线造影:病变以腮腺末梢导管呈点状
扩张表现为主。 CT:腮腺腺体增大,密度增高。 MRI:T1WI上呈均匀/不均匀等低信号, T2WI上呈均匀/不均匀等高信号。
(二)腮腺内部结构
1.内部结构: 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血管、耳颞神经、上 颌血管 、面横血管、面神经分支、腮腺导管。 2.腮腺导管: 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约 1.5cm)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呈 直角转向内,穿过颊脂体及颊肌,开口于平上颌第 二磨牙颊粘膜处的腮腺导管乳头,临床可经此乳头 孔插管,进行腮腺造影。
病例1: F,14y (右)鰓裂囊肿
病例2: 左侧鰓裂囊肿, 合并感染, 囊壁增厚。
鳃裂囊肿MRI
T1WI T2WI
(二)表皮样囊肿
起源于胚胎期发育性上皮剩余的囊肿性病变
,来源于胚胎外胚层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质地柔软的 肿块。 伴有感染时,可突然增大和出现疼痛症状。
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 质地柔软,大小不固定;囊肿易继发感染, 并出现反复肿大。 CT表现:病变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的单 发囊液性低密度病灶;增强CT后,囊内容物 无强化,囊壁可强化,伴有感染时囊壁增厚 且强化明显,可形成瘘管。 MRI表现: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均匀 高信号(液性信号)。
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ein)
腮腺导管(Parotid duct)
二 腮腺检查方法
1.超声:
对于大唾液腺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较实用;
可以判断有无占位性病变及肿瘤的大小,并初步 评估病变的性质;
由于其安全、快捷、可重复、
价格低廉,可将B超检查列为 首选之一。
2.CT:
检查价值:对肿瘤的定位十分有益,可确定肿瘤
的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包括病变与重要血管之 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肿瘤,尤其是与 咽旁肿瘤难以区分者,以及范围较大的肿瘤。 正常腮腺CT表现:腮腺是脂肪性腺体组织,正常 CT上呈低密度,低于周围肌肉的密度,但高于皮 下、颞下窝、咽旁间隙的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后 密度增高。
正常腮腺CT
腮腺深、浅叶的划分
2017.11.1科内学习-刘斌
一 腮腺解剖
耳屏、下颌角、 颧弓组成的三 角形区域内
腮腺(parotid gland)
(一)形态与分部
腮腺呈不规则的楔形,底朝向外侧,尖伸向内侧,突
入咽旁,左右基本对称 以下颌支后缘或腮腺内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分为浅 、深两部 浅部: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卵圆形,向前延伸,覆 盖于下颌支和咬肌后份的浅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深面,向内侧可延伸 至咽侧壁旁
病变多位于腮腺区浅表部位 圆形、类圆形病变 CT表现为单发/多发单囊性均匀的水样密度
,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囊壁可强化 MRI表现T1WI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
病例: 右侧腮腺 表皮样囊肿
2.腮腺炎
(inflammatory)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症(inflammatory)
U线:通过下颌 后静脉最背侧点
与同侧颈椎骨最 背侧点的连线 以U线代替面神 经来划分,便于 确定位置 以下颌后静脉的 移位方向划分
3.MRI:
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和软组织显示清晰等优点 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其对肿瘤 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显示优于CT; 对确定恶性肿瘤的侵及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的定位具有较大的价值,此外对范围较大的肿瘤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 实验室检查:WBC计数升高↑
CT表现:
①腮腺体积弥漫性肿大; ②腮腺正常腺体脂肪性低密度消失,被炎性 增生结节代替;叶间间隔及包膜增厚; ③周围渗出;皮肤增厚。
(一)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多发生于儿童,男性多见,期间可多次反复发作 ,至青春期多可自愈。 病因不明,可能与涎腺导管逆行性感染、儿童免 疫功能低下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临床表现腮腺反复肿胀,进食后尤为明显,成年 后一般不再发作。 检查:涎腺X线造影是诊断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主
1、先天发育性疾病
鳃裂囊肿
表皮样囊肿
(一)鳃裂囊肿
(branchial cleft cysts)
概述:鳃裂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系胚胎 发育过程中鳃弓、鳃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闭锁 不全所致;好发20-50岁,30岁最多见,男 性略多于女性。 分类: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第一、二、 三、四鳃裂囊肿;第二鳃裂囊肿最常见,位 于颌下区到甲状软骨水平(最常见),多发生 于青少年和成人。第一鳃裂囊肿位于腮腺和 外耳道周围,多数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也较为适用; 但磁共振成像也很难区分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学类 型,仍依赖于病理检查; 正常腮腺MRI表现: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 信号(类似脂肪信号)。
正常腮腺MRI
三 腮腺常见疾病
腮腺疾病 非肿瘤性 病变 炎性病变 先天发育 肿瘤性 病变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1.急性/慢性 2.特异性/非特异性
发育畸形
1、上皮源性 2、间质来源
1、原发:上皮/间质 2、继发:转移
腮腺常见疾病
①腮腺炎症(化脓性、病毒性、结核、寄生虫) ②囊肿(鳃裂囊肿、皮样囊肿及潴留样囊肿 ) ③良性肿瘤:良性混合瘤(最多见,70%)、腺淋 巴瘤(其次);血管瘤、基底细胞腺瘤少见、脂 肪瘤、神经鞘瘤、肌上皮瘤少见; ④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混 合瘤、基底细胞腺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转移癌等,均较少见。
(三)腮腺位置与毗邻结构
腮腺位于面侧区外耳道前下方: 上缘--临近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的后缘 前内侧缘--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份 后内侧缘—乳突前缘、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二 腹肌后腹,茎突,颈内动脉,颈内静脉 ,Ⅸ-Ⅻ 脑神经 下缘--平下颌角
腮腺内部结构及毗邻结构
面神经分支 (Branches of facial nerve)
要影像学检查,CT和MRI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诊断要点
男性儿童多发,进食后腮腺明显肿大。
涎腺X线造影:病变以腮腺末梢导管呈点状
扩张表现为主。 CT:腮腺腺体增大,密度增高。 MRI:T1WI上呈均匀/不均匀等低信号, T2WI上呈均匀/不均匀等高信号。
(二)腮腺内部结构
1.内部结构: 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血管、耳颞神经、上 颌血管 、面横血管、面神经分支、腮腺导管。 2.腮腺导管: 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约 1.5cm)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呈 直角转向内,穿过颊脂体及颊肌,开口于平上颌第 二磨牙颊粘膜处的腮腺导管乳头,临床可经此乳头 孔插管,进行腮腺造影。
病例1: F,14y (右)鰓裂囊肿
病例2: 左侧鰓裂囊肿, 合并感染, 囊壁增厚。
鳃裂囊肿MRI
T1WI T2WI
(二)表皮样囊肿
起源于胚胎期发育性上皮剩余的囊肿性病变
,来源于胚胎外胚层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质地柔软的 肿块。 伴有感染时,可突然增大和出现疼痛症状。
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 质地柔软,大小不固定;囊肿易继发感染, 并出现反复肿大。 CT表现:病变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的单 发囊液性低密度病灶;增强CT后,囊内容物 无强化,囊壁可强化,伴有感染时囊壁增厚 且强化明显,可形成瘘管。 MRI表现: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均匀 高信号(液性信号)。
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ein)
腮腺导管(Parotid duct)
二 腮腺检查方法
1.超声:
对于大唾液腺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较实用;
可以判断有无占位性病变及肿瘤的大小,并初步 评估病变的性质;
由于其安全、快捷、可重复、
价格低廉,可将B超检查列为 首选之一。
2.CT:
检查价值:对肿瘤的定位十分有益,可确定肿瘤
的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包括病变与重要血管之 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肿瘤,尤其是与 咽旁肿瘤难以区分者,以及范围较大的肿瘤。 正常腮腺CT表现:腮腺是脂肪性腺体组织,正常 CT上呈低密度,低于周围肌肉的密度,但高于皮 下、颞下窝、咽旁间隙的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后 密度增高。
正常腮腺CT
腮腺深、浅叶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