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意志的极限――读《狱中札记》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意志的极限
——读《狱中札记》的一点感悟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艰苦的事业,只有坚贞不屈的人才能胜任,只有那些在人们普遍感到悲观失望的时候能够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只有那些意志锻炼得坚如刀剑的人,才配称为工人阶级的战士,才配称为革命者。——安东尼奥.葛兰西
杜厦图书馆D区的几本《狱中札记》真是历史久远,书页被翻阅得散掉了,书页空白处还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可见这本思想巨著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不过在开始,这本书对我来说斥力要远大于引力。也许是因为以前没有读过这方面的学术著作,不能适应严谨的逻辑表达方式;也许是才疏学浅,对于法学、哲学方面的什么主义、理论知之甚少;也许是作者的思想太艰深,表达地又太晦涩;又或许是翻译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表达原著的意思。
反正初读《狱中札记》,深有身陷狱中之感——莫非这就是所谓的“人类意志的极限”?带着一点懊恼,我开始转而了解《狱中札记》背后的故事,同时开始领悟什么是真正的“人类意志的极限”。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狱中札记》是他于1929-1935年在意法西斯监狱期间写成的。我不禁感到困惑,在监狱里写作?在如此险恶的情形下,要保持正常的心态生活都很困难,安东尼奥.葛兰西又是以怎样的毅力坚持看书写作,完成了这部思想巨著呢?一个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他的历史和个人背景进行思考?我不禁沉思。
再翻开《狱中札记》,觉得有一种厚重感,“人类意志的极限”果然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完美诠释。晦涩的文字下闪烁着的是一座关于思索的宝藏。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主要讲叙了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意识形态理论,对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对美学和历史学等等理论的思考和探索。书中,葛兰西对意大利的统一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分析了意大利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及新的民族国家如何作为一次“消极革命”的结果而出现,而在这次革命中农民群众充其量只能对新的政治秩序予以消极的同意。他把知识分子分为有组织的和传统的两种,前者是任何一个新的进步阶级为组织新社会秩序所需要的,而后者则具有一种走回到一个早先的历史时期的传统。他给知识分子所下的定义非常广泛,认为知识分子应包括一切“在广义上具有组织功能”的人
们。他还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理性的和智慧的能力,虽然他们当中目前只有一些人在社会上发挥一种知识的功能。知识分子组织着信仰的网络,组织着制度和社会关系,也就是葛兰西所说的领导权。因此,他又把国家定义为武力加同意,或是用强制武装起来的领导权,其中政治社会组织武力,市民社会提供同意。葛兰西把“国家”这个词用在不同的意义上,把它用在狭隘的法律和宪法的意义上作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之间的一种平衡,或者把它用来概括两者。葛兰西声称,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市民社会包含着复杂的机构和群众组织,这些国家的政权性质也就决定了只能采取这样一种战略来破坏现秩序并导致社会主义改造的彻底胜利。阵地战,或者战壕战,至于运动战或正面进攻,则是在沙皇俄国这种迥然不同的环境下取得成功,它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策略而已。由于受马基雅弗利的影响,葛兰西断言“现代王子”(指革命政党)是能够促使工人阶级创造一个新社会的有机组织,其办法是帮助该阶级去发展它的有组织的知识分子和另一种领导权。不过,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危机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消极革命来导致领导权的改组,这样做是为了预防工人运动对少数统治者操纵政治和经济的状况造成威胁,同时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葛兰西把法西斯主义、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以及欧洲所采用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流水作业线等,统统列入这一范畴。在有关知识分子的想法方面,葛兰西还提出:
固然专业的哲学家在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的技能,而其实所有的人在解释世界的时候都在从事一种哲学实践,尽管这往往是采取一种不系统的和非批判的形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哲学正在成为一种“物质力量”,它对一个时代的“常情”起影响作用。应当把一种哲学体系放在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也就是说不能把它单纯地放在抽象的水平上进行批判,而是应当把它跟它帮助各种社会力量形成的思想意识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践的哲学”,能够帮助群众成为历史的主人公,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掌握着专业化的、批判性的知识技能并具有一种统一的世界观。同时,葛兰西对他那个时代具有影响的两种观点进行批判,他认为这两种观点可以用“我们遇事应抱逆来顺受的态度”这句话来反映,那就是柯罗齐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布哈林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葛兰西认为这种解释是简单化和机械的。
或许是因为“札记”这种体裁的原因,再加上作者涉猎太广,往往就一个问题深入阐述引发出若干个概念,继而又包容了若干种说法,总让我有种“不知所
言”、略显繁乱的感觉(从上面的归纳中也可以看出即使在读完书写书评的时候,我的思维还是相当混乱的)。不过恰恰是这种感觉吸引我把这本书读完。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思维的混乱和探索中,我感到了一种思维的自然发展(当然不是我的),就好像流水一样,很自然地流过:
有时会流向这里,有时又流向那里,有时几条溪流交叉汇聚,集成一股庞大的水流激涌而下,激荡着每一个读者,引发震撼和共鸣。我想这样的效果还是得益于作者独特的创作环境,在监狱中,在监视下,缺少必要的资料,一个人孤独地思考,超越他的历史和个人背景思考。他虽然身体被监禁,但是他的思想是自由的。这也造就了这部作品的伟大。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学的札记”那一部分。在葛兰西这位行动派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他的前人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出了关于政治运动的乌托邦性解决方案。他试图提出一个从未存在的君主的模型来制造神话般的效果,并最终将《君主论》打造成一篇宣言性的政治论述。葛兰西在批判前人如索雷尔对于马基雅维利的解读的基础上,将“君主”这一观念提升至“政党”的层面,揭示出一个重要的辩证法——唯心论背后预设的绝对的唯物论,以及自由背后预设的最大限度的决定论。现代君主的特性在于它是绝对的、有机的、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凝聚而成的。作者提示将以雅各宾派作为研究范本。后者则表现在戏剧性地讨论现代君主的方式上。对于葛兰西来说,“君主构成了现代世俗权力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如何塑造这一君主形象、正确认识其功能将直接影响现代民主运动的进程。领导权问题是葛兰西政治理论的命脉,他敏锐地指出“政治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它将开创一整套世界观”。通过继续阐述马基雅维利,葛兰西认为对于其的道德主义解释是有偏误的。他更倾向于将《君主论》视为政治科学的化身,旨在教化那些并不明白的革命者和民主派,让他们明白领袖话语的必要性,以及它在政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等于是从专制主义中借鉴经验以反哺民主运动。在葛兰西看来,它具有双刃剑的效果,更确切的说是一个政治隐喻。而正是马基雅维利学说中隐藏极深的革命性让《君主论》备受诟病。葛兰西政治学确立的第一要素便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客观存在性,并且这一基础是不可化约的,同一集团(阶级)内部也存在着相同的划分。这就意味着,“服从”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成一种必需,否则就会导致集团内讧乃至叛变。那么,这些条件是什么呢?葛兰西认为是“根除那种不屑于避免吴所谓牺牲的可耻作风”,更通俗说来是上司的官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