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研 组 文 化 建 设 案 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组文化建设案例

教研组文化是学校文化体系内的一种亚文化,它是教研组及教研组成员活动及其成果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

或凝结的结果,它通过教研组的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文化加以体现,并在深层次上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影响。

教研组,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第一课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先进的做法,同样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人自身的思维惯性,当一个教师独立工作时往往很难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或者是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改正自身的问题。教研组作为教师交流的第一平台,可以给组内每个教师提供最直接和有效的帮助,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可以使组内每个教师之间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帮助。

然而传统的教研组文化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强势的居高临下的行政化管理方式,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的惰性相处方式,合作精神淡薄的低效恶性竞争方式等都使教研组的作用荡然无存。所以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是一个学科乃至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对教师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案例1:如何发挥作业批改的综合功能

思路以小促大,以点带面,促进学习型、民主型教研团队的形成,全面推进教研组工作向纵深发展

教学是由无数的小事构成的大事。如果我们能不断注意教学中的“小事”也就是一些小细节,也许能使我们最终成就大事。当我们平时能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重要“小事”,将某些细节合理放大使之形成载体,将有效地促进学习型教研组的形成。而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起到最佳的效果。

作业批改是每个教师每天的必做事之一,也是很多教师感觉最烦琐最枯燥的小事。有些教师批改作业功能比较单一,仅仅只是为了了解一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有些老师甚至连作业也不批,只是对一下答案,总觉得批作业是浪费时间。然而有的教师却把作业批改当作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起到多重作用。

有一次常规检查中我发现有几个老师批改作业特别用心,而且有点评,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如:认真;好;good;妙;有创新等;对做错的学生也给予鼓励,如:只差一点哦,加油!有进步,不过解题再细心一点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老师和你一起努力!今天比昨天做得好,相信你明天会做得更好,坚持就是胜利!等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几次教研活动中我也提到这个问题,可是不少老师都认为没有必要,作业就是作业,费那劲干嘛。甚至还不咸不淡地说几句怪话。如果强行推行的话肯定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然而一段时间后的考试我发现作业批改有点评的老师教的班成绩明显进步很快,于是我想到一个办法。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我把这些老师的作业批改本给其他老师展示,让大家探讨探讨。其他老师看过都十分有启发,纷纷发表自己

的想法,对这种做法表示赞赏。有的老师说“几句话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值!我以后跟着学学。““我从来没想过批作业还有这样的,看起来好像比较麻烦,但实际上与学生的关系更近了,怪不得学生喜欢她们呢?”“这几位老师这样批改是化了很大的心血,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相信会有效果的。”。。。。。。一番议论之后,我请两位老师谈了她们批改作业写点评的想法和收获。其中一位老师讲到自己做学生时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后来有一次该学科的老师在一次批作业的时候给她写了一段鼓励话,让她慢慢喜欢上这门学科。由此当她做老师后也坚持在作业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这样做不但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了很大的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然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也就不奇怪了。一次小小的作业批改交流观摩变成了老师们从简单的作业批改到对学生关爱,到老师责任心的提升。起到了平时说教难以做到的效果,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教研活动。

在此基础上,教研组老师对作业批改又提出更多的想法和改进。如:只允许有一本作业本,当天的作业在第二天上课前必须批完;对有些学生进行面批作业,做到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让学生准备改错本,过一段时间对错题集中进行一次再考查;进行分层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和进步;

对每天作业进行错题统计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有的老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对于选择题这样的比较好统计的题型,凡是统计到错误人数超过全班人数的1/3时该题就在作业点评时大班

讲评。凡是只有个别同学有错误的,记录好学生的名字,利用下课时间或课堂自习时间进行当面点评。这样既减少作业讲评的盲目性,又能节约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学期我们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比,也对老师的批改进行展示,我们教研组老师的作业批改的方式也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赞同,慢慢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一种共识。小小的作业本已成为师生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成为师生思想沟通的桥梁,很好地促进了教研组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案例2、塑造先进教研文化,成就优秀教研团队

建立和谐和睦的教研组氛围,避免同行是冤家,同组是仇家的不良环境。变恶性竞争为良性竞争,变单打独斗为互帮互助,形成多赢的局面。

教师的成长,总是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竞赛中慢慢锻炼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同组老师的帮助,就会进步很快,少走很多弯路,取得更大的成绩。

近年来我们学校利用物化生大教研组互补优势,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研讨的优良传统,在科学教育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塑团队文化,扬合作精神,使各项工作和活动都能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提升教师科学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不断提高教研质效,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一些成绩。

1、抓住契机,达成共识,促进教研组教研氛围的形成。

以我为例,这两年来好像取得了一些成绩。其实在这之前,我也是非常怕听到教育教研或教育研究这些名词,总觉得它们与我的教学关系不大,而且也觉得那是教研员或者那些特级教师什么的才能做的事情。平时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大家也是心照不宣,凡是涉及理论方面的一概淡化或避开。凡是涉及评优课或论文评比方面的内容也是敬而远之,好像与自己无关似的。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也很想去参加,去拿奖。只是没有人领头,也没有信心。再加上学校相对宽松的氛围让大家似乎失去了这方面的追求。有的老师已经工作10年之久,但仍然是中教二级职称。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有一次我与一位大学的同学通话,她问我说:你什么时候可以评职称啊?我当时也没在意,就说还有两年吧。她又问:那你的材料准备得如何了?我说没什么材料,到时再说吧。我又顺便问了句:你准备得怎么样了。她告诉我她一直在准备,不断参加各种活动如各类公开课、评优课、学科竞赛、论文比赛等,取得了校、区、市各级证书不少,基本已够条件。我当时就很羡慕,说你太厉害了。我可不行。但是她告诉我,其实刚开始她也很怕,不敢参加这些活动,只是学校有规定而且教研组里其他老师也给了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促使她不断成长。完了,还恭维或者说是激励了我一下:你原来在学校可比我要强多了,你只要肯下功夫,一定比我强的。

通完电话我想了很多。以前好像从来也没有这样认真考虑过,平时在办公室备课上课批作业。有空闲的时间就同事间聊聊天,感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