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书籍形态设计的空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书籍形态设计的空间
作者:周立娜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
摘要:书籍形态的空间性不仅普遍存在于现代书籍设计,我国的传统书籍形态在长达三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同样经历了时空的洗礼,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研究成果。

本文从传统书籍形态的演变和传统书籍形态的空间生成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传统书籍所具有的区别于现代、区别于西方的独特风格与特性。

关键词:书籍形态;空间;传统书籍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67-01
在我国,书籍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籍随着人类的时代变换发展至今,为了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需要,书籍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着。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书籍形态设计”的概念,主张书籍设计应该达到“内、外”之间、“形、神”之间的和谐、统一。

书籍作为众多印刷品中的一类,无论其制作过程是怎样的,最后都会以立体造型呈现在人们眼前。

一本书从摆在人们面前到人们开始翻阅它为止的整个过程,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形态。

书籍形态设计理论的先驱者之一——吕敬人先生在他的书中写道:“书籍形态设计理念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了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

”本文从传统书籍形态的演变和传统书籍形态的空间生成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传统书籍所具有的区别于现代、区别于西方的独特风格与特性。

通过对我国传统书籍形态的空间性分析,充分发掘书籍形态在空间方面的完整性,为现代书籍形态设计的发展方向做出思考。

19世纪40年代发生在清王朝的鸦片战争,是史学家们公认的中国近代史开端,孤立于世界许久的中国开始动荡起来。

在这种历史环境下,传统书籍的命运也紧紧与此趋势与洪流连在一起,由融合到逐步被取代。

在“五四”运动以后,书籍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平装书与精装书,这也是我国书籍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的分界点。

邱陵先生对中国书籍制度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书籍形制在发展中的变化可以分为三大类:简策制、卷轴制和册页制,并且在相应的时期,装帧形式也大为不同,总体上呈现从粗犷到细腻,由随性到专业的特点。

从公元9世纪之后,卷轴制逐步被册页制取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卷轴制的书籍形态比较有利于抄写,如经折装、旋风装。

但说到源头上,到底还是因为纸作为承载材料的使用,再加上雕版印刷术的工艺要求,才使得书籍形态由卷轴制颠覆性的转变为册页制。

由若干纸张一页页地累积在一起并且装订成册,是我国传统书籍形态发展中确定下来的册页制度,“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纸质书籍的普通形式”。

册页制的书籍形态主要包括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

线装书是册页制度形成后的最终装订形式,它融合了历代中国传
统书籍形制的精华,无论是内文版式还是装订方法都是经过其之前形制的反复修改之后确立的。

真正意义上的书籍是从简策制度开始的。

由于竹、木等材质的性质,文字也必然要有相适应的变化,而当竹简被编联成策时,新的阅读方式就随之出现了。

虽然此时的文字是刻上去的,纸也还没有出现,但从书籍形态的角度来说,版面空间已经分布完成,之后被改变的也是因为适合纸材质和印刷技术的要求,中国传统书籍形态的经典编排形式也是由此而来。

文字自右向左竖排成列,每列由栏线隔开,印本则由左向右翻开。

这是我国传统书籍形式的基本特征,源于简策制,伴随着我国古老的书写传统而形成的阅读方式,不论是手抄本或是刊刻本皆是如此。

册页制的确立与印刷工艺相关,自从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页的版式与结构就与技艺的先进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版面与字体的选用都是十分固定的样式。

所以,传统书籍的版面空间与字体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其一是由于印刷技术的条件有限,书页结构简洁而规整,并且以界线分割各部分的功能,版面上的空间“各司其职”,若有越位,也是工艺上很难允许的,反而会破坏空间的均衡。

其二是中国传统汉字是以手录为根基的,转换到木刻版上,字形虽都是以刻为主,但总不会与书法体相差太大,书法的韵味还是存留在印本之上,使字形与栏线之间的空隙都显得雅致而美好,版面自然就极有特色了。

宋人善书,不仅用纸讲究,多是洁白而坚厚,而且在版面行格、用墨和书法上都有精湛独到之处。

“不论是单栏、左右双栏,或者白口、行格、字体,都给人以清心悦目之感,的确是‘乌丝行款,整齐中带生动’。


据说最早的书就是奴隶本身。

每个奴隶背诵一段故事,几个奴隶聚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而许多奴隶就是一本书,传递的方式是语言,而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将文字印刷在纸上的才称为书。

这说明书籍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它的形态是发展变化的,从听觉范畴到视觉范畴再到现代非常流行的视听融合。

这是历史对书籍的空间分布,放到未来书籍的发展方向上也是如此,了解过去才能放眼将来,这样书籍才能延继不断的存在下去。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赵健.范式革命.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邱陵.书籍装帧艺术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4]邱陵.书籍装帧艺术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