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条令_课件_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军共同条令编修历程回顾
•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发出了“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而奋 斗”的伟大号召。为尽快实现正规化,军委决定借用苏军条令条例, 并于1950年将翻译的苏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步兵操典 》下发全军部队。 • 1951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中国人民 解放军纪律条令(草案)》、《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草案)》 颁发全军试行。 • 其后,军委批准成立共同条令编写委员会,根据部队试行意见,对条 令作了修改,并经军委讨论后报请毛主席审阅。毛主席逐段审阅了条 令,在重要的地方还进行了细致修改。 • 1953年5月1日,中央军委正式颁布三部条令草案,对我军的内务制度 、纪律维护和队列生活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规范,标志着我军共同条令 初步形成,部队正规化建设有了基本依据。
四、新《共同条令》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新《共同条令》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 共同条令,是我军的基本法规,是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的重要依据,是全体官兵的共同准则。共同条令从奠基形成到深入发 展和完善,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深刻反映了我军法制建设逐步 发展、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进程。回顾我军共同条令编修所走 过的历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促进军队建设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看新条令新亮点:落实已婚士官 离队住宿制度 军士长回家过双休
四看新条令新亮点:我海军陆战队 按照新条令规范实施岛礁登陆演练
■新《内务条令》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士官应当在连队 住宿。配偶随军或者符合有关规定在驻地找对象结婚的, 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可以按照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休息 日和节假日前1日晚饭后离队,休息日和节假日结束当日 晚饭前归队)。
■新《内务条令》第二百零五条第七款规定:严禁在联接 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显示军人身份的资料。 ■新《内务条令》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军人不得在大众 媒体上征婚、求职和交友。不得在国际互联网上开设网站 、网页、博客、论坛。
■新《内务条令》规定:“担负哨所、营门、车(炮、机 械)场、阵地、发射场、机场(库)、码头等场所和武器 、军械、油料、毒剂等重要仓库警卫任务的卫兵,必须配 带枪支、弹药。”
我军共同条令编修历程回顾 • 新世纪新阶段,为深入贯彻胡主席关于依法治军、从严治 军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适应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新要求,推进我军正规化建设与管理,中央军委决定修订 共同条令。 • 2010年6月3日,胡主席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共同条 令。
百度文库
我军共同条令编修历程回顾
• 新的共同条令,着眼更加牢固地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 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紧贴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使命任务,坚持依法治 军、从严治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学管理,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 传统,反映了信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治军带兵的特 点规律,吸纳了部队近年来总结的成功经验,创新发展了我军内务建 设、纪律建设和队列生活的若干制度规定,增强了时代性、科学性和 规范性,标志着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和认识建军治军特点规律 的新高度,必将全面提升我军正规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我军共同条令编修历程回顾
• 1957年,我军对共同条令作了重要修改,并颁发全军试行。 • 1963年1月,我军修改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以下简 称《内务条令》),1964年又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以下简称《纪律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以下 简称《队列条令》)。 • 1975年11月,军委修改颁发了《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新条令 的颁发试行,对于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推动整军备战各项任务 的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园区消防队“条令条例学习月” 园区消防队“条令条例学习月”
园区消防队 李盛华
我军共同条令编修历程回顾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军事立法工作开始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 • 军委于1983年10月修改颁布《队列条令》,1984年9月修改颁布《内 务条令》和《纪律条令》。 • 1990年6月,军委再次修改颁布共同条令。 • 1997年10月,军委重新修订颁布共同条令, • 2002年3月,为进一步加大新形势下依法从严治军的力度,解决我军 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军委修改颁布《内务条令》和《纪 律条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对《内 务条令》中有关称谓、着装等规范作了修改,对《纪律条令》中有关 称谓和士兵奖惩等问题作了局部调整。
新《共同条令》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 一 • 共同条令是我军颁发最早、修改次数最多的条令,是全军将士共 同执行的基本法规。正确认识共同条令的性质及形成发展过程,有利 于自觉贯彻执行新条令,提高依法治军水平。 • 二 • 共同条令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军队,如我国早在《周礼》中就 有许多关于军队行政管理和内务建设的规范,我国历史上军队用于作 战的阵法约有70余种。 • 三 • 纵观共同条令的形成和发展轨迹,足见我军历来十分重视条令建 设。我军几位元帅和许多高级将领亲自主持制定共同条令,组织条令 试验和演练以及贯彻执行,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 民和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都亲自审查和签署命令颁发过共同条令。
园区消防队“条令条例学习月” 园区消防队“条令条例学习月”
园区消防队 李盛华
由Ideappt免费提供 www.ideappt.com
• 共同条令,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 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人们习惯把它称为“三大” 条令。 • 我军的各种条令、条例都是军队建设的法规,但是,就军队管理和正 规化建设来讲,还必须是通过贯彻执行共同条令来落实。在新修订的 共同条令发布施行之际,回顾我军共同条令80年来形成发展的历程, 对于贯彻执行新的条令,加强军队管理和正规化建设乃至军队全面建 设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七看新条令新亮点:升国旗时在场 全体军人应行礼
八看新条令新亮点:“三栖勇士” 佩带专用臂章剑气如虹
定 佩 带 专 用 臂 章 ( 发 事 、 等 任 务 着 作 训 条 活 动 重 要 条 件 其 他 置 突 》 和 处 令 、 条 。 演 习 》 习 务 志 重 大 令 条 大 演 《内 标 、 务 重 ■ 新 识 别 议 《内 用 会 要 ■ 新
为什么把三部条令叫做“共同条令” 呢? 一是 一是因为这三部条令规定的内容具 有共同性。二是 二是因为三部条令的适 用范围和对象具有共同性。三是 三是共 同条令的组织实施不仅是军事机关 的任务,军队的政治机关、后勤机 关和装备机关都有责任抓好共同条 令的宣传教育和贯彻执行,做到 “共同条令共同抓”。
• 一、新《共同条令》新亮点 • 二、回顾我军《共同条令》 形成、发展的80年(视频) • 三、我军共同条令编修历程 回顾 • 四、新《共同条令》颁布实 施的重要意义
一、八大看点解析我军新条令新亮点
一看新条令新亮点:我军穿军礼服 举行婚礼 称比交换钻戒有意义
二看新条令新亮点:分餐制--餐桌上 的"大盘子"不见了
我军共同条令编修历程回顾
• 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编制红军法规”的战略任 务,并结合革命实践,逐步总结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后,红军实行由游击战向正规战发展的第一 次军事战略转变,开始重视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 1930年10月,我军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纪律条例草案》;1933年8 月,该条例经修订后再次颁发,称为《工农红军纪律暂行条令》,成 为我军历史上第一部“纪律条令”。 • 1936年8月,我军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暂行内务条例草案》。这是 我军第一部内务建设的法规,对值日勤务、风纪卫兵、礼节、军人着 装、班长职责等重要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 • 全面抗战开始后,为适应斗争需要,我军于1939年、1942年、1943年 三次修改纪律条令,于1942年修改了内务条令。 • 革命战争时期制定的这些条令,对军人相互关系及其职责、奖惩等作 了基本规范,为我军共同条令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内务条令》规定:“升国旗时,在场的全体军人应 当面向国旗立正,着军服的行举手礼,着便服的行注目礼 。”而原条令只要求“位于指挥位置的军人行举手礼”。 臂 章 。
服 时 定
定 要 作 佩 带 、 专 重
二、回顾我军《共同条令》形成、发展的80年
回顾我军《共同条令》形成、发展的80年
三、我军共同条令编修历程回顾
■新《队列条令》发布后,空降兵部队及时组织各级指挥 员和战斗骨干,对分队乘坐飞机的队列动作进行了观摩训 练,并专门召集伞训骨干规范了6种机型和尾门、侧门等 不同方位登机、乘坐、下飞机的队列程序。
五看新条令新亮点:警惕网上陷阱 战友,请删除你的博客
六看新条令新亮点:某部营门卫兵 真枪实弹执行警卫任务
■新《内务条令》第九十二条规定:军官结婚举办仪式、 与家人合影,可以着军官礼服。 ■新《内务条令》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师以下部队在日常 工作、生活时可以统一着作训服。军以上单位机关工作时 间在营区内,也可以统一着作训服。
■新《内务条令》在伙食管理的规定中,将“增加营养” 改成“保证营养平衡”。由“讲究口味”,改成“讲究色 香味形”。 ■新《内务条令》要求,实行饮食社会化保障的单位应当 建立健全伙食管理机制,加强对伙食质量、价格、卫生等 方面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