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水稻田的改良和培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地水稻田的改良和培肥
盐碱地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如pH值高、通透性差等,致使水稻产量不稳、品质下降,因此要有计划的进行改良和培肥,两者要同时进行,既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温度,促使土壤内的养分转化,又有效提高肥力,创造一个具有耕层深厚、熟化的、养分充足的耕作层,使不利于栽培的土壤转化成可以栽培的土壤,逐步地培育成肥土、油土。
一、健全的灌排系统是培肥和改良的关键
对于盐碱地种稻,最关键的农田建设是良好的水源、健全的灌排渠系,这也是改良和培肥的最关键措施。必须做到能排能灌,排灌自如,而且排水渠要多、要深一些,以便增强田间水分的渗透力,有效地减少盐分。如果只灌不排,往往会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特别是新开的过粘地块,后果严重的将无法种植;避免以渗代排、以渗代换,以排为主,才能起到改良培肥的目的。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水源和灌排措施是无法达到良好生产的目的。
二、培肥改良物质的施入
1、客土:主要是过粘土壤中加入沙质土壤,改良土壤的质地结构,使过粘的土壤中有一定的空间,利于水分、空气等交换。这是盐碱地改良的一个效果非常明显的措施,而且效果持久。一般每公顷加入沙土300-500方,分3年左右加入即可。对于沙质土壤,它本身的盐
碱并不是很大,可以拉河淤(河套)土、施有机肥改良。客土时一定要配合深翻,使其在耕层分布均匀。
2、有机物质的施入:最好在秋翻时施入,这是既改良又培肥的一个重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调节土壤的孔隙度、也可以活化土壤使其蓄存的养分有效地释放出来,同时又增加土壤中的养分供应,这是我们培育高产田常用的措施。有机物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各种粪肥、草肥(主要是稻草秸杆、稻茬)都可以。粪肥每年每公顷施入20-30方;草肥应该每3年左右进行一次,要深翻入土层,每次每公顷5000千克左右。稻草还田在秋季进行,经冬春的冻融易离散,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翻埋入耕层。按稻草量的1%配施氮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生物菌剂,既可克服稻草的转化争氮又便于增产。在穗期应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此期正是秸杆释放固定氮的时期。每隔两到三年还田一次比较合理。对于很多的稻户来说,往往是大量使用化肥,进行掠夺式生产,增施有机肥做的还不够,这就容易造成稻田的退化,不利于培育高产田,也就是说不利于长期的生产。
3、化学改良物质的施入:主要指石膏和硫酸的使用。用石膏主要是利用其中的钙离子置换土壤中的钠离子,以达到改良的目的;硫酸是利用其中的氢离子置换钠离子,改良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的酸度。石膏施入一般每公顷用5000千克,硫酸一般每公顷用2500千克。应该分几次施入,结合灌排水和翻耕。如果不能注意灌排水和翻耕的技术措施,效果不会太好也不会持久。化学物质改良持效期一般都较
长,但也不是一劳永逸,也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经济上的,资金需要量大。二是机械上的,费工费时、操作有困难。这是一种单纯的改良措施,用的不多。生产上常常是在育苗和本田的关键期用硫酸较多。
三、合理耕作
1、原则:要保证翻耕上来的土壤在耙地前能熟化、能把施入培肥改良物质混拌均匀。尽量秋翻,利于晒垡、灭草、洗碱,经过冻融交替延长土壤熟化时间、使土壤疏松多孔、盐分上升至土壤表面,通过排水而洗出;要逐步的深耕,逐步的打破土壤碱化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如果旋耕也可以春季进行。在生产初期要连年翻耕,在后期可以间隔3年左右进行一次,逐步实行耕翻、旋耕、原茬压耙的轮换形式,节水也节省工时等。
2、秋耕深度:①对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老稻田,一般耕深15—18厘米为宜,因为一般高产水稻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5厘米的土层内,约占总根量的90%以上,耕深15—18厘米完全能够满足高产水稻根系发育要求。耕的过浅,水稻根系分布浅,灌水不及时容易发生旱害,而且在高肥的条件下,容易发病和倒伏;耕的过深,由于稻田土壤上肥下瘦、上淡下咸、上熟下生,把下边的盐碱、瘠薄、生土翻到地表,必然影响当年生产,轻的缓苗不良,重的僵苗死苗。②对砂碱地、旱改水地和排水不良的低洼田,要适当浅耕,一般12—15厘米为宜,因为沙碱地和旱改水地土壤细碎松散,如耕的过深,不容易风干熟化,也容易造成漏水漏肥,低洼田由于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土壤养分不易分解释放,而且容易窝盐窝碱,适当浅耕能够把表土
风干晒透,以利于通气供氧、释放地力和洗净盐碱。③对重盐碱地和新开荒地,必须浅耕,一般耕深10—12厘米为宜。这是因为浅耕能使表层土壤风干晒透,有利于脱净盐碱,首先创造出10厘米左右的土壤淡化层,保证插秧后正常缓秧,然后通过加强灌溉管理,不断淋洗淡化土层,也能保证中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如果耕的过深,耕层盐碱淋洗不净,插秧后很难保苗成活。所以说浅耕是新开荒地和重盐碱地水稻保苗成活和保收增产的关键。
3、耕耙质量:同一田块内耕深要均匀一致,不出墒沟,不起高垄,耕后田面平整。耕垡要紧密衔接,翻垡扣垡良好。耕后一律不耙,以利于晒垡,防止盐碱地闷碱。春季旱平后泡田、洗碱(一般地,水至垡片的2/3即可,有利于节水),耙地施底肥,一定要拖平,这是本田管理的基础。对于沙土地最好先旱整地、旱平,然后再放水,这样地比较软,可以直接插秧。
四、科学使用化肥
施入的化肥每年都有大部分蓄存在土壤中,这不仅仅能提供当季水稻需要,也是一种重要的培肥措施。
1、要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这是调节水稻营养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两者配合使用既考虑到速效性也注重长期性、既可以提高当季作物产量又可以防止因大量使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结,达到用养结合。
2、要注意施入肥料的选择:不能使用含氯肥料,如氯化钾,特别是重盐碱地,以免有害离子增加。尽可能使用偏酸性、中性肥料如
硫酸铵、过石、尿素、硫酸钾等。对于复合(混)肥料,一般不含碱性物质和氯离子的都可以。
3、氮磷钾要配合使用:注意平衡施肥,不能只重氮而少磷、钾,适当增施磷和钾可以提高品质,增强抵抗力。既可以提高当季产量也可以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损失,使地力均衡,利于养分的平衡吸收。在改良的过程中,使用的化肥量要大一些,在经过多年培育能达到稳定产量后,可以逐步减少用量。
4、要注重施肥方法:底肥不要过大、过早施入,防止挥发损失,最好在水耙地找平后施入配合好的化肥,随泥浆沉淀达到全层施肥,做到了深施,有效防止肥料损失。追肥采用以水带肥法,即在排出陈水放入新水后马上施用,这样可以排除过多盐分,防止既碱害又肥害,影响水稻生长。在施肥后利用机械或动物等中耕,使肥料充分进入耕层,损失可达到最小。
盐碱地改良培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一个综合措施利用的过程,单纯的一项措施都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块,选择不同的措施,这样有针对性,见效才能快,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