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 第六章 第二节 言语行为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特点: 字面意义, (1)间接地使用的话语具有独立的字面意义,这 )间接地使用的话语具有独立的字面意义 种意义是交际参与者都能理解的。 种意义是交际参与者都能理解的。 (2)用于施行间接言语行为的话语必然具有促使 ) 听话人去进行推理的因素 因素。 听话人去进行推理的因素。 (3)从字面意义和语境推导出有关的间接意义必 ) 须有一定的原则和推理规则可循。 原则和推理规则可循 须有一定的原则和推理规则可循。 (举例:discourse analysis) 举例:
1、称呼 、
人际间的相互称呼语是日常交往 最经常发生的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 桥梁, 桥梁,最能明显地反映出说话人之间 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
• 中国:受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传统 中国:受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 伦理、及血缘、宗族社会因素的影响, 伦理、及血缘、宗族社会因素的影响, 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 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 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 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称呼家人 的标志。(称呼家人、 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称呼家人、 亲属大哥、二姐、小弟) 亲属大哥、二姐、小弟) • 西方:受平行社会关系、个人本位 西方:受平行社会关系、 取向的影响,西方人偏爱对等式 对等式的 取向的影响,西方人偏爱对等式的 称呼类型,平等式社会的文化标志 的文化标志。 称呼类型,平等式社会的文化标志。 对家人、亲属直呼其名) (对家人、亲属直呼其名)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制约因素
1、间接言语行为的制约因素 、
权力关系 社会距离 要求大小 权力与义务
2、制约因素在言语交际中的可协调性 、
A: Mum. You know those browny glasses. B: Mm. A: The ones we got from the garage. A: Do you use them much? B: Not really, no. A: Can I have them then? 殷院长。 A: 殷院长。 不用客气,我们都是朋友, B: 不用客气,我们都是朋友,你们年纪又 比我大,别叫我殷院长了,就叫我小殷吧? 比我大,别叫我殷院长了,就叫我小殷吧? 小殷…… A: 小殷
希望或者 愿望 意欲
承诺类
(commissives)
表达类
(expressives)
宣告类
(declarations)
使客观现实 符合话语 (瞬间的)
(三)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贾 P326) 三 )
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 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人们所能够实施或通常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的范围 人们所能够实施或通常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的范围 不同; 不同; 人们在如何恰当得体地实施言语行为和掌握言语 行为的实施方式的多样性的程度方面存在着差异; 多样性的程度方面存在着差异 行为的实施方式的多样性的程度方面存在着差异;
二、语言表达的间接性
(一)语言表达间接性的理论解释 语言表达间接性的理论解释 1、语言表达的间接性 、 人们常常不是坦白直率地去说自 己想说的话, 己想说的话,而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 地去表达自己的意图。 地去表达自己的意图。
形式 功能
陈述句 陈述事实
祈使句 提出请求
疑问句 提出问题
句子的形式和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一对一 的关系, 一种句式并不总是用以使某一种功能, 的关系, 一种句式并不总是用以使某一种功能, 某一种功能也并非只能通过一种句式得以实施。 某一种功能也并非只能通过一种句式得以实施。
在特定的语境中, 在特定的语境中,特定的人说这些话实际上是在 实施某种行为。 实施某种行为。如“ I promise…”, “I warn…”, “I apologize…”, “I welcome…”等。
2、言语行为的“三分法” 、言语行为的“三分法” 言内行为
“说话”这一本身 说话” 说话 行为( 意指” 行为(“意指”), 即所发出音节, 即所发出音节,说 出单词、短语、 出单词、短语、句 子等(字面意义) 子等(字面意义)
的言外行为“五分法” (二)塞尔(Searle)的言外行为“五分法”
使用语言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的行为。 使用语言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的行为。 受规则制约 的行为 人们说话时就是在按照使用语言的规则实行各种 人们说话时就是在按照使用语言的规则实行各种 按照使用语言的规则 各样的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 各样的言语行为。 言语交际的最小单位是言语行为。 言语交际的最小单位是言语行为。 最小单位 言语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有一个接一个的言语行 为构成的,每个言语行为都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 为构成的,每个言语行为都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 意图
Can you open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door? (Please open the door.)
推理论 (inference theory)
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 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 依赖交际双方所共有的包括语言和非 背景知识, 语言的背景知识 以及听话人的逻辑 语言的背景知识,以及听话人的逻辑 推理能力向听话人传达言外之意 向听话人传达言外之意。 推理能力向听话人传达言外之意。
1、言语行为的实施 、 实施言语行为必须遵守的规则: 实施言语行为必须遵守的规则: 命题规则: (1)命题规则:命题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不句子更大 的语段之中, 的语段之中,这一命题演技说话人将要实行的一 个行为。 个行为。 准备规则: (2)准备规则:a. 听话人愿意说话人施行这一行 b.说话人通常不施行这一行为 说话人通常不施行这一行为。 为;b.说话人通常不施行这一行为。 诚意规则:说话人真心实意地想施行这一行为。 (3)诚意规则:说话人真心实意地想施行这一行为。 根本规则: (4)根本规则:说话人所说的话使他自己承担了施 行某一行为的义务。 行某一行为的义务。
《水浒全传》第七回: 水浒全传》第七回: “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 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 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 “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 偌大一个东京, “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 的。”
2、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论解释 、
习得论 (idiom theory) 间接地用于行使某些功能的话语 可以被看做是用于行使这些功能的习 惯用法或语言形式。(整体) 惯用法或语言形式。(整体) 。(整体
第二节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什么是言语行为? 什么是言语行为?
人们通过言语所完成的行为, 人们通过言语所完成的行为,如人们在日常 言语所完成的行为 交往中相互间的恭维、允诺、问候、 交往中相互间的恭维、允诺、问候、乃至侮辱和 威胁等等。 威胁等等。 从语言学或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言语行为是 从语言学或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言语行为是 交际过程中最小的单位 最小的单位, 交际过程中最小的单位,是更大单位的交际结构 的组成部分。 的组成部分。 ——言语行为是建筑社会交往的基石,是日常 言语行为是建筑社会交往的基石, 言语行为是建筑社会交往的基石 会话的深层结构。 会话的深层结构。
如何实施某些言语行为的规则因文化而异; 如何实施某些言语行为的规则因文化而异; 规则因文化而异 对新的信息接受的开放程度, 对新的信息接受的开放程度,以及言语行为实施 开放程度 的方式到的变化或灵活性因文化而异; 灵活性因文化而异 的方式到的变化或灵活性因文化而异; 交际者对对方实施的言语行为所表露出来的积极 或消极态度的敏感程度也因文化而异。 敏感程度也因文化而异 或消极态度的敏感程度也因文化而异。
文化差异较为突出的言语行为包括: 文化差异较为突出的言语行为包括: 招呼 (greeting) 分别 (partings) 请求 (requests) 拒绝 (refusals) 恭维 (compliments) 道歉 (apologies) 等等。 感谢 (expressing gratitude)等等。
I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 I fire you. I appoint you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使说话人对所表 (representatives) 达的命题的真实 性作出保证
指令类
(directives)
说话人试图让听 话人去做某一件 事 使听话人对某一 未来的行为作出 许诺 对命题中所表明 的某种事态表达 说话人的某种心 理状态 使客观现实与所 表达的命题内容 一致
中国人的称呼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父子有亲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中国人的称呼方式受血亲(长有尊卑 中国人的称呼方式受血亲( 中国人的称呼方式受血亲 及疏密程度)、社会地位、职位高低、 及疏密程度)、社会地位、职位高低、 )、社会地位 职业、性别、年龄、 职业、性别、年龄、乃至场合等各种 因素制约。 因素制约。
言有所为
(1) I do. 使用于结婚仪式过程中。) (使用于结婚仪式过程中。) (2) I name this ship Elizabeth. 使用于船的命名仪式中。) (使用于船的命名仪式中。) (3) I give and bequeath my watch to my brother. 使用于遗嘱中。) (使用于遗嘱中。) (4) I bet you six pence it will rain tomorrow. 使用于打赌中。) (使用于打赌中。)
2、言语行为的“五分法” 、言语行为的“五分法”
类别 阐述类 “言外之的” 言外之的” “适从向” 心理状态 行事动词 适从向”
从话语到客 观现实 客观现实适 从话语 从客观现实 到话语 不存在 相信 state、assert、claim、 swear guess、hypothesis beg、request、advise、 invite、suggest、insist order、demand promise、undertake、 vow Apologize、 congratulation thank 、sympathy、 condole
言外行为
通过“说话”这一 通过“说话” 动作所实施的一种 行为, 行为,人们通过说 话做许多事情, 话做许多事情,达 到各种目的, 到各种目的,如传 递信息、发出命令、 递信息、发出命令、 实施承诺、 实施承诺、提出请 求等(说话人意图) 求等(说话人意图)
言后行为
说话带来的后果, 说话带来的后果, 如通过言语活动, 如通过言语活动, 使听话人受到了警 接受了劝告, 告、接受了劝告, 不去做某件事或者 去做了我们想让他 去做的事等(后果) 去做的事等(后果)
一、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的言语行为“三分法” (一)奥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法” 1、“言有所述” 与“言有所为” 、 言有所述” 言有所为”
(constative and performative)
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或真实的,或虚假的; 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或真实的,或虚假的; 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 言有所为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无所谓真假, 言有所为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无所谓真假,是用来 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 实施某一种行为的。 实施某一种行为的。
三Baidu Nhomakorabea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分析
言语行为的种类: 言语行为的种类: 称呼、问候、告别、致谢、答谢、 称呼、问候、告别、致谢、答谢、 道歉、恭维、请求、同意、批准、 道歉、恭维、请求、同意、批准、 拒绝、建议、劝告、警告、邀请、 拒绝、建议、劝告、警告、邀请、 介绍、承诺、批评、祝贺、说服、 介绍、承诺、批评、祝贺、说服、 命令、指示、推荐、威胁、 命令、指示、推荐、威胁、禁止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