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节目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内容选择的大众性。创新思维,让学术走向大众,雅俗共赏。 2、传播方式的独特性。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拟,深入浅出, 设置悬念。 3、独具魅力的演讲者。表达能力,人格魅力,学术水平缺一不 可。 4、迎合观众的观赏性。字幕,音乐,影像,图片等活跃气氛, 引发共鸣。 5、满足观众心理需求。还原历史真相,揭秘历史原貌,满足受 众心理需求。
二、讲座主题大众化、通俗化倾向
转变分水岭——2004年播出的“清十二帝疑案”系 列 两个转变:
节目内容 百科 ←2004年→ 文化 人文科学 中国历史 自然科学 中国文化 社会科学
节目主题 文化,生物,医学等←2004年→历史人物,文学作品
如大众熟悉的易中天品《三国》和 于丹《论语》等。专家学者有意识 地将讲座的内容故事化,通俗化, 当代化,以便让没有任何学术背景 的老百姓也能听得懂,听得入迷。 讲座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具体还 体现在节目内容设置上的“揭秘” 模式。2004年后《百家讲坛》的很 多期节目都以“疑案”“之 谜”“揭秘”为题,讲文学作品, 历史人物及事件以破案的方式加以 解析,使原本严肃的历史学研究与 文学评论披上了一层 娱乐化的外衣,从而最大化的激发和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
以于丹讲老庄为例子,道家思想本身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在 先秦诸家中是最不容易理解的,但于丹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意 将其“心灵鸡汤化”,只是借用道家“无为”等思想来谈为 人处世之道,心灵自处之道,从而引导观众思考如何在当下 这个竞争激烈的,众声喧哗的时代保持平和的心境。
三、耳目一新的节目形态
随着内容的转型,节目不再采用原本学者授课的单向模式, 而是充分运用电视媒介特有的试图用手段来讲故事。制作团 队借鉴了《地球故事》,《DISCOVERY》等国外优秀科教 节目,以生动的故事吸引观众,从而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百家讲坛》充分运用试听元素,大量 穿插文字,符号,照片,图片,纪录片资料,动画效果,背 景音乐,帮助主讲人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精彩纷呈。 此外,节目还把握了故事中最具魅力的要素—悬念,大量通 过片花和主讲人语言提出新问题,制造兴奋点延伸悬念,按 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通过画外音引出主题,层层设置悬念, 抽丝剥茧,讲历史事件跌宕起伏,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五、争议引发持续的话题效应
《百家讲坛》主题的大众化,通俗化,故事化过度的重视了 大众媒介的娱乐功能,总是按照受众的口味来制作节目会削 弱学术的深度和厚度,生产出大量速食化“学术”,最后导 致学术被过度消费,学术被娱乐化,低俗化。但《百家讲坛》 制作人指出“电视本来就是大众媒体,做小众没有出路”, 于丹更是直言“不是我们用文化教育民众,而是民众用遥控 器选择我们。” 关于《百家讲坛》究竟是在歪曲与践踏学术,还是真正做到 了“聚集知识精英,共享教育资源,传播现代文化,弘扬科 学和人文精神”的争议,见仁见智,没有定论。但是从大众 传播角度而言,争议的存在客观上引发了大规模的话题效应, 让《百家讲坛》持续升温,成为一种媒体现象。
四、“学者明星化”与品牌增值
在这个讲求个性化的时代,这些学者身上所具有的与大众刻板 印象中“学者”不太一致的性质特性,反而拉近了他们与观众 之间的距离。他们迅速蹿红,拥有了明星般的社会观众度和影 响力,一度被媒体称作学术超男,超女。
最投入孙丹林 最洒脱孔庆东 最人气易中天 最争议刘心武 最另类纪连海 最幽默金正昆 最关键阎崇年 最悬疑毛佩琦 最严谨马瑞芳 最学术王立群
电视文化节目案例分析 —《百家讲坛》对国内文化讲坛类节目启示
主讲人:田婧雯 制作: 赵旭
百家讲坛
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一个 以专家学者面对面给现场观众进行讲座为主要形式的电视文化 节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 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 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 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 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直到2005年,随着易 中天讲三国,于丹讲论语等一批人将学术性问题用大众易于接 受的方式加以包装的节目的播出,《百家讲坛》才真正步入大 众视野,并且掀起一股热潮。
《百家讲坛》的成功之道
一、回归服务百姓受众定位 由于此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过高,学术性太强,刚播出 的两年处于举步维艰的发展状态,观众认知度极低, 社会形象力更是极其低微。于是制作团队开始重新定 位,回归“服务百姓”的节目宗旨,将目标观众群明 确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老百姓,尤其是没有接受过 高等教育,知识结构不很完善但具有较强求知欲的人 群。针对这一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百家 讲坛明确了节目的改版方向,讲座主题力图大众化, 通俗化,形式上改变单向,呆板的讲播方式,尝试新 的传播语态和新的表达方式,从此节目受众群逐渐增 加。
《百家讲坛》打造出了学术明星,而明星学者的成功又强 化了《百家讲坛》的品牌效应,实现了电视文化的增值。 2005年以讲坛内容为基础改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登 上了畅销书排行榜,2006年《易中天品三国》首批印刷量 达到55万册,2007年于丹《论语心得》单册销量高达30万 册。在传播链条上,学者的影响力处于链条前端,图书则 处于料条后端。明星学者为节目的品牌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畅销书则为品牌经营到进一步的维持和推动作用。通过打 开图书市场,《百家讲坛》为自己拉拢了一批读者观众, 同时巩固了节目的铁杆观众和保证了节目粉丝群对明星学 者们的坚定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