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修改中国传统文化《大学》.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天下,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先从自己做起,完善 自我,然后改变外界,可以说,儒家强调君子的榜样、教 化作用。
课件
第一章
克明德 这一章主要引用古代典籍里的话,来告诫人们弘扬光明的
品德。儒家讲究君子之风,有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说,孔子 曾对子夏说过:“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所谓君子 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要告诫弟子,要像君子一样,一 心提升自己,为国为民。而不是像小人一样,为了利,那 样的事,是君子不屑的。
缺点,厌恶的东西则没有一点儿优点。所以正确的、全面 的看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排除这种私心和偏见, 一个家族就不能被治理好。所谓举贤不避亲仇,就是如此, 所以君子一定要摒除自己的偏见,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课件
第九章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这一章讲到君子的教化作用,必须先要自己做到,才能要
课件
课件
第二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两句话说明了学习不可懈怠。既然一日清洁污垢,焕然
一新,那么就应当每天清洗,弃旧图新。 又说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正是君子的处世风格,无时无刻
不完善自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一个道理。
课件
第三章
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一章主要讲知止,儒家等级制度森严,认为礼法不可逾
求别人做到,否则便名不正言不顺,这样百姓是不会听从 的。孔子强调君子的榜样作用,认为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让,一国兴让;
课件
第十章
第十章讲了国君的示范作用,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 母”只要对百姓充满仁爱,就能得到百姓的爱戴。不以钱 财为利,而以义为利,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 • •
•
经它学二一大 儒 典是 是是学 家
,古 位代
相博有 对学两
经
列儒 于 种 典
四家 书弟
小 学
含 义
《
之子 的
大
首必 大 。修 人
学
的之
》
课件
总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之道的宗旨,不像道家的出世,逍遥自在,它在
于入世,弘扬大德于天下,这是它的目标。 接下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齐家、治国、
课件
第五章
此谓知本,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 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一章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 认真探究事物的道理,才能获取知识, 当这种认知活动进行的越久,一旦豁 然贯通,便会得到全方位的知识,也 就达到了“知之至”的境界。
课件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其独是儒家十分看重的事情,小人做了坏事认 为别人不知道,装出一副善良的模样,其实别人 看他们做的事,就好像能看到他们的肺腑一样, 是瞒不过去的。因此君子必须谨慎的对待独处的 时候。因此君子一定是知行合一,心灵真诚无妄 的人。
课件
第七章
修身在正心。 儒家认为心中只要有愤怒、恐惧、欢乐、忧患,就会被情
越,讲究君臣、上下、长幼之序,认为等级不能乱。论语 中有个故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 可忍也? 在这里,季氏按照礼法只能用四佾,只有周天子才能用八 佾,所以孔子才如此感慨。后来发展到孟子,才有了君之 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 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说法。
感所影响,就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思想不得端正。中 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可见,儒家是讲究中正平和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就是此理,所以想要修身,就要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所 掌控,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行。
课件
第八章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看不到一点
课件
第四章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 畏民志。此谓知本。
儒家讲究教化,总的来说就是弘扬美好的品德,要想无讼, 就必须教化天下,令奸诈之徒不敢开口狡辩,并且引导他 们走向正途,这才是根本之法。孔子认为之所以有案件发 生,根源就是对于人民的教化不够,道德修养不高,所以 才这么说。
课件
第一章
克明德 这一章主要引用古代典籍里的话,来告诫人们弘扬光明的
品德。儒家讲究君子之风,有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说,孔子 曾对子夏说过:“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所谓君子 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要告诫弟子,要像君子一样,一 心提升自己,为国为民。而不是像小人一样,为了利,那 样的事,是君子不屑的。
缺点,厌恶的东西则没有一点儿优点。所以正确的、全面 的看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排除这种私心和偏见, 一个家族就不能被治理好。所谓举贤不避亲仇,就是如此, 所以君子一定要摒除自己的偏见,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课件
第九章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这一章讲到君子的教化作用,必须先要自己做到,才能要
课件
课件
第二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两句话说明了学习不可懈怠。既然一日清洁污垢,焕然
一新,那么就应当每天清洗,弃旧图新。 又说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正是君子的处世风格,无时无刻
不完善自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一个道理。
课件
第三章
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一章主要讲知止,儒家等级制度森严,认为礼法不可逾
求别人做到,否则便名不正言不顺,这样百姓是不会听从 的。孔子强调君子的榜样作用,认为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让,一国兴让;
课件
第十章
第十章讲了国君的示范作用,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理,“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 母”只要对百姓充满仁爱,就能得到百姓的爱戴。不以钱 财为利,而以义为利,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 • •
•
经它学二一大 儒 典是 是是学 家
,古 位代
相博有 对学两
经
列儒 于 种 典
四家 书弟
小 学
含 义
《
之子 的
大
首必 大 。修 人
学
的之
》
课件
总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之道的宗旨,不像道家的出世,逍遥自在,它在
于入世,弘扬大德于天下,这是它的目标。 接下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齐家、治国、
课件
第五章
此谓知本,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 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一章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 认真探究事物的道理,才能获取知识, 当这种认知活动进行的越久,一旦豁 然贯通,便会得到全方位的知识,也 就达到了“知之至”的境界。
课件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其独是儒家十分看重的事情,小人做了坏事认 为别人不知道,装出一副善良的模样,其实别人 看他们做的事,就好像能看到他们的肺腑一样, 是瞒不过去的。因此君子必须谨慎的对待独处的 时候。因此君子一定是知行合一,心灵真诚无妄 的人。
课件
第七章
修身在正心。 儒家认为心中只要有愤怒、恐惧、欢乐、忧患,就会被情
越,讲究君臣、上下、长幼之序,认为等级不能乱。论语 中有个故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 可忍也? 在这里,季氏按照礼法只能用四佾,只有周天子才能用八 佾,所以孔子才如此感慨。后来发展到孟子,才有了君之 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 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说法。
感所影响,就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思想不得端正。中 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可见,儒家是讲究中正平和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就是此理,所以想要修身,就要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所 掌控,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行。
课件
第八章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看不到一点
课件
第四章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 畏民志。此谓知本。
儒家讲究教化,总的来说就是弘扬美好的品德,要想无讼, 就必须教化天下,令奸诈之徒不敢开口狡辩,并且引导他 们走向正途,这才是根本之法。孔子认为之所以有案件发 生,根源就是对于人民的教化不够,道德修养不高,所以 才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