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地理小博士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文一:关于“限塑令”实施情况的分析与建议
我国自2008年起实施“限塑令”,至今已有3年多了,各个省市积极响应号召,中山市也不例外。

然而在“限塑令”出台之后,虽然有不少消费者养成了逛超市、商场时自带购物袋的习惯,但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农贸市场周边时,双手拎着摊贩提供的免费塑料袋满载果蔬而归的购物者仍能随处可见。

显然,要最大范围的实施“限塑令”仍存在很大的难度,人们的环保意识仍然不够。

我们知道“限塑令”的意思是限制人们使用塑料袋。

为什么要在物资横流的今天实施这一困难重重的政策,原因就在于被严重污染的环境迫使我们做出这一系列的“救灾”行动。

如果大量的塑料制品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则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可怕的影响:
1. 影响农业发展。

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 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3. 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 我国每年废弃塑料达亿吨,回收利用率不到20%。

而废弃塑料购物袋不但增加了垃圾清运的体积、占用了填埋空间,后期分解还相当
难。

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这样不仅严重污染土壤和空气,还造成了人们的视觉污染。

尽管中山市大力实施和监督这一政策的实施,但在大部分集贸市场,塑料袋仍在大量免费使用。

超市买熟菜、面食的包装袋,比如生鲜和水果用的卷式点断袋,目前是不收费的。

在大型餐饮店,外卖使用的塑料拎袋也大多免费。

经过综合分析,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很多消费者习惯了空手去市场,而大部分摊主则认为其他摊铺都免费提供塑料袋,如果自己要求收费,顾客就会减少。

况且一两毛怎样向顾客要?超市可以这样,但他们商品价钱低,经营规模小,竞争激烈,难以实施。

2. 小数怕长计,这个收费规定无形之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也给商家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似乎有点不太公平。

相对于塑料袋,大多数人会觉得环保袋的价格高很多,且用来装蔬菜,鱼鸡等食物不太合适。

有的人则认为拿到的塑料袋可带回家装垃圾,不算浪费。

3. 政府的监察的力度不够。

在实施前期塑料袋使用量可减少50%左右,但现在又增加了不少。

有的摊主表示,刚开始政府严查,不敢乱用塑料袋,但随着监察力度的减轻,人们又开始滥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状,看出了人们的对政策的认可程度不高。

无论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美洲、欧洲,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较多的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使用
塑料购物袋。

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已逐渐成为世界的共识。

那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的建议和设想:
1. 使用统一的购物袋,这样可能方便一些。

在购物袋上印制统一的商标,且可以在市场管理处直接购买,这样可避免有的商铺使用不合格的塑料袋,人们也可放心购买,也可解决收费的统一问题。

2. 尽快找到塑料袋的替代品。

用钱买塑料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为此,包装市场未来的需求趋势将是环保产品,耐用、可循环使用、可降解的环保布袋。

鼓励商家在布袋设计上不断创新,在生产方面尽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力求在市场上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

3. 解决塑料袋所得收费的归属问题。

让主要商场和超市达成共识,把这笔经费集中起来,用来捐助环保社团、为环卫工人子女提供奖学金等。

我想广大人们会支持这一想法。

4.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希望希望国家多出台优惠政策,比如资金支持、税收倾斜等,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杜绝生产环节中的“假环保袋”。

5. 公开环保袋核心技术设备进行技术转让,期待与各类同行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以降低生产成本。

6. 加大执法力度,扩大实施政策的范围,对于像快餐店,饭店外卖等也可适当进行监督。

完善有关处罚随意或变相免费提供塑料袋等违规人员的条规,鼓励广大人们共同监督检举。

7.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大多顾客为免麻烦会选择花钱购买塑料袋,目前我发现愿意花钱买塑料袋的人逐渐增多。

因此,还需要在提高市民素质和环保意识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们养成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自觉携带环保袋,塑料袋反复使用的习惯。

我国消费市场异常庞大,而“限塑令”影响着百姓的购物问题,如果不着力改善和广纳人民的意见,总结经验,那么要减缓白色污染,得到百姓的认可与支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主题:学习地理建设祖国
小论文二:中山市绿道设计建设初析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大城市不断的繁荣,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也越发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科学理念,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结合本市地理环境、城市规划和道路实际情况,设计建设了绿道,推出了一种绿道城市旅游方式,让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沿着绿道欣赏城市优美的风景,是实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的有益尝试。

绿道具有生态、游憩和文化历史保护的作用,具有链接城市和城郊景观的功能。

面对那些城市生活压力大、肥胖又缺乏运动的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项非常有益的生活方式。

然而设计绿道的线路就需要我们运用到所学的地理知识。

绿道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土地网络,这个网络是多功能的,包括了生态、游憩、文化、美学以及其他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被集中的以可持续的方式在此土地网络上实现。

绿道路线的设计需要符合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或安排在具有城市特色的市中心,或安排在旅游景点上,或经过一些院校等人文场所……这些都需要经过严密的分析。

据我们分析观察:绿道要做到资源共生,其一绿道的建设要尽量做到不破坏原本的道路环境。

其二绿道的连通性非常重要。

在城市不影响到车辆和行人的行驶(走),在风景区周围安排的路线也要恰到好处;既要很好的衔接城市与城郊,且其道路周围的风景也要有良好的过渡。

也要开辟往多种方向的道路供市民选择;当地的交通线路要适于自行车行驶或人行,其坡度不能太大;也可与主要交通线路通过接驳、相邻或者是功能上的相连等方式来设计,同时也要顾及游客的看风景心情,让他们行驶在绿道上有轻松的心态;也要尽量保持线路的整体性。

其三绿道要发挥好其多功能集中性的功能。

要做到既是一种交通道路,也是休闲旅游的方式,也能作为一种生态保护的场所,保护当地动物或植物的生长环境,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国外她们通过绿道规划,解决高速路对人类和动物通行带来的阻断问题,以实现人与地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其中也为建设未来可持续交通系统做出了一个典范。

绿道既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城市旅游和运动方式,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保护做出了贡献,其中渗透的可持续发展
理念更为其的发展和扩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资源共生的假设、连通性和多种功能的集中性,这些就是绿道的本质。

目前,中山市绿道建设已基本完成,取得了良好效果。

城乡居民对绿道建设赞不绝口,老百姓已经在享受绿道带来的好处。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绿道铺设还有不少地方美中不足;二是标志牌和防护设施不够完善,沿线保养未跟上;三是中山绿道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商机开发未体现低碳经济思维;四是绿道简单视为自行车专用道;五是未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要做到:
一要对绿道铺设的标准和质量严格把关。

通过路口时,绿道边缘应与路面齐平,将台阶进一步降低;路口拦桩的宽度应有统一标准,间隔太窄容易让自行车骑士摔跤;绿道绝不能突然中断。

二要完善标志牌和防护设施,注重日常保养和维护。

绿道标志牌的字体和尺寸,应根据自行车和行人的角度设计。

安置水平不能弱于普通公路,让游人明白身处的位置和方位,指明绿道的起点、终点、附近的著名建筑等要素。

另外,绿道、人行道、汽车道之间应多建护栏,确保骑行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

对于绿道的后续保养和管理问题,我们认为:“绿道是一种行政性建设,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无法找到它的定义,不适用普通道路的安全管理条款。

”绿道的管理原则应是“谁建、谁管”。

政府提供绿道这种公共服务,应进一步对其日常维修、安全维护进行监管。

三要完善中山绿道配套设施。

根据规划,绿道网络将成为珠三角低碳发展的生态框架,为市民提供用于游憩和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实现
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完美结合。

绿道的交通方式以自行车为主,为方便游客,首先要建立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其次,出版中山市的绿道通行地图,让游客熟悉绿道路线;再者,加快建设卫生间、餐厅、杂货店、停车位等配套设施,给游客提供方便。

通过商业开发让绿道“永葆青春”。

四要让绿道成为“慢生活”的载体。

前年7月下旬出炉的《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将绿道定义为“绿色廊道网络体系”。

去年,珠三角区域绿道70%完工,中山市甚至接近100%,基本实现城市间的互通;今年,区域绿道将全部到位。

绿道不应是单纯的自行车道,游客、当地市民、自行车爱好者都是绿道的受益者。

五要将绿道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据了解,区域绿道将串联珠三角重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绿道网络自上而下分为“区域—城市—社区”三级体系,营造更多人文要素与自然生态要素结合的生活休闲空间,确保城乡居民活动的畅达流通。

围绕村、城、山、水,中山的绿道选线荟萃了这里最有特色的历史、人文和绿色资源。

沿路既能到小鳌溪村旁领略岭南园林造园手法,又能到五桂山中享受古村落的宁静,绿道沿线还串联起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中学等满溢着“中山元素”的人文历史景观,凸显中山固有的城市特色。

“我国不少城市在道路发展过程中忽略了非机动车道的建设。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章问题有所加剧,这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新挑战。

”交警部门有关人士指出,绿道建设
是给历史遗留问题“还债”,因此,未来城市建设规划中,也应关注非机动车道的建设问题,切实改善民生,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相信通过这样的科学规划,绿道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休闲娱乐,更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绿道让城市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