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纪录片走向受众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浅析我国纪录片走向受众的必要性

南通大学文学院广电091 史天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创作越来越活跃,并接二连三地在国际上获奖。但这其中,走入市场受老百姓欢迎的片子却难以寻觅。这种巨大反差的形成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市场化

引言

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一部好的纪录片的收视率不亚于电视剧,说明这个民族有较高的文化水准;一家电视台制作纪录片节目的水平高低,标志着这个电视台制作节目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屡屡在国际获奖,呈现出繁荣景象。

但繁荣景象背后是,在这些纪录片当中,能够真正走入市场受老百姓欢迎的片子却寥寥无几。国际上的热闹与国内的遇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将就分析形成此巨大反差的原因入手,探讨和研究我国纪录片市场化的必要性。

一、我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回溯

纪录片是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我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而我国纪录片开放意识的产生,应从32年前中日合拍的纪录片《丝绸之路》算起。

之后不久,分别与1982年和1984年推出的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成为我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从1991年开始,我国纪录片开始在国际上获奖,《沙与海》和《最后的山神》就是其中两部。之后,随着1991年《望长城》、1993年《生活空间》等的推出,我国纪录片真正走到了电视的最前沿。

2005年6月,湖北电视台导演张以庆拍摄的纪录片《幼儿园》在上海第10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又于同年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获得大奖。《幼儿园》的获奖向世人证实了,我国纪录片正朝着国际化的路线发展。2012年5月,由央视制作推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

靡全国,成为当下最火热和受民众欢迎的纪录片,其也成为我国纪录片走向受众的典范。

二、我国纪录片与受众关系的现状及成因

受众主要是指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其是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之一,是大众传播及电视媒体产品的消费者,它是传播活动的目的地,是传播内容的归宿,同时它又是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可以说,没有受众的参与,传播活动就不完整。所以,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传媒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化的口号早已提出,可我国纪录片现如今在国际上叫好却在国内乏人间津,市场化程度远不如人意。以重庆“渝派”纪录片为例。《武士》、《巴人之谜》、《见证三峡》、《千秋红岩》……从2005年开始,多部“渝派”纪录片登上了国际国内领奖台。发展至今,“渝派”纪录片已成为中国纪录片界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京派”、“海派”纪录片成鼎足之势。然而,这些每年投入上千万、屡获国内外大奖的纪录片,往往被束置高阁,观众知之甚少。

之所以形成此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观众因素。首先观众的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人比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这也就直接决定了观众的兴趣大小;其次观众的年龄、地域不同,年长的对历史题材兴趣较浓,年轻的对生活题材兴趣较浓;而地域上,东西部受众就存在明显差别。这就要求纪录片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再者,受众的心理和价值取向等可变因素。在不同时期,受众的心理和价值取向都发生着不同变化,纪录片很难在不同时期在内容和思想上适应受众的变化。

2.时段因素。不同的电视时段,对节目的传播程度、受众的接受程度及收视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我们一般会将时段分为黄金时段,而大多数电视台将纪录片的播出安排在了非黄金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的传播和受众对其的接受及认知程度。

3.节目因素。除了受众和时段因素外,纪录片本身也是这一现象形成的因素之一,包括其题材、风格、创作手法等。《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在于其与现

实中普通人的饮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园》则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孩童的世界。题材的选定,应从受众的关注点出发,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另外纪录片在风格、创作手法上是否有新意,能否让受众有新的感觉,也成为当今纪录片吸引受众的关键。

三、问题解决对策及展望

那么怎样才能脱离我国纪录片现如今在国际上叫好却在国内乏人间津的现状呢?笔者认为,应从我国纪录片的制作和市场化两方面入手。

(一)制作方面

1.注重题材的选择。对我国纪录片而言,题材的选择非常广泛。不过要在繁杂的题材中选准切入点,找出受众所关注、好奇且能准确反映百姓心声、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的人和事,还需创作者格外的用心。

2.注重艺术表现模式。同样一个题材,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模式、不同的镜头语言、不同的理念和制作技巧,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听效果。《舌尖上的中国》就采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将美食以视觉冲击的方式呈现在了受众面前。

(二)市场化运作

1.加快栏目纪录片制播分离。当前,我国的纪录片应做到制作、营销分离,两者应由专门机构负责,电视台不直接参与。制播分离应该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市场化的关键。如果开放我国纪录片市场,允许一些制作公司、非媒体机构如企业参与生产和经营,就可以在资源、制作、传播等方面获得经验和动力。

2.多种销售手段,跨媒体经营。电视纪录片也是需要讲究营销策略的。目前,我国电视纪录片播出价格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种新思路。比如,取得企业赞助,做广告等。同时,应注重纪录片本身的宣传,利用纪录片的内容资源,做成相关产品等,多次销售,实现跨媒体经营。

3.集约化生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慢工细活的那种“创作”式的纪录片制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需求。同时,为节省成本、应付播出,栏目化的纪录片更要探索制作模式和经营模式。

固然,我国纪录片存在诸多问题,但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的表现,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创新,我国的纪录片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也将影响更多的受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