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脾虚证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案选释】 • 案1:冠心病心肌梗塞 • 陆某,男,42岁。因患冠心病心肌梗塞住院。经治两月,
病情未减。 • 症状为:心前区疼痛,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则气窒殊甚,
周身出冷汗。脉弦而结,舌淡苔白。乃用苓桂术甘汤(茯 苓15g,桂枝10g,白术6g,炙甘草6g),仅服十余剂,则 其病转安。(陈明等.《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试论心悸的 证治》.学苑出版社.1998)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现代研究】 • 根据本方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神经
衰弱、精神分裂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 全、心源性喘息、神经性心悸、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 炎、肾病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属脾虚水停者。 • 本方有较好的镇静、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及正性肌力作 用等。
• 煎服法:水煎1次,分3次温服。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辨证提要】 • 辨证要点: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 • 病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 •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汤证辨析:本方与苓桂甘枣汤在药物组成上仅一味之差,
虽然同为水气致病而设,但在病机及临床表现方面有诸多 不同。本证为饮停中焦,症状亦以中焦为主,心下逆满, 气从心下上冲心胸;苓桂甘枣汤证饮停下焦,症状以下焦 为主,脐下悸动,有冲逆之势。在治疗上虽然皆温阳化气 、利水消饮,然前者侧重治理中焦,以白术健脾。后者侧 重于治理下焦,重用茯苓利尿。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方 中茯苓养心益脾,能补能渗,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 平冲降,与茯苓相配,通阳化气,渗利水湿,使饮邪下排 ,以折上逆之势;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助苓桂 治在中焦;促脾运转,培土制水。桂枝甘草相配,辛甘化 阳,以退阴翳,全方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 旨。
术甘汤治疑难病验案三则.河南中医.1997;17(6):12]。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辨治思路: • 案2因链霉素中毒所致,以眩晕为主症,为起则头眩之重
者。从其所伴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滑等症可知,此眩晕 之起显系脾虚饮停、水气上逆、上犯清窍所为,故用苓桂 术甘汤健脾利水、平冲降逆。唯其眩晕持续,而非“起则 头眩”,当知水饮较重,故加大剂量泽泻以利水降冲而获 奇效。 • 上二案虽西医病名不同,但从中医而言,皆为脾虚水停, 上逆为患,故均用本方为主治疗而取良好疗效,说明中医 诊治,重在辨证论治,有是证即用是药。
伤寒论脾虚证讲义
柳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彭涛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原文】
•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①,脈沈
緊,發汗則動經②,身爲振振搖③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
之。
•
【词语解释】
•
①头眩:头晕目眩。
•
②动经:扰动经脉。
③振振:动摇不定貌。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气上冲所致,故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方以茯苓桂枝 白术甘草汤。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如此水寒之证,阳气已虚,若再误用发汗之法治疗,必致 阳虚更甚,经脉失却温养,更加水气浸渍,必伤动经脉之 气,而出现身体振颤动摇不能自持之症,是由脾虚而致肾 阳不足,水气泛溢,则非苓桂术甘汤所能治也。提示本证 的治疗当禁用汗法。
•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 •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兩 •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ຫໍສະໝຸດ Baidu【原文析义】
• 本条论述脾虚水停的证治及治疗禁忌。文中“茯苓桂枝 白术甘草汤主之”应接在“脉沉紧”之后,为倒装文法。
•
邪在太阳,治当汗解,而反用吐下之法,显为误治
。误施吐下,损伤脾胃之阳,脾运失职,水饮内生,饮停
心下,阻碍气机,则心下胀满;土虚不能制水,则水饮上
冲,故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饮邪既然冲于胸膺,则胸
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皆可能会出现;阳虚不能升清于上
,清窍反被上冲之水气所蒙,故起则头眩(临床上多见头 眩,起则加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篇》“脉得 诸沉,当责有水”。脉沉主水,脉紧主寒,沉紧之脉,示 本证为寒水为患。综合分析,是证主机乃是脾阳不足,水
检查:罗姆伯格征阳性,向左侧倾斜,但指指、指鼻试验
正常,睁眼并足不能站立,必须两足相距一尺多远方能站
立片刻,苔白腻,脉滑。拟诊:眩晕。证属痰湿中阻。处
方:茯苓18g,桂枝18g,白术18g,甘草12g,泽泻45g。
服12剂,症状明显好转,走路较稳,视物微动,苔薄白,
继服前方30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赵性荣.苓桂
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 【原文】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66 ) •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 厚樸半斤 生薑四兩(去皮) 半夏半升(洗) 甘草 二兩(炙) 人參一兩 • 上五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辨治思路: • 案1 患者虽病因与条文有间,但主证心前区痛、气窒憋闷,
气冲咽喉等,正与本条仲景所言“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合 拍。 • 分析诸证病机,心脾阳虚,水饮内停,阻碍气机,故见心中 憋闷而痛。水气上逆,故见气上冲胸。饮邪内阻,阳气不通 ,则脉弦而结,舌淡苔白。阳虚不固而见周身冷汗。从而辨 为心脾阳虚,水气上冲之证,投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利 水降冲而随手取效。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案2:链霉素中毒性眩晕
•
曹某,男,52岁,工人,1991年8月30日初诊。于
半年前,因患结核性胸膜炎,注射链霉素20支(计链霉素
10g)时开始出现轻度眩晕,注射至36支时出现重度眩晕
,耳鸣、听力减退,时恶心呕吐,视物晃动、如坐舟车,
步履蹒跚,踏地发软等症。曾多方救治,服中西药罔效。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疑难点击】 • 尤在泾认为:“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仍属苓桂
术甘汤所主的范畴;丹波元坚认为:此条止脉沉紧,为苓 桂术甘汤证,而身为振振摇者即真武所主也。对本条病机 ,多家皆认为系脾阳不足,水气上逆之证,但张志聪等认 为系胃虚肝逆所致。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病情未减。 • 症状为:心前区疼痛,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则气窒殊甚,
周身出冷汗。脉弦而结,舌淡苔白。乃用苓桂术甘汤(茯 苓15g,桂枝10g,白术6g,炙甘草6g),仅服十余剂,则 其病转安。(陈明等.《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试论心悸的 证治》.学苑出版社.1998)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现代研究】 • 根据本方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神经
衰弱、精神分裂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 全、心源性喘息、神经性心悸、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 炎、肾病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属脾虚水停者。 • 本方有较好的镇静、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及正性肌力作 用等。
• 煎服法:水煎1次,分3次温服。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辨证提要】 • 辨证要点: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 • 病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 •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汤证辨析:本方与苓桂甘枣汤在药物组成上仅一味之差,
虽然同为水气致病而设,但在病机及临床表现方面有诸多 不同。本证为饮停中焦,症状亦以中焦为主,心下逆满, 气从心下上冲心胸;苓桂甘枣汤证饮停下焦,症状以下焦 为主,脐下悸动,有冲逆之势。在治疗上虽然皆温阳化气 、利水消饮,然前者侧重治理中焦,以白术健脾。后者侧 重于治理下焦,重用茯苓利尿。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方 中茯苓养心益脾,能补能渗,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 平冲降,与茯苓相配,通阳化气,渗利水湿,使饮邪下排 ,以折上逆之势;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助苓桂 治在中焦;促脾运转,培土制水。桂枝甘草相配,辛甘化 阳,以退阴翳,全方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 旨。
术甘汤治疑难病验案三则.河南中医.1997;17(6):12]。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辨治思路: • 案2因链霉素中毒所致,以眩晕为主症,为起则头眩之重
者。从其所伴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滑等症可知,此眩晕 之起显系脾虚饮停、水气上逆、上犯清窍所为,故用苓桂 术甘汤健脾利水、平冲降逆。唯其眩晕持续,而非“起则 头眩”,当知水饮较重,故加大剂量泽泻以利水降冲而获 奇效。 • 上二案虽西医病名不同,但从中医而言,皆为脾虚水停, 上逆为患,故均用本方为主治疗而取良好疗效,说明中医 诊治,重在辨证论治,有是证即用是药。
伤寒论脾虚证讲义
柳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彭涛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原文】
•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①,脈沈
緊,發汗則動經②,身爲振振搖③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
之。
•
【词语解释】
•
①头眩:头晕目眩。
•
②动经:扰动经脉。
③振振:动摇不定貌。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气上冲所致,故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方以茯苓桂枝 白术甘草汤。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如此水寒之证,阳气已虚,若再误用发汗之法治疗,必致 阳虚更甚,经脉失却温养,更加水气浸渍,必伤动经脉之 气,而出现身体振颤动摇不能自持之症,是由脾虚而致肾 阳不足,水气泛溢,则非苓桂术甘汤所能治也。提示本证 的治疗当禁用汗法。
•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 •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兩 •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ຫໍສະໝຸດ Baidu【原文析义】
• 本条论述脾虚水停的证治及治疗禁忌。文中“茯苓桂枝 白术甘草汤主之”应接在“脉沉紧”之后,为倒装文法。
•
邪在太阳,治当汗解,而反用吐下之法,显为误治
。误施吐下,损伤脾胃之阳,脾运失职,水饮内生,饮停
心下,阻碍气机,则心下胀满;土虚不能制水,则水饮上
冲,故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饮邪既然冲于胸膺,则胸
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皆可能会出现;阳虚不能升清于上
,清窍反被上冲之水气所蒙,故起则头眩(临床上多见头 眩,起则加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篇》“脉得 诸沉,当责有水”。脉沉主水,脉紧主寒,沉紧之脉,示 本证为寒水为患。综合分析,是证主机乃是脾阳不足,水
检查:罗姆伯格征阳性,向左侧倾斜,但指指、指鼻试验
正常,睁眼并足不能站立,必须两足相距一尺多远方能站
立片刻,苔白腻,脉滑。拟诊:眩晕。证属痰湿中阻。处
方:茯苓18g,桂枝18g,白术18g,甘草12g,泽泻45g。
服12剂,症状明显好转,走路较稳,视物微动,苔薄白,
继服前方30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赵性荣.苓桂
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 【原文】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66 ) •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 厚樸半斤 生薑四兩(去皮) 半夏半升(洗) 甘草 二兩(炙) 人參一兩 • 上五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辨治思路: • 案1 患者虽病因与条文有间,但主证心前区痛、气窒憋闷,
气冲咽喉等,正与本条仲景所言“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合 拍。 • 分析诸证病机,心脾阳虚,水饮内停,阻碍气机,故见心中 憋闷而痛。水气上逆,故见气上冲胸。饮邪内阻,阳气不通 ,则脉弦而结,舌淡苔白。阳虚不固而见周身冷汗。从而辨 为心脾阳虚,水气上冲之证,投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利 水降冲而随手取效。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案2:链霉素中毒性眩晕
•
曹某,男,52岁,工人,1991年8月30日初诊。于
半年前,因患结核性胸膜炎,注射链霉素20支(计链霉素
10g)时开始出现轻度眩晕,注射至36支时出现重度眩晕
,耳鸣、听力减退,时恶心呕吐,视物晃动、如坐舟车,
步履蹒跚,踏地发软等症。曾多方救治,服中西药罔效。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疑难点击】 • 尤在泾认为:“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仍属苓桂
术甘汤所主的范畴;丹波元坚认为:此条止脉沉紧,为苓 桂术甘汤证,而身为振振摇者即真武所主也。对本条病机 ,多家皆认为系脾阳不足,水气上逆之证,但张志聪等认 为系胃虚肝逆所致。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