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防排烟系统课件
• (2)排烟系统的布置 排烟系统的布置除满足上述设计规定中有关 要求外,还应注意:
• ①排烟气流应与机械加压送风的气流合理组织,并尽量考虑与疏 散人流方向相反。
• ②为防止风机超负荷运转,排烟系统竖直方向可分成数个系统, 不过不能采用将上层烟气引向下层的风道布置方式。
• ③每个排烟系统设有排烟口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减少漏风量对排 烟效果的影响。
• ①长度超过20。且不能直接对外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走道;虽有 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 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 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如大型办公室、储存较多可燃物的库房等)。 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考虑排烟设施,而对于使用人数较少、面积 较小的房间不考虑排烟设施,既可保障基本安全,又可节约投资。
• ⑧排烟口均应设有手动开启装置或与感烟器连锁 的自动开启装置或消防控制中心远距离控制的开 启装置等。除开启装置将其打开外,平时一直保 持闭锁状态。
• 手动开启装置宜设在墙面上,距地板面0.8~1.5 m处;或从顶棚下建筑垂消防时设备工,程--距防排地烟系统板面宜为1.8m处。
• (4)排烟风机、排烟风道的布置
• a.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不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 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h计算(单台风机最 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 200㎥/h)。
• b.担负2个或2个以上防烟分刚>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 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 c.车库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几计算,
• 7.1.3 排烟系统
• 1)自然排烟
• (1)原理 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
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这种排烟方式实质上是热烟气与室外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其动力 是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热量使室内温度升高、密度减小、热压增大, 在室内外空气之间产生的热压差。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PPT课件
实施效果
改造后的防排烟系统提高了博物馆 的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降低了火灾 发生时烟雾对人员和文物的影响。
某地铁站的防排烟系统运行管理
案例概述
某地铁站是一个繁忙的公共交通 枢纽,防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对
于保障乘客安全至关重要。
设计要点
根据地铁站的特殊环境,设计合 理的防排烟系统布局,并配备专
业的维护和管理团队。
有效控制火灾损失。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通过介绍防排烟系统设计 ,可以提高人们的消防安 全意识,了解如何在火灾 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安全。
02
防排烟系统基本知识
防排烟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防排烟系统是用于控制火灾产生 的烟雾流动,防止烟雾扩散到其 他区域,并排出到室外的系统。
功能
在火灾发生时,防排烟系统能够 迅速启动,通过排烟口、送风口 等设备,将烟雾从室内排出,保 证人员安全疏散和逃生。
防排烟系统的分类
根据用途
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和 自然通风系统。
根据工作原理
分为集中式防排烟系统和分散式防排烟系 统。
根据使用场所
分为室内防排烟系统和室外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构成
排烟口
用于排放烟雾,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 上或屋顶上。
送风口
用于向室内送风,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外 墙上或屋顶上。
材料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合理搭配
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合理搭配不同 种类的材料,以达到最佳效果。
维护保养
定期对防排烟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材料的长 期稳定性和有效性。
ABCD
施工工艺
注意材料的施工工艺要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 行施工,以保证材料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改造后的防排烟系统提高了博物馆 的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降低了火灾 发生时烟雾对人员和文物的影响。
某地铁站的防排烟系统运行管理
案例概述
某地铁站是一个繁忙的公共交通 枢纽,防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对
于保障乘客安全至关重要。
设计要点
根据地铁站的特殊环境,设计合 理的防排烟系统布局,并配备专
业的维护和管理团队。
有效控制火灾损失。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通过介绍防排烟系统设计 ,可以提高人们的消防安 全意识,了解如何在火灾 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安全。
02
防排烟系统基本知识
防排烟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防排烟系统是用于控制火灾产生 的烟雾流动,防止烟雾扩散到其 他区域,并排出到室外的系统。
功能
在火灾发生时,防排烟系统能够 迅速启动,通过排烟口、送风口 等设备,将烟雾从室内排出,保 证人员安全疏散和逃生。
防排烟系统的分类
根据用途
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和 自然通风系统。
根据工作原理
分为集中式防排烟系统和分散式防排烟系 统。
根据使用场所
分为室内防排烟系统和室外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的基本构成
排烟口
用于排放烟雾,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 上或屋顶上。
送风口
用于向室内送风,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外 墙上或屋顶上。
材料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合理搭配
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合理搭配不同 种类的材料,以达到最佳效果。
维护保养
定期对防排烟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材料的长 期稳定性和有效性。
ABCD
施工工艺
注意材料的施工工艺要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 行施工,以保证材料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PPT课件
图7.3.1 防烟分区设计实例
2.烟气的扩散机理
所谓烟气,是指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及液体粒子在空气中的 浮游状态。
烟气的流动扩散,主要受到风压和热压等因素的影响。
2.烟气的扩散机理
风压是指风吹到建筑物的外表面时,由于空气流动受阻,速度减小, 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时产生的压力。在迎风面,室外压力大于室内压 力,空气从室外向室内渗透。
2.烟气的扩散机理
由此可知,当建筑物的下部或迎风面房间发生火灾时,由于风压和热 压的作用,火灾造成的危害性要比建筑物的上部或背风面房间失火所 造成的危害大得多。
此外,火灾时,空调系统风机提供的动力、以及由竖向风道产生的烟 囱效应会使烟气和火势沿着风道扩散,迅速蔓延到风道所能达到的地 方。
2.烟气的扩散机理
防火阀的阀门关闭驱动方式有重力式、弹簧 力驱动式(或称电磁式)、电机驱动式及气 动驱动式等四种。
常用的防火阀有重力式防火阀,弹簧式防火 阀,弹簧式防火调节阀,防火风口,气动式 防火阀,电动防火阀,电子自控防烟防火阀。
图7.3 重力式圆形单板防火阀ຫໍສະໝຸດ 图7.4 弹簧式圆形防火阀
图7.5 温度熔断器的构造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2.机械防烟 机械防烟是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
差控制烟气的流动方向的防烟技术。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在火灾发生时,风机气流所造成的压力差阻止 烟气进入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内,从而保证 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需要。
没有散开的阳台、凹廊或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 窗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 者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4.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防火
周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宣贯PPT资料67页
简介
• 3、主要新增或修订内容 • 3.1 防烟设计 • 直灌式加压送风 • 明确封闭楼梯间防烟方式 • 避难层(间)及避难走道防烟方式 • 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及表格风量的修订 • 超压时应有泄压措施
• 3.2 排烟设计 • 防烟分区划分 • 自然排烟窗(口)技术要求 • 火灾模型的确定和排烟量(计算) • 中庭排烟设施 • 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 • 最小清晰高度
•
火灾时烟气卷吸四周空气所产生的混合烟气流。烟羽流按火焰
及烟的流动情形,可分为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烟羽流、窗口
型烟羽流、墙型烟羽流、角型烟羽流。
直灌式加压送风——利用国外资料和国内实验成果
2.术语
• 2.1.11 储烟仓 smoke reservoir
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 气的空间。储烟仓高度即设计烟层厚度。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学习交流
2018.8
• 各位好!很高兴与 同行们一起交流。今天, 给大家介绍的是本人对 GB51251-2019《建筑 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的认识体会,仅供参考。
问候!1.ຫໍສະໝຸດ 介• 1、标准(规范)编写情况简介 • 2019年11月,成立以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和上海消防总队为主编单位
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编写组。参编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 所、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 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 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 2019年10月完成初稿;2009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 • 2009年11月完成送审讨论稿;2019年7月完成送审讨论稿。 • 2019年3月通过专家组审查,2019年九月完成报批稿。 • 2019年3月完成报批修改稿。 2019年4月-2018年7月,根据国家对于规范、标准编制的规定更名为 GB51251-2019《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修改定稿排版付印。
防排烟系统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39
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a)走道排烟、前室加压送风、楼梯 间加压送风;
ppt课件完整
40
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b)走道排烟、前室加压送风、楼梯间自然 排烟(楼梯间靠外墙)
ppt课件完整
41
3.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适用范围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示意图
31
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作用
1)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2)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3)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减少 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
ppt课件完整
32
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由三方面构成
对加压空间的送风 加压空间的漏风 非加压部分的排泄
ppt课件完整
33
ppt课件完整
15
5)非高层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 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m的地上丙类仓库。
6)汽车库。
ppt课件完整
16
3 .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机械排烟方式可分为: 局部排烟方式
集中排烟方式
ppt课件完整
17
3 .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机械排烟方式
根据补风形式的不同,机械排烟又 可分为两种方式:
计算力障碍表现为不会计算不会付钱等31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作用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原理3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适用范围4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组成与设置象思维受损理解判断能力下降无法系统思考问题无法对一件事情做相应判断
防排烟系统
ppt课件完整
1
主要内容
一、概念 二、机械排烟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三、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作用、组成及
通风防排烟设计PPT课件
04
通风防排烟系统运行维护 与管理
运行管理要点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通风防排烟系统的各 项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及
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监控系统状态
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通风防 排烟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运行数据
对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运行数据 进行记录,以便对系统性能进 行评估和优化。
管道漏风
排烟效果不佳
如发现管道漏风现象,应立即查找漏风原 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如排烟效果不佳,应检查排烟口、过滤器 等部件是否正常,如有堵塞或损坏及时清 理或更换。
05
通风防排烟系统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层建筑的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建筑特点
该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具有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多 样的功能区域。
设备配置
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设备的配置进行调整优 化,确保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03
通风防排烟系统施工与验 收
施工工艺与要点
施工前准备
熟悉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准备施工 材料和机具。
02
风管制作
采用镀锌钢板或玻璃钢板材,按照设 计要求制作风管,确保风管的尺寸、 形状、连接方式等符合规范。
03
防噪减振
选用低噪音、低振动的设备,并 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以减
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02
管线布置
合理规划通风管道和排烟管道的 走向,确保气流顺畅且不影响车
库的正常使用。
04
节能环保
采用节能型通风设备和环保材料 ,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案例三
运营挑战
该工业厂房内设备密集,生 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气和有 害气体。
《建筑防排烟》PPT课件
第九章 防烟排烟通风
9.1.1 作用与功 烟气能致能命
• 火灾时产生的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人在这种 气体的窒息作用下,死亡率很高,约达50%~70%。
• 另外烟气遮挡人的视线,使人们在疏散时难以辨别方 向。
9.1.1 作用与功 烟气能致能命
尤其是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烟囱效应”,使 烟上升速率极快,如不及时排除,很快会垂直扩散 到各处。因此,当发生火灾后,应立即使防排烟系 统投入工作,将烟气迅速排出,并防止烟气窜入防 烟楼梯、消防电梯及非火灾区内。
(1)便于安全疏散 (2)便于灭火 (3)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
Clear Ht below Smoke layer
9.1.1 建筑物烟气流动特 1 烟气的扩散机 E性ffect of smoke and its Control 理
Smoke layer
Y
Entrained air
Flame in Smoke plume Flammable vapor burning Solid fuel decomposing giving off flammable vapors
当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等疏散通道门关闭时,按保持 疏散通道合理的正压值来确定加压送风量:
Ly 0.827 f p1/m 36001.25
2.风速法
按开启失火层疏散门时应保持该门洞处一定的风 速来计算加压送风量:
nF(1 b)
L a 3600
3 加压送风口的设置
8.3.8 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 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Typical smoke movement in room fire
Effect of smoke and its Control
9.1.1 作用与功 烟气能致能命
• 火灾时产生的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人在这种 气体的窒息作用下,死亡率很高,约达50%~70%。
• 另外烟气遮挡人的视线,使人们在疏散时难以辨别方 向。
9.1.1 作用与功 烟气能致能命
尤其是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烟囱效应”,使 烟上升速率极快,如不及时排除,很快会垂直扩散 到各处。因此,当发生火灾后,应立即使防排烟系 统投入工作,将烟气迅速排出,并防止烟气窜入防 烟楼梯、消防电梯及非火灾区内。
(1)便于安全疏散 (2)便于灭火 (3)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
Clear Ht below Smoke layer
9.1.1 建筑物烟气流动特 1 烟气的扩散机 E性ffect of smoke and its Control 理
Smoke layer
Y
Entrained air
Flame in Smoke plume Flammable vapor burning Solid fuel decomposing giving off flammable vapors
当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等疏散通道门关闭时,按保持 疏散通道合理的正压值来确定加压送风量:
Ly 0.827 f p1/m 36001.25
2.风速法
按开启失火层疏散门时应保持该门洞处一定的风 速来计算加压送风量:
nF(1 b)
L a 3600
3 加压送风口的设置
8.3.8 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 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Typical smoke movement in room fire
Effect of smoke and its Control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讲义及问题分析PPT课件
3 建筑面积大于500m2小于等于1,000m2的商场和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 场所,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000 m3/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室内场 所建筑面积1%的排烟窗。当建筑面积大于1,000m2,其排烟量不应小于下 表中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其面积应根据下表及排烟风速1.2m/s 计算。
20
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21
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 2、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 1)火灾模型(功率)和排烟量
•
不同场所火灾功率不同;风机排风量应考虑所担负的最
大防烟分区排烟量和所有漏风量之和。
• 2)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应计算确定(按公式),但对指定 的场所可按相关的规定确定。(如:建筑内的走道或回廊的 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h·m2)计算)
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2019/12/4
12
防排烟
• 排烟设计--• • 1、排烟系统的设置部位 (民用建筑)
1)公共建筑内的中庭及长度大于20m的走道; 2)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3)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4)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和设置在四层 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5)各房间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地下、半地 下室)
• 例如: • 1、小于等于500m2的房间,其排烟量应不小于60m3/
(h·m2),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1%的排烟窗。
• 2、大于500m2小于等于2,000 m2时的办公室,排烟量不 应小于60,000m3/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1%的排烟窗。
20
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21
防排烟-----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 2、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 1)火灾模型(功率)和排烟量
•
不同场所火灾功率不同;风机排风量应考虑所担负的最
大防烟分区排烟量和所有漏风量之和。
• 2)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应计算确定(按公式),但对指定 的场所可按相关的规定确定。(如:建筑内的走道或回廊的 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h·m2)计算)
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2019/12/4
12
防排烟
• 排烟设计--• • 1、排烟系统的设置部位 (民用建筑)
1)公共建筑内的中庭及长度大于20m的走道; 2)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3)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4)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和设置在四层 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5)各房间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地下、半地 下室)
• 例如: • 1、小于等于500m2的房间,其排烟量应不小于60m3/
(h·m2),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1%的排烟窗。
• 2、大于500m2小于等于2,000 m2时的办公室,排烟量不 应小于60,000m3/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1%的排烟窗。
《防烟排烟系统》课件
根据排烟量和排烟方式,设计 合理的排烟管道,包括管道的 材质、尺寸、连接方式等。
确定排烟口位置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火灾扩散 路径,合理设置排烟口的位置
。
排烟设备选择与配置
选择合适的排烟设备
设备安装与调试
根据排烟量和排烟方式,选择适合的 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排烟阀等。
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正确安装 排烟设备,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 常运行。
根据优化后的设计方案, 进一步完善排烟设备的配 置,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和稳定性。
04
系统维护与管理
日常检查与保养
每日检查
对防烟排烟系统进行每日 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无异常噪音、震动或烟 雾。
定期保养
按照制造商的推荐,对防 烟排烟系统进行定期保养 ,包括清洁、润滑和检查 部件的完整性。
记录与报告
布局优化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备的位置,确保防烟系 统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烟雾。
03
排烟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与流程
01
02
03
04
确定排烟量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火 灾载荷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
排烟量。
确定排烟方式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排烟需求 ,选择合适的排烟方式,如自
然排烟、机械排烟等。
设计排烟管道
实施过程
描述系统的实施过程,包括时间 安排、人员配置、资源投入等方
面的内容。
实施效果
评估系统实施后的效果,包括性能 指标、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和 结论。
客户反馈
收集和整理客户的反馈意见,对系 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提 出改进建议。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应用
确定排烟口位置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火灾扩散 路径,合理设置排烟口的位置
。
排烟设备选择与配置
选择合适的排烟设备
设备安装与调试
根据排烟量和排烟方式,选择适合的 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排烟阀等。
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正确安装 排烟设备,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 常运行。
根据优化后的设计方案, 进一步完善排烟设备的配 置,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和稳定性。
04
系统维护与管理
日常检查与保养
每日检查
对防烟排烟系统进行每日 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无异常噪音、震动或烟 雾。
定期保养
按照制造商的推荐,对防 烟排烟系统进行定期保养 ,包括清洁、润滑和检查 部件的完整性。
记录与报告
布局优化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备的位置,确保防烟系 统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烟雾。
03
排烟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与流程
01
02
03
04
确定排烟量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火 灾载荷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
排烟量。
确定排烟方式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排烟需求 ,选择合适的排烟方式,如自
然排烟、机械排烟等。
设计排烟管道
实施过程
描述系统的实施过程,包括时间 安排、人员配置、资源投入等方
面的内容。
实施效果
评估系统实施后的效果,包括性能 指标、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和 结论。
客户反馈
收集和整理客户的反馈意见,对系 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提 出改进建议。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14. 不能自然通风或者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 加 压送风系统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15
xx
ARCHITECTU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E OF SCUT
二
防排烟规范(标准)的发
展
16
防排烟规范(标准)的发 展 1. 2015年5月1日前 执行两本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 6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4.几个保证基本安全的距离: ◼ 疏散极限视距: 对于非固定人员的公共建筑及其疏散视距为30m,对于 内部基本上是 固定人员的建筑(如住宅、宿舍、车间等),其疏散极限视 距为50m。 ◼ 烟气沿水平方向蔓延时,一般的稳定厚度的距离为30m,超过30m 将可 能使烟气过于冷却或烟气底层的冷空气混合在一起,导致烟气下 降,影响 排烟效果或清晰高度。 ◼ 根据实验观测,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的行走距离为20-30m 设计规范 中多个对距离的限制性的条文的数据都是和这几个安全距 离有关。
◼ 加密或增加疏散指示标志——方便人员逃生时对逃生路线的识别
◼ 以固定生产人员为主,尽量避难在公共建筑中
这些技术手段都是基本上一般人员在火灾时极限视距和浓烟 中行走距离的限制。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 8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基本概 念
6. 排烟——火灾现场或紧邻火灾现场烟气易于扩散到区域(用于人员疏散的走廊) 防烟——人员逃生中基本安全的区域,各种前室—楼梯、避难区域。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 7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5.某些特殊的工程要增大防火分区面积、增加疏散距离,一定要有几个条件:
◼ 空间高大、开敞——火灾可以早期发现,易于扑灭
。
◼ 空间高大——增加蓄烟的空间,延缓烟气对影响人员疏散
◼ 开敞空间无阻挡——提高人员逃生的速度
◼ 加大排烟量——延缓烟气影响人员疏散
一
防烟、排烟基本概
念
3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1.建筑防火核心是建筑防火设计(包括防火分区、疏散、结构安全等), 其它 专业(电气、水、防烟排烟)是技术辅助手段,目的是早发现及火 灾初期控制, 为人员安全疏散争取时间,而且这个时间是以秒为单位。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 4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2.根据国内外的火灾统计资料,特别是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烟气造成死 亡人数占的比例高达78.9%。
因此建筑的疏散设计基本上是由火灾场所(使用区域)--逃生通道(走廊)- 基本安全逃生空间(前室、楼梯、避难层、走道)--安全区(室外)
没有”亚安全区、准安全区”概念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 9
防烟、排烟基本概 念
防烟、排烟基本概 念
7. 由于排烟与防烟是用于不同场景的概念,因此,防烟和排烟不能用 在 同一个场所,需要防烟的区域不能采用排烟系统(有误区)
◼ 烟气(常温)杀人于无形之中,人的求生本能有时无法抵抗。 ◼ 火灾产生高温,人员可以立即做出反应 ◼ 化学材料燃烧过程中产生毒气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 5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3. 烟及烟气: ◼ 由燃烧或热能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燃烧 成为烟 或烟粒子,含有烟粒子的气体成为烟气。 ◼ 热解(无燃烧,没有火焰和发光)进程中也会发烟。 ◼ 气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会膨胀,密度会减少,燃烧产生的热动力 会使烟 气上升,火灾时的温度变化十分剧烈,烟气的上升和扩散 也十分迅速。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 绍
1
xx
ARCHITECTU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E OF SCUT
一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二 防排烟规范(标准)的发展 三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 四 工程案例
2
xx
ARCHITECTU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E OF SCUT
9.合理的气流组织 要保证防烟、排烟的效果,排烟口、补风口的设置要符 合烟气流动的原理。
排烟——应顺着烟气扩散或流动的方向,在高处; 补风——应有促使烟气向外排出的作用,在低处,远离排烟口。
通过合理排烟、补风组织,应采用人流的疏散方向迎 着补风的方向,排烟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10.设计要合理,不是越大越多越安全,比如:
(1)正压送风的风压过大,开门困难。 (2)补风量大:实验证明50%以上就可以保证。过大会造
成烟气温度下降,上升浮力减小,烟气流动混乱 (3)排烟口的风速:过大会导致蓄烟层被抽穿,使排除烟 气的能力下
降等问题
11.防烟排烟所有技术措施的目的为实现对烟气的控制
12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12.防烟的正压依据安全性由高至低与烟气形成逆向的压力和风速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13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
13.要“建规”与“防烟排烟标准”两个规范结合,部分防排烟设计的内 容
在建规中
例如:步行街的排烟要求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14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17
防排烟规范(标准)的发 展 2. 2015年5月1日后 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同时根据公安部(公消 [2015]98号文)的规定防烟与排烟系统设置场所执行新规,其他具体 系统执行按原“高规”和“建规”。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18
防排烟规范(标准)的发 展 3. 新的国家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将今 年 8月1日执行(没有最后确定,中间意见建议修改工作不断),这个 标 准起草至今历时十几年。
8. 一般的消防设施都是用于火灾初期,火灾经过轰燃后进入旺盛期, 一 般的消防设施都无法使用了,防排烟系统也一样。空调、通风系 统
(非消防用途)的关闭和切断温度是70℃(发现火灾即要关闭), 消防设备关闭和切断的温度是280℃。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10
防烟、排烟基本概念
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