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理论

性别平等理论
性别平等理论

第3章性别平等理论

第1节性别平等基本概念主要概念:

一、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二、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

三、社会性别差距、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

别公正

第2节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一、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构建和

传递

1、家庭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2、学校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3、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二、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传承和巩固(见

图P54)

第3节社会性别的主流化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涵

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评估过程

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一个战略

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

别平等

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特点

1、在对社会性别问题性质的认识上,强调社会

性别问题实质是社会问题;

2、在对实现性别平等途径的认识上,强调把性

别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

3、在对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责任主体的认识

上,强调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责任主体首先是政府;

4、在对平等标准的认识上,强调破除传统性别

角色定型后的平等标准;

5、在对平等的权利基础的认识上,强调男性和

女性都应享有基本人权框架下的所有平等权利;

6、在对性别歧视原因的认识上,强调导致男女

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性别机制;

7、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上,强调使用社会性别

分析方法;

8、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强调女性是参与发展

的主体;

9、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前提条件的认识上,强

调经济发展不能简单替代性别平等.

三、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原因与意义

1、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重

要保障(包含4点)

2、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的途

径(包含3点)

3、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现实要求

4、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

第4节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

1、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背景(我国)

2、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

论的新发展

二、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状况

1、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

2、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工作体系基本健

3、保障妇女权益的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完善

4、国策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环境进

一步优化

5、妇女的基本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5个实现)

三、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个问题)

2、我国妇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2个原因)

四、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1、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4个原则)

2、推动男女平等发展和谐发展的决策与政策

上章讲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分:

1、原始社会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

2、古代宗法社会的婚姻家庭

3、近代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法的颁行与修改

5、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与问题(7个主流、6个主要问题)

在我国长达2000余年家国同构式的传统社会里,婚姻和家庭不仅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和实现人生目标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制度设计和社会安排的主要手段和具体体现,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婚姻与家庭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行为,成为社会(国家)稳定、发展、和谐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尤其最近20余年来社会的深刻转型,婚姻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深刻地影响了家庭结构与功能并对社会的全面进步

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性和婚姻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如下“三化一潜流”特征。

一、婚姻观念的多元化

1、大多数人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甚至“唯爱是从”;(第6章中爱情心里)

2、生育不在是人们结婚的唯一理由,生育甚至与婚姻并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分离;

3、人们对婚姻的理解不是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出发,而是以个人的需要为前提,而且婚姻愿意更加的个性化,同时“不婚”作为对婚姻的一种选择已为社会接受;

4、择偶标准不在具有社会统一性,生理条件、表达爱的能力、兴趣爱好、身份地位、经济能力以及其它许多功利性因素皆构成当代择偶的依据;

5、年轻人强调性的和谐对婚姻质量及维系的意义;

6、离婚甚至一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7、婚前财产公证及婚后家庭生活AA制也越来越多的人奉行。

二、婚姻行为的多样化

1、年轻人结婚时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只是参考因素,在经济上能够完

全独立的年轻人父母对婚姻的选择没有实

质性影响;

2、婚姻取得合法性的仪式方面,除了结婚证可谓丰富多彩,难以尽述,朝着以我为中

心的个性化、简洁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各

种主题婚礼)

3、婚姻生活的非理性日益突出

(1)试婚的普遍性对传统婚姻道德和性道德提出挑战;

(2)闪婚越来越普遍

一、婚姻角色的平权化

婚姻角色指处于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双方,为了维持婚姻而在家庭生活、亲属关系、社会交往、事业发展等方面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当代婚姻文化已整体改变了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模式,互相尊重、权利平等、责任公平分配的夫妻角色已成为婚姻关系发展的趋势,甚至一些年轻的家庭中出现“女汉子、家庭煮夫”女性在婚姻上表现的更为主动而享有更多的决定权,

婚姻角色平权化是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当然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观念根深蒂固的我国社会,实现婚姻角色得完全平权有待时

婚姻角色的平权化在当代婚姻发展的印证:1、离婚率快速上升女性渐渐掌握离婚的主动权;

2、丁克家庭的出现和逐渐增多。

五、反价值的嬗变潜流

刚讲到婚姻观念的多元化、婚姻行为的多样化和婚姻角色平权化是当代我国婚姻变化的主旋律,那么还有一股以彻底背离传统的具有社会正向功能的价值观为其特征的婚姻亚文化,构成了当代婚姻文化变的潜流,正以一种强劲的势头冲击着婚姻伦理和性道德,对维系社会常态结构与有序发展的价值体现和道德规范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它在形式上虽有多种表现,但共同的本质是崇尚婚姻与性的非理性分离。从上章的性规范约束在婚姻范围内到改革开放以来性开放、性自由,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婚前同居、婚外恋、非婚同居、一

夜情等等,甚至出现“性爱派对、换妻等”极端化婚外性行为,总之在当代中国,家庭许多具有正向价值的功能因婚姻文化在短短二十年迅速裂变而被严重弱化。

1、家庭的生育功能被边缘化

生育政策(1980年婚姻法实行)、丁克家庭、不婚、自我价值实现、爱情质量追求等;

2、家庭的安全与保障功能弱化

(1)AA制使现代家庭对其成员的经济保障功能进一步弱化;

(2)离婚率的迅速增高,亲密关系和相依关系情感功能日益弱化;

(3)婚姻当事人过分追求自我导致婚姻关系稳定性降低,家庭对下一代的安全与保障功能弱化,养老功能也令人担忧,传统孝文化地位严重降低。

3、家庭的社会化和教育功能弱化

家庭作为初级社会群体,对下一代的社会化和教育功能均受到格外重视,它保证了民族文化和社会规范得以顺利地代际传承,但是有些现代家庭责任感的模糊和缺失,使许多家庭事实上成为儿童人格失常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首要

原因

4、家庭对社会的稳定功能弱化

我国传统婚姻形成一个共识“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家庭对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稳定功能,社会成员一出生就被安置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中,获得最初社会身份与社会地位,并在成长过程中借助家庭的社会化和教育功能逐渐认同这种源自家庭的社会角色,总体上保证了社会个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各就其位;其次婚姻把性活动规范于家庭中,使家庭成员因死亡或离去时,能够提供一个有序的替换,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引发点的社会动荡以利社会永久存续。然而现代中国家庭婚外性行为、非婚生子女、性伴侣等使家庭这一功能被严重弱化进一步消弱了家庭对社会的稳定功能。5、家庭的政治功能更是急剧弱化

从政治角度看,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家国同构式的传统社会里,家庭在社会的最基本层面满足了国家对政治的需求,家庭生活实际上成为国家生活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担当着社会成员政治人格的模塑功能,并肩负起政治教化的责任以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然而随着社会的

快速转型和婚姻文化的嬗变对家庭成员的民族认同感、国家意识、政治责任感产生消极影响,尤其对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显现。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深化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的迅猛,我国的女性人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等领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建设队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女性发展过程中仍存着对自身气场不足、职场中受性别歧视和家庭婚姻压力及男女平等各方面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女性人才发展和性别平等进行深入调研。下面就我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女性贡献性别歧视法律建议 一、中国女性人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人们常言道:“女人能顶半边天”,无论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女性贡献力量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家庭,促社会和谐安定 (1)家是什么?家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吗?曾记得数学说:“'家'是一个和,家=成员+爱心+诚心+孝心+理解。一个充满真情的家才是一个实数。”恩,是的,家,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字,一个充满奥秘的字,千言万语说不尽它的意义。是千上万的家庭构成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家才是我们唯一停泊的宁静的港湾,在这个港湾里不能缺少守护使者,那就是母爱。 顺应着新时代的主流,女性在家庭构建中已逐步占有主导地位。老人要安度晚年,孩子要培育成长,事业之舟要起航。作

为新一现代女性,要办演母亲、妻子、媳妇等多角色,实质不易,要教导小的,要照顾老的,还要打理更多的家务劳动,其价值应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可见,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女性的辛劳的汗水。然而,家庭的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女性在家庭中身兼母亲和妻子的重重要角色,对家庭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业绩,为经济建设添光彩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大有作为。在亿万中国人民前行的伟大征程上,展现了一大批内外兼修、涵养素质的巾帼队伍,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于“巾帼建功,共筑中国梦”中,在各自的事业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和谐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献计出力,并参与公益,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为老弱病残提供帮助,为民办实事,进一步为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女性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人才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中的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但现实中却并非尽如人意,是仍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问题表现在: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 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China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gap of the sex in every field is reducing constantly, but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bout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explor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men and women tending to be equ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目录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一)男女平等的含义 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深化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的迅猛,我国的女性人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等领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建设队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女性发展过程中仍存着对自身气场不足、职场中受性别歧视和家庭婚姻压力及男女平等各方面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女性人才发展和性别平等进行深入调研。下面就我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女性贡献性别歧视法律建议 一、中国女性人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人们常言道:“女人能顶半边天”,无论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女性贡献力量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家庭,促社会和谐安定 (1)家是什么?家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吗?曾记得数学说:“'家'是一个和,家=成员+爱心+诚心+孝心+理解。一个充满真情的家才是一个实数。”恩,是的,家,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字,一个充满奥秘的字,千言万语说不尽它的意义。是千上万的家庭构成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家才是我们唯一停泊的宁静的港湾,在这个港湾里不能缺少守护使者,那就是母爱。 顺应着新时代的主流,女性在家庭构建中已逐步占有主导地位。老人要安度晚年,孩子要培育成长,事业之舟要起航。作

为新一现代女性,要办演母亲、妻子、媳妇等多角色,实质不易,要教导小的,要照顾老的,还要打理更多的家务劳动,其价值应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可见,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女性的辛劳的汗水。然而,家庭的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女性在家庭中身兼母亲和妻子的重重要角色,对家庭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业绩,为经济建设添光彩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大有作为。在亿万中国人民前行的伟大征程上,展现了一大批内外兼修、涵养素质的巾帼队伍,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于“巾帼建功,共筑中国梦”中,在各自的事业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和谐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献计出力,并参与公益,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为老弱病残提供帮助,为民办实事,进一步为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女性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人才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中的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但现实中却并非尽如人意,是仍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问题表现在:

李傲:《我国性别歧视状况的调查报告》

(二)婚姻家庭领域的性别歧视1 1、公民遭遇家庭暴力、性骚扰的现实情况 家庭暴力、性骚扰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消歧公约》将家庭暴力和性骚扰作为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加以规范。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了妇女不受家庭暴力和性骚扰的权利。调查中,20.6%的人承认自己遭受到家庭暴力,这让调查者感觉到了调查此类问题的难度。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是家事、私事、丑事,往往努力掩盖。而其他家庭成员在场,也可能成为获得真实回答的障碍。在对“是否遭受过性骚扰”的回答中,9.8%的人做出肯定的回答,6.4%的人说不清楚,其余的人做了否定回答。 上述数据与我们所掌握的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真实情况出入较大。以性骚扰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的工作机会增多,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空间逐步拓展,两性接触的机会相应增多,“性骚扰”现象也逐渐成为职场上的一大公害。然而,人们对性骚扰的受害者并不都持同情态度,有时受害者甚至受到谴责。这种外在的道德氛围和社会评价,使大多数人认为遭受性骚扰不光彩,不肯承认自己是受害者。此外,“性骚扰”一词属于舶来品,它通过西方百年的妇女运动普及开来。而在我国,性骚扰虽已明确载入法律,但尚没有明确的内涵,对其界定存在很大争议,导致对性骚扰行为的评判没有统一标准。2因此人们对于性骚扰的认识可能存在模糊和差异,可能存在自己遭受了性骚扰却不知道的情形。调查表明,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是性骚扰最主要的发生地。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我们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在性骚扰的调查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遭受性骚扰的女性明显比男性多。在家庭暴力和性骚扰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比男性更需要保护。 表5:是否遭受过家庭暴力、性骚扰和性别的百分比分布表(%) 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性别比例遭受过性骚扰的性别比例 男女男女 有过没有说不清楚(n) 20.9 22.7 76.9 74.7 2.2 1.9 (455)(435) 7.0 12.9 85.3 78.6 5.0 7.0 (455)(435) 2、反家庭暴力、性骚扰的障碍及个人选择 家庭暴力和性骚扰都经历了由私领域转移到公领域的发展变化。虽然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家庭暴力和性骚扰不再是个人的私事、小事,而是对人权的侵犯,但大部分人在遭遇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时,却常常不敢说出来或者不敢反抗。数据显示(见表6),绝大多数人(70.0%)认为遭受性别歧视“不光彩”。“不光彩”,涉及个人的观念和社会的评价,“认为不光彩”表明,个人在观念上对家庭暴力和性骚扰遭遇有羞耻感,一旦有此遭遇,出于维护个人和家庭的名誉、脸面考虑,便不愿启齿,更不愿反抗,而选择隐忍。这说明对于家庭暴力和性骚扰的反抗,个人观念和社会评价是个人行动的重要阻力。 在遭遇家庭暴力和性骚扰后的个体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个人的反性别歧视意识。经分析发现(见表6),假设遭遇了家庭暴力或者性骚扰,近半数(42.7%)的人选择反抗,另有31.9%的人选择寻求帮助。在假设的情景之下,更多的人面对家庭暴力和性骚扰,选择了积极应对的方式。 表6:家庭暴力或性骚扰受害者不敢说出或反抗的原因及相应的反应模式 1李傲、罗旋:“性别歧视的理论与实证”,《求索》2006年第12期。 2《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草案)》中,将“性骚扰”定义为:违背妇女意愿,以含有淫秽色情内容或者性要求的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方式骚扰女性的行为。

如何处理男女平等与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男女平等与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 “男女平等”历来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1979年,联大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指出“国家充分和完整的发展、世界的福利以及和平的事业需要妇女与男子平等地、最大程度地参与所有领域。”明确规定这些原则适用于一切社会中的一切妇女。 我国在宪法里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提倡“男女平等”,但也不能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一样能做到”,这显然是一种忽视两性生理差异的机械的看法。毕竟性别之间,在智力、体力、生理结构等等许多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因为在先天条件下,女性和男性相比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少方面都不可能和男人一样。就拿这个让女人站着撒尿的厕所来说吧,就有女网友嘲笑道:“平等倒是体现了,把裤子也尿湿了。”这样说,并不是我就反对女性不能站着撒尿,我只是觉得女人蹲着撒尿、男人立着撒尿,这是一个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适合自己的生理习惯而已,于歧视无关。如果说,为了实现男女在入厕方面的平等,何不让男人蹲着撒尿呢?这样会比让女人站着撒尿更方便,也更容易操作一些。可是这样就真的能体现出男女平等吗?我看未必。 生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男女平等”必须建立在充分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因为有差别,才互有优劣,才可能对现实中男女不平等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办法与对策。同时,“男女平等”更多的应体现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那才是真正的平等,更有意义的平等。 要争取男女平等,仅仅取得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权利是不够的,还应在精神上、道德上、社会义务上达到平等。社会上对男女平等的追求逐步从依赖社会转向关注个体,从权利意识上升到价值实现层面,逐步人性化。我们应正视性别差异,不应把它看成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消除两性之间的社会差异是不可能的,因此,“男女平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它只能是某些方面的、具体的、特定的平等,它承认一定范围内合理的不平等,对男女平等理论的讨论中更关注社会因素。生产力因素固然重要,但男女平等的实现也不能忽视其它因素,更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城乡、阶层、地域等范畴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 我们都知道, 过去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有差别 的,那是谈男女平等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如今,随着时代 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在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平 步实践着。世界女权运动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 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 年代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以及加拿大、日本 等国。联合国曾宣布 1975 年为国际妇女年。 作为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 础上, 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 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 然而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影 响下,在我们亲身经历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例下,我们感 觉到了男女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道远。 性别平等,顾名思义,是指男女的地位平等,也就是 说女性和男性拥有的机会平等,可实际上,尽管女性做出 了一定的牺牲,社会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排斥着女性,很 难达到上诉的理想地步,女性拥有的发展机会普遍低于男 性,似乎男性就是注定了拥有优先权。现在我们在用宏观 等意识的增强,平等已不再是“昨日黄花”,并且在 rH 步 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 19 世纪末,第一次工业 20 世纪 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 70

的眼光来看待性别平等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 发展需要真正的性别平等,中国的强大需要实实在在的性 别平等。 、经济发展需要性别平等 现在的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社会在进行着生 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消费者,而女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现有劳动力和消费者,也就不得不纳入市场经济当中。更何况,市场经济的时代是资源优化配臵 的时代,女性中的一些佼佼者当然会被看做优势资源。特 别是在21 世纪,中国的发展、国人步入小康社会都离不开 女性,性别的平等,男女的合作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使然。 2010 胡润女富豪榜》显示,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财富 380 亿元蝉联榜首,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家族以财富280 亿 元排名第二,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以财富270 亿元排名第三。 51 位上榜女富豪总财富高达4388 亿元,其中身家百亿元以上的女富豪达13 位,这些例子证明女性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政治稳定需要性别平等 自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很长时间女性一直承受 着政治上的歧视,她们被禁止参与任何涉及政治的活动,政治的活动似乎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女性却也天生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年9月)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 年9 月)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 年9 月) 目录人民日报》(2015 年09 月23 日22 版) 前言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二、妇女与经济三、妇女与教育四、妇女与健康五、妇女与 决策管理六、妇女与环境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 八、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结束语 前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 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 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 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20 周年, 中国政府特发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 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所做的不懈努力。 妇女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进步,也是对全球平等、发展 与和平的历史贡献。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国家建立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负责组织、 协调、 指导、 督促有关部门,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国务院妇女 儿童工作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部级领导组成,主任由国务 院领导担任。 20 年来,成员单位从成立初的 19 个增至目前 的 35 个,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29 个部 门和 6 个群体组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 中国性别平等与 20 年来, 不断完善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工作机构。 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不断健全, 作用日益凸显。 1990 年, 中国 负责日常工作, 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 全国 31

关于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调查研究 一、前言 马克思曾在《致路·库格曼》一文中作出过以下论断:“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变革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这一论断表明妇女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然而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并未得到重视,可以说,传统的男权社会并无所谓的“性别平等意识”。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毛主席曾提出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标志着新中国女性地位较之建国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中国人的性别平等意识也由此觉醒。另一方面,近年提出的中国梦概念也与性别平等密不可分——从社会层面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平等”虽仅作为一项列于其中,社会性别平等又只是“平等”分类中的一种,但是必须看到,社会性别能否平等,将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2014年9月,联合国妇女署发起了HeForShe,旨在号召男性支持性别平等,而这一运动在中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支持。】本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性别平等意识的看法,并希望借此调查增强参与调查者的性别平等意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朋友圈中的大学生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微信访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64份有效问卷,以下为基于问卷调查所得结果的数据分析: 1、约59%(38人)的受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别平等意识并认为中国当前男女较为平等,约36%(23人)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性别不平等仍较为严重。余下3人表示不关心该问题。 2、约72%(46人)对性别平等意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余下受访者对此的了解并不全面。调查问题分析 受访大学生基本认同性别平等价值取向,并对相关政策、社会现实问题有着一定的了解。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大学生有或曾有性别歧视倾向,其中男生居多。 1、自身性别、出身地区对大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有较大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女生都对性别平等意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相当一部分男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则有所缺失。这与其自身经历有关。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可能面对性别歧视,因此也更关注性别平等问题。大部分男生受益于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对性别平等问题并不敏感,但所有受访男生均表示他们乐于为促进性别平等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受访大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更为敏感,但并未详细了解过性别平等意识。而与之相对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受访大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对性别平等意识的了解更为全面。这可能与了解渠道以及当地普遍观念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日期:2015-01-06 12:19:00作 者:|打印 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就是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介绍给孩子,把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齐头并进的“好”字才是男女平等和人类社会的本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壁垒,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性别平等光彩,让具有性别平等信仰的孩子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未来力量。 我们的脚步即将迈入2015年。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年来,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历史地融入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得到传播。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性别文化的发展状况,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体系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落实国策应培育儿童男女平等文化信仰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探索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途径,既要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上着手,通过政策引领使先进性别文化落地生根,更要从文化观念的积极改革上着力,通过观念更新对“男尊女卑”的腐朽性别文化进行反思,强化“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男女平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在全社会持续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不断改造成人思想观念中不

性别平等教育-青春男女大不同

性別平等教育- 青春男女大不同

青春期的特徵 年班號姓名一、請找出青春期的男、女會有的特徵,填入代號。 ○1 長鬍鬚○2 聲音低沉○3 喉結突出 ○4 肩膀變寬○5 長腋毛○6 乳房開始發 育 ○7 陰部長出陰毛○8 臀部變大○9 皮下脂肪變 厚 1.男生的特徵有: 2.女生的特徵有: 二、青春時期,男生的注意事項是什麼?請在()中打ˇ。()遊戲或運動時要避免碰撞生殖器。 ()每天清潔身體各部位。 ()不穿太厚或太緊的褲子,保持透氣與通風。 ()穿最流行時髦的衣服。 ()出現夢遺現象時,要自己清洗自己的內褲。 三、月經來時,女生要注意什麼?請在()中打ˇ。 ()充分休息。 ()多吃冰和冰涼的飲料。 ()正確使用衛生棉。 ()用淋浴代替盆浴。 ()多吃含鐵質的食物,避免貧血。

青春舞曲 年班號姓名 一、我們總是常聽到,不可做這,不可做那;這是對的,那是錯誤 的。到底對不對呢?請在對的在()中畫○,錯的打╳。()1.月經來潮是有週期性的。 ()2.月經是男孩青春時期的正常現象。 ()3.男生要穿緊身褲才時尚、流行。 ()4.青春期男生可利用運動來發洩精力。 ()5.男生是在睪丸製造精子的。 ()6.男生也會懷孕。 ()7.一般有婦產科,女生可以有專門醫生問診;男生沒有,所以不必關心生殖器官的健康問題。 ()8.可以和同學以生殖器官來互相開玩笑。 ()9.身體不適,只要不想它,自然就會好。 ()10.月經期間要多吃冰、喝冰水。 ()11.月經期間可以洗頭,但要用吹風機吹乾頭髮。 ()12.月經期間仍然可以上體育課。 ()13.男生每天要清洗包皮內外,保持清潔、衛生。 ()14.女生月經期間,使用衛生棉後要包好再丟垃圾筒,才是有禮貌的行為。 ()15.為了避免手髒感染,洗澡時應盡量不要洗到生殖器。二、請寫一寫,正值青春期的你會從哪些管道得知有關青春期的正 確訊息?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社会政策下妇女发展指标 (9) 1.1妇女发展指标的推动作用 (9) 1.2社会主义下男女平等的观念的发展 (11) 1.3女性平等思想的前提 (11) 二.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的研究 (12) 2.1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 (12) 2.2男女平等观念转变的分析 (13) 2.3国内外女性平等的对比分析 (13) 2.3.1中外参政的比较分析 (13) 2.3.2女性组织发展的现状 (14) 2.3.3政府思想和执行力的提高 (14) 三.我国女性的工作思考和实践 (14) 3.1社会性别的调研分析 (14) 3.2新时期下妇女发展的进步作用 (14) 3.3社会性别意识的重要性的判断分析 (15) 四. 对于社会性别的分析———以上海大学性别话语分析为例 (15) 4.1调查领悟分析社会性别概念 (15) 4.2对上海大学性别的调查 (16) 4.3调研结果 (17) 4.3.1学习成绩归因方面 (17) 4.3.2性别社会角色期望方面 (17) 4.4分析及思考 (17) 4.5启发和建议 (18) 4.5.1课堂上应多关注女生 (18)

4.5.2课外活动应多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游戏或比赛让女生参与 (18) 4.5.3培养女生的受挫能力 (18) 4.6研究存在的不足 (1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附录 (23) 摘要: 近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推动之下,对于女性地位的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着眼于女性命运的变迁、

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

谈谈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字体大小:大中小小蕊发表于 2010-06-08 16:27评论0条阅读154次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本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专业提供职称论文发表等服务的中国毕业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性,因而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比较困难。 假定雇主对女性劳动者存在个人偏见,认为女性是不如男性的.在相同条件下不愿意雇佣女性劳动者,只有在女性劳动者的薪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雇佣她们。其具体表现就是在同一行业的同一职位中女性的工资低于其男性同事。雇主偏见的另一表现就是女性劳动者即使被雇佣.在同样条件下.男性培训进修以及升职的机会更大一些。 3.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是我固性别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

性别与性别不平等

《社会学》第七讲 性别与性别不平等 一、性与性别 1、相关概念 性(sex):自然的、生理的 性别/性别角色:被定义为社会所期望的男性与女性适当的行为表现、态度及活动。因此性别角色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及人为性。 性欲取向: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 性别的几个层面:①性别是一种解剖学的事实,现代医学的客观难题即兼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婴儿性别如何认定;②性别是一种心理状态,包括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及中性;③性别是一种相互协商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人际互动的外表展示,包括他人认定与自我认同,世俗认定与专业认定;④社会是一种文化规范,包括规定和角色指派;⑤性别是一种制度,是社会对于性别的规定,如初生婴儿的服装选择、公共厕所的选择、性别隔离学校、婚姻对象的选择、职场的性别歧视、性骚扰等 PS:传统观念中特有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质”行为是产生同性恋恐惧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还可能导致对同性恋的惧怕和歧视。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传统观念、家庭结构、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使女性的性别角色变成消极的、无能的、需要保护的。 对性别角色的社会调查显示出在欧美和亚洲持续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被要求出嫁并成为一位母亲,婚姻变成她们成人的标志。 与女性基本相同,男性的角色也是由社会环境建构而成的。家庭、同事、媒体都在影响男孩和男人们如何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合角色。布莱农和道耶尔归纳出

男性角色的五个方面: 反女性元素——不会表现任何女性行为,包括任何率真或脆弱的表现 成功元素——在工作和运动中表现男子气概 侵略性元素——用武力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性元素——接受并控制各种性关系 自主元素——随时保持冷静、微笑 3、性别的社会学视角 (1)功能论视角:男性统治的社会比女性扮演决定性角色的社会更常见。这样的性别角色分化对社会整体稳定有积极的影响。 帕森斯和贝尔斯提出,为了发挥最大的有效性,家庭需要在某些角色上有特别的分工,他们认为,传统的性别角色安排是夫妻间劳动分工的一种表现。 帕森斯和贝尔斯认为,女性扮演富于表达、情感支持的角色,而男性扮演实用的角色,两者能够实现更好的互补。工具性指的是对任务的强调,关注更长远的目标,更在意其家庭与社会机构的外部关系。表达性指的是对维持家庭和睦和内在情感事件的关注。 根据这种理论,女性对情感事物的热心能够使男性更专注于工具性工作,反之亦然。女性在母亲、妻子、家庭管理者等角色上更加称职,同时男性在事业上也会更加稳固。这种理论提供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框架,虽未明确支持传统性别分工,但却暗示了夫妻间的分工对家庭来说是实用的。 (2)冲突论视角:性别差异的方法掩盖了男性与女性之间潜在的权力关系,男女关系一直是不平等的,因为男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在前工业时代,男人已变得强大,因为他们的身材、体力,而且没有生养孩子的责任使他们在身体上控制了女人。在工业时代后,这种因素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关于性别的文化信条已经长久地存在了,这种信条支撑着男人占统治地位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因此,冲突论将性别的不同看作是一个群体(男性)对另一个群体(女性)的征服的一种反映。按照马克思阶级冲突的分析方法,男性就类似处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或资本家,他们控制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威信和权力,而女性就类似于无

中国社会性别平等

再论中国社会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继阶级平等、民族平等、种族平等之后的又一个政治性话题。社会和谐当然地包括两性平等及其和谐发展。因此,性别平等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加速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中国依然存在着种种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性别不平等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男女平等在一些方面也有所体现。但与计划改革开放等其他国策相比,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社会上仍存在大量的男女不平等、不能公正对待女性的现象,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1.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一是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众多妇女从事不稳定、缺保障、不安全的灵活多样的工作;二是由于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平等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贬低女性人力资源价值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2.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数据表明,虽然,目前中国适龄女童入学率已达98.8%,但女童失、辍学率仍高于男性,约占失、辍学率的70%。特别是在农村,大量农村女孩为家人的生计、为哥哥或弟弟的

学业,被迫去打工[1] 。此外,据劳动部的统计显示,在接受各种专业技能的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远远低于男性。 3.政治领域的性别歧视。中国女性参政比例、升迁比例、从事高级领导职务的比例都远远低于男性。人大女代表比例长期徘徊,女党员、女干部的比例,特别是在政府高层,部长级领导中的女性比例相对较低,女性决策者比较多地处在副职岗位等等,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村委会直选之后,女村委的比例持续下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挑战之一。 除此之外,性别不平等还表现在出生比例的性别失衡、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大众传媒存在的性别歧视等众多层面。总之,在所有的社会不公正现象中,持续时间最长、跨越领域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就是性别不公正与不平等。它贯穿于各阶层、各行业,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只要我们有意识地从性别的角度去思考社会问题,就会发现社会中存在很多对女性不公平的事实。 二、性别不平等的原因 造成社会现实中男女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 水平、制度和问题以及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等。 (一)生产力因素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能克服人们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对不合理 历史传统的传承。“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残留在现代人心中。在长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图文稿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 抓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日期:2015-01-06 12:19:00 作者:| 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就是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介绍给孩子,把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齐头并进的“好”字才是男女平等和人类社会的本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壁垒,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性别平等光彩,让具有性别平等信仰的孩子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未来力量。 我们的脚步即将迈入2015年。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年来,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历史地融入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得到传播。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性别文化的发展状况,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体系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落实国策应培育儿童男女平等文化信仰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探索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途径,既要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上着手,通过政策引领使先进性别文化落地生根,更要从文化观念的积极改革上着力,通过观念更新对“男尊女卑”的腐朽性别文化进行反思,强化“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男女平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在全社会持续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不断改造成人思想观念中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另一方面要将男女平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塑造儿童思想观念中的先进性别文化。

中国经济的性别歧视

所谓性别意识是指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环境,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便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我们用性别意识来审视男女两性在经济领域中的性别差异,不难发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问题一直都普遍地存在着,且难以根治。性别歧视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就业歧视,进而带来经济地位的差别,并引发一系列的生育、教育、社会保障等歧视。2005年8月,我国重新修订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为进一步加强妇女权益保护,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目前在经济领域的性别歧视 建国以来,我国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 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用性别视角来审视女性的地位,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 (一)“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普遍存在。由于成年女性的经济地位普遍不如男性,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出于养老的考虑和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普遍偏好于生养男孩,教育投资也倾向于男孩。据统计,我国的新生儿男女比例高达119.86:100,远远高于正常的104—107:100。我国 大、中、小学的男女就学率都是女的偏低,这些表明我国的多数父母对后代的性别偏好趋向男性。(二)就业歧视问题严重。近年来,我国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于女性的就业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女性在下岗、失业中占的比重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制表现为竞争就业。我国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许多行业仍以体力劳动为主,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许多岗位不适合女性。据统计,2000年末,城镇18岁至49岁女性在业率为72%,比1990年降低了16.2%。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0年6月调查,在全国下岗职工中女性所占比重为60%,有的城市占73%,超过半数。调查显示除教育行业外,其他行业吸纳女性就业人员的绝对数相当少,下岗女工再就业难度比较大。二是,表现在女性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集中表现在部分单位不招用女毕业生或者对招聘女毕业生有严格条件限制。例如在婚育方面的限制,甚至公务员招录中都有排斥女毕业生的现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定点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另据《中国妇女报》上《80万女生的就业前 中国经济的性别歧视 伍少霞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广东广州511450) 【摘要】我国目前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普遍存在,就业歧视问题严重,社会性别 意识严重偏离社会现实。性别歧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法律等原因。加大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宣传;采取各种措施将“ 性别亏损”转为由社会承担;实行消除性别歧视立法,依法根除性别歧视;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等是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性别歧视;性别意识;男女平等【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06)03-0114-03 【作者简介】伍少霞(1976-),女,广东高明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助讲,主要从事德育、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 学等方面研究。 2006年5月总第123期第3期 黑河学刊 HeiheJournal May,2006SerialNo.123No.3 114??

性别差异

摘要: 语言与社会相依相存并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各种观念。性别差异不仅反映在社会的其他方面, 而且也反映在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上。性别差异在英语语言中广泛存在, 本文从文化学视角、语篇分析视角、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语用学视角等来审视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男人和女人共同肩负起人类生存和繁衍、建设和发展的责任, 从本质上说, 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说过: “人类生命的基础,在于内心神的灵魂, 神的灵魂在所有的人的心中,都是相同的。因此, 所有的人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 [1 ] 然而,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封建思想曾长期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以致古今中外许多民族都经历了一段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曲折历程。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至今还残留在某些人的头脑里, 在人类的语言里更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一、社会文化视角内的性别语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 文化对语言起着约束作用, 因此, 性别文化差异必定导致性别语言差异。性别(gender)文化是指“社会为不同性别( sex)所规定的信仰、价值和行为的体系, 它是社会为不同性别的人们所分别限定的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范围” 。性别文化中有两个重要方面影响着性别语言: 一是性别歧视, 二是性别文化交际。 (一) 从性别歧视来看 语言的性别歧视首先表现在某些表示“女性”概念的词语多呈贬义, 而同一词表示“男性”概念时, 则多呈褒义, 或者男性词与女性词相对应时,分别是褒义和贬义。如She is a porfessional 和He isa professional 这两句话中, professional 一词指女性时为妓女, 指男性时为职业运动员, 文化内涵完全不同。有些英语词语指男性时为中性, 但指女性时为贬义。如t ramp (男性) 流浪汉, (女性) 妓女,群居的女子。还有些成对的词语, 男性为褒义或中性, 女性为贬义, 如bachelor (单身汉) Ospinster(老处女) , governor (州长, 总督) O governess (受雇于私人的女教师) 。另一方面, 社会文化因素对词汇选择方面的性别差异具有明显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某些词是女性专用语, 而某些词又是男性专用语。这些词乍看起来显得男女相当平等, 如gentleman/ lady , man/woman , boy/ girl 等等, 但仔细一研究, 这些词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显示男女平等。比如“lady”与“gentlemen”本为相对应的词, 但在实际使用中,lady 一词在许多情况下被用作是“man”的对应词。许多操英语的人教育他们的孩子称指某人为“a woman”是不礼貌的, 而称指某人为“a man”则不然。在英国商店女性服务员被称为“salesladies”, 而男性服务员则不被相应地称为“salesgentlemen”, 而叫做“salesmen” 。之所以这样,Robin Lakoff 认为是因为“1ady”一词是“woman”的委婉语。由于妇女社会地位之低以及“woman”一词有些别扭、不快, 于是使用委婉语成为必然。同样, girl 和boy这对对应词在实际使用中决非绝对平等。boy一词当然指男性青年, 但如果用它来指十好几岁的男子, 人们会觉得有些别扭, 而它来指二十多岁的男性更为少见。在研究英语词义学时发现女性词的这种贬降现象相当普遍, 这不能不说是性别歧视在英语词汇里的一种体现。不过, 性别语言歧视现象也表现在语言中的贬男因素中。英语中有很多专用男性的贬义词, 如scoundrel (坏蛋) , bastard (私生子) , rascal (无赖) 等, 而drunkard (酒鬼) , ganster (匪徒) ,criminal (罪犯) 等词也多用于男性, 尽管女性中也有酗酒和犯罪。 (二) 从性别文化交际来看 (1) 在文化定势中的体现。性别文化定势(stereotype) 使得男女形成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二者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女性的性别角色为“情感型”, 而男性的性别角色为“工具型”(好为了某种目的) 。这样势必产生两性之间文化冲突和碰撞, 这可通过语言或言语行为得到具体体现。语言学家们调查研究表明, 男女两性所处的亚文化交际圈不同, 导致女性交际是为了寻求“一致”,彼此包容, 追求关系的和谐, 因此, 在公共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