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节目制作及其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视节目制作及其发展趋势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有了电视节目以来,中国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就一直在成长中。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在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在不断进步,由最初的模拟设备转换到数字设备,由最初的录播到现在的网络直播,可以说电视节目制作已经全面向更高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这些转变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与处理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尤其在数字电视制作技术产生后,数字化的环境中完成电视节目的前期、现场、后期制作,实现了电视制作的质的飞跃。
本文就是通过简述我国电视节目制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中以挖掘一些有利于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研究。
①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
整个流程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阶段:选题→拍摄; 2.后期阶段:熟悉素材→编辑→成片
一、前期阶段
(一)前期阶段涉及为获取原始的图像素材和原始的声音素材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又称为前期拍摄。
(二)主要包括:根据节目的总体构思确定节目的内容与形式,选择符合节目内容与形式要求的拍摄现场,组织现场拍摄,通过摄录获得所需要的图像和声音素材等。
(三)具体环节:
1、电视专题节目的选题
节目制作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拍什么?这个拍什么就是选题。
“正确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选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电视片的价值。
因此如何选择题材就成了电视专题节目中的首要问题。
2、采访(大采访的概念)
在采访过程中编导要了解大量的实际情况和背景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发掘主题和寻找立意。
在采访过程中还要熟悉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搞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构思和提纲编写
在采访的基础上,创作者要为未来的电视片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如表现哪些内容,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大致形成一种什么样的风格等等,或者进一步设计出镜头的处理方式和解说词的大致内容。
拍摄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与被摄主体的预约可以给双方心理上物质条件上以必要准备。
合理的日程安排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4、解说词的写作与配音
要根据素材的掌握情况和报道对象的变化情况,修整原来的构思的偏差,决定最后的剪辑方案,同时进行解说词写作。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先写出解说词再剪辑画面,也可以先剪辑画面再写解说词(自己写或者请别人写)。
不同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
配音和混录合成一般由专门人员来做,但编导绝不是旁观者,而是要向播音员和录音师阐述创作的意图,提出创作的要求,这是综合处理的最后阶段。
二、后期阶段
(一)后期阶段涉及对原始素材进行鉴别、选择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处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节目形态的一系列工作。
(二)主要包括:根据总体构思对所拍摄的内容进行编排,画面的剪辑、配音、配乐合成,特技及字幕合成等。
后期编辑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剪辑”来进行的,所以后期的工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剪辑。
(三)编导的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编导的工作范围包括前期拍摄的一部分和后期编辑的全部。
在编摄合一的情况下,编导就要承担全部工作,也就是说,编导既是记者又是编辑。
作为一个创作环节,后期编辑是实现构思的关键阶段。
(四)后期编辑工作流程
1、准备阶段:修改脚本准备设备熟悉素材与有关人员协调编辑提纲
2、剪辑阶段:整理素材选择素材剪辑
3、检查阶段:检查画面检查声音检查意义表述
(五)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
1、修改脚本:在创作之初创作者对节目的主题、内容、结构、形式有一个完整的构思,根据这个构思创作出初步的拍摄提纲(或称脚本)。
有可能根据实际拍摄的结果和不断注入的新鲜信息去修改以前的脚本。
2、熟悉素材:熟悉素材是对拍摄到的原始图像和原始声音素材进行了解和鉴别,并对照脚本内容,在素材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意象性形象系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知道现有的素材是否能够建立起脚本内容所需的形象,如果不能,还需要补拍些什么或寻找些什么图像资料。
3、与有关人员的协调:与合作者:编导的主要合作者通常是解说词(或串联词)的撰写者。
在实施剪辑前,编导要与撰稿者就节目的主题、风格和效果等主要方面取得一致看法,这样才能使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具有统一和谐的形态。
与领导:领导是节目的把关人,他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节目的主题,以及与时事政治的关系和与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去补充创作者的不足。
4、撰写编辑提纲:首先,编辑提纲是编辑工作最主要的环节,它是剪接的基本依据。
根据脚本的内容和素材情况,编辑提纲要对内容、结构、每部分内容的大致时间有较精确的设计和表述。
其次,细致周到的编辑提纲可以给剪辑工作带来方便:其一可以使结构完整、匀称,各部分内容比例得当;其二可以保证选用最好的镜头;其三可以提高效率,并保证节目时间精确无误。
编辑阶段
5、整理素材:对原始素材进行分类和整理。
6、选择素材(做好场记):在众多的素材中选择相确定可用的镜头,然后根据编辑提纲所提示的内容分别进行归类,将不同磁带上的镜头标示在编辑提纲上,以供剪接时寻找。
7、编辑:按内容要求的顺序将一个个镜头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检查阶段
8、检查意义表述是否有问题:叙事是否符合真实性的原则,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条理清晰、顺畅连贯、结构是否完整匀称,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否合理自然,各种结构因素的比例是否得当。
意义表达是否准确,是否具有相应的效果等。
9、检查画面的剪接是否有问题:剪接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无技术失误。
运动的把握是否流畅,场面过渡是否自然等。
10、检查声音是否有问题:声音的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声音是否连贯、完整,声画同步是否准确等等。
各环节的核心因素
1、创作方面的因素:它主要是创作者对节目内容的把握,这种能力需要以创作者多方面的素质和长期的实践作为基础,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才能逐渐地具有。
2、技巧方面的因素:它主要是创作者对节目内容表现方式的把握,这需要创作者通过训练,了解和掌握电视语言表意方式的特点去实现。
②我国当前节目制作形态及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广播电视技术和主流IT技术的发展齐头并进、水乳交融,时下深刻影响广电业务的几大技术背景主要包括:
1 .高清技术的逐渐成熟:从2009年8月6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开始,高清电视发展就成为了广电行业的重点工作。
如今,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首批九家卫视台均已成功完成高清制播系统的建设,其他大部分省市电视台也已经陆续启动高清制播系统的建设计划,电
视台高清系统建设已经步入成熟稳健的发展阶段。
2. 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推广:各大厂商在推广云计算方案时,更多的是在推广一种新的理念:一旦云终端提供的带宽、核心图形计算能力,以及相应的服务模式足够成熟,云计算将给互联网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云计算市场正处于培育和酝酿阶段,其解决方案在通信、金融、公共服务领域已经逐步得到推广应用,预计未来若干年内将迎来“爆发增长期”。
可以预见的是,广电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必然也会逐步采用云计算技术及解决方案。
3. 新型社交媒体的兴起:2011年,由微博领军的各类新型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其快速、直接、全民表达的特点,改变了信息传播形态,使得信息传播和评论不再被主流平面或者电视媒体所垄断,其带来的指数级的影响力和扩散力不容小觑。
这一格局已经直接影响到电视资讯节目的制播过程,能否同步跟进或深度挖掘新型社交媒体的关键资讯,直接考验着电视媒体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4. 信息交互的多屏格局:当前,节目发布的渠道已由原来单一的电视终端发展到户外大屏、电脑终端以及智能手机终端等,与之相适配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内容运营模式的改变,信息交互已经从单向发布发展到双向甚至网状的交互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电视节目若想在与各个新兴屏幕终端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亦须作出相应技术与运营模式的调整。
基于以上四点,我国当前节目制作形态及其优势对我国电视新闻制作形态及技术架构转变做出分析:
首先,我们对电视节目制作业务原有的资讯处理模式进行分析原有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资讯获取渠道多样化,包括电子邮件、新闻外电、短信、彩信、论坛、热线电话、网络新闻门户等等。
◆资讯处理流程管道化:进入资讯节目生产制作流程后,信息转变为线索,由线索创建出稿件,根据稿件制作节目视频,节目经过审核之后进入播出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台与其他媒体及观众几乎处于隔离状态。
图15 原有电视台资讯处理模式
◆焦点惯性:正因为资讯节目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媒体及观众近乎隔离,导致节目的立意和观点从一开始确定直到播出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和修正。
◆平行发布:虽然如今大多数电视台都已经建立了多个发布渠道,也实现了投递和点播等多种发布模式,但是发布的主体内容通常是相同的,尚未建立渠道间相互铺垫、层级推进的网状运营模式。
近年来,各种新型社交媒体不断兴起,影响力日益扩大,一方面,新型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体的资讯处理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深度性等特点又可以弥补新型媒体的不足,二者在某些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结合产生更为深远的传播效果。
以微博为例,微博用户数量庞大,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显示,大陆微博网站数量从2010年1月的17家增长到2010年12月的88家,微博用户已超过6000万人。
2010年,不仅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以及和讯财经等媒体也推出微博。
很多知名网友、行业知名人物(如潘石屹、任志强等)、演艺明星的主要活动阵地已经向微博转移,73%以上的微博用户将微博作为重要新闻来源,关注微博已成为媒体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1年的许多热点事件都是由微博引发的,例如温州动车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等,都是由微博最先发布,而后引起很高的舆论关注度。
统计显示,在2011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新闻事件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
虽然微博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舆论效应,但实际也离不开传统媒体对整个事件的详细报道和实地探访,二者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经常是合力发挥作用的。
《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将事件进程与主要媒体报道联系在一起,就不同媒体报道对事件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行考察,结果发现,210起重大新闻事件中,多种媒体共同作用的有90起,占43%。
再以近期郭美美炫富事件为例,传统媒体在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媒体记者以自己权威的身份对新闻事件进行进一步核实和调查了解,使得事情一步步接近真相。
这种结合方式也避免了微博本身的瓶颈,因为微博在深度表达和交流上是相对不够的。
在全民资讯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型信息平台的资讯信息,及时作出调整:
聚焦:把握“黄金四小时”原则,在事件发生的四小时之内聚焦事件,进行新闻节目的深度挖掘和报道;
调焦:在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持续跟踪事件发展态势,动态调整报道角度;
造势:专题、娱乐类的节目可以通过新型社交媒体发布节目花絮吸引观众,展开预热;
量身:通过新型社交媒体收集受众特征信息,投放量身定制的节目内容和商业广告;
织网:织造网状发布渠道,最大程度发挥节目价值。
图16反映了新型电视媒体的信息处理模式。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新型电视媒体不仅在前端线索收集阶段需要与外界互动,在热点调查和事件背景挖掘阶段也可以随时与这些信息平台互动,同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可以向外界发布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力,既为节目造势,又能获取观众的反馈,还可以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来调整节目焦点。
在对节目制作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在2.0移动互联时代,视频业务营销模式的阶段性变化与用户行为消费模型的变迁有很多共通之处。
图17 2.0移动互联时代用户行为消费模型
2.0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行为消费模型:
第一个阶段,AIDMA,这个阶段是从注意商品、对商品产生兴趣,到产生购买欲望、留下记忆、最后实现购买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独立的。
第二阶段,AISAS,这一阶段,用户购买了商品后可以主动分享商品信息,引起其他用户的注意,使得其他用户对商品产生兴趣,进而又形成购买,这个阶段的消费比前一阶段增加了一些互动因素。
第三阶段,SICAS,这个阶段的用户互动是随时进行的。
例如,用户通过多种媒体渠道感知到商品后,有可能直接进行信息分享,使得更多的人感知到该商品;也有可能对商品产生兴趣,并通过媒体获得更多的商品信息,形成互动;或者一边从媒体上获取更多的商品信息,一边进行信息的体验分享;也可以直接进行购买,并进行体验分享。
总之,这个阶段的互动无处不在。
与用户行为消费模型类似,2.0移动互联时代的视频业务营销模型也存在着这样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18 2.0移动互联时代视频业务营销模型
第一个阶段,AIDMA,这个阶段是单一的从节目发布渠道注意到节目,对节目产生兴趣,产生收看欲望,留下记忆,进而定点收看的过程。
第二阶段,AISAS,这个阶段,用户收看了节目后会主动分享节目观感,引起其他观众的注意,使得其他观众对节目产生兴趣,进而形成收看或者点播并再次分享观感。
第三阶段,SICAS,这个阶段的用户互动是随时进行的。
比如,用户通过各种线索或者热点调查感知到节目后,有可能直接进行信息分享,使得更多的人感知到该节目;也有可能进一步进行主题互动、观点调查,增加兴趣,促进节目的点播和收看;或者看到节目线索后直接进行点播和收看;也可以感知到线索或者热点之后,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参与互动,促进节目的热点发酵,收看节目后再次进行分享。
上述业务形态的转变再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多屏互动的视频格局,我们可以勾画出电视台内的节目生产业务的区域分布,如图19所示:
图19 移动互联网和多屏互动的业务区域分布
在台内局域网中,主要实现新闻编辑、后期制作和演播室播出的主流生产业务;而通过wifi、3G和4G等移动无线技术,可以实现全地域的线索收集、热点发酵、用户调查及广告投放等交互业务。
综上,大洋公司推出新型电视节目生产业务系统架构,如图20所示:
图20 新型资讯电视节目业务系统架构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广电技术和运营部门以及系统集成商必须时刻把握信息交互模式的脉搏,并快速作出相应的技术调整和业务调整,才能及时的覆盖终端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整个行业的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制作的计算机技术、编辑系统、制作方式也随着向前发展,电视节目制作组建走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发展空间逐渐扩大,而这些先进的制作技术室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这些电视人们要在边对电视制作新模式的研究下,让社会公众逐渐认识并接受数字化的全面普及,促进电视制作、播出、传输、接受等环节的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的全面发展。
业界应紧密围绕电视制作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既要保证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循序渐进的发展速度和现状,又要在稳健发展中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这些电视制作人的不断努力和付出,前方的路是坎坷的,但是我坚信:电视节目的发展会不断的进步,明天会更好!
资料来源:/Technologycorridor/technology/2012-02-06/1452.html
当前节目制作形态及技术发展趋势
/Read/Read.aspx?id=34405096
我国电视节目制作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
/s/blog_6609d5d00100ullc.html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向
/Ycjy/XxFd/Kjkfjs/200812/810.shtm
电视节目创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
以及其他相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