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说课稿《城市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 环节3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7分钟,一共40分钟。
(一)联系生活,设问导入
由于学生对于“城市化”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前两节已经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基础知 识的具体情况,再加上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采用结合具体时事热点材料, 引入本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回忆202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从这届世博会的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发,谈谈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给我 们生活带了很大的影响,再把城市发展与地理结合,引出“城市化”这个地理专有名词, 最后设问:城市化是什么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由此进 入新课一一城市化。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 生根据课文來分析、归纳、比较城市化的形成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动 画,釆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 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城市化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乂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有了对城市的基础知识, 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课采用结合乡土材料,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 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 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 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 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 结构,分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 本章的重点内容。
3.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华西村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典型实例,改革前的华西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 经过改革发生了夭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它的面积由原來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來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2020年,华西村 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让学生扮演不同时 期的华西村村民,说明城市化给口己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來的乜大改变。
(二)新课教学
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
在引入新名词“城市化”后,首先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一一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城市发展,从1985年发展到2000年有些什么区别,并根据这些变化试着提炼出城市化 的概念,之后再结合书上给出的概念加深记忆。要强调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过程、人口、 农村、城市。要明白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不断进行 的。在这个过程里人口是重要的参与元素,人口在农村与城市间的迁移活动,引起了城市 化。
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 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要 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 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2)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來的影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 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 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情况,设置男生让女生,素质条件好学生让素质条件差学生, 避免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的太大差距的出现,让部分素质较差, 自信不足的学生也同样能够有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整理学生队列,安排见习生,学生在音乐《找朋友》的节奏中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运 动。达到课程的初始要求,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身体处F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
(1)背诵出城市化的概念;
(2)分析说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推动因素;
(3)说出城市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出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证据,再结合材料判断一个区域城市 化的阶段;
高一地理说课稿《城市化》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 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此耍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乂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 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标的耍求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不同城市化阶段 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区 别明显,但在过渡阶段却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 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
好,现在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个图3.源自文库上的各种因素背下来。因为在以后考试 的试题中,无非就是要考这些因素的应用。
2.常识回忆,层层递进
在理解了城市化的槪念之后,要剖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要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提炼, 用两个城市化发展的现象原因引入根本原因。第一、著名女歌唱家董文华唱的《春夭的故 事》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夭……奇迹般的崛起座座城”,这 两句歌词反映改革开放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带來了动力啊,这就是政策的影响。第二、湖南 的株洲,以前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城市,但口从成为铁路交通枢纽之后,发展非常迅速, 这是交通对城市化的影响。但是无论是政策还是交通最终都是引起人口迁移來带动城市化 的,那么我们从人口迁移的角度来谈谈城市化发展的动因。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人 想在城市里生活,希望在城市里安家?请学生回答,回答后结合图2.17进行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科学城市发展观,尊重人地和谐发展。
(3)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
必做题:查阅资料,摘录带有“梧桐雨”“黄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诗句,至少 十句,写到读书笔记上,并与同学分享;
2.难点:
(1)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 环节3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7分钟,一共40分钟。
(一)联系生活,设问导入
由于学生对于“城市化”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前两节已经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基础知 识的具体情况,再加上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采用结合具体时事热点材料, 引入本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回忆202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从这届世博会的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发,谈谈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给我 们生活带了很大的影响,再把城市发展与地理结合,引出“城市化”这个地理专有名词, 最后设问:城市化是什么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由此进 入新课一一城市化。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 生根据课文來分析、归纳、比较城市化的形成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动 画,釆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 学习成果。
四、学法指导
城市化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乂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有了对城市的基础知识, 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课采用结合乡土材料,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 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 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 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 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 结构,分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 本章的重点内容。
3.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华西村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典型实例,改革前的华西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 经过改革发生了夭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它的面积由原來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來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2020年,华西村 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让学生扮演不同时 期的华西村村民,说明城市化给口己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來的乜大改变。
(二)新课教学
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
在引入新名词“城市化”后,首先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一一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城市发展,从1985年发展到2000年有些什么区别,并根据这些变化试着提炼出城市化 的概念,之后再结合书上给出的概念加深记忆。要强调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过程、人口、 农村、城市。要明白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不断进行 的。在这个过程里人口是重要的参与元素,人口在农村与城市间的迁移活动,引起了城市 化。
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 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要 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 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2)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來的影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 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 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情况,设置男生让女生,素质条件好学生让素质条件差学生, 避免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的太大差距的出现,让部分素质较差, 自信不足的学生也同样能够有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整理学生队列,安排见习生,学生在音乐《找朋友》的节奏中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运 动。达到课程的初始要求,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身体处F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
(1)背诵出城市化的概念;
(2)分析说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推动因素;
(3)说出城市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出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证据,再结合材料判断一个区域城市 化的阶段;
高一地理说课稿《城市化》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 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此耍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乂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 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标的耍求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不同城市化阶段 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区 别明显,但在过渡阶段却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 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
好,现在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个图3.源自文库上的各种因素背下来。因为在以后考试 的试题中,无非就是要考这些因素的应用。
2.常识回忆,层层递进
在理解了城市化的槪念之后,要剖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要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提炼, 用两个城市化发展的现象原因引入根本原因。第一、著名女歌唱家董文华唱的《春夭的故 事》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夭……奇迹般的崛起座座城”,这 两句歌词反映改革开放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带來了动力啊,这就是政策的影响。第二、湖南 的株洲,以前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城市,但口从成为铁路交通枢纽之后,发展非常迅速, 这是交通对城市化的影响。但是无论是政策还是交通最终都是引起人口迁移來带动城市化 的,那么我们从人口迁移的角度来谈谈城市化发展的动因。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人 想在城市里生活,希望在城市里安家?请学生回答,回答后结合图2.17进行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科学城市发展观,尊重人地和谐发展。
(3)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
必做题:查阅资料,摘录带有“梧桐雨”“黄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诗句,至少 十句,写到读书笔记上,并与同学分享;
2.难点:
(1)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