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内容之一,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这门学科。
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以下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发现教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教师要引出“发现点”。
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
而是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
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
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发散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
2.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发现”。
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
3.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
二、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
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0时,可先每人发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比如制作小报),让学生想办法实现样稿中的样式,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又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处理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班费开支表”……在编制“成绩表”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
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
”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
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告诉学生,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语句,于是了解basic的学生立即编出了相应的语句,解决了这一难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协作式学习法
“小组协作”是以几名学生编成一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元,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
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订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展示出来。
例如:当教师在介绍“计算机病毒”时,可以安排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收集信息。
学生在小组内,按照组长的分工,分别查找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危害、传播方法、如何防范等信息,开展研究活动,然后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最后以网页或演示文档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比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98/2000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改变桌面的背景或设置屏幕保护等。
教师发现后,如果对这些
学生进行大肆批评,甚至加以处罚,学生就会“扫兴而归”,学习兴趣就会陡然跌至低谷。
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
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其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五、学科整合学习法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由于其知识信息更新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
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科整合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在加强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各学科之间、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和谐渗透式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教学中应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学习模式的探索。
网络创造了一种信息时代中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电子
邮件收发、网上浏览、资料检索等计算机技术,为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同时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渗透式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教育理论丰富其内容,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