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进程与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声明 (史称“舒曼 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 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 该条约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 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又签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 同体条约和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是欧洲共同体的前身,也是欧共体成立的前 期准备阶段。

2013-9-13
5
联邦主义者们及其学说
• 以欧洲之父莫内以及阿登纳、舒曼为代表
的联邦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超国家性质的 欧洲联邦或欧洲合众国。 • 其中的制度主义派主张自上而下地建 设统一的欧洲。这一联邦国家一方面应拥 有足够的政治力与强制力, 以满足成员国 集体防卫、内部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允许各成员国之间存在差别。他 们力主通过欧洲联邦宪法来建立一个欧洲 政府和欧洲议会。这种从一体化入手来促 进经济联合并进而实现政治联合的方法在 实践中困难重重。因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 战, 各民族国家不可能一下子接受放弃主 权的超国家性质的联邦。 • 相对于制度主义, 另一派持功能主义 观点主张自下而上统一欧洲, 从经济领域 入手, 实现主要经济部门联合, 逐步扩大 至整个经济部门和其他部门。从经济一体 化到政治一体化最终建立政治上层建筑以 完成欧洲完全统一。
欧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世界史 洪朝晖 12012000687
2013-9-13
1
一体化的基本含义
• “一体化”(integr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integratio”,原为“更新”、“修复”的意思。 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 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 一体化过程既涉及国家间经济,也涉及政治、法律 和文化,或整个社会的融合,是政治、经济、法律、 社会、文化的一种全面互动过程。由于它涉及的主 权实体间的相互融合,并最终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具 有主体资格的单一实体,因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 的国家间合作,涉及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国家间政 治或经济关系。
2013-9-13
4
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之争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西欧经济形势严 峻, 各国政局不稳, 美苏严重对峙, 安全环境恶 化,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 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 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 展经济的思想。在此种背景下欧洲联合的一个重 要目的是消除战争、保证欧洲的永久和平, 为欧 洲各国人民之间不断的、更紧密的团结奠定基础。 围绕紧密的联盟, 对于欧洲一体化采取哪一种 模式, 欧洲内部展开了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之争。
2013-9-13
欧洲之父 让· 莫内
罗伯特· 舒曼
6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为理解一体化与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这一点在欧洲一体 化初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早在1943年, 功能主义的创始人米特兰尼出版 了《有效的和平体制》一书, 提出了欧洲一体化进而统一世界的方案。 功能主义合作会自动地扩展, 指的是由于认识到合作的必要而在功能领 域进行的合作将会推动合作态度的改变, 或者使合作的意向从一个领域 扩展到其他领域, 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更深入的合作。经由功能合 作来建立和平, 这样的合作既可以避免所建立的国际性机构过于松散, 又可以在共同生活的某些领域建立较广泛且稳定的权威。功能主义派深 受此理论的影响, 欧洲一体化的起步、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和罗马条约的 签订都可以用功能主义理论来解释。
2013-9-13
12
政府间主义
20 世纪70年代欧共体的发展陷入了一个停滞阶段, 使新功能主义 理论越发显得苍白, 于是政府间主义理论出现。 政府间主义理论主要是关于国家间讨价还价的理论。该理论在分 析欧洲一体化时把成员国,尤其是成员国政府当作首要的行为体,强 调政府的优先选择和政府间的谈判。通过分析成员国政府采取的决策 和行动,政府间主义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方向和速度作出了解释。政 府间主义遵循现实主义的“国家中心论”传统,明确坚持以主权国家 作为分析单位。 其基本理论假定是: 1.国际体系从本质上讲是自助的; 2.在现实国际体系中只有国家是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体,民族国家在 欧洲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3.一体化只有在符合参与这一过程的国家之利益条件下才能获得推 动,而一体化的每一次实际的进展都源于成员国之间的讨价还价的交 易。
2013-9-13
11
二、欧共体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67年~1993年)
• 从1967年起,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
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签定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但《布鲁塞尔条约》 于1967年7月1日才开始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在其 成立以后到1993年,欧共体共经历了3次扩大。 • 第一次扩大:1972年1月22日,欧共体迎来了第一批新成员,英国、 丹麦、爱尔兰三国在布鲁塞尔签字加入,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9个。 • 第二次扩大:1981年,欧共体吸收希腊成为会员国,欧共体实现了 成员国的第二次扩大。 • 第三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会员国,欧共体 第三次扩大。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 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加强了欧共体在技术合作和环境保护等领 域采取有效措施的权限,增加了强化“欧洲意识”的内容。

2013-9-13 13
代表人物:斯坦利·霍夫曼
• 在政府间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坦利· 霍
夫曼的有关论述。霍夫曼强调国际环境的重要性和各国政府在全球体 系中发挥的作用,认为跨国合作具有偶然性。他还最早提出了一体化 的国内政治路径( domestic politics approach to integration )。 霍夫曼区分了低级政治与高级政治并对欧洲一体化的"莫内方式"提出 批评,认为各国政府愿意在低级政治领域进行合作,但是在高级政治 领域,由于涉及国家的根本利益、政府的自决权和民族认同问题,国 家不会接受既无保障又失去控制的状况。政治领域的一体化只能通过 政府间的磋商和协调以及持续的讨价还价来进行。 • 霍夫曼的贡献在于他重新肯定了国家及国家利益的中心地位,认定政 治和经济是两个相对自治的领域,而他这一理论的弱点也就在于对高 级政治和低级政治的划分。因为在国家主义盛行、个人和社会生活被 国家全面侵蚀的时代,很多“低级” 的事都会因国家安全的理由在 所谓的低级政治和高级政治两个领域间可上可下,而国家安全则是高 级政治核心中的核心。 • 虽然70年代欧共体的发展状况较好地反映了政间主义的解释,但是80 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政府间主义的理论解释相形见绌,无 法给出有力的分析。《单一欧洲文件》的签署和施行引发了新一轮的 一体化理论研究,自由政府间主义应运而生。
2013-9-13 14
《单一欧洲文件》
• • • • • • •
《单一欧洲文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将首脑会议正式列入条约,正是名称为欧洲理事会。 2﹑单列《欧洲政治合作条约》,突出其重要性。 3﹑改革部长理事会决策程序。 4﹑欧洲议会的权限有所扩大。 5﹑规定于1992年底以前实现统一的内部市场。 6﹑规定加强货币合作,扩大欧洲货币的作用,各成员国要确保必要 的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 7﹑规定加强社会政策协调。 • 此外《文件》还加强了欧共体在技术合作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采取有效 措施的权限,增加了强化“欧洲意识”的内容。1986年2月各国首脑 在布鲁塞尔举行《欧洲统一文件》签字仪式。
2013-9-13 9
空椅子危机(Empty Chair Crisis)

“空椅”政策的初次登场是在1961年。当时美国和苏联主使第16届联 大通过了一项提案,决定设立裁军委员会,讨论全面彻底裁军、建立相互信 任措施和停止核试验等问题。然而在当时美苏争霸的局势下,美苏提出的所 谓裁军建议,其实是用裁军的幌子限制别国发展军事力量,以维持它们的绝 对军事优势,这让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原子弹的法国大为不满。 • 1962年3月,裁军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法国宣布拒绝参加会议。于是, 在大会会场,分配给法国代表的椅子上空无一人,在会场上显得格外刺眼, 令主持会议的美苏两国尴尬不已,法国的“空椅”政策由此得名。 • 3年之后,戴高乐再次如法炮制了自己的“空椅”政策,不过这次的对 手换成了欧共体。1965年4至6月,法国与欧共体其他成员国在农业和共同体 超国家组织的扩权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德、意等成员国提议把共同体 内部的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戴高乐坚决反对这项提议,认 为引入多数赞成机制将损害大国的独立性。 • 1965年6月30日,在轮值主席国法国的主持下,欧共体理事会在布鲁塞 尔开会讨论这项建议,但会议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也未能达成一致,结果法国 同其他所有成员国关系都搞僵了。无奈之下,主持会议的法国外长莫里 斯·顾夫·德姆维尔宣布无限期休会。随后戴高乐召回了法国在共同体常设 代表委员会的代表,全面实施缺席抵制政策,在以后7个月的时间里,法国 代表没有参加任何欧共体会议,从而引发了持续半年之久的“空椅危机”。 • 1966年1月,欧共体与法国达成了妥协,其他成员国都做出让步,实际 上答应了法国的要求,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通过这两 次外交事件,法国人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空椅”政策因而也在西方世界 和外交史上声名大噪。 2013-9-13 10
2

2013-9-13

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在于自愿性、平等 性和主权让渡性,其核心是国家主权的让 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 程中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成为实现一体化的 基本前提和保障。 • 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 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国家 联盟。
2013-9-13
3
一、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 年)
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的分歧反映出一体化过程中 利益的冲突、妥协, 反映在增加欧盟国家机构的 权力还是削弱它的权力上, 其实质是对民族国家 主权让渡的态度。这也就是一体化理论在实践中 遇到的最大难题, 即使地域相连、意识形态相同、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历史文化相似的国家实施一 体化, 它们也都不能无视国家主权的存在, 不能无 视民族国家的利益。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 是本国的利益和要求, 只不过是在一个更大范围 中去寻求这种利益。欧洲各国寻求互利合作的过 程也就是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 不断深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同样也需要理论的支持, 而且一体化深 化阶段的理论更加复杂, 需要详细考察。
2013-9-13 8
邦联主义者及其对联邦主义者的挑战
戴高乐重新上台后的法国、英国、丹麦等国则 主张欧洲建立一种邦联式的民族国家联合体, 被称为邦联主义派, 他们反对超越民族国家主 权和超国家的一体化模式,认为欧洲联合应由不同历史文 化、不同民族特性的主权国家构成, 应由主权的协调与合 作实现。 1965年,戴高乐政府从维护法国民族国家利益出发, 坚决反对欧共体超国家倾向的发展,爆发了欧洲一体化历 史上唯一一次“空椅危机” 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中,共同体停滞不前。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功能主义 理论的说服力。对溢出理论最普遍的批评不仅仅是其太具 直线性、前向性,还在于它难以“溢”过一体化最重要一 关—— 效忠转移,即人们对民族国家的效忠转移到对超 国家机构的效忠。
2013-9-13
7
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欧洲一体化的主导 性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厄恩斯特·哈斯、利昂·林德伯 格、约瑟夫·奈等。“溢出”是新功能主义的核心概念。 其主要观点是,溢出产生的压力使一体化从技术部门逐渐 扩展到政治性部门,逐步发展和深化,并最终建立制度化 的区域性超国家机构。哈斯最早引入了溢出概念,认为溢 出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组织的任务将随着该组织从已经和正 在执行的各种任务中获得的经验而不断扩展的过程,即任 务本身能动地扩展。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欧一体化的推进 ,新功能主义者总结一体化的经验,就溢出概念进行了修 正和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