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大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
●主要知识点:
1.名词解释:《解放日报》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
《救亡日报》、《新华日报》 (★) 、“弘报三法”
2.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的经过与意义。(★)
3. 新华通讯社在抗战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
4.试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原因、经过、成效和意义。 (★) 5.简述《新华日报》创办的经过、坚持斗争的情况和意义。 (★)
6.简述上海“孤岛”时期进步新闻界的斗争。
第一节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1、以党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
思考题:简述抗战期间,延安报刊初创阶段的情况及意义。
2、延安《解放日报》创办
《解放日报》: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清凉山创刊。
这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报纸,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3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出至27日停刊,共出版2130期。
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1、新华通讯社的发展:报社分家,独立发展
1937.1,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新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报于同年1月29日改名《新中
华报》,两者同时迁往延安。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
思考题: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的情况及意义。
“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理论的发展
1.改革背景:整风运动 :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
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宣布整风运动的正式开始。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具体动因见学者高华的概括客观原因:有关国际问题的新闻、社论
和文章在报纸版面上占了压倒优势;而对中共及其军队及陕甘宁边区的报
道,一时则数量相对较少,位置也不显著。
思考题:简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及意义。
所谓改版,就是对办报的思想、方针及相应的业务进行全面系统
的调整,由于这种调整首先直观地体现在报纸版面上,故称之为“改版”。
思考题:延安《解放日报》在改革中提出和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2.确立“全党办报”思想,批判“同人办报”观点;
3.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的观点;
4.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 的观点,批判“技术第一” 的思想;
5.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
6.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报纸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以及
自我批评这三者统一的作风;
7.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
第二节国统区新闻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
一、抗战初期上海、武汉等地的新闻事业
A)上海:联合办报好
1、《救亡日报》
2、《抗战》三日刊
B)武汉
1、《全民抗战》三日刊
《大公报》汉口版
2、《群众》周刊: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该刊以宣
传中共抗日救亡十大纲领及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为宗旨,同时还经常刊载介绍马列主义的译著和论文。
3、《新华日报》 1938-1947年部分版面
创刊号新华日报关于营业部被捣毁的报道
4、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与国新社:
青记:11.8记者节
国际新闻社
二、重庆、桂林等内地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
1)重庆:“战时陪都”
①国民党新闻中心内迁及趋势:
《中央日报》
②“重庆各报联合版”:我国新闻
史上有报纸联合版之始
2)桂林:抗战时期的“文化城”
三、重庆时期的《新华日报》
“新华军”
思考题:试述《新华日报》重庆时期斗争的意义与经验。
四、香港、澳门与海外的抗日报刊及其宣传活动
“澳门四界救灾会”:“七七”事变发生后,1937年9月,澳门《朝阳日报》、《大众报》同人联合起来成立文化、体育、音乐、戏剧界抗日救国组织“澳门四界救灾会”。每周出版《救灾特刊》,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五、民族气节天平上的私营企业性报纸
第三节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一、日伪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1)日伪报纸:
2)广播电台:
3)通讯社:伪“满洲国通讯社” 、“中华通讯社” 、“中华电讯社”
二、伪满等早期汉奸政权的新闻立法活动
1)伪满《出版法》
2)“弘报三法”:即《通讯社法》、《新闻社法》、《记者法》
三、汪伪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
三、上海“孤岛”抗日报刊和沦陷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从1937年11月上海的沦陷到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尚未被占领的公共租界形同“孤岛”,这五年时间史称上海“孤岛”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爱国政治力量主办的抗日报刊,始终是“孤岛”报业发展的主流。
1)“洋旗报” :在上海“孤岛”时期,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纸。这些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界当局的阻挠,其中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
2)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和爱国报人的艰苦斗争:炸弹、手臂、水果、监牢
3)沦陷地区中国共产党和爱国志士创办的抗日报刊的艰苦斗争:《高仲明纪事》报、《炼铁工》、《青白报》
“孤岛时期”的影刊透视:“孤岛时期”,上海出版的影刊达50余种,这些刊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利用孤岛环境,坚持宣传抗战,抵制庸俗影片,如《金星特刊》;2.以宣传欧美影片为主的刊物,如《国光影讯》;3.以电影作为解脱苦闷的良药,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如《银銮殿》。这些影刊,基本以电影时评和影讯报道为主,注重新闻性和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