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笔记一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1)始于禁烟时期的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组织人员,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应对敌情;对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有一定认识,但是并没有办报的实践;(2)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买“新闻篇”等主张;参照的西方的报业模式,但在当时缺乏客观实施的条件(3)随着维新变法思潮的萌芽和兴起,创办近代报刊成为限禁知识分子的广泛要求。

王韬和郑观应最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情怀,强烈希望报纸能够成为推动社会改革使国家走向富强的舆论工具,并有一定民主表达。

2,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

“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

王涛十分强调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开启政论式文体风格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下载文档收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新闻传播史论(传媒经济学专业)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新闻手段 2、公共新闻 3、知情权 4、 "信息沟" 5、精确新闻报道 6、 "便士报"运动 7、抽样 8、客观性原则 9、媒介素养教育 10、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二、简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析媒介的公共性。

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回答,本题50分) 1、试述中国传媒也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发展轨迹及现实趋势。

2、什么是传媒影响力?构成传媒影响力的要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影响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专业)试题新闻传播史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合计21分) 1.《字林西报》 2.蔡和森 3.KDKA广播电台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埃菲社时哪个国家的通讯社?它的发展有何特点? 2.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

三、论述题(24分)概述中国内地电视事业的产生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解释并评价"四级办电视"。

新闻传播理论部分(75分)四、名词解释(每题7分,合计21分) 1.主流化效果 2.文本分析 3.舆论纸币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2.简述"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联系与区别。

六、论述题(24分)选取适当角度,结合实际谈谈大众媒体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国家如何对战争报道进行控制。

2006年人大传播题(传播史论)—新闻传播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

组织传播(几大传播之一,主要运用于公司,郭氏书上有) 2。

能指与所指(符号学的) 3。

媒介生态(经常提及报业生态,偏传媒经济)二、简答题(15分每题,共30分) 1。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五——传播实务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五——传播实务

传播实务笔记第一部分新闻实务(一)新闻采访一、基本名词1、第一手材料2、“身入”与“心入”3、采访基点4、新闻敏感5、新闻角度6、新闻线索7、报道思想8、采访的临时准备9、采访计划10、现场观察11、巡回采访12、易地采访13、交*采访14、隐性采访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2、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哪些共性和个性?3、简述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和任务。

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简言之,就在于获得新闻,并迅速地传播新闻。

这就要求记者善于从纷繁复4、简述新闻采访的作用。

5、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6、新闻敏感在采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7、记者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8、在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有什么作用?9、谈谈记者怎样去获得新闻线索?10、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平时准备?11、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临时准备?12、记者提问中有哪些问题要注意?13、记者访问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4、简述访问活动的要领。

15、简述现场观察的作用。

16、简述进行现场观察的技巧与方法。

17、隐性采访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8、怎样进行蹲点采访?19、如何做到“比较中观察,观察中比较”?20、记者在现场观察中进行细察应注意哪些问题?21、记者采访时思考写作体裁有什么条件?22、采访中思考写作的原因是什么?23、“面上找题目,点里作文章”应怎样操作?24、报道的角度应怎样理解?25、记者接近采访对象的方法有哪些?三、实务操作应用1、有位居委会主任,今年50多岁。

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天为居民的事儿操心忙碌,受到居民们的交口赞誉,并且受到市里的表扬。

现在要对这位主任作人物报道,请拟订一个简要的采访计划。

根据新闻线索提供的情况,初步拟定以下采访计划:(1)采访的中心思想:这位居委会主任把群众放在心中,着力赞扬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采访的重点对象:居委会主任本人,她的家人,对她特别感激的居民,主管街道的领导,居委会的同事,其他居民,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评论学笔记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评论学笔记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评论学笔记讲义: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一、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概念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新闻评论的主要体裁与基本样式;广播、电视及网络评论的特殊体裁与样式。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一、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广泛的公众性。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传播内容不同,传播目的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一、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包括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失误趋势,提高认识能力;教育功能,包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监督功能,包括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功能,包括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

二、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引导作用,包括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解读作用,包括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表态作用,包括代表党或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深化作用,包括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第二章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第一节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一、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古代论说文时期从先秦诸子,到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中国的论说文历史的简要回顾及名篇介绍。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与演变——报刊政论、时评时期《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王韬政论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及特色,时评的出现。

三、中国新闻评论的成熟——报刊新闻评论时期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新闻评论的变化;代表性评论家及其评论作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

中国新闻史读书笔记

中国新闻史读书笔记

中国新闻史读书笔记第一篇:中国新闻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之《中国国际新闻传播史》《中国国际新闻传播史》是由童之侠教授所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一本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

作者写作的背景是在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著作近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但是对国际新闻传播史方面的研究却是相当较少。

而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前人们积累了有关新闻思想、观点等方面的丰富的思想资料,它与不同阶级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部新闻史是一部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也是一部新闻传播思想发展史。

这本书对国家新闻传播史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和探究,着重论述国际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将学生性、思想性、可读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书首先论述了新闻与国际新闻传播的概括和基本特点,然后分别论述了中国报刊、通讯、广播、电视、网络等方面国际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本书阐述了国际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目前的状态和特征,最后还总结了国际新闻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本书采用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笔法,综述中国国际新闻传播的历史。

本书注重深入浅出,将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作者在本书的前两章着重对一些新闻方面的基础性概念做了详细的介绍,比如: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基本特性,什么是传播,什么是新闻价值,什么是国际新闻价值……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方法是很好的,把涉及到的一些新闻知识都告诉了读者,让读者对“新闻”这个名词有了系统的了解,也为接下来作者写国际新闻传播史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第三章里,作者转笔,介绍中国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作者首先回顾中国历史,简述中国历史进程,进而转笔介绍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新闻传播。

“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而民间小报则产生于宋代。

近现代,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考生出现大量的新报刊。

而正是在五四期间,中国国际新闻开始发展。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二、简述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二、简述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

(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任理论(95名)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2、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3、受众对媒介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

4、我国目前基本传播制度。

三、论述1、试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名词解释1、受众2、“小众化”(00传名)3、能动的受众4、受众即市场(01新名)5、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6、“拷贝支配”7、知晓权(98名、03 传名)8、传播权9、传媒接近权10、“使用与满足”论二、简述1、谈谈对“使用与满足”的理解。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1.徐宝璜1919年编写《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2.邵飘萍1923年编写《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3.戈公振1927年编写《中国报学史》,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二、《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源于16、17世纪的英格兰)主要内容: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

2、自由主义理论(被1688年以后的英格兰和美国采纳,并影响到其他地方)主要内容:认为,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人民是统治者的唯一监督者。

3.社会责任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主要内容:首先,社会责任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

其次,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三者的利益。

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公众的自由。

因此,公众的自由应当高于媒介的自由。

其三,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

所谓“消极的自由”,就是报刊“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这是自由主义理论所追求的自由;而社会责任理论追求的是“积极的自由”,即报刊必须“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

”第四,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认为,政府不应是报刊自由的旁观者,如果报刊不主动地负起责任,政府将以权力作为最后手段,强制它改正。

显然,社会责任论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和具体措施,在调节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受到了西方国家甚至世界范围普遍重视。

但是,由于新闻媒介的私人占有,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又是这种私有制经济的维护者,因此媒介不能摆脱与实际相脱节的困境。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1)始于禁烟时期的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组织人员,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应对敌情;对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有一定认识,但是并没有办报的实践;(2)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买“新闻篇”等主张;参照的西方的报业模式,但在当时缺乏客观实施的条件(3)随着维新变法思潮的萌芽和兴起,创办近代报刊成为限禁知识分子的广泛要求。

王韬和郑观应最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情怀,强烈希望报纸能够成为推动社会改革使国家走向富强的舆论工具,并有一定民主表达。

2,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

“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

王涛十分强调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开启政论式文体风格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前十排行榜

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前十排行榜

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前十排行榜第四轮学科评估王牌专业A+等级:理论经济学(共两所,与复旦大学并列)应用经济学(共三所,与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并列)法学(共两所,与中国政法大学并列)社会学(共两所,与北京大学并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四所,与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并列) 新闻传播学(共两所,与中国传媒大学并列)统计学(共两所,与北京大学并列)工商管理(共四所,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列)公共管理(共两所,和清华大学并列)A等级:哲学(A+等级共有两所)政治学(A+等级共有两所)A-等级:中国语言文学(A+等级两所,A等级六所)中国史(A+等级两所,A等级两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等级两所)B+等级: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B等级:世界史数学物理学B-等级:考古学软件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C+等级: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C等级:生态学音乐与舞蹈学C-等级:设计学中国人民大学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物理学、考古学、世界史、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国际政治、文艺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中国人民大学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

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在前,新闻在后。

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

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

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含义:1.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

2.报纸。

3.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机构)4.新闻报道(各类消息)陆定一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一、真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最根本的属性和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新闻媒介的演变第一节远古新闻传播时代一新闻媒介的起源原始新闻媒介:指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介质记录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可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

人身载体包括“手势语”和口语媒介,身外载体包括实物媒介,声光媒介和图示媒介。

原始新闻:是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笨拙的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

语言为原始新闻传播提供了软媒介(非物质媒介),构成有声信息符号,这是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

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二原始新闻的传播形态1.人体传播:游群相互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身体成为天然的载体,传播范围仅限于“游群”内。

用手势和口语传播信息,游群成员都能看到或听到。

三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1.手势新闻媒介:手势语是一套有意义的手势符号,构成无声的意媒系统,和手臂、手掌融合为最早的新闻媒介。

早期智人建立了一套手势语的符号系统。

手势语的手与臂是介质,与手势意媒构成人身媒介,只是原始社会信息传播古老媒介之一。

2.口语新闻媒介:有声语言完善到能够达到交流的程度时,出现了原始新闻的口头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

Eg。

奴隶时代的罗马帝国曾设立口语新闻机构。

3.实物新闻媒介:硬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意媒)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实物本身不是意符,但利用实物的特征代表一种意义就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媒,具有初级符号的功能。

它本身也是介质。

实物媒介依赖具体语境才能辨别其意,传播者语境相同,赋予实物特定的含义,实物也就成为能传播信息的媒介。

实物新闻的使用常具备如下条件:(1)部落内部对实物含义事先做过约定,以便借助实物把信息告诉给暂时无法见面的接收者。

(2)当事人双方面临共同的处境、冲突,用实物通知对方或向对方发出警告,使对方做出某种反应。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二——新闻学基本理论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二——新闻学基本理论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二——新闻学基本理论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2、新闻的本源3、好奇说4、群居说5、新闻欲(99新)6、硬新闻和软新闻二、简述1、新闻的特点第二章新闻传播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

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

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

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脉络图略)一、名词解释1、木铎:报纸产生前的一种原始传播载体,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据记载三代周秦时期,曾有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各地,宣达政令,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活动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相近,前人一度把木铎当作新闻事业的象征。

2、露布(99传名):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起始于汉魏。

露布的内容主要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唐封演《封氏见闻记》有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也兼记皇帝功德。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很强,传播面也很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3、开元杂报: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是孙樵行文中随意加的称呼现已无存。

“开元杂报”记述的是唐开元十二年到二十三年的事,主要为皇帝与大臣的一些活动;关于外观,孙樵记述“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说明没有任何款识和正式名称,也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法国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法国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法国篇〕法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封建统治压制报业开展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6世纪——8世纪中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统治法国新闻界的三大报纸是:?公报?、?学者报?、?信使报?.勒诺多?公报?法国第一张持续出的周报,63由勒诺多创办。

它也被认为是法国新闻之父。

该报经首相推荐、国王路易十三特许出,国王和首相还亲自为之撰稿。

开始时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以后增加国会消息、国王谕旨等国内新闻和广告,还有政治评论。

实际上是官方的喉舌。

勒诺多家族经营该报3,至762报纸为外交部接办,改名为?法兰西新闻报?,780转卖给出商库克,95该报停刊。

2.?学者报?665萨洛创刊于巴黎,接受政府资助。

是介绍法国国内外出的新书的专刊。

创办初期是周刊,724改为月刊,并延续至今。

3.?信使报?672德维泽创刊于里昂。

创刊之初,是一张具有乡土气息、风格多样的报纸,后来便为一张以刊载文艺作品为主的报纸。

724更名为?法兰西信使?。

共存在约20。

4.?巴黎新闻?法国历史上第一张日报。

777元旦创办于巴黎,布里索主编。

该报虽非官方报纸,但经官方批准,要接受新闻审查。

它一般不卷入政治斗争,内容多样,但在?法兰西报?等特权报纸的排挤下,很难报道第一手新闻,后来789革命爆发时停刊。

第二节.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革命前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2.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和奉献启蒙思想家们集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掀起了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气门思想家们不仅将旧制度批判的体无完肤,而且对将“理性〞社会化危险是充满信心,认定理性的力量是最强劲的,必将赢得胜利。

3启蒙运动最直接、最伟大的功绩是为摧枯拉朽的法国大革命铺平了道路。

第三节.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开展.大革命中的报刊概况这一时期,法国报刊业空前繁荣。

以三种倾向的报刊为主。

革命派报刊:米拉波创办的?普罗旺斯邮报?、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阿贝尔创办的?杜歇老爹报?、德穆兰创办的?法国吉布拉班革命报?等。

人大新闻传播硕士考研重点:简单的传播学理论

人大新闻传播硕士考研重点:简单的传播学理论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1页共1页 人大新闻传播硕士考研重点:简单的传
播学理论
考研冲刺复习阶段,专业课知识点要抓起来。

下面分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硕士重要知识点——简单的传播学理论,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理解掌握,把握好最后冲刺。

人大2016新闻传播硕士考研重点:简单的传播学理论
简单的传播学理论
要求考生知悉基本的传播学理念,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技术论学派等,知晓基本的情况。

1.传播(Communication)的含义与类型
2.五W 线性传播模式/传播的循环互动模式/信息寻求模式
3.传媒新闻传播中的控制(把关)
4.传媒与受众研究(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
5.传媒的传播效果研究(议程设置论/沉默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6.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麦克卢汉等)
7.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8.传播学批判学派
9.公众的媒介素养。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篇】2019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专业考研招生简章解析,考研分数线,报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篇】2019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专业考研招生简章解析,考研分数线,报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篇】2019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招生信息解析|院系介绍|分数线|报录比|育明战绩|拟录取名单|真题|参考书|内部资料一、2018年招生信息:招生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院系所:新闻学院跨专业:专业代码:新闻学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方向:无指导老师:不区分指导教师拟招人数:院系所:135,其中推免:95备注: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考试范围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育明教育正正老师备注解析:1.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招收全日制135人,其中接收推免95人,那么统招就是40人。

这些人数是如何进行分配的我们暂且不管,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到底统招会招收多少人。

我们统计发现,2018年新闻学招收全日制9人,传播学招收全日制13人,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在2018年没有招生。

2.我们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的考试科目,分别是政治,英语一,两门专业课分别是610新闻传播实务和824新闻传播史论。

这四个专业考试科目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放在一起看。

政治没什么好说的,全国考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北京改卷稍微严格一点。

英语一难度也比较大,过多经验这里就不赘述,我们会针对每个学生的基础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专业课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四、历年招生录取情况解析:报录比:2017年报名487人,录取21人,报录比1:23五、2018拟录取名单总成绩录取学院录取专业学习形式考生姓名初试成绩(加权成绩)新闻学院新闻学全日制陈倩盼36076.46新闻学院新闻学全日制许宁宁35676.32新闻学院新闻学全日制段婉婷36575.91新闻学院新闻学全日制刘颖35675.29新闻学院新闻学全日制魏富盛35874.96新闻学院新闻学全日制张勇35673.81新闻学院新闻学全日制苗露35773.35新闻学院新闻学全日制徐晨35672.55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黄艳兰37277.78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颜源37677.35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崔凯欣36076.11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矫芳36976.05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王欣35675.98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李亚36975.94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刘琪35875.53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连润36375.45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谢依航35974.62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张睿丽35874.5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陈晓艳35774.27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钟昕36574.09新闻学院传播学全日制孙敏37173.43录取分数范围:356-376六、真题解析(以2018年部分为例)610新闻传播实务一.材料:洛阳王城公园广场舞占领篮球场1.根据材料写600字消息(40分)2.如果要对材料中提供的选题进行深度报道,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进行选题策划,除了已经列出的材料外,要完成这一深度报道还需要采访和收集哪些材料?(15分)3.针对给定的材料,思考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及化解这些矛盾的政策策略,写出一则评论的开头两个段落以及此后的分论点并未评论做则标题。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笔记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笔记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笔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当然,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笔记"的中文示范文章,按照段落和子段落清晰列出,以体现不同层次的结构:一、导言1. 课程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二、简述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二、简述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

(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2、拟态环境(02传名)3、信息环境(02传)4、廉价报纸、大众报纸(99传名)5、社会地位赋予功能(01传)6、社会雷达(99传名)7、预言的自我实现8、信息环境的环境化(00传论)9、象征性现实二、简述1、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2、拉斯维尔“三功能说”。

3、赖特“四功能说”。

4、施拉姆的社会功能观。

5、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6、大众传播的信息特点三、论述1、试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00传)2、试析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观点。

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任理论(95名)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2、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3、受众对媒介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

4、我国目前基本传播制度。

三、论述1、试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一、名词解释1、媒介即讯息(98名)这是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中提出的概念,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2、地球村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

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

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

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跨文化交流领域,“地球村”已成为形容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的概念。

3、媒介即人体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

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

这个观点说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但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4、“热媒介”和“冷媒介”这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例如,一张照片是清晰的,而一幅漫画中的形象比较模糊,需要人进行联想和思考。

前者属于“热媒介”,而后者属于“冷媒介”。

“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5、“电视人”这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后提出的概念,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影响,是对现代人行为方式特征的一种概括。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6、“容器人”这是日本学者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特点的概念。

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7、“媒介依存症”(03新名)这是现代人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是: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8、“他律性欲望主义”这是日本学者佐藤毅关于电视媒介对社会价值和消费文化的影响的一种批评观点。

他认为,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的对象,而且还是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像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他们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

这样,尽管日本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阶层或收入的差别,却出现了整齐划一的追求奢侈化的倾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由勤劳、节俭和对社会的奉献价值,转向了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充欲”价值。

佐藤毅将这种现象称为“他律性欲望主义”,认为正是这种由媒介引发的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私化。

9、“电子乌托邦”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

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

10、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11、“把关人”(97名)“把关人”是传播学四位奠基人之一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一个概念。

50年代,怀特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

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

“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12、媒介技术决定论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一种批评。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

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

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

麦克卢汉强调了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

但他把媒介技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使得他的理论带上了极端性和片面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媒介是人创造和使用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反过来也规定着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麦克卢汉仅强调媒介巨大能动性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式对它制约的一面,因此其观点是片面的。

13、媒介功能融合指单一功能媒体向综合功能媒体的发展趋势,即多媒体化趋势。

传统的媒介多是单一功能媒体,如书籍、报纸是视觉媒体,广播是听觉媒体等等。

由媒介功能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功能,如多媒体电脑集文字、影象、声音、数据储存、处理、双向通信、网络等功能于一体。

多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传播效率,是媒介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14、媒介内部控制传播学控制研究的领域之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传播媒介通过组织制度、报道方针等对新闻或信息的收集、选择、加工和报道过程的控制;二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制定职业纪律或道德准则来规范传播活动和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