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7-02-13T13:43:42.3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作者:蔡秋娜
[导读]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职业判断,影响了财务人员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职业判断,影响了财务人员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该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信息是指通过科学预测或实际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过去、现在或将来有关资金运动状况的各种可为人们接受和理解的信息、数据、资料等的总称。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信息的通用语言,无论对企业微观管理或对国家宏观调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职业判断,影响了财务人员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职业判断密切相关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针对某些经济业务的不确定因素,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及实践经验做出合理判断,也就是财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
1.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在会计职业判断中,在外在形式与经济业务的实质和经济现实相背离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应当具备更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质重于形式在企业经济业务当中并不少见,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规定:“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这就涉及企业财务人员对“控制”的职业判断。有些合并,从投资比例来看,虽然投资者拥有被投资企业50%或50%以下的股份,但是投资者通过章程、协议等有权决定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财务人员就应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判断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程度,从而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恰当的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关于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方面,财务人员应该认真领会有关规定,在处理销售商品经济业务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商品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完全转移,而不是法律形式上商品的所有权问题。例如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企业将商品交付购货方,通常表明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财务人员应该根据职业判断,在该经济业务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根据应收款项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售价)一次确认收入。因为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收回货款,强调的只是一个结算时点,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没有关系。因此,企业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在这种经济业务的处理中,财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收入信息的正确与否。
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会计职业判断,综合分析法律法规和经济实质,以实质和经济现实作为核算和反映的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具有重要性,关键看该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的决策。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财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财务人员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加以判断。对于一些可能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程度、收益等有较大的影响,并且会影响到决策者对于财务报告的准确判断的重要的会计事项,要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以及科学的程序对重大的会计事项进行处理,并且还要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充分的展示。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以及不可能会误导决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判断的前提之下,可以适当地进行简化的处理。
如企业财务人员会针对预付款项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来决定会计处理。如果预付款项对于企业十分重要,就要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单独的核算。对于预付款项的业务相对较少,就不需要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将预付款项放在“应付账款”账户中进行反映,这样可以简化账户的设置。
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对于信息披露的顺序进行了一些列示, 但是范围过于宽泛。依据顺序效应的理论,信息的披露顺序是怎么样的对于信息使用者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财务人员要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依据重要性原则来进行较为合理的信息披露,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避免决策者由于会计信息披露的顺序性不合理而产生决策风险。因此,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针对经济业务进行重要程度的区分,根据重要性的不同采取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
3.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执行依托于会计估计,而只要有估计,就肯定有分歧和不同的理解。各种无法避免的主观因素使得会计估计始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或有事项的确认、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金的提取等。因此,在运用该原则时,财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影响了相关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