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资源教室教学辅导、康复训练记录表

融合教育资源教室教学辅导、康复训练记录表

融合教育资源教室教学辅导/康复训练记录表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表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表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表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 作,使保安工作使保安具备满系统化/规范化,最终 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 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 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训练两大科目。其中专业 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 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 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 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 勤务技能、消防 技能、军事技能。培训单位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数培训对象全体员工培训内容:一、《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本工种操作规程。三、公司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四、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名单:培训单位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数培训对象全体员工培训内容:一、《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本工种操作规程。三、公司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四、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名单: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 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工作入口门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保安理论培训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 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4) 工作技能培训

社区康复训练记录本

____社区 康复训练记录本 区街道办事处(镇)社区居委会(村)

_____社区康复指导员工作职责 1、热心从事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2、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训练、早期康 复的专业知识。 3、参与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重点是康复指导,康复训练。 4、指导残疾人及家庭康复员开展各种康复训练。 5、定期为残疾人检查、诊断并做好康复记录。

_____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人员 姓名出生年月职务联系电话

_____社区康复室管理制度 一、自觉保持室内卫生,严禁在室内吸烟,乱扔杂物,大声喧哗以及进行其它不文明行为。 二、自觉爱护康复室内的器械和设施,训练时候按照器械的使用说明,并采取合理的锻炼方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锻炼结束后请自觉将器械放回原处。 四、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请遵照医嘱进行锻炼。传染病疾病患者禁止入内。 五、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康复室锻炼需有家人监护,如无人监护,需要和工作人员联系。 六、对违反康复室制度者,康复室工作人员有权制止。 七、康复工作人员要根据康复对象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具体实施确实有效的康复服务工作。 八、康复工作人员需做好残疾人的康复训练记录。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5:00。

_____社区康复需求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序号姓名出生年月残疾类别残疾部位康复需求联系电话

_____社区康复训练记录表 日期 康复人 姓名康复指导 员姓名 训练内容 训练效果 评价 满 意 较 好 一 般 注:训练效果评价由康复人填写或其家属填写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3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医生可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效果和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综合评估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随访服务:一年不少于2次。

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

1.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 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 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心、肺功能检查。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精神、言语、认知、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相关临床技术的应用。 4、高压氧治疗(受伤时间在一年以内者可酌情使用) 5、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神经阻滞、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5、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6、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7、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等的防治。 上述并发症,根据需要请专科会诊治疗,必要时转院行专科治疗。五、医疗康复规范(一) 功能评价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 编号□□-□□□□□ 主要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否□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残疾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评定□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随访方式 1门诊 2家庭 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1门诊2家庭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 体 检 血压(mmHg ) / / / / 体重(kg) 心 率 / / / / 其 他 康 复 服 务 情 况 ①医疗康复 ②功能训练 ③辅助器具 ④心理服务 ⑤知识普及 ⑥转介服务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转介服务 原 因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情况〔肢体残 疾及智障儿童功能训练者填〕 功能训练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训练场地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训练评估分数 分 分 分 分 康复目标 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交往能力提高⑤自理能力提高⑥适应能力提高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训练效果 1显效 2有效3无效 □ 1显效2有3无效 □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 遵医行为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此次随访分类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名 随访医生签名 填表说明:

教室消毒记录表

记录表 。星海小学教室消毒 班级:班主任签字: 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式消毒人员签名备注 消毒方式:1、84消毒液1:50 2、84消毒液1:100 3、84消毒液1:200 4、紫外线灯 5、开窗通风 6、其他 消毒范围: 应包括楼道、教室、厕所等学生出现频繁地方。注意事项:教室消毒后30分钟用清水擦拭、适量通风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隐患排查表 。学校安全 填表时间:年月日 分类序隐患项目是责任人 号(否) 学1高压电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校2学校周边各类噪音、放射物质等污染物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环3校园附近是否有学校标志,学校门前是否有禁停、警示、 境限速标志 4学校周边有无不良团伙敲诈、勒索学生现象及其他违法行 为 5学校周边有无设立电子游戏场所,200米内有无网吧、文 化娱乐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6学校周边是否存在其他危害学生安全的隐患 7楼梯围栏有无裂缝、变形、屋顶抹灰有无空鼓等不安全情 况 教8门窗(玻璃)安装是否牢固,围墙是否安全可靠;建筑面 砖粘结是否牢固,有无空鼓现象。扶手、栏杆是否牢固; 窗台高度≤90cm时有无装防护措施;窗扇是否有防脱落措施,锁具是否完整。 学9安全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出口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10运动场、馆、娱乐活动设施如旗杆、球架是否牢固,是否 按要求正常维护,用前检查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1校园内易发生碰撞、滑倒、破率等设施是否有设置醒目的 设安全警示标志 12教学用的辐射材料、危险化学药品是否具要有标识,有指

定安全存放地点,有专人保管,有专项管理制度 13消防器材能否正常使用;是否落实了消防安全器材定期检 施查维护 14食堂“三证”是否按时办理,学生食堂食品的购买、运输、 储存、加工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和有关要求;是否坚持食品食留样试吃制度 15食堂建筑、设施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及安全要求;锅炉房、 品蒸气管道、蒸柜等厨房设施设备是否做到定期检查,防止泄漏措施是否完善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卫16食堂设备是否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用水是否符合国家饮用 水标准;食堂工作人员是否着装上岗;防范季节性等流行生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措施是否落实 17空调机(室内外)、电风扇吊挂情况是否正常;灯具是否 易坠落,能否正常使用 用18教室、实验室等各功能室线路有无裸露、老化;照明设备 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和定期检查记录和维修情况 19电器插座是否安全,电器设施是否完善,接地是否可靠 电20教室、实验室等各功能室的电线、插座等用电设施设备是 否定期检查 安 全 21宿舍铁架床是否存在不牢固等隐患 宿22寄宿制学校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 舍,是否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是否坚持对寄宿学生舍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

功能室使用登记表

______学年第____学期 _______功能室使用情况登记表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表9: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市(地) 县(市、区)乡镇(街道)

使用说明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人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肢体残疾人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3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翻身、坐、站、转移、步行或驱动轮椅、上下台阶6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

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交流、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3项。 (三)训练计划 康复指导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第三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主要的功能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说明一致。“评分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精编资料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 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3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医生可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效果和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综合评估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随访服务:一年不少于2次。

康复科评定记录表样本

运动疗法(PT)初期评定记录表 姓名:XXX 住院号:XXXX 性别:男年龄:68 职业:XXXX 文化程度:XXX 利手:右手申请医师:XXXX 申请时间:2008-10-20 病情摘要: 缘患者于2008年8月3日,在家中看电视突然觉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无神志不 清,无四肢抽搐,无恶心呕吐,休息一个多小时有症状缓解。后有家人送至医院就诊。查 BP195∕107mmHg.后症状再次加重,查头颅CT示(头颅)左侧基底节区,左侧半卵圆多发脑 梗死,轻度脑萎缩,大脑镰钙化点经治疗后情况好转,现为进一步康复,于入住我科。 临床诊断: 1.脑梗死恢复期 2.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3.高脂血症 主要问题: (1)肢体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期:右上肢为Ⅳ期, 在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度;手 Ⅰ期,无任何运动;右下肢Ⅳ期, 坐位屈膝90度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 (2)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右上肢屈肌肌张力2级,伸肌肌张力1级,右下肢屈肌张力0级,伸肌张力1+级。 (3)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共100分,右上肢得分27分;右下肢得分23分.总分 50分处于Ⅱ级:明显运动障碍。 (4)Rivermead:运动指数总分15分,患者得分4分。其中: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平 衡,独自站立各得1分,其它11项均不能完成。 (5)Berg平衡量表评定:总分56分,患者得分17分,其中由坐到站,双足并拢站立,站 立位上肢前伸,床-椅转移各得1分; 独立站立,独立坐,转身向后看各得3分,闭目站 立得4分; 由站到坐,站立位从地上拾物,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双足前后站立, 单腿站立均不能完成。 (6)肌力评定:右上肢近端屈肌肌力3+级,伸肌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右下肢近端屈肌肌力4-级,伸肌肌力5-级,远端屈肌肌力1级,伸肌肌力1+级。 治疗目标: 短期目标: 1.改善关节活动度,能独立完成坐-站转移,站立平衡达到3级 长期目标: 1.恢复或接近正常步态 治疗计划: 1.患侧上下肢主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预防关节挛缩。 2.主动桥式运动,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训练腰背肌力。 3.主动横向移动训练; 4.肩胛带抗阻力训练,提高肩胛骨周围肌肉的控制能力,抑制肩胛骨后撤及向外下方旋转。 5.从坐位到站立训练。 6.坐位平衡及站立平衡训练 7.患侧下肢负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 8.双杠内步行训练。 治疗师: XXX 日期: 2008-10-20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机构试行) 姓名 省市 训练机构名称

使用说明 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机构试行)》,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14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长配合的肢体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医师或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康复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训练人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

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8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头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转移、步行、上下台阶、伸手抓物、捏取物体10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表达、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4项,姿势矫正训练贯穿于上述各项训练之中。 (三)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人员、残疾儿童家长、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周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时间为三个月,在训练一个半月时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主要的功能障碍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由康复训练人员在相应栏目填写“评估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