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先进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胜先进事迹材料
王胜同志光荣事迹
王胜出生的西石河村,位于内丘县西部浅山丘陵区,这里缺水少土,自然条件很差。

在上世纪70年代,全村600多口人,1000余亩耕地几乎全是“靠天收”的沙岗薄地,遇到多雨的年头,还能有个收成,干旱之年,几乎是颗粒无收,是全县有名的穷村。

县里派来几茬工作队,但西石河村面貌一直难有起色。

当地群众编了一个顺口溜:“西石河,演武川(另外一个穷村),再大干部也不占(行);开不完的荒,割不完的草,光棍汉子满街跑”。

由于生活贫苦,村里姑娘争着往外嫁,西石河全村600多口人光棍汉就有40多个。

1975年,当时的公社书记韩金堂找到正在当民办教师的王胜,认为他年轻又有文化,准备让他回村当村支书。

王胜时年18岁,刚刚收到保定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正面临“鲤鱼跃龙门”的人生机遇。

经过一翻思考,王胜毅然决定留在农村,他硬着头皮做通了家人的工作,辞掉了舒舒服服的教师工作,回村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水字当头,抓住水就抓住了一切”
当年和王胜一起搭班子的村民王成祥回忆到,王胜刚当上村支书时常对乡亲们讲话就是:“都说西石河村富不起来,我就不信这个邪、不服这个劲,走着看吧,再过几年我们要让外村的大姑娘争着往西石河嫁”。

带着这股不服劲,王胜带领乡亲们干起了脱贫致富的第一件大事--治水。

水,是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最宝贵的资源,有水一片绿,无水处处荒。

在仔细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王胜认为,西石河老百姓要想吃饱饭,必须大搞水利建设,把荒岗变成良田。

西石河村北有一荒岗,村民称之为北山,北山下有一条水沟,村民称之为北河。

村里老一辈人都说,什么时候北山上有了水,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王胜带领村民治水的第一仗就选在北河。

1975年冬,王胜号召村民出义务工到北河修河整地,他第一个扛起铺盖卷儿住进了工地窝棚。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他们自带干粮上山,饿了就拾把柴火把干粮烤一烤,渴了就凿几块冰煮水喝。

经过一冬天艰苦努力,蓄水池建成了,北山上3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

当年春节,村民自编了春联“大战北河不怕苦,挖个坑塘整二亩”来赞扬王胜,王刘德等村民自发刻制了一块“心存公德”木匾,敲锣打鼓送到王胜家。

年轻的村支书用自身行动树立了威信,此后十年,王胜带领群众家家出义务工,不知流过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在贫瘠的山沟先后建成2座水库、挖10眼大口井,村周边所有坑塘能打井的都打了井,使全村139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粮食亩产超千斤,彻底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

县委、县政府在西石河村召开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并授予王胜“治水模范”称号。

“开发长寿泉,打开致富路”
解决了温饱问题,王胜并没有满足,他清醒地认识到,农村要发展,经济是关键,只有村里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奔向小康。

西石河村西南,有一眼常年喷涌的泉水,村里老百姓饮用泉水,多少年来没有一个人得癌症,用此泉水做出的豆腐,质量也出奇的好。

因此,老百姓把这泉叫做“长寿泉”。

王胜认定这里的泉水不一般。

他采集泉水跑省城进北京,先后走访了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地矿部门,请他们对长寿泉进行化验。

化验结果显示,泉水中含有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富含“硒”元素,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如此优质的矿泉水怎么能让它白白流失,一定要让它为西石河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990年初,王胜提出在村南山岗上开发“矿泉水”。

经过积极争跑,王胜取得了全省第一家矿泉水开采证。

1992年,邢台长寿岗矿泉水饮料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年获利26万元。

之后,又陆续建成了“红豆沙”、“绿豆沙”、“枣仁宝”、“酸仙露”、“八宝粥”等生产线,产品多达十几个品种,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及本地市场。

经过滚动发展,矿泉水厂逐步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800万元,年产矿泉水6000吨,经济效益100多万元的规模企业,村里的集体经济逐步有了积累。

“沉睡千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西石河村共有荒山5000多亩,如何利用荒山、改造荒山、美化荒山、向荒山要效益,一直是王胜思考的问题。

矿泉水厂走上正轨后,王胜又把目光投向了村周边的荒山,提出了种植各类果树,建设百果庄园的设想。

但这一想法提出后,从各级领导到当地村民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王胜是异想天开。

因为丘陵区地下都是片麻岩,既没有土又存不住水,种树根本活不了。

所以在内丘的丘陵区素有“四十五里荒沙岗,种啥啥不长”之说。

但王胜认为,过去种不活是条件、技术达不到。

现在有了中央政策的支持,应该试一试。

为此,他多次向省、市、县争跑,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利用太行山绿化、片麻岩开发、小流域治理、山区建设、土地开发整治等项目资金,对本村荒山坡和山岗薄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立集“名优特稀”林果种植、高效农业发展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长寿百果庄园。

XX年6月,长寿百果庄园拉开建设帷幕。

建设之初,王胜就高瞻远瞩,把它定位于以生态观光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游客开办“树上超市”,并高起点对庄园建设的整体布局进行规划。

他们以大专院校为依托单位,并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聘请果树、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旅游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参与指导。

近年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开发造地整理土地8000多亩,种植名、优、特、稀树种160
多个,26万株,不同季节都有水果可供采摘。

区内建有亭台楼阁、假山游园,与绿树相映成趣。

XX年4月,百果庄园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

XX年对外开放,以‘树上超市、鲜果采摘’吸引游客,当年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吸纳劳动力就业238人,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136人。

XX年,百果庄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原省委书记白克明、张云川,原省长季允石、郭庚茂等先后到西石河村百果庄园指导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各位领导都指出,王胜建百果庄园不仅使西石河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以铁的实事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瓶颈,为浅山丘陵区这一多年来的发展短板闯出了一条新路,其成功做法值得在整个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推广。

视百姓为父母,把乡亲们的事当自家的事,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结出群众共享的发展硕果
随着西石河村集体经济的一天天壮大和发展,王胜又把心思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上。

走进西石河村,30年不落后的农村教学楼、漂亮气派的农娱宫、宽阔平坦的通村路、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无不凝聚着30多年来王胜同志为集体、为村民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

“贫困村建起了全县最好的教学楼”
走在西石河村的大街上,看到的最高建筑,那就是村里的三层教学楼。

当过民办教师的王胜一生不忘教育,时刻
关注着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

30年前的西石河小学,四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破旧教室里。

冬天透风、夏天漏雨,连房顶都得用木头柱子支着。

夏天一到下雨,孩子们得抬着课桌、搬着书本,往不漏雨的地方躲……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为了让孩子们住上像模像样的教学楼,王胜骑着自己的嘉陵摩托,跑省进市找领导跑指标、要物料。

在计划经济年代,炸药、钢材、木材……样样都得有指标。

为了跑一样物料,王胜一个个的找、一趟一趟的跑,用他的执着精神感动了一个个部门和领导。

物料跑来了,活咱得自己干。

为了节省资金,王胜又和干部群众建起了土砖窑,自己脱坯子、烧砖,一趟一趟地往工地上拉……1986年,三层高的教学楼建好了,成了村里最高、最气派的建筑。

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

用王胜当时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学楼要“头十年属一流,20年随大流,30年不落后!”
而今,近三十年过去了,眼前的西石河村教学楼仍然是村办小学中比较好的学校。

现任小学校长的李根群告诉我们,“前几年,乡中的校舍破还搬到这里办了七八年,临近十里八村的学生都来这里上学,从这里走出过几十个大学生,还有博士后呢!”
“全乡第一条农民自建通村公路”
从内丘县城到西石河村,驶离隆昔线不过5分钟的车
程。

然而在30年前,要从西石河村走上通往县城的“官道”,至少得走20分钟!现年30多岁的王胜大女儿王韶华说:“别说公路了,原来村里就没有自己的通村路!小时候跟大人出趟门儿,得从西石河走到东石河,再走到仙人村,转到西丘才能上官道!”
西石河村荒岗多、交通不便,村南的一条深沟祖祖辈辈挡着村民通向外界的道路,严重地阻碍了西石河村的经济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

为给乡亲们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通村路,从1989年开始,王胜又开始跑炸药、买雷管、找资金……通过时任地委领导帮忙,设计了一座上能通车、下能过水的双曲孔石桥,并协调来钢筋、水泥和2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始了修路架桥工程。

为了节省开支,他一方面跑遍全村的山沟洼岭,就地找砂子、寻石料。

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全民投入义务工,难挖的地方分一尺,好挖的地方分两米,一户一段,按人论方挖地基。

经过三年苦干,累计用工6万多个,动土石3万多方,修通了通往县城的柏油路,架起了一座十二米宽、六十多米长的大石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丘陵山区第一个通上自来水”
“廉洁勤政,庶民公仆”走进王胜的家中,有这样一块木刻牌匾赫然醒目。

这是全村父老乡亲为感谢王胜给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所表达的一种感激和纪念。

九十年代初的西石河村还算不上富裕,一个大几百口人村庄,村民们家家户户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挑着水桶到村里的两、三眼水井边,排着队用辘轳把子摇水吃。

若是家里大人忙,稍大点儿的孩子就要两个一起,往家里抬水吃。

时常往外跑的王胜心有不甘,“城里人不用摇、不用挑,守在家里水龙头一开就有水!他们能有的,咱也要有!”经过和干部们商量,王胜又骑上他的破嘉陵,跑部门、找领导,化缘“化”来了管件和压力罐,村民出义务工往家里挖管道,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为庆祝全镇第一个吃上了免费的自来水,老军人王国兴和王金章、王雄子等带头凑钱,刻上“廉洁勤政,庶民公仆”的大木匾,敲锣打鼓、放鞭炮送到支书王胜的家中。

“尽心帮父老,竭力为村民”
村里一个盲人叫王天德,从小双目失明。

眼看着一个老娘一天一天老去,快养活不起他了。

王胜在外出时看到有盲人按摩的门诊和学校,就自己掏钱把王天德送到保定学习盲人按摩。

学成回家后,王胜把村里大街上的一间房子腾出来,给他置办了桌子、床,让他开了一间盲人按摩门诊,自此有了生活门路。

村里有两个岁数大的军烈属老太太,因为生活不满意,时常对着干部群众发脾气、骂街。

王胜一次路过时看到了,
硬让作伴的一个村干部把自己刚拾的一大捆柴火,扛到老太太家里顺便做起了思想工作。

村里一个老光棍汉子缺衣少穿、没人管,王胜逢年过节找几件自己像样的旧衣服、端着饺子,给老人送到家里嘘寒问暖、聊聊家常。

村里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后,王胜和村干部们商量决定:每年逢年过节时,按人口给各家各户发福利。

过年,除了大米或白面、糖块儿,60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200元;59岁以下的一人160元。

中秋时,按人头一人发一斤月饼,孤寡老人发2斤。

百果庄园里的苹果、杏、梨,每年发一次……“虽然村集体工程和百果庄园里的项目发展,还很需要钱,但光今年村民福利就发了18万!”西石河村副支书于洋小介绍说。

在谈到王胜同志为村集体、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时,内丘县原县领导孔增建作出这样的评价:“王胜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尽心帮助父老,竭力造福桑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和本质的体现!农村需要这样的干部,时代呼唤这样的干部……”
人们难以理解他对自己的苛刻,但怀念着这个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所热爱事业的人,在心里树起了丰碑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王胜生前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他的名声永远地留给了后人。

人们都叫他“老抠”
王胜有一个外号叫“老抠”。

我和他搭了5年伙计,和他出门那真是小气!”村民王成祥说。

“在石家庄,常住价位便宜的河北剧场招待所,10元一个床位;最常吃的是拉面,往往连个饺子都不舍得吃。

”司机闫双朋回忆说。

无论谁和他出门办事,住的都是最便宜的旅馆,吃的都是小摊上最便宜的饭。

“一分钱,王胜都想掰开花!”渐渐地,他的伙计们也都习惯了他的“抠”。

也都知道,王胜这是给村里节省的,如果王胜不“抠”,哪有村里的今天啊。

近年来,到西石河村干活包工队不少,但没有一个能挣到满意的工钱。

“给王胜干工程,谁也别想挣大钱”。

曾经给王胜干过多年工程的赵永国说。

因为他把每一项工程的细节都熟记在心,能给你精算到每一块砖、每一方土、每一棵草木。

尽管如此,但人们打心底里佩服他。

因为王胜“不会拖欠一分工钱”。

“今年的帐绝不拖到明年算,这是王胜的做人原则。

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不管有多晚,也会给你算清!”西石河村副支书记于洋小说。

如果站在村里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人们也许还能理解王胜的“抠门儿”。

而站在丈夫、父亲的角度,他的所作所为,甚至让家人无法谅解。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去探望有病的娘家哥哥,向他要钱,而他只掏出了可怜的十块钱。

“十块钱!当时连一箱方便面都买不到,我当场就把钱扔到了他
面前。

说实话,这么多年,因为花钱的事儿,不知道和他生过了多少气!”在家人眼中,王胜就是这样的一家之主。

“上学的时候,我父亲就有了名气,几年中学下来,同学们都不知道我是王胜的女儿!一方面是父亲经常教导我们要低调,我不说,另一方面是我吃的穿的还不如同学们,就是说了他们也不信!”王胜的大女儿王韶华抹着眼泪诉说着,“就是结婚后,我们买房都是贷的款,父亲从没有表示过帮助的意思!”说到最后,王韶华已经哽咽了。

近四十年来,王胜上了数不清的项目,经手的钱物少说也有几千万之多,他留给村集体的是6000余亩发展中的“百果家园”、蒸蒸日上的村办企业以及如日中天的民生事业。

而留给家人的,仅仅是一座在农村也显得寒碜的农家院落五间上世纪83年盖的正屋以及虽有所改进但仍显简陋的配房。

“就是这,也是在原来全村最赖的地基上盖起来的!当初这里是村里的牛棚,地下都是村里的山药窖!”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柳小芬一肚子的委屈。

“他真是被活活累死的”
“爸爸,你是累死的啊!”在王胜下葬那天,他的儿女们声嘶力竭地不断地哭喊这句话。

“他是累死的!”不仅是他的家属,就连他的亲朋好友以及曾经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对于他的去世,也都是同样的话语。

据王胜的家人回忆说,任党支部书记近四十年,他天
天早出晚归,与家人难得吃上一顿团圆饭。

一年到头,也就大年初一初二歇上两天,其他时间都是在外奔跑或盯在工地上。

就连他儿子出生的时候,他还在省城跑项目。

“他就是这么不顾家!”老伴柳小芬谈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柳小芬还说,他不顾家也就算了,连亲戚的感受他都不顾,亲戚家有事,甚至婚丧嫁娶的大事,他都忙的顾不上去,都是她一个人或带着孩子去的。

“娘也许是为了替爸补偿感情,到谁家都是拼命地干活!”大女儿王韶华说。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顾家,也不考虑自己。

可以这么说,王胜他都没有完完整整地看过一次春晚!”村主任王强说。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都会把两委班子成员叫到他家里,一是谈谈一年来的工作,二是给大家算算账、发发工资。

也只有大年三十晚上,他才有这个空,而这个空闲也是给了工作。

如今,王胜的家里上有近九十岁的瘫痪在床的老母,下有二十六岁还未成家的小儿子。

“就这样的家,就是有对象往哪里娶啊!北屋老娘住着,东屋是厨房和杂物间,西屋我们两口子住。

”今年刚过完春节,老伴还和王胜提起儿子结婚的事。

还没等到具体答复,王胜把难题扔给老伴就这么走了。

时间不知不觉地到了甲午马年。

元宵节刚过,2月15日至17日,王胜和班子成员就百果庄园今年的发展安排,
连续商量了三天。

18日,王胜参加了县里召开的全县经济会,下午赶到邢台采购了一批工具材料,回来的路上即感到身体不适。

直到19日上午,王胜挺不住了才住进内丘县中医院,因病情比较严重,当晚19时他又被转往北京协和医院。

晚了,一切都已无力回天。

2月20日14时50分左右,王胜停止了呼吸,走完了他的一生。

“他就是累死的。

”内丘县中医院院长徐光伟说。

多年以前,王胜就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后来又患上冠心病,一度肾衰竭,做了换肾手术。

徐光伟多次嘱咐他,要注意休息,规律饮食:“我建议他一周工作三天,或者隔一天工作一天。

可他一天也停不下来;要他少食多餐,可他还是饥一顿饱一顿。


王胜走了,走得很匆忙,没来及作别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没来及给儿子安排结婚事宜;王胜走了,几乎没有留下个人财产,上北京看病,还是两个女儿带着自己的透支卡应的急;王胜走了,没有任何交代,为村里留下了一个个未竟的事业。

“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甘洒热血勤政为民。

”全村的男女老少,穿过这副挽联,络绎不绝地来到他的家中,瞻仰着他的仪容,久久不愿离去。

出殡那天,不仅西石河千人空巷,就连东石河、小杨庄、马河、仙人村等周边村庄的群众也自发前来,为王胜送行。

“西石河需要他,乡亲们离不开他!”
这是送行的乡亲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长眠在村南岗坡上的王胜,正好可以看到旁边的百果庄园,也能看到西石河村的全貌。

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怀念他。

人民需要更多的王胜,当前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愿燕赵大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像王胜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