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的仙道思想
葛洪养生术及其思想探微
但多 已流失 , 流传下来 的很少 , 传世较有影响 种误区, 现在极少部分道士也炼丹药 , 只不过 的一种形式 , 迎合这种制度并推动它 的发展 力的作品有 《 神仙传》《 、抱朴子》 《 、肘后备急 现在 的化学发展了 , 不在丹药里面加入含有 是符合天地运行之道 , 让这种制度 自己发展
求 出任句扁县令 , 而后举家南迁 , 行至广州 , 声来干预政事, 而是有一套 自己的政治哲学 。 被当地太守挽留, 从此隐居罗浮山, 专事炼丹 这一点和绝大多数道士都不一样 , 因为其他
养生方面研究 , 直至去世[ 1 J o
一
道士从小都是走的修道之路 , 并不像葛洪从 小受到 良好的教育, 博古通今 , 在他的著作之
、
葛洪的思想简述
葛洪 出生世家, 家境殷实 , 加之世代为饱 中也倡导儒家所提倡的教化世人。 除此之外 ,
学之家, 其父对葛洪又格外疼爱, 又深受祖上 葛洪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 他认为, 一个社
修仙风气影响 , 从小葛洪便博览群书, 武艺也 会不能完全无为 , 发展文化也是社会必需 , 在
玄跟 随吴 国大术士学习炼丹和养生之法 , 是 时, 融合了其他学派的知识来丰富他 的道家 也是跟天道相合的 , 有物种 的生存形式完 所
当时著名 的道士。其父葛悌在晋朝担任召陵 修炼体系 , 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效果。 太守 。葛洪 1 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 , 3 葛洪
全一样反而不合天道。 因此 , 他在这一方面是 同其他道家人士一样 , 时期修道之 赞同儒家的治 国之道的。 魏晋
这里他用人和动物的区别来论证 , 认为人不
葛洪与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建立
葛洪与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建立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在今江苏省)人。
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死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活了80岁,也有说只活了60多岁的。
他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从小立志学道,但并不能完全抛开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所以又读了很多儒家的书。
葛洪从十五六岁时开始写作,主要是一些诗歌杂文之类的东西。
后来想写一部像样的书,以留名后世,于是就着手写作《抱朴子》。
这部书分为《内篇》和《外篇》。
《内篇》有20卷,专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长寿,辟邪消灾这些道教内容。
《外篇》讲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他的师傅是郑隐,郑隐的师傅是葛玄(葛洪的堂祖父),葛玄则是跟左慈学的道。
左慈曾经在天柱山勤修苦练,弄到几部讲炼丹的“仙经”,包括《太清丹经》、《九鼎丹经》和《金液丹经》。
因为汉末天下大乱,来不及照着炼,就来到江东,后来将这几种丹经传授给葛玄,最后到了葛洪手中。
这个左慈,就是同曹操打过交道的神仙方士。
看到当时不少人利用民间宗教组织农民起义,葛洪深恶痛绝。
他将这些民间道教组织一概称作“妖道”,说它们“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然,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抱朴子内篇·道意》),主张对它们严厉镇压。
他不喜欢早期道教带有的浓厚政治色彩,更反对造反。
他着力宣扬的是一种不违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伦理道德,不妨害皇帝封建统治的神仙道教理论。
《抱朴子内篇》着重谈了这样几个问题: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神仙?普通人能不能通过修炼成为神仙?学仙修道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汉魏以来,希望通过吃药、气功锻炼等养生健身方法,达到长寿的人不少。
但很多人只相信人的寿命能够延长,不相信人能不死成仙。
还有人则根本否定世界上有神仙。
有一个名叫向秀的人就说,神仙不存在,因为谁也没有看见过。
还有人搬出孔老夫子,说夫子从来不谈神仙鬼怪这种事,儒家经典也不记载,可见神仙的确是没有的。
从葛洪在岭南的史实论其道术结合的思想
从葛洪在岭南的史实论其道术结合的思想2007-03-30 01:05:25孔令宏一、葛洪在岭南的史实北宋初年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六○“罗浮山”引袁宏《罗浮记》说:葛洪字稚川,句容人也,|谯国人,稽(嵇)含常(尝)为广州(刺史),乃请洪参广州事(疑衍)军事,洪允,先行到广州,而含于此遇害。
洪还留广州,乃憩于此山。
咸和初司徒王导补州主簿,转司徒椽,迁谘议参军。
干宝荐洪才器宜掌国史,当选大著作,洪因固辞不就。
以年老,欲炼丹自卫,闻交趾出丹砂,乃求勾漏县,于是选焉。
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岱以丹砂可致,请留之,洪遂复入此山炼神丹。
于此山积年,忽与岱书云:当远行寻师药,尅期当去,岱疑其异,便狼狈往别。
既至,而洪已亡,时年六十一,视其颜色如平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其轻如空衣然也。
袁宏的《罗浮记》是他在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亲自到罗浮山时所写,上距葛洪卒年不远,因而其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葛洪23岁时因避战乱,于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在襄阳接受嵇含的任命出任广州参军,先到广州,由于嵇含在襄阳被部将所杀,葛洪于是到广州附近的罗浮山隐修。
嵇含是嵇康的胞弟,是道教中人,著有与道教服食有关的著作《南方草木状》。
《抱朴子内篇·祛惑》说:“昔有古强者,服草木之方,又颇行容成玄素之法,年八十许,尚聪明不大羸老,时人便谓之仙人,或谓之千载翁者,扬州稽使君闻而迎之于宜都。
”“虽栾(大)李(少君)之见重于汉,不足加也。
”孙星衍校助认为,“扬”当作“杨”,“稽”当作“嵇”,则“扬州稽使君”即嵇含。
《太平御览》卷七三六引《抱朴子》佚文提及李阿有弟子古强。
这说明嵇含所崇敬的道士古强曾师从孙吴时期的李家道代表人物李阿。
葛洪与南海太守鲍靓交往并娶其女鲍姑也在此时。
[1]有关葛洪遇鲍靓、拜其为师、娶其女为妻的年份,现在资料均无明确记载。
对此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葛洪24岁(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左右在广州与靓相遇。
《抱朴子》的内容介绍
《抱朴子》的内容介绍《抱朴子》的内容介绍引言: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
《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抱朴子》为东晋时期葛洪所著,分为内外两篇,后来被作为道教经典。
其中外篇主要是对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而内篇是葛洪对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炼方法的阐述。
《抱朴子》的内容介绍《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
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
《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 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 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
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仙学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
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
《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和炼得肉体飞升,既做到立时济世,又得超凡入圣。
如他说:“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他认为修炼既可以保德致长生,也可以治世致太平。
通过修炼还可以获得长生,身体不伤,是最大的孝道。
抱朴子中的九秘九字真言,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登涉》,原文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一种是“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
传入日本时,被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而成为日本修验道之山伏所重视的咒法。
葛洪苦学修身 道教养生
葛洪苦学修身道教养生*导读:葛洪(283~36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是我国晋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283~36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是我国晋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
葛洪的养生思想渗透了鲜明的道教思想。
思神守一内养元气葛洪在饱读各类诗书的同时,逐渐对道家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认为,道教与儒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儒家往往追求功名利禄,这就容易相互竞争,相互排斥,且相互伤害,从而导致身心疲惫。
道家追求的是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通过自身修炼而养生延年。
葛洪的养生思想就是依托他的道教理论所形成的,道教神学理论为他的养生思想提供了有利的精神支柱。
葛洪的养生术是以不死成仙为主要目的的。
他的养生理论主要是生命至贵,长生可得;内修守一,养精行气。
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可以通过修炼来获得的。
修炼的方法就是守一,进而养精行气。
这是一种内练意志的修身养性法。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之《畅玄》中指出:玄是自然界的始祖,是万事万物的宗源。
他认为,玄是超自然存在的,玄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
修炼的人要想通达玄道,必须明心净虑。
而达到的方法就是守一。
一即元真之气。
守一就是淡泊平心,摒除杂念,调心入静,思想专一,潜心静养,元气就会充盛,人自然就会健康无病。
《内篇至理》中还谈到,人身就好比一鼎火炉,用体内精、气、神为药物,用意念进行导引,使精、气、神在体内循环烧炼,精、气、神便在体内凝结成丹,然后再经沐浴温养,即可飞升。
这就是所说的内丹术。
由于道教神学体系是他养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所以他要人们通过道教内丹术的修养,以求守一存真,保养元气。
不为物累戒欲修性葛洪认为,玄道虽是从内心中领悟获得的,却要靠外在来持守。
有生命的人谁不想长寿呢?然而荣华富贵诱惑着人的心志,娇媚的容颜、玉洁的肌肤迷惑着人的眼睛,悠扬的乐声扰乱着人的听觉,爱憎利害搅扰着人的精神,功名利禄束缚着人的身体。
所有这些都是不请自来、不用学习便人人都会迷恋的事情。
葛洪与神仙道教
葛洪与神仙道教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学者,是晋代的葛洪(公元283-343年)。
他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江宁)人,出身贵族,世代为官,从父葛玄之弟子方士郑隐学道。
葛洪成年后又师事江南另一著名道士鲍靓,娶鲍氏女为妻。
魏晋时期,社会上流行的道教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注重斋祀厨会,符箓禁咒等民间群众性宗教活动的“符箓派”亦称“鬼道”、“妖道”、“左道”。
一是注重个人清修炼养、服食炼丹的“丹鼎派”,又称“神仙道教”。
葛洪所继承的是后一派的传统。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在扬州爆发了张昌、石冰起义,葛洪被任命为将军都尉前去镇压,后因平定有功,升伏波将军。
但葛洪对功名不感兴趣,乃避居广州,后返丹阳乡里,潜心研究道教。
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葛洪听说交趾产丹砂,遂要求做句漏令(句漏今在广西北流县),以便得丹砂炼丹。
赴仕途经广州,为刺史邓狱所留,于是停留在了浮罗山炼丹修道,一直到逝世。
《抱朴子》是葛洪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道教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内、外篇各有一书。
《道藏》内、外篇俱收,中隔《抱朴子·别旨》一种(为后人抄辑,不是葛洪自著)。
其内篇论道,外篇谈儒。
全面论述葛洪思想,须内、外篇合参;仅从道教史着眼,则应着重讨论内篇。
《内篇》有20卷,专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长寿,辟邪消灾这些道教内容。
《外篇》讲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在该书中,他称民间道教为“妖道”,主张对其严厉镇压,同时,他着力宣扬不违纲常伦理的神仙道教。
他对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思想作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主张,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长生成仙的理论体系。
其在道教理论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论述了道教“长生成仙”的根据葛洪用经验、归纳、比附等方面证明神仙确实存在。
《抱朴子内篇》涉及面广泛,但大都是围绕世界上有无神仙、普通人能否修炼成仙、学仙修道的方法是什么等问题展开。
葛洪的仙道思想
[摘 要]在人们对道教长生成仙思想产生质疑的背景下,东晋著名 道 士 葛 洪 提 出 了 玄、道、一 的 本 体 论,使 道 教 神 仙思想得到了本体论论证。葛洪高扬“我命在我不在天”的 主 体 精 神,指 出 人 通 过 自 己 的 主 观 努 力 可 以 修 身 成 仙 。
他 还 创 造 了 形 神 双 修 的 宗 教 实 践 ,重 视 形 体 修 为 ,以 修 神 为 补 充 ,完 善 了 道 教 的 修 行 体 系 。
[关 键 词 ]葛 洪 ;玄 道 ;金 丹
[中 图 分 类 号 ]B 235.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6973(2012)02-0035-5
在人们对道教的神仙方术和长生成仙思想产 生质 疑 的 背 景 下,葛 洪 援 儒 入 道,摄 取 儒 道 等 思 想 资源,对长生成仙的 可 能 性 和 现 实 性 进 行 了 系 统 的 理论论证,为神仙 道 教 的 发 展 奠 定 了 理 论 基 础。 葛 洪指 出 神 仙 可 成、仙 可 学 致,在 凡 人 与 神 仙 之 间 搭 起了理想的阶梯,为 普 罗 大 众 指 出 了 一 条 摆 脱 现 世 苦难的途径,将早期 道 教“致 太 平”的 革 命 理 想 消 弭 在神仙世界中。正如 任 继 愈 先 生 所 说:“通 过 葛 洪, 道教的基本 教 义 完 成 了 从 ‘致 太 平 ’到 ‘求 成 仙 ’的 过度,亦即从‘救 世’到‘度 世’的 过 渡。 道 教 追 求 肉 体飞升、不死成仙的基本特征得以完全形成 。”[1]108
“一”不仅是万 物 之 本 源,而 且 葛 洪 还 将 “一”神 化和拟人 化。 葛 洪 引 用 他 的 一 位 先 师 之 语 云:“一 在北极大 渊 之 中,前 有 明 堂,後 有 绛 宫;巍 巍 华 盖, 金楼穹隆;左 罡 右 魁,激 波 扬 空;玄 芝 被 崖,朱 草 蒙 珑;白玉嵯峨,日月 垂 光;历 火 过 水,经 玄 涉 黄;城 阙 交错,帷帐琳 琅;龙 虎 列 卫,神 人 在 傍。”[2]324 此 处 葛 洪对“一”的 描 述,就 与 老 子 的 “道 ”完 全 不 同 了,老 子的“道 ”是 一 种 非 人 格 化 的 宇 宙 本 体,而 葛 洪 的 “一”已经被神 化 和 拟 人 化。 葛 洪 更 引 用《仙 经》云: “一有姓字 服 色,男 长 九 分,女 长 六 分,或 在 脐 下 二 寸四 分 下 丹 田 中,或 在 心 下 绛 宫 金 阙 中 丹 田 也,或 在人两眉閒,卻行一 寸 为 明 堂,二 寸 为 洞 房,三 寸 为 上丹田也。”[2]323“一”完 全 成 了 一 个 人 格 神,人 体 内 的真神。
葛洪仙道思想对“逍遥”的改造
为道教沿用,并最终成为道教的文化符号,记载于各 择时入山也需要广博的知识才能知晓对治山林灾害
郑先生的教诲:“要道不过尺素,上足以度世,不用多 也。然博涉之后,远胜于不见矣。既悟人意,又可得 浅近之术,以防初学未成者诸患也。”[1]332只有广泛涉
入山修道都是葛洪神仙道教修道成仙的必经之路,或 猎各种方术仙道,才能够远胜于无知者,更加真切地
者说是最佳途径。正因为如此,入山修道的方法一直 了解成仙之道。而且博涉不仅有利于修仙方术,就连
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第 1期
不令不信道者知之,谤毁神药,药不成矣。”[1]74也就 成功的。同时,仙方妙术多使用隐语,若无仙师指点,
是说,“名 山”可 以 远 离 尘 世 的 羁 绊、免 受 世 人 的 诽 谤,又可以借助山神的力量以增强金丹的功效;另一 方面,道教修仙的芝草也多见于名山之中。《内篇·
山还有助于修道者炼形养神。葛洪延续老庄道家的 九丹金液不可轻得的情况下,修道者必须博涉,“凡养
传统,以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为 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 学仙修道之法。正如《内篇·明本》所指出的,为道 必赖也”[1]124。正如《内篇·遐览》中,葛洪回忆先师
者必入山林,并非山林之中有道,而是 “诚欲远彼腥 膻,而即此 清 净 也 ”[1]187。 因 此,不 论 是 从 还 丹、金 液 的炼制来说,还是从对修道者清净本性的养成来说,
文 学
葛洪仙道思想对“逍遥”的改造
高文强
(武汉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2)
提 要: “逍遥”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核心关键词,在葛洪仙道理论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在葛洪这里,“逍遥”一方面是 仙人共同享有的神性,是形体与精神、时间与空间等方面对生命有限性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逍遥”亦是修道者源于生活经验 的宗教体验,是通过“行”“游”等生活实践通向神仙信仰的阶梯。同时,葛洪借助修道者的“逍遥”体验,在郭象适性逍遥的基础 上,为两晋文士指出一条不同于时代主流的“逍遥”路径,使逍遥理想从虚幻缥缈的神仙世界成为现实可感的精神家园。
葛洪《神仙传》修仙与养生保健
葛洪《神仙传》修仙与养生保健葛洪是两晋时期著名儒道兼修代表人物,精通医学和药物学。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主要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得到启发。
葛洪博学多才,不仅在医药方面卓有建树,对神仙养生之学也很是偏好,喜欢各种神奇方术,他的著作《神仙传》,明确表达了“神仙实有,仙学可至”的观点,书中讲述了很多修仙的方法。
这些修仙方法和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联系。
养生保健,中国自古有之。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通过顺应自然、调养精神、注重饮食、锻炼形体等各个方面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
《内经》有很多关于养生的经典论述,《内经·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 。
养生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学术流派,如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
葛洪《神仙传》对道教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讲述的修仙方法,开创修仙文化之先河。
《神仙传》中的养生思想,也为道家养生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神仙传》中的养生方法多种多样,有精神养生,服食养生,房室养生,环境养生等,今天对书中的修仙养生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求能够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是精神养生,也就是养神,在中医养生学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作为指导,通过颐养心神、调摄情志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进而达到形神高度统一。
调神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心神能统领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故调神以养心为首务。
《神仙传》中的人物,有很多是精神养生的实践者,尽力排除外界事物干扰,保持身心宁静。
如《广成子》一文中,黄帝第一次见广成子,询问修道的要诀,广成子不回答。
黄帝反省三个月后又去见广成子,广成子说“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乃可长生。
”思想清净指的是一种淡泊宁静的状态,可使真气内存,心神平安。
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
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摘要:1.葛洪简介2.葛洪的道教思想3.葛洪的医学成就4.葛洪的文学成就5.葛洪的十句名言正文:葛洪(约公元284年-364年),字稚川,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医学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道教世家,少年时期就对道教有着浓厚的兴趣。
成年后,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对道教、儒教、佛教都有深入的研究。
葛洪是道教丹鼎派的创立者,他所著的《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典著作。
葛洪的道教思想以神仙道教为主,他认为道教的最终目标是修炼成仙,长生不老。
他主张道教徒应该以内丹修炼为主,外丹为辅。
内丹是指修炼自身的精气神,使之内化为真元,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外丹则是以矿物、植物等为原料,炼制出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葛洪的道教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道教的亚圣”。
在医学方面,葛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书详细记录了各种急性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葛洪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同样斐然。
他的著作《抱朴子》是一部道教哲学论文集,书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文章和道教教义。
这些文章论述了道教的内丹修炼、神仙信仰、道德观念等问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1.“抱朴子者,所以全真也。
”2.“长生久视之道,非积善阴德,不足以登真。
”3.“道者,万物之祖,天地之始。
”4.“夫道者,无极之极,无端之端。
”5.“养生者,以身为本,以心为君。
”6.“内丹者,修心养性,炼气化神。
”7.“神仙者,所以长生也。
”8.“修真者,所以超凡也。
”9.“儒者,所以明道也。
”10.“夫儒者,所以修身也;道者,所以养生也。
”以上就是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这些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道教思想、医学成就和文学成就。
“羽化”、“飞升”道教的成仙方式都有哪些
“羽化”、“飞升”道教的成仙方式都有哪些道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分为先天尊神和后天仙真,在大型的斋醮仪式如普天大醮会供奉3600个神仙的神位,可见道教的神仙之多。
同时道教奉行长生久视,以仙道贵生为其教义思想,修道者都以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为修行目标。
那么在道教修炼成仙都有哪些方式呢?本期就为大家介绍一二。
晋代著名的道教学家葛洪在《抱朴子·论仙》中有描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
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
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葛洪认为成仙的途径有三种,即飞升成仙、尸解成仙还有长生不老成仙。
而且还把这三种分为上等、中等和下等,最高阶的当属飞升成仙了。
那么何谓“飞升”呢?简单的说就是修行之人的道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或是服饰丹药之后,就可以身腾紫云,升入天界。
飞升是神与形一同成仙,在所有的成仙途径中属于上等,正是所说的“身得道,神亦得道;身得仙,神亦得仙。
”很多著名的道教神仙据传说都是白日飞升成仙的。
道教祖师张道陵天师于东汉时期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龙虎山因此得名。
后张天师又辗转到四川鹤鸣山继续修道,在此期间太上老君传张天师正一盟威之道法,并授予其诸品经箓、斩邪剑及玉印。
由此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道教,此后道教逐渐的发展壮大,在张天师一百二十二岁之际,将象征正一身份的剑印传于其子张衡,与弟子王长、赵升白日飞升。
净明派创立者许逊据传说也是白日飞升的,著名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以许逊祖师为原型。
许逊是晋朝人士,曾为官后又辞官修道,在许逊岁至一百三十六岁之时,即东晋宁康二年八月初一,许逊携全家四十二口人,连同院里的鸡和狗,一同拔宅飞升成仙。
大家熟知的嫦娥奔月也是白日飞升,传说后羿于西王母那里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吃了,吃完仙药的嫦娥飞升而起,飞入广寒宫,成为了月宫仙子。
说完飞升,我们再聊一聊“尸解”,乍一听这个名字有点吓人,其实它也是成仙的一种途径。
根据葛洪所言的“先死后蜕,谓之尸解”说的是人先死了以后就可以如蝉蜕壳一般成仙。
葛洪与罗浮山
葛洪与罗浮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葛洪仙迹遍江南,他为诸多名山增辉。
拙文“葛洪在广东”指出,葛洪除在广州和罗浮山炼丹外,在广东始兴、德庆等地均有葛洪遗址。
在国内,还有杭州西湖旁的“抱朴道院”,亦称葛仙庵、抱朴庐,相传为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设炉炼丹修炼之所,旧时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
“抱朴”之名,来自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所困扰,雍容超脱,所谓“行道归朴”,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
抱朴也是葛洪的自号,足见其平生志向。
广西都峤山是我国道教第20洞天,相传葛洪也曾在山中炼丹。
公元357年至361年,葛洪云游三清山,在此节庐修道,三清福地至今还留着他当时炼丹留下的痕迹。
在湖北省鄂州市洋澜湖畔有葛山,而葛店比葛山更为出名。
葛店在鄂州市城西,相传葛仙人骑梅花鹿云游天下,曾栖息于此,炼丹采药,医治群众疾病,故得名“葛仙镇”,后又称“葛店”。
博闻深洽著富班马“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
”这是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
葛洪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在三国时代曾是吴国的大官,父亲也做过吴国的大官,投降晋国后,还做过中等官吏。
葛洪十三岁那年,父亲死于太守任上,家庭失去经济支持,只有和两个哥哥种地过日子。
后遭兵荒马乱,葛洪家的财产和先人留下的书籍全部丧失,更激发起他读书的决心。
葛洪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就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无钱买笔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练写字。
他有时上山砍柴卖钱来换取纸笔,抄书诵习。
有时要跑一二百里地去借书,求情说好话。
从16岁读儒家的“孝经”、“论语”等书开始,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从经书、史书到杂文,凡能借到的书都认真地读。
后来还学习“望气”、“卜卦”。
葛洪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据《晋书》中的“葛洪传”介绍,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
这就是说,葛洪的学问很丰富,在江南是无人可比的,他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马迁的著作还多。
葛洪文化资料(修改)
葛洪文化一、葛洪文化1、人物介绍介绍:(公元284~364年),是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中国东晋时期有名医学家、学者、炼丹家。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
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
世称“小仙翁”。
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道教成就:《抱朴子》: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
内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卷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医学成就:《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其中《后肘备急方》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强调针灸法的使用。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
对医药学和临床急症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化学成就: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
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
2、葛洪文化的产生:根据葛洪炼丹养生、救治扶伤发展而来。
主要纪念葛洪和发展养生文化。
3、葛洪文化的精髓: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4、葛洪炼丹之处:葛公镇:安徽省池州市,“葛公”是后人对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葛洪的尊称。
葛岸村:位于佛山顺德镇,葛岸村民并不姓葛,葛岸之所以名为葛岸,就是源于那个东晋时代善于炼丹的道家人物葛洪,传说他在罗浮山和南海丹灶先后炼丹,有两次到葛岸为老百姓治病。
“葛仙道岸”,据证,这是公元996年葛岸村建村时候的石刻,它已经成为“葛仙宝殿”来历的历史见证物。
而葛仙祠前边的葛洪石雕也是纪念葛洪的见证。
(为了纪念葛洪,葛岸村每年农历三月廿四还举办巡游活动,缅怀历史,启迪后人);葛店:在湖北省鄂州市洋澜湖畔有葛山,而葛店比葛山更为出名。
孔令宏:论葛洪以术为底蕴的哲学思想
孔令宏:论葛洪以术为底蕴的哲学思想葛洪是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思想家。
本文以其代表作《抱朴子》为主,从道术关系这一前人鲜有涉及的角度来探讨其哲学思想。
一、变化观本着“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的观点,以承认物质变化的客观性为前提,葛洪认为,变化是客观的、绝对的。
他由此得出了物类可变的结论。
《抱朴子内篇·黄白》把物类变化的范围推得很广。
在葛洪看来,变化是没有极限、没有范围的。
事物会自然地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如高山变为深渊,深谷变为丘陵,等等。
变化可以为人所掌握、控制。
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干预自然的变化,就能让这些变化为人所用。
人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促使事物按照自己的愿望发生改变,如铅为白色,可使它变赤,此即金丹术。
一切在变,一切能变,这就是道教的物类变化观。
这种观点当渊源于东汉王充、晋干宝的观点。
物类变化观肯定了变化的绝对性,却没有考虑到变化的条件性。
变化总是在具体的时间、空间等条件之下发生的。
不加分析地奢谈变化的绝对性是错误的,而且会把人对变化的认识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而忽视了对变化的科学研究。
不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僵化的自然观,主张“物之变化,固自有极”,《论仙》所引的“物各自有种”。
相对于把物质看作静止不变的僵死观点,道教的物类变化观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葛洪进而从人工变化的有效性推出了人可以通过修炼变形为仙的结论。
《对俗》说:“若道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忘……幻化之事,九百有余,按而行之,无不皆效,何为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可见,道教的物类变化观是为论证其宗教信仰而提出来的,是其宗教信仰的理论基础。
它被用来解释人羽化成仙的可能性、炼铅汞为仙丹的可能性、各种变化之术、神仙无所不能的种种神通与变化自在。
道教在继承和发展古代哲学的变化观时,总免不了将它与自己的宗教信仰糅合起来。
这正是宗教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差异之所在。
二、道与术葛洪对道与术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他强调要严格区分“真道”与“伪文”,务必排除“伪技”、“妖道”。
第二节葛洪的金丹理论与思想
第二节葛洪的金丹理论与思想从上一节可以看出,葛洪不仅是一个笃信道教的学者,而且在科学方法论上也有自己的建树。
葛洪之所以能够在科学方法论上作出贡献,是因为他本身在长期的道教活动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具有科技特质的炼丹实践,并且进行了理论总结。
①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84页。
②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页。
③参见盖建民:《道教科学思想发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④〔英〕李约瑟(Joseph Needham):《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书店1990年版,第176页。
一、金丹术的继承发挥与理论解释葛洪《抱朴子内篇》提出了系统的道教金丹理论体系,奠定了的道教外丹黄白术的理论基础,其中所蕴涵的万物自然嬗变论、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物质自然进化与人工调控论等金丹思想,巩固了人类对自然界物质元素组成与性质的认识,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和相互变化结合方式的认识,这实质上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化学思想的萌芽和原始形式;同时也以思辨的形式抽象概括了物质性质变化之规律。
尽管在道教金丹理论中不乏臆测成分乃至神秘主义的种种谬见,但这些金丹思想无疑可视为中国古代朴素的物质组成论、物质结构论和物质反应论的原始形态,反映了古老道教所内蕴的科学思想价值。
金丹术是道教的一种重要方术,包括外丹黄白术和内丹术。
道教金丹理论是道教徒从事金丹活动的思想依据、思想方法。
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卷4《金丹》、卷16《黄白》及卷11《仙药》奠定了道教金丹理论基础,极大地促进了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发展。
隋唐至北宋时期,道教外丹黄白术发展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外丹黄白术著作,外丹黄白术的理论与方法曰臻完善;与此同时,道教内丹炼养也逐步兴盛,内外丹合修逐渐成为道徒修仙证真的一条主要途径和手段。
外丹黄白术从内容上分炼丹术和炼金术两部分。
他身负两大仙人道统传承,一生修成纯阳之体,人体阳气如何练就?
他身负两大仙人道统传承,一生修成纯阳之体,人体阳气如何练就?他身负两大上古仙人的道统传承他笃信神仙存在而且神仙可学可成入世时被封侯拜将出世时修道成仙他便是被后人称为“小仙翁”的葛洪01公元283年,葛洪出生在江苏句容的一个世家望族,乃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葛玄的侄孙,他的祖父曾任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子少师,父亲做过晋朝的太守,只是到他这一辈原本显赫的家族已经落魄不堪。
在葛洪1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他彻底失去了家族的庇护,只好与兄弟二人靠种田度日。
而葛洪天性好学,最感兴趣的是神仙导养之术,常在白天砍柴换纸笔,晚上抄书至深夜,经、史、子、集无所不览,对乡中孩童的游乐之事不闻不问。
葛洪相信服食金丹和药饵可以求得长生不老,可是虽然他满腹经纶,但是自己并不能理解其中轻微的内涵,于是在16岁时葛洪拜别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求仙问道的道路。
02火龙真人郑隐,是一位儒道兼修的大学者,阅览九宫、三奇、河洛、谶记,尤其对炼丹之术精通,80岁时依旧体力充沛,能够轻松地拉开硬弓,百步穿杨。
因郑隐是葛洪堂爷爷葛玄的弟子,所以对于葛玄的侄孙也颇为照顾。
受学于道士郑隐之后,他学会了“望气”和“卜卦”,日渐痴迷于典籍古书中所蕴含的明哲大道。
面对这位天资聪颖、勤恳好学的年轻人,郑隐最终决定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将《太清丹经》《九鼎丹经》两部炼丹经典传授于他。
《太清丹经》及《九鼎丹经》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先人左慈,相传郑隐的师父葛玄就曾师从左慈,因此左慈和葛玄炼成神丹后,双双白日飞升。
这一年,葛洪17岁,正值西晋爆发“八王之乱”,自小以通识儒学闻名的他,眼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火很快蔓延到了他的家乡句容。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葛洪便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凭借高强的武艺立下赫赫战功,被皇帝敕封为“伏波将军”。
但是他此刻只想寻求修道炼丹的灵秀之地,搜寻炼丹制药之书,因此无意功名利禄的他,把封赏的奖励大多分给了手下的将士,脱下战袍,效仿先辈葛玄踏上了探索生命的大道。
由葛洪道儒合一的思想特征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
由葛洪道儒合一的思想特征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道教作为中国土成土长的宗教,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虽日渐式微,然而让人欣喜的是最近似乎又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道教渴望达到天人合一,不信来世而重今世修炼,大胆喊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道教研究的风水、阴阳、命理其本质都是为了延长人的寿命,“头上三尺有神明”更是引导人们尊重自然,控制人欲,积极修炼,而非听天由命,期待来世。
在政治理想上,道教也是希望构筑一个没有战争和剥削,没有压迫,人人注重自我修炼的生存环境。
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道教时,不得不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确实这份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应当被遗忘。
以下文章转载自刘尧云先生的凤凰博文,他深入分析了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的思想,更有助于我们从道教兴起之源头重新认识道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立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
道家与道教作为“三教”之一,(这里需要附带说明的是,中国传统上所谓“三教”的“教”,其含义是教化的教,而不是宗教的教。
)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各方面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第三次重构出现“综合创新”的趋势,新儒学的传播已经初具规模,新道学文化的创立也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中国道教研究领域上,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一派繁荣喜气。
卿希泰先生主编了《中国道教》,孔令宏著《从道家到道教》等,而《道藏》也得以重新整理出版,李刚着力于汉代道教生命伦理观和政治观的研究,成果显著。
道医|葛洪的教育目的和内容
道医|葛洪的教育目的和内容葛洪作为道教学者和教育家,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本文仅就他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和以道为主,兼采各家教育内容作一探讨,敬希方家教正。
一、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道家一般把所培养的人才称为'真人'、'至人'等。
这是道家推崇备至的理想人格。
所谓'真人'就是修真得道之人。
他以修身养性为要,达到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葛洪把'真人'、'至人'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上士',有时亦称'长才。
''上士'和神仙是有密切联系的,而且是神仙中最高级的。
葛洪说:'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1他把神仙划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士'是最高的。
他说:'朱砂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餐念草木,千岁以还者,下士也。
'2'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3这就是说,凡服金丹大药举形升虚者,成为最高的天仙;其次是靠行气导引长生不死的地仙,可以在名山遨游;下等的是股草木之药,先死后蜕的尸解仙,指的是那些在人间活动的'千岁翁。
'不管哪种方法成仙,'上士'都是仙班里最高级的,是葛洪道教教育中最理想的培养目标。
'上士'既可举升虚为神仙,又可佐时治国为'长才',这是葛洪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才。
他说:'长才者兼而修之,何难之有? 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
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
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自恃才力,不能并成,则弃置人间,专修道德者,亦其次也。
葛洪《抱朴子》内篇“畅玄”篇的道教美学思想浅议
葛洪《抱朴子》内篇“畅玄”篇的道教美学思想浅议葛洪是晋代著名丹道学家,其代表作品《抱朴子》是道教经典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作品,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抱朴子》中包含了许多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以《抱朴子》内篇《畅玄》篇为例,从玄道之美,仙真之美,乐活之美这三个方面分析《畅玄》中蕴含的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从而揭示出它独特的美学价值。
标签:葛洪;抱朴子;畅玄;美学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县人(今江苏省句容县),晋代著名学者,思想家,医生,丹道学家。
著有《抱朴子》,《神仙传》,《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遗世。
其中以《抱朴子》最为有名,《抱朴子》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神仙、炼丹、符箓,时政得失,人事臧否乃至文学理论批评。
《抱朴子》分为内外两篇,“内篇”20篇,“外篇”50篇,全书继承前人的丹道理论体系,神仙系统,集成一书,《抱朴子》初次系统论述了道教的神仙理论,是系统的神仙道教理论的创立者。
1葛洪在《抱朴子》中涉及很多道教美学思想,是承接魏晋时代新思潮的萌发的洪流,表现了魏晋以来儒道渐融合的审美趋势。
《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丹道神仙理论,养身祛病的方法。
“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于翰墨,盖麤言较畧,以示一隅……世儒徒知伏膺周、孔,桎梏皆死,莫信神仙之事,谓为妖妄之说,见余此书,不特大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不以合于世。
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则为此一部,名曰内篇,凡二十卷。
”2由此可知,内篇是集前人神仙丹药之说,训斥人们对神仙丹药的怀疑,呵斥道士主观臆断修仙之理,“粗举长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于翰墨,盖麤言较畧,以示一隅”摆明修仙是有正确途径的,他同时也反对迷信巫术,倡导兼修。
《抱朴子》内篇开篇第一卷为《畅玄》,洋洋洒洒论述“玄道”的“玄妙”。
葛洪将《畅玄》作为开篇章是有原因的,葛洪首先要通过《畅玄》确立了“道”的重要地位。
葛洪寻出天地万物的本原,本体,规律来立本建基,称之为“玄”。
3西汉杨雄著《太玄》:“夫玄者也,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小艳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在人们对道教长生成仙思想产生质疑的背景下,东晋著名 道 士 葛 洪 提 出 了 玄、道、一 的 本 体 论,使 道 教 神 仙思想得到了本体论论证。葛洪高扬“我命在我不在天”的 主 体 精 神,指 出 人 通 过 自 己 的 主 观 努 力 可 以 修 身 成 仙 。
神仙思想源远流长,而 反 对 神 仙 实 有 的 无 仙 论 思想也同样历史悠 久,在 神 仙 思 想 产 生 之 初 即 已 经 存在,并 且 相 伴 始 终。 孔 子 “不 语 怪 力 乱 神 ”,荀 子 提出“形具 而 神 生 ”,认 为 形 是 神 的 物 质 基 础,形 在 神在,形 灭 神 灭。 东 汉 王 充 著 有 《论 衡 》,对 长 生 成 仙思想及当时流行 的 各 种 神 仙 方 术 进 行 了 批 驳,王 充还指出,人与物都 是 秉 气 而 生,本 质 是 一 样 的,因 此“物无不死,人安能仙?”[3]429魏晋时期 的 向 秀 也 反 对嵇康 的 “神 仙 可 信 ”之 说,因 为 谁 也 没 有 见 过 神 仙。
都不能离开 “玄”,“故 玄 之 所 在,其 乐 不 穷,玄 之 所 去,器弊神逝”[2]1,这就将“玄”和 万 物 的 长 存 与 人 的 长生紧密 联 系 起 来 了。 这 种 超 自 然 的 神 秘 主 义 的 宇宙本体—玄,就 是 葛 洪 对 神 仙 思 想 的 最 高 概 括, 是其仙道思想的理论基石。
葛洪将“道”本 体 论 转 化 为“一”本 体 论,并 提 出 “守一”的修炼之法,进而将之方术化为 “守真一”与 “守玄一”,这 是 形 而 上 到 形 而 下 的 贯 通;而 守 真 一 或守玄一有 利 于 通 玄 (神 ),从 于 契 合 道 (神),这 就 是形而下到形而上 的 贯 通。 由 此 道 与 术,形 而 上 与 形而 下 得 到 了 统 一,这 就 使 得 道 教 的 神 仙 方 术、长 生成仙等思想得到了本体论论证。
葛洪针对这些怀疑神仙存在的言论进行了驳 斥,以论证 神 仙 实 有。 首 先 葛 洪 针 对 “有 始 者 必 有 卒 ,有 存 者 必 有 亡 ”的 诘 问 ,指 出 :
夫 存 亡 终 始,诚 是 大 体。 其 异 同 参 差,或 然或 否,变 化 万 品,奇 怪 无 方,物 是 事 非,本 钧 末乖,未 可 一 也。 夫 言 始 者 必 有 终 者 多 矣,混 而齐 之,非 通 理 矣。 谓 夏 必 长,而 荠 麦 枯 焉。 谓冬必 凋,而 竹 柏 茂 焉。 谓 始 必 终,而 天 地 无 穷焉。谓生 必 死,而 龟 鹤 长 存 焉。 …… 万 殊 之 类 ,不 可 以 一 概 断 之 ,正 如 此 也 久 矣 。[2]13-14 存亡始终是普遍现 象,但 是 世 界 上 事 物 无 奇 不 有,变化万方,有 些 事 物 是 不 必 遵 守 “存 亡 终 始 ”的 通例,如松柏长青、龟 鹤 长 存、天 地 无 穷 等,“万 殊 之 类,不可以一概断 之”。人 是 最 有 灵 性 的 生 物,都 是 秉气而生,但 并 不 钧 一,其 贤 愚 邪 正 好 丑 脩 短 有 天 壤之别,那么我们又“何 独 怪 仙 者 之 异,不 与 凡 人 皆 死 乎 ?”[2]14 葛洪对各种无仙论 进 行 了 驳 斥,挺 立 其 有 仙 论 观 点 ,葛 洪 认 为 仙 人 存 在 的 主 要 根 据 有 三 : 首 先,葛 洪 指 出 人 的 感 官 能 力 和 知 识 的 有 限 性 ,指 出 我 们 不 能 据 此 去 断 定 神 仙 之 有 无 :
[收 稿 日 期 ]2011-10-15 [作 者 简 介 ]李 小 艳 (1977-),女 ,湖 北 通 城 人 ,武 汉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2009 级 宗 教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35
生,神得一 以 灵。 金 沈 羽 浮,山 峙 川 流,视 之 不 见, 听之不闻,存 之 则 在,忽 之 则 亡,向 之 则 吉,背 之 则 凶,保之则遐祚罔极,失 之 则 命 彫 气 穷。 老 君 曰:忽 兮恍兮,其 中 有 象;恍 兮 忽 兮,其 中 有 物。 一 之 谓 也。”[2]323“一”与“玄”、“道”一样,也是万物 的 本 源 和 一切运动变化的 法 则。 很 显 然,葛 洪 的“道”与“一” 通的观念是承袭了 老 子 的 思 想,它 们 都 是 万 物 的 本 源。不同的是葛洪 把“道 生 一”的 道 本 体 论,变 成 了 “道起于一”的 “一”本 体 论,抬 高 “一 ”的 地 位,反 映 了葛洪对老庄道家和早期道教思想的融合。
第 11 卷 第 2 期 2012年3月
江 南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Vol.11 No.2 Mar. 2012
葛洪的仙道思想
36
二、“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精神
葛洪提出 守 一 合 道,即 能 长 生 成 仙,这 是 本 体 论层面的 论 证,现 实 中 很 多 人 否 定 神 仙 的 存 在,或 者认为神仙是命定 的,否 定 人 可 以 修 身 成 仙。 葛 洪 肯定神仙实有,仙可 学 致,他 高 扬 人 的 主 体 精 神,提 出“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指 出 人 通 过 自 己 的 主 观 努 力,是可以 修 身 成 仙 的,在 凡 人 与 神 仙 之 间 搭 起 了 一座理想的阶梯。
一、玄、道、一的本体论
葛洪对 前 期 证 长 生 不 死 的 神 仙 思 想。 葛 洪把老子 《道 德 经》中 关 于 “道”的 特 性 “玄 ”发 挥 成 了宇宙之根 本、万 物 之 始 源,他 在 《抱 朴 子 内 篇 》开 篇即提出了 “玄 ”的 范 畴:“玄 者,自 然 之 始 祖,而 万 殊 之 大 宗 也 。”[2]1葛 洪 还 指 出 “玄 ”有 如 下 性 状 :
他 还 创 造 了 形 神 双 修 的 宗 教 实 践 ,重 视 形 体 修 为 ,以 修 神 为 补 充 ,完 善 了 道 教 的 修 行 体 系 。
[关 键 词 ]葛 洪 ;玄 道 ;金 丹
[中 图 分 类 号 ]B 235.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6973(2012)02-0035-5
因此,“玄 ”与 “道”是 同 等 概 念,既 是 宇 宙 发 生 的本体或 根 源,又 是 万 物 生 灭 变 化 的 终 极 之 因,所 以葛洪将二者 合 称 为 “玄 道 ”。 “夫 五 声 八 音,清 商 流徵,损聪 者 也。 鲜 华 艳 采,彧 丽 炳 烂,伤 明 者 也。 宴安逸豫,清醪芳醴,乱 性 者 也。 冶 容 媚 姿,铅 华 素 质,伐命者 也。 其 唯 玄 道,可 与 为 永。”[2]2 一 切 外 在 物质享受 和 娱 乐 都 是 有 害 的,只 有 修 玄 道,与 道 合 一,才能够永恒,与 天 地 同 寿。“玄”、“道”与“一”又 是贯通的,故可 以 用 “一 ”来 代 替。 关 于 “一 ”,葛 洪 说:“道起 於 一,其 贵 无 偶,各 居 一 处,以 象 天 地 人, 故曰三一 也。 天 得 一 以 清,地 得 一 以 宁,人 得 一 以
在葛洪的《抱朴 子 内 篇》里,葛 洪 还 提 出 了 “道” 和“一”这两 个 范 畴。 关 于 “道 ”,他 说:“道 也 者,所 以 陶 冶 百 氏,范 铸 二 仪,胞 胎 万 类,酝 酿 彝 伦 者 也。”[2]185“凡 言 道 者,上 自 二 仪,下 逮 万 物,莫 不 由 之。”[2]185 “道 ”也 是 万 物 之 始 源,人 与 万 物 都 是 由 “道”产生出 来 的。 他 还 说 “道 者 涵 乾 括 坤,其 本 无 名。论其无,则影响犹 为 有 焉;论 其 有,则 万 物 尚 为 无焉。……”[2]170“道 ”是 宇 宙 之 本 根,它 玄 妙 难 测, 超越有无,超越名 相,万 事 万 物 都 不 能 离 开 “道”,这 和 他 对 “玄 ”的 解 释 几 乎 是 完 全 相 同 的 。
在人们对道教的神仙方术和长生成仙思想产 生质 疑 的 背 景 下,葛 洪 援 儒 入 道,摄 取 儒 道 等 思 想 资源,对长生成仙的 可 能 性 和 现 实 性 进 行 了 系 统 的 理论论证,为神仙 道 教 的 发 展 奠 定 了 理 论 基 础。 葛 洪指 出 神 仙 可 成、仙 可 学 致,在 凡 人 与 神 仙 之 间 搭 起了理想的阶梯,为 普 罗 大 众 指 出 了 一 条 摆 脱 现 世 苦难的途径,将早期 道 教“致 太 平”的 革 命 理 想 消 弭 在神仙世界中。正如 任 继 愈 先 生 所 说:“通 过 葛 洪, 道教的基本 教 义 完 成 了 从 ‘致 太 平 ’到 ‘求 成 仙 ’的 过度,亦即从‘救 世’到‘度 世’的 过 渡。 道 教 追 求 肉 体飞升、不死成仙的基本特征得以完全形成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