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及其人生哲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洪及其人生哲学

一、葛洪生平及其人生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葛洪(283-363)1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为东晋时代著名道教学者。其身世,据《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五十《自序》等材料可知:

一、葛洪出身江东土著士族,其父晚年虽随孙皓降晋,但家世仕吴。

江东士族素被中原士族视为“左衽之类”,葛洪成长于被歧视的环境里,加之少年丧父,家道中落,生活维艰。这是个天下解纽、社会动

乱的时代,生活于世道乱离之下的葛洪,一生坎坷。丧父之后到二十岁,是刻苦学习的时期,他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书和道教典籍。约二

十一岁时曾一度从军,旋及南下广州。约二十二岁至四十岁前,先滞

留广州,后回家乡,一边继续学习,一边著书立说,完成了《抱朴子》;其间晋室南渡,拉拢江东士族,葛洪因十余年前战功得以封侯

食邑。约四十岁到五十五岁,又一度用世,为主薄、参军之类的佐吏。此后到罗浮山炼丹,终其一生。

二、葛洪自称:“少有定志,决不出身”2,他的“本志”是修仙学道。但从其一生行状看,他实际上是徘徊于儒道、游离于出处之间,

为内圣外王之道的实践者。在其潜意识中,未免没有儒家建功立业、

青史留名的文化心态,但又深知名位难就,仕途险恶,受制于人,不

如修仙了道,养性全真,“在我而已”。内道外儒,乃魏晋士大夫普

遍的人生价值观,葛洪亦以此安身立命。3

三、葛洪于二十岁之前即已学习神仙之道,但因“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4以后俗情随年事增加而逐步了却,专意修仙,成为当时神仙道教的集大成者。其神仙道教的渊源师承关

系为:

左慈一葛玄一郑隐一葛洪

鲍玄--

这个道派的道术以金丹为主,既不同于三张一系的符水,也不同于上

清派的存思。葛洪之师郑隐,“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5葛洪即继承了这个儒道双修的特点。

四、葛洪好学深思,广览众书,其“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

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6所著篇章中,以《抱朴子》内外篇为代表作,“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

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7这里所谓“道家”实即道教,故清人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指出:

“虽自以《内篇》属之道家,然所举仙经神符,多至二百八十二种,

绝无道家诸子。……寻其旨趣,与道家判然不同”。全书外篇的写作

在内篇之前,从内外篇撰写的先后顺序,可看出葛洪思想的发展线索

是由儒而入道。葛洪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见存于内篇,内篇的主题就

是证明神仙长生的实存性,正如其《内篇·自序》称:“今为此书,

粗举长生之理”,“贵使来世好长生者,有以释其惑”。对神仙长生

的追求,这是葛洪人生价值观的终极目标。

神仙长生思想为魏晋的一大社会思潮,流风所及,士大夫亦有信奉者。嵇康《养生论》认为:“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

较而论之,其有必矣”。8相信神仙存有不虚。何敬宗《游仙诗》:“长怀慕仙类,眩然心绵邈”。9恋慕神仙之心,跃然纸上。士大夫层中服食长生之风流行,这个现象,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及酒之关系》中已指出。士族中产生了世代奉道之家,这在陈寅恪先

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有详细描述。帝王中亦不乏信道者。雄才大略如曹操也咏唱出:“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10晋哀帝“雅好黄老,断谷,

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11魏晋社会上活动着为

数很多的神仙方士,从事神仙方术的修炼与传播,其活动地域从北到南,十分广泛。据《牟子理惑论》载:“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

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12这里虽然说的是汉末三国时吴地交州人学神仙术的情况,但

也可看出是由“北方异人”传来,则仙术在北方亦有传播。神仙思想

在民间的影响力,从孙恩利用道教举事可见。据《晋书·孙恩传》载:孙恩叔父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

三吴士庶多从之”,后为道子所诛,“众闻泰死,惑之,皆谓蝉蜕登仙”。至孙恩举事,便“号其党曰‘长生人’”,“其妇女有婴累不

能去者,囊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孙恩兵败投海自杀,“妖党及妓妾谓之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数”。13显然,孙恩利用了民众信仰神仙长生的心理来鼓动起义。上

述事实表明,魏晋社会各阶层都有为数不等的神仙长生信仰者,神仙

长生思想成为魏晋社会的四大时代思潮之一。14

在魏晋的神仙旋律中,不时冒出反调,这些反调衬托出神仙旋律的社

会影响力。作为神仙不死的反命题,怀疑、否定神仙长生的观点自秦

汉以来一直存有。扬雄《法言》第十二卷《君子》回答“世无仙,则

焉得斯语”等问题时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桓谭《新论·祛蔽》批评说:“今不思勉广日学自通,以趋立

身扬名,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又《辨惑》指出:“无仙道,好奇者为之”。15王充《论衡·道虚》追问说:“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牟子理惑论》牟子自称:“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并讥讽:“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16《三国志·虞翻传》载:“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

‘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17曹植《辩道论》认为

神仙之书“虚妄”,仙人之说是“虚妄之词”、“眩惑之说”。18

《列子·杨朱》载杨朱答孟孙阳问说:“理无不死”,“理无久生”。《抱朴子内篇》本身也记载了很多否认神仙不死的观点,如《论仙》载:“夫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死者,人理之常然,必

至之大端也”。如此众多的神仙不死的反命题,反衬出长生成仙思想

在当时社会上流传甚广,并就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葛洪著《抱朴子

内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回答这些疑问和攻讦,正如其自序说:

“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