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
葛洪
葛洪生平和著述葛洪(283—343),晋代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西晋太康四年(283)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
祖父葛系在三国时期的吴国为官,历任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卢陵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少傅,中书、大鸿胪,侍中,光禄勋,输吴将军等要职。
父葛悌,仕吴为建城、南昌二县令,中书郎,廷尉评,中护军,五郡赴惊等,入晋后,又任郎中,大中大夫,大中正,肥县令,吴王郎中令,后升迁为邵陵太守,卒于官所。
葛洪为第三子。
早年受父母娇宠,生活懒散,好学而未苦读。
十三岁丧父,又逢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社会动荡,家乡屡遭兵火,不仅先人传留的书籍烧毁一空,而且家境也每况愈下,以致饥寒困顿,生计艰难。
家境的变迁使葛洪受到极大的震动,并促使他振奋起来,刻苦学习,力求上进。
无书可读,他便背着书箱四处求借。
他常以砍柴所得换取纸笔,日间劳动,夜晚抄读。
由于家贫,每得到一张纸都备加珍惜,在正反两面反复抄写,直到无法利用为止。
后来,为寻书问义,他甚至不远千里崎岖跋涉,以达到求学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到十五六岁时,他已博览群书,小有文名,所作诗赋杂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葛洪十六岁始读《孝经》、《论语》、《诗经》和《易经》等儒家经典,但他自知“才非政事”,无意仕途,于是立志成为精研经史百家,专事著书立说的儒家学者。
这是他早期的奋斗目标。
葛洪从祖葛玄,字孝先,受业于三国时魏国著名方士左慈(左元放),精于炼丹术,世称葛仙公,又称太极仙翁。
其术传弟子郑隐(郑思远)。
葛洪大约在十八九岁时曾到庐江(今安徽庐江)入马迹山拜郑隐为师,并做他的助手,研习道书和炼丹术著作,受到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郑隐还将一些道家秘籍传授给葛洪,让他归家继续钻研。
葛洪在二十岁左右就因儒道兼通学识渊博而远近知名,并且决心“立一家之言”①,开始撰写《抱朴子》,但不久即因战乱而中辍。
①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发生了张昌领导的农民起义。
葛洪名言名句
葛洪名言名句
葛洪(283-343)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家思想家和医药学家,他的思想和智慧在后世留下了许多名言名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以下是一些葛洪的名言名句:
1. 修身养性,以致圣人之道。
2. 学无止境,修行不息。
3. 知足常乐,心存感恩。
4. 勤奋是成功之母,智慧是财富之源。
5. 以诚待人,以信待事。
6. 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7. 知行合一,方能得道。
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 学习是人生的阶梯,奋斗是成功的基石。
10.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知识是人生的第二财富。
葛洪的这些名言名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修行和处世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品味和领悟这些名言名句,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
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
葛洪,唐代道教学者和医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肘后备急方》和《抱朴子》。
以下是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
1. 心想事成,不负所望。
2. 好景不长,世事无常。
3. 以心度人,宽容待物。
4. 不图虚名,追求真实。
5. 随遇而安,安心如意。
6. 要知道廉耻,守住正义。
7. 擎天之柱,百折不挠。
8. 羡慕别人不如努力自己。
9. 做人要厚道,立身要坚强。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语句体现了葛洪对于人生、道德和修炼的思考和教诲。
他强调了以真实、宽容和善良的心态面对世界,同时追求正义、坚定信念,并努力提升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这些观点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启发人们积极向上、善待他人,并致力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葛洪翻译文言文
一、葛洪生平事迹葛洪出生于公元284年,卒于364年,享年80岁。
他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一个道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成年后,葛洪曾担任过官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遂辞官归隐。
在隐居期间,他致力于道教研究和炼丹实践,同时整理和编纂了大量的道教经典。
二、《抱朴子》文言文翻译1. 原文:“夫养生者,欲求之不可得,而欲弃之则不可得。
盖闻养生之道,在乎调和阴阳,顺其自然,养其真气,守其本元。
是以圣人贵生而恶死,故能长生久视。
”翻译:养生之道,想要得到却得不到,想要放弃却又不能放弃。
据说养生之道,在于调和阴阳,顺应自然,养护真气,守护本元。
因此,圣人重视生命而厌恶死亡,所以能够长生久视。
2. 原文:“夫炼丹者,非求神仙也,乃求不死之药耳。
药成,服之则不死,不死则长生。
是以炼丹之士,必先修身养性,然后炼丹。
”翻译:炼丹的人,并非追求成仙,而是寻求不死的灵药。
药炼成之后,服用就能不死,不死就能长生。
因此,炼丹的人必须先修身养性,然后才能炼丹。
3. 原文:“夫医药者,所以济世救人,非为自利也。
是以医者,必先知其疾之所由,然后疗之。
疗之之道,在乎明理、审脉、辨证、用药。
”翻译:医药是用来救济世人、救死扶伤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因此,医生必须先了解疾病的原因,然后才能进行治疗。
治疗的方法,在于明理、审脉、辨证、用药。
4. 原文:“夫道者,天地之根,万物之本。
是以圣人法天象地,以顺其道,故能长生久视。
”翻译: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本。
因此,圣人效法天地,顺应道法,所以能够长生久视。
综上所述,葛洪的《抱朴子》是一部集道教、医药、炼丹于一体的经典著作。
其文言文通俗易懂,富含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抱朴子》中部分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得以领略到葛洪的智慧与才华。
葛洪
一、葛洪以前的炼丹术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公元283年生,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医学家和道教炼丹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
道家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楚国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1n)创始的,其代表作品是《道德经》,这本书虽然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宣传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但也有些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的观点。
庄周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宋国人,著有《庄子》一书。
他用相对主义的方法宣传和老子相同的世界观。
道家在政治上消极,反对社会进步,主张“无为而治”,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个思想流派。
道教不是一个思想流派,而是一种宗教派别,是在中国土生士长的一个宗教派别,它形成于东汉时期。
道教是由黄老学说和巫术结合而形成的。
黄老学说是假托黄帝和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学说。
西汉初年,士人陆贾曾根据黄老学说,给刘邦写了12篇论文,要刘邦实行“无为而治”,成为西汉初年最高统治集团的政治指导思想。
巫术起源于巫,巫是古代对能以舞姿使神降临的人的称呼。
商朝的时候对巫非常重视,到周代巫的地位就逐渐低了。
秦、汉以后,巫和巫术主要在民间保存了下来。
我国最早的道家经典是《太平清领书》。
这本书是东汉顺帝(公元126年—144年)时,琅玡(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县北)人宫崇向朝廷进献的他的老师于吉所得到的一本书,共一百七十卷。
现在保存下来的只剩下了五十七卷,并且易名为《太平经》,但是基本上保存了这本书的面貌。
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认为天地万物都受于元气;阴阳交感,五行(金、木、水、火、土)交配,然后产生万物。
人们行事都要顺应这五行的道理,不应当逆天而行。
这本书又说太平气就要来了,将要有大德之君出世,实现太平盛世。
东汉末年,张角就曾经根据这种说法来组织太平道,作为发动黄巾起义的思想武器。
张角的太平道是东汉末年道教的一个支派。
东汉末年,道教分为三大支派;第一支是张角为教主的太平道,在黄河南北传教;另一支派为天师教,也称为五斗米道,以张修和张鲁为教主,在汉中、巴蜀一带传教;第三支派以于吉(不是宫崇的老师)为教主,在长江下游传教。
中国化学家葛洪
中国化学家葛洪葛洪(284~364),中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葛洪少年时家道贫穷,以砍柴所得买纸抄书,刻苦攻读诸子百家,杂学旁收,十年如一日。
葛洪的从祖葛玄是一个方士,精于炼丹术,号称葛仙翁,他教授过一个弟子,叫郑隐。
葛洪后来跟郑隐学炼丹,后来又拜鲍玄为师。
葛洪做京官时听说交趾郡〔今越南〕出产仙丹的原料朱砂,央求到勾漏县当县令,以便就近采料炼丹。
晋朝皇帝赞同后,他带了一家人到南方去。
到广州后,遭到冤家劝止,就留在左近罗浮山上修炼,过他的〝丹鼎神仙〞生涯,直到老死。
罗浮山有他的炼丹遗址。
葛洪学问丰厚,著作很多,大多散佚。
«正统道藏»支出归于葛洪的著作有十几种,大局部是托名的。
现存的足以代表他的学术思想的是:«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
葛洪搜集了很多丹方秘籍。
«抱朴子内篇»概略地引见了这些内容,可说是集各家炼丹术的大成,在炼丹史上有严重影响。
«抱朴子外篇»是儒家应世之术。
«肘后备急方»中,详细记载了天花、伤寒、痢疾、结核病等传染病,还引见了中药常山治疟疾、麻黄治哮喘、松节油治关节痛等双方,与现代运用大致相符,在医学史上有很大价值。
〔见彩图中国现代炼丹家葛洪〔号抱朴子〕。
拓自杭州西湖葛岭石碑〕参考书目袁翰青著:推进了炼丹术的葛洪和他的著作,«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三联书店,北京,1956。
葛洪
人物生平
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及第。授昆山尉,给搬家钱6万,他以此修葺宣诏亭;倍支俸米,他谢绝了,退 还公库。任江淮督府僚佐时,上奏“条边十事”:“一择将帅,二擢偏裨,三公赏罚,四明牒报,五严教阅,六 汰冗兵,七厚边储,八修城郭,九立民社,十据形势。”
嘉定年间,为枢密院编修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迁守尚书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上疏言:“今之将帅,其才与否,臣不得而尽知。惟忠诚所在,凡为人臣者斯须所不可离,则不可不以是责之耳。 今安居无事,非必奋不顾死,冒水火,蹈白刃,而后谓之忠也。第职思其忧谓之忠,公尔忘私谓之忠,纯实不欺 谓之忠。且拊循士卒,帅之职也,朝廷每严掊克之禁,蠲营运之逋,其儆之者至矣。今乃有别为名色,益肆贪黩, 视生理之稍丰者而诬以非辜,动辄估籍,择廪给之稍优者而强以库务,取办刍粟,抑配军需,于拊循何有哉!训 齐戎旅,亦帅之职也,朝廷每严点试之法,申阶级之令,其儆之亦切矣。今顾有教阅视为具文,坐作仅同儿戏, 技勇者不与旌赏,拙懦者未尝劝惩,士日横骄,类难役使,于训齐何有哉况乃有沉酣声色之奉,溺意田宅之图, 而不恤国事者矣。又有营营终日,专务纳交,书币往来,道路旁午,而妄希升进者矣。自谓缮治器甲,修造战舰, 究其实,则饰旧为新而已尔。自谓撙节财用,声称羡余,原其自,则剥下罔上而已尔。乞严饬将帅,上下振厉, 申致军实,常若有寇至之忧。磨砺振刷,以求更新,亦庶乎其有用矣。”帝嘉纳之。
葛洪
南宋时期政治家、文人
01 人物生平
03 个人作品
目录
02 人物评价 04 史籍记载
葛洪(1152年 —1237年),初名伯虎,字容父,号蟠室,自称蟠室老人,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葛府人, 后居城内葛宅园。早年师从吕祖谦,吕祖谦改其名为“洪”。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历任国子祭酒、工 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进位大学士。端平四年(1237年)卒,谥“端献”。
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
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
幼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困,以砍柴所得买纸抄书,刻苦攻读,十年如一日,终成为知识渊博的道学家。
晚年来杭,在宝石山坞建抱朴庐,并在山上来井,筑台炼丹。
后人将他住过的山叫葛岭、葛坞,并保存了炼丹山、炼丹井、抱朴庐等遗址。
抱朴道院在葛岭半山腰,亦称葛仙庵抱朴庐,相传为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设炉炼丹修炼之所。
旧时,葛岭抱朴院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
现为全国二十一道教重点宫观之一,浙江杭州仅此一座。
抱朴,是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困扰,所谓“人行道归朴”。
葛洪自号抱朴子,并以名其书,有《抱朴子》七十卷。
葛洪为炼长生不老之药,还在抱朴庐旁建有炼丹台、炼丹井,至今遗址尚存。
葛洪是道教丹鼎派最重要的倡导人之一,他开创了中医药中矿石入药的先河。
所以,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在地地道道从中国穿出来的。
”
选自“”。
葛洪名言名句
葛洪名言名句
葛洪(283-343)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家思想家,他的许多名言名句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1. 修身养性,顺应自然。
葛洪强调修身养性,顺应自然的道理。
他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修身养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2. 学无止境,求知若渴。
葛洪强调学无止境,求知若渴的道理。
他认为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3. 慎独守静,心如止水。
葛洪强调慎独守静,心如止水的道理。
他认为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真正领悟道家的哲学。
4. 以德服人,以情感物。
葛洪强调以德服人,以情感物的道理。
他认为人应该以德行和情感来感化他人,以真诚和善良来感动万物,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理解。
葛洪的名言名句,不仅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葛洪的名词解释
葛洪的名词解释葛洪,生于公元284年,卒于公元364年,是中国东晋末年至南朝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学者及道教思想家。
他以著书立说而闻名于世,对于道教的发展和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葛洪的名词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他的影响力以及他在中国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葛洪所提出的名词解释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
他以其深邃的学识和逻辑思维,对于许多重要概念进行了独到的阐释。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对于“道”和“德”的解释。
首先,葛洪给出了对“道”的解释。
他认为,“道”是宇宙间的最高原则。
它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超越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认知。
葛洪将“道”看作是一种理解世界的工具和方法,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在他的眼中,道是一切事物的源头和根本原则,是以伟大的智慧包容万物的存在。
其次,葛洪对“德”的解释也十分重要。
他将“德”视作道德和美德的体现。
他认为,德是人的品质和行为的准则,它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葛洪强调,德的培养和实践是人们追求道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培养自己的品德,人们才能够更好地遵循道的指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葛洪的名词解释并不仅限于“道”和“德”,他还对其他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例如他对“气”的理解,他将气看作是宇宙中的基本物质,能够形成万物,并联系了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
他认为,气是一种能量,是宇宙运行的动力。
通过培养和调和自身的气,人们能够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平衡做出贡献。
此外,葛洪的名词解释还涉及到“天”、“地”、“人”等词语。
他将“天”看作是宇宙中最高的存在,是人们敬畏和崇拜的对象。
他将“地”解释为一种宇宙中的基本元素,是万物生长和滋养之地。
而“人”则是宇宙中最具有自主性的存在,是道德和德行的主体。
葛洪认为,在人的行为和思想中,体现了德和道的力量。
葛洪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古代哲学和道教思想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学者和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葛洪
炼丹理论与化学知识
一、他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 砂即硫化汞,加热即分解而得到汞。汞与硫磺化合又生 成黑色的硫化汞,再在密闭容器中调节温度,便升华为 赤红色的结晶硫化汞。采用硫化汞制水银,我国早在公 元前之世纪就知道,葛洪是最早详细记录这一反应的人。 二、“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大概指含硫酸 铜的胆矾,以曾青涂铁即以铁和硫酸铜的溶液起作用, 铁取代了硫酸铜里的铜,故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的铜,因 为采用涂敷的方法,所以硫酸铜只在铁表面发生作用。 葛洪进而说:“外变而内不化”。可见对于这一金属置 换反应,葛洪是作了仔细观察的。 三、“铅性自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 以为铅。”这是说铅可以变为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 白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则可以 变还为铅白,最后回复为铅。这表明葛洪对铅的化学变 化作过系列实验考察。
炼丹理论与化学知识
四、“取雌黄、雄黄,侥下,其中铜铸 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 长数分。”雌黄指As2S3,雄黄指 As2S2 ,它们加热后均能升华。葛洪这 段话就是对它们升华试验的描述。 五、葛洪大概曾制得外表象黄金、白 银的几种合金,可能里面有不同比例的 铜、铅、汞、镍等元素。《抱朴子内篇》 里“黄白”那卷对此讲得有声有色,可 惜原文过于隐晦,还需作进一步考证研 究。
•
•
就发 成现 了了 现一 代些 化物 学质 的变 先化 声的 规 律 ,
华雄记 ,黄载 直(了 接五雌 成硫黄 为化( 结二三 晶砷硫 的)化 现加二 象热砷 。后) 升和
学炼 反制 应水 的银 可的 逆过 性程 中 , 发 现 了 化
等(葛 ,氧洪 这化炼 些铅制 都)出 是、来 外三的 用仙药 药丹物 物(有 的氧密 原化陀 料汞僧 。)
葛洪
葛洪葛洪(公元284~364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
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
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
《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
《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
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
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
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
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
[2]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
其父悌,继续仕吴。
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
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
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 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
……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尠能读也。
”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
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
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2]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
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
葛洪成语故事
葛洪成语故事一、葛洪简介葛洪(284年-36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时期著名道士、文学家、哲学家。
他出生于江苏句容的一个世族家庭,成年后投身道教,师从著名道士鲍靓。
葛洪不仅在道教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著作等身,其中最著名的是《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
二、葛洪成语故事介绍1.葛洪与蛇传说葛洪年轻时,曾在山中遇到一条受伤的蛇。
他见蛇痛苦不堪,便用自己的草药为其治疗。
蛇痊愈后,为了报答葛洪的救命之恩,化身为人,告诉葛洪一处神奇的山洞,里面有修炼成仙的秘籍。
这个故事体现了葛洪乐于助人、善良的品质,以及他对道教的向往。
2.抱朴子取名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取自“抱朴守真”之意。
据传,该书名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葛洪的一位好友邀请他赴宴,席间有人提议以“抱朴子”为题,撰写一篇赋文。
葛洪即兴创作,文中以“抱朴守真”为主旨,阐述了道教的真谛。
这篇赋文受到众人好评,于是葛洪便将这一题材纳入著作之中。
3.葛洪与鲍靓葛洪拜鲍靓为师,学习道教知识。
鲍靓见葛洪聪明过人,便将自己的女儿鲍姑许配给他。
这对夫妇共同研究道教,成为道教界的佳话。
故事传颂了葛洪勤奋好学、谦逊诚恳的品质。
三、成语故事背后的启示葛洪成语故事传达了道教的思想内涵,强调了道家倡导的“抱朴守真”、“无为而治”等理念。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富含人生哲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秉持真诚、善良、勤奋的品质,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四、葛洪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葛洪是我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著作《抱朴子》系统地总结了道教的发展历程,提出了道教修炼的理论体系。
葛洪还关注民生,他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载有许多实用草药方剂。
此外,葛洪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有较高造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总之,葛洪成语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既展现了葛洪的博学多才,又传达了道教的精神内核。
葛洪文化资料(修改)
葛洪文化一、葛洪文化1、人物介绍介绍:(公元284~364年),是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中国东晋时期有名医学家、学者、炼丹家。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
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
世称“小仙翁”。
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道教成就:《抱朴子》: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
内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卷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医学成就:《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其中《后肘备急方》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强调针灸法的使用。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
对医药学和临床急症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化学成就: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
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
2、葛洪文化的产生:根据葛洪炼丹养生、救治扶伤发展而来。
主要纪念葛洪和发展养生文化。
3、葛洪文化的精髓: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4、葛洪炼丹之处:葛公镇:安徽省池州市,“葛公”是后人对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葛洪的尊称。
葛岸村:位于佛山顺德镇,葛岸村民并不姓葛,葛岸之所以名为葛岸,就是源于那个东晋时代善于炼丹的道家人物葛洪,传说他在罗浮山和南海丹灶先后炼丹,有两次到葛岸为老百姓治病。
“葛仙道岸”,据证,这是公元996年葛岸村建村时候的石刻,它已经成为“葛仙宝殿”来历的历史见证物。
而葛仙祠前边的葛洪石雕也是纪念葛洪的见证。
(为了纪念葛洪,葛岸村每年农历三月廿四还举办巡游活动,缅怀历史,启迪后人);葛店:在湖北省鄂州市洋澜湖畔有葛山,而葛店比葛山更为出名。
中国化学家葛洪
中国化学家—葛洪
葛洪(284~364),中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葛洪少年时家道贫困,以砍柴所得买纸抄书,刻苦攻读诸子百家,杂学旁收,十年如一日。
葛洪的从祖葛玄是一个方士,精于炼丹术,号称葛仙翁,他传授过一个弟子,叫郑隐。
葛洪起初跟郑隐学炼丹,后来又拜鲍玄为师。
葛洪做京官时听说交趾郡(今越南)出产仙丹的原料朱砂,请求到勾漏县当县令,以便就近采料炼丹。
晋朝皇帝同意后,他带了一家人到南方去。
到广州后,受到朋友劝阻,就留在附近罗浮山上修炼,过他的“丹鼎神仙”生涯,直到老死。
罗浮山有他的炼丹遗址。
葛洪学识丰富,著作很多,大多散佚。
《正统道藏》收入归于葛洪的著作有十几种,大部分是托名的。
现存的足以代表他的学术思想的是:《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
葛洪收集了很多丹方秘籍。
《抱朴子内篇》概略地介绍了这些内容,可说是集各家炼丹术的大成,在炼丹史上有重大影响。
《抱朴子外篇》是儒家应世之术。
《肘后备急方》中,详细记录了天花、伤寒、痢疾、结核病等传染病,还介绍了中药常山治疟疾、麻黄治哮喘、松节油治关节痛等单方,与现代应用大致相符,在医学史上有很大价值。
(见彩图中国古代炼丹家葛洪(号抱朴子)。
拓自杭州西湖葛岭石碑)
参考书目袁翰青著:推进了炼丹术的葛洪和他的著作,《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三联书店,北京,1956。
关于葛洪的神话故事
关于葛洪的神话故事葛洪,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化人物,被誉为荀子之后、老莱之先。
他不仅以其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问受人推崇,更因他在神话故事中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关于葛洪的神话故事,不仅充满了神奇和传奇色彩,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传说中的葛洪是一位修炼有成的道士,他广泛涉猎天文、地理、草木、金石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也对神话传说有着极高的研究兴趣。
在他的著作《西游记》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神话故事的描写,这些故事既充满了想象力,又富有哲理。
其中一则与著名神仙孙悟空有关的故事令人难忘。
传说中,孙悟空为了寻找仙丹修炼的方法,化身为一位智者请教葛洪。
葛洪告诉他,要得到长生不老的力量,需要找到不老不死的仙草。
于是,孙悟空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在路上,他遇到了许多情况,这些情况都需要他用智慧和机智去解决。
最终,孙悟空找到了仙草,并成功地得到了长生不老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智慧和毅力。
孙悟空不仅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还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智慧和坚持,不只是在神话故事中有用,也同样适用于现实生活中。
人们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有用智慧去应对,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除了这则与孙悟空相关的故事,葛洪还创作了许多神话故事,例如《蝙蝠记》、《灵石传》等。
这些故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层的寓意吸引了无数读者。
例如,《蝙蝠记》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自尊和自卑的故事。
故事中的蝙蝠因为自己的外貌与众不同,而感到自卑和困惑。
但最终,蝙蝠通过努力和毅力,充实自己的知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不应因他人的评价而动摇自己的自信。
葛洪的神话故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象丰富的世界,更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情感和生活道路。
这些故事让我们反思人性,思考人生的意义。
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启示。
葛洪的神话故事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中,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葛洪的诗句
葛洪的诗句
葛洪(公元283年-363年),字景伯,江苏宜兴人,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的重要文学家、思想家和道教学者。
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道教,著有《抱朴子》等重要著作,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葛洪的诗句多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感受和道教思想为主题,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情怀。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是《登高》:
神仙醉,逸吟怜玉狮。
风驱十二峰,天动一泓水。
白云横鹤驻,朱砂入鸾飞。
山色凝微月,翠花含晓辉。
这首诗以描绘登高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葛洪对于自然美的赞叹之情。
他用“风驱十二峰,天动一泓水”来形容登高时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山水的壮丽和奇特。
他还描绘了“白云横鹤驻,朱砂入鸾飞”的场景,展现了道教中对神仙和仙境的想象和向往。
葛洪的诗句中常常融入了道教的思想,他借助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着对于自然和人性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深思。
他的诗句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真理和完善自我的心境,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葛洪的诗歌成就虽然不及他的道教学术,但在东晋南朝文坛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的诗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和道教思想的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葛洪的医学著作
葛洪的医学著作介绍葛洪(281年-341年)是东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的道家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他的医学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葛洪的医学著作,包括其主要著作、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主要著作《抱朴子内篇》葛洪的医学著作主要包括在《抱朴子内篇》中。
这本著作分为10卷,总结了葛洪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医学观点,对后世的医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是葛洪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葛洪自己的医学经验和治疗方法。
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症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使用草药、针灸和气功等方法,被后世医学家广泛传承和使用。
贡献中医学理论葛洪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五行”理论和“阴阳”观念,这些都成为了中医学的重要基础。
他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内部五行失调和阴阳失衡,因此应该通过调整五行和阴阳来治疗疾病。
这种观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医学界,也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草药治疗葛洪非常注重草药的治疗方法。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总结出许多草药的治疗效果和使用方法。
他认为草药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葛洪的草药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后世,成为了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葛洪也重视针灸疗法的应用。
他认为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流动,从而治疗疾病。
他总结了许多针灸治疗的方法和技巧,为后世的针灸疗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对后世的影响葛洪的医学著作对后世的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五行”理论和“阴阳”观念成为了中医学的重要基石,为后世的中医学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他的草药治疗方法和针灸疗法也被广泛传承和使用,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葛洪的医学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主要著作《抱朴子内篇》和《肘后备急方》详细介绍了他独特的医学观点和治疗方法。
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
葛洪最著名的十句话
摘要:
1.葛洪简介
2.葛洪的十句名言
3.名言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葛洪简介】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和文化名人。
他生于公元320 年,卒于公元381 年,活动于江南地区,是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葛洪在道教理论、炼丹术、医药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他的著作《抱朴子》被誉为道教经典。
【葛洪的十句名言】
1.治乱者,必先治心;治心者,必先治身。
2.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的,只有在逆境中奋发向前,才能成就大事。
3.学问之道无捷径,才之积累靠恒心。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5.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6.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7.患难见真情,烈火炼真金。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天地之大德,生而无有。
【名言的启示和影响】
葛洪的名言传递了道家思想的智慧,深刻地影响了后世。
他强调内心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
在人生态度上,他鼓励人们敢于面对困难,持之以恒地追求学问。
在生活方面,他提倡养生之道,关注饮食健康。
此外,他还强调人际关系中真诚和宽容的价值。
葛洪的十句名言不仅具有道家思想的深度,而且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洪
2014-07-29朱伟三联生活周刊
抱朴子的名号取自《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晋朝的葛洪以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素是质朴无饰,质朴无饰乃本质。
抱朴子的名号取自《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晋朝的葛洪以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素是质朴无饰,质朴无饰乃本质--"一之间,无敢设也,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是《庄子·山木》中,卫国大夫北宫奢对王子庆忌的回答。
虚己可游世,是葛洪选择这个座右铭的原始内涵。
葛洪的人生履历很简单:先是随他老师郑隐学炼丹,郑隐是他祖父葛玄的学生。
随后,21岁时参与镇压了一次农民起义,成为伏波将军,但他无意功名,平叛结束就到洛阳搜异书去了。
东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封他爵,王导让他当咨议参军,干宝推荐他修国史,他都推辞不就。
听说岭南矿产丰富,是炼丹圣地,他就申请去当县令,进了罗浮山。
最后结局,据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引用东晋袁宏(比葛洪晚出生40多年)的《罗浮山记》载,入山多年后,忽一日,广州刺史邓岳收到他的信:当远行寻师,过时我就走了。
等赶进山里,他已经死了,死时61岁。
唐朝房玄龄等撰《晋史》,卒年变成81岁,渲染邓岳见他坐在阳光下"兀然入睡","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由此成为尸解仙。
后人根据邓岳卒年推断,认为葛洪死时61岁相对准确。
钱穆先生所撰《葛洪年谱》,则认为他"寿最高当不过六十"。
葛洪一生留下的最重要著作,就是《抱朴子》。
《抱朴子》分内外篇,外篇现存50篇,讨论人间得失,记录他的治民、修身与哲学观,从哲学角度,显然少精辟之见。
其中最后一篇《自叙》中记载他自己著作,还有诗赋碑诔百卷、金匮药方百卷,又抄经史方技杂事310卷。
现在流传下来的诗赋只剩《汉武帝内传》里的几首诗及《暇观赋》的残片,药方只剩《肘后备急方》8卷。
内篇现存20篇,记录他对仙
道的追求,包括了炼丹、辟谷、服气、导引,寻觅各种方术的过程。
以"畅玄"开头,认为玄是道的最高境界,进入玄境即能长生。
葛洪的悲剧性,在我看,就在他哲学基础薄弱,无法真正体会玄的空无境界,所以读他的"畅玄",读到是词藻华丽、想象力丰富的文学赋。
他无法真正体会老庄的"一",孜孜以求就都是特别具体的仙道。
清代严可均辑《全晋文》中,读到他遗存的一篇《养生论》,能特别明白其取向。
他把人身比国家--胃腹如宫室,骨节如百官,腠理如四衢,神如君,血如臣,气如民,所以,爱气全其身同爱民安其国。
在此基础,提出养气要除六害: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沮嫉,所谓少思少念、少笑少说,少喜少怒、少乐少悲、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观点都不新鲜,有趣在形容,他说,多思神散,多念心劳;多笑脏腑上翻,多说气海虚脱;多喜膀胱纳风,多怒腠理奔血;多乐心神邪荡,多愁头发焦枯;多好志气倾溢,多恶精爽奔腾;多事筋脉干急,多机智虑沉迷;这些都"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这样猎奇的文学素质,势必牵引他从养生机巧,走向与质朴相反的所谓上真妙道。
在《抱朴子内篇·仙经》中,他把仙人分为三等:举形升虚为上,是天仙;游于名山为中,是地仙;先死而蜕为下,是尸解仙。
他由此为成仙投入最多精力的是炼丹,阴差阳错,通过炼丹实践,倒证明了原始朴
素的化学原理,即物质皆可变化。
他说,铅加热后可变成铅粉,铅粉再加热可变成赤丹,赤丹再加热又会回到铅。
"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丹砂即朱砂。
他发明了"金丹"这个词,《抱朴子内篇》中,专有"金丹"篇,记载九丹的名称分别为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最高级第九是寒丹。
他说,炼金丹必须到名山之中、无人之地,结伴不过三人,先要食斋百日,沐浴五香,精洁之后才可炼制。
金丹的原料是金液与水银,二者本都有毒,炼丹过程如何去毒气呢?《抱朴子内篇》中没有说明。
金丹篇中,只有"以金液为巨胜之法",具体记录金液加水银合煮30天,以黄土瓯盛,以六一泥封,猛火蒸60个时辰,就都变成丹。
葛洪说,这种丹经过不同热处理,就可变成白银与黄金。
六一泥是由戎盐、卤盐、礜石(毒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七种原料合成,作用是密封容器使不漏气,又各自有不同的吸纳化解作用。
这种金丹成仙的原理,建立在黄金与水银都不能磨损的理解上。
葛洪说,丹砂成水银,水银又成丹砂;黄金则百炼不消,越炼越妙,埋在土里永久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查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说,金要炼十余次才可消毒,盐、驴马、骆驼油都能软化金;而水银与金混合的目的,也为消化金银。
李时珍记录制金丹的方法,比如用
猪皮、猪油、苦酒炼百遍;用牡蛎、酒、慈石化为水;以雄黄、雌黄合成丹;都为减少金的毒素,与金丹篇中记载的成分有相似处。
但李时珍纠正,微量金入药,有镇心作用,至于服金丹成仙,"其说盖自秦皇汉武时方士流传而来,岂知血肉之躯,水谷为赖,可能堪此金石重坠之物久在肠胃乎?求生而丧生,可谓人以黄金塞九窍,则尸不朽,此虽近于理,然亦诲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