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城址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上京
• 临潢府(今巴林左旗了林东镇)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神册三年)开始兴筑,初名皇
都。 • 926年(天显元年)扩建。 • 938年(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为辽代五
源自文库京之首。
辽上京考古工作
❖ 清道光二十六年,张穆在踏查巴林左旗山川水系时,重新发现了辽上京城址。之后, 先后有曹廷杰、李甚儒、法国人阂宣化和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经考察也认同这一看 法。至此,辽上京故城的地理位置基本为学术界所认同,
辽中京
❖ 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宁城) ❖ 辽圣宗于1007年(统和二十三年)开始兴建。 ❖ 1008年(统和二十四年)主体工程竣工。 ❖ 后因地理位置险要、且地近中原,便于与宋朝
交往等原因,中京经多次扩建,渐成为我国 塞北地区规模最为雄伟的城市。在辽中后期 作为都城存在。 ❖ 1122年(天辅六年),中京被金人攻占。
❖ 不过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辽代是有固定的都城的。 ❖ 皇帝四时转移的捺钵只是随旧俗决定一些重大军国大事的场所,不可能包揽一切
日常的行政事务。因此,设定一个固定的政权统治地是整个国家机构运转所必须 的。四时捺钵制度与都城的设立无关。 ❖ 上京的兴建既是出于统治以汉人为主的定居人口的需要,也是为进一步扩张而精 心选中的根据地。所以,辽上京应当是辽代早期真正意义上的都城。除中京大定 府以外,其他几个都城都作为辽代的陪都存在。
辽上京平面布局
❖ 布局平面:略呈“日”字形,由南北两城组成,北 为皇城,南为汉城(为汉、渤海、回鹘等族居 住区域)。皇城平面呈不规则六边形,宫城位 于皇城的中北部。
❖ “城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考古发 现上京城皇城城墙为夯土板筑,一般高出地面6 一9米.
❖ 马面遍布城墙,城门均设瓮城,南部又有汉城作 为郭城保护。城市的防御体系较为完善。
❖ 夏捺钵是避暑,与北、南面大臣议国政,遐日游猎; ❖ 秋捺钵主要是入山射鹿、虎; ❖ 冬捺钵是避寒,与北、南面臣僚议论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并接受北宋及诸属国
的“礼贡”。
辽代都城制度
❖ 因辽代存在四时捺钵制,辽皇的行在随四时而变,所以有些人认为捺钵既是辽代 的政治中心,是辽代的朝廷。故而,辽五京仅作统辖州县之用,相当于地区首府, 不能称为辽的都城。
❖ 1940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发现了辽上京皇城内瓷窑址和城外的南山窑、白音高洛 窑
❖ 1944年,我国学者李文信对上京南塔附近火葬墓群进行了勘查,这是中国学者较早 的从考古学角度对辽上京城址进行的研究。
❖ 1954年,汪宇平先生调查并清理了上京附近的白音高洛辽墓。 ❖ 1962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对辽上京皇城进行了重点勘探,并测绘了皇城遗迹平面
辽代简史
• 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 国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 朝。传九帝,国祚二百一十年。
• 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 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 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 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 夏捺钵地在永安山(在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东境)或炭山(今河北省沽源县黑龙 山之支脉西端);
• 秋捺钵在庆州付虎林(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察哈木伦河源白塔子西北); • 冬捺钵在广平淀(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
四时捺钵制
❖ 内容:
❖ 春捺钵为捕天鹅钩鱼(故有“春水渔猎”之说)及接受女真“千里之内”诸酋长等 的朝贺;
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 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 ❖ 辽五京并不是同时建立(或改造)的。上京 与中京先后作为都城和政治中心存在,南京、 西京、东京则作为陪都存在。
四时捺钵
❖ 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
❖ 四时捺钵制: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 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 住处。
皇城西南有西山坡建筑群主要由南院、中院和北 院三个较大的庭院组成。《辽上京城址勘察报告》
认为,中院是建筑的主体部分,南院是皇室服务机 构所在地。北院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也许与 祭祀活动有关。 因此,西山坡建筑群很可能就是太祖时期的宫城 所在。
皇城中部偏北的一座地势较高的山丘上,考古发 现了城垣、道路和较多的建筑基址,《辽上京报 告》将其认定为大内。但朝向不明。《辽上京报 告》推断城中15号台基为“开皇殿”,其左右当 是“安德、五莺”两殿址,就是《辽史》所称的 三大殿故址所在,是太宗天显元年扩建上京皇城 时依汉制兴建的大内宫城。
❖ 四时捺钵的时间:
❖ 正月上旬,从冬捺钵营地启行,到达春捺钵地约住60日
❖ 四月中旬,出发前往夏捺钵营地。 ❖ 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到达目的地,居50天, ❖ 七月上旬或中旬,又转向秋捺钵地。 ❖ 当天气转寒时,则转徙到气温较暖的冬捺钵地“坐冬”。
四时捺钵制
• 地点:
• 春捺钵地主要在长春州的鱼儿泺(今洮儿河下游之月亮泡)、混同江(指今送花 江名鸭子河一段),有时在鸳鸯泺(今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东南黄旗海);
•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 • 983年曾复更名“大契丹”。 • 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 • 1125年为金国所灭。 • 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
所灭。
辽代都城
❖ 辽代前后共五个都城。 ❖ 《辽史·地理志》记载,辽建有五京。“太宗以
图和地形图。
❖ 199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了年考古勘查的报告,
❖ 即《辽上京城址勘查报告》,这个报告是目前关于辽上京城址考古最为详尽、最 为重要的考古资料。
❖ 1997年8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辽上京进行了试掘,获得了具有明确地层关 系的重要资料。
❖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辽上京城址 皇城南门大顺门和大内宫殿区的南北大街进行了试掘,清理出十层路面,路面宽度 一米不等。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辽上京皇城和汉城内分别进行了试掘,详细资料 未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