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自考知识重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艺术的存在方式,来说明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
、他律性性:艺术品为接受主体而存在,同时受创作主
、形式符号性:创作主体要将审美经验和意象创作传给
就要将它外化为特定的符号形式凝聚在艺术品
体通过这种
、开放性:艺术品作为中介,要向创作主体开放,才能
要向接受主体开放,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本身是一种中介,是一种审美对象)
作用于人的方式,对欣赏者的功能,与德
、美感是动物性本能的升华分析:
、这个说法即有对也有错
、对在它指出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
、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自于动物性性本能但超
做题目的时候要紧扣
、简述罗丹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这里的丑是艺术作品的丑,这
、艺术作品的美不美不在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和丑,生活
、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
、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的方法,实验
、命运悲剧说:
、古希腊悲剧的基本形态
、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所支配的,是先天的,一种不可
、常常表现为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仅无所作为,而且结

、寓教于乐
、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
是美的结构,也即是“有意味
、这是一种从美学的本质来界定美学的学说。
、艺术品的他律性:
、艺术品的中介功能是为他者存在的,受他者制约
、艺术品的基本物质即受创作主体制约,又受制于接受
、仿象:
、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而创造出来的意象
、在感性形态的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
、趣味教育:
、梁启超提出来的美学教育
、席勒的美育观:
、他在自己的《审美教育书筒》中阐述了自己的美育观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自由的惟一途径
、审美能够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善人性,
、有意味的形式说:
、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
、他认为美学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这种常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能够激发
、丑的特点:
、由丑引起的情绪反应也是一种审美情感
、丑的审美形态,常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
、为什么说艺术创作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艺术首先产生在意象的生成及其
艺术的开始是以意象的生成为标志的,在艺术活
贯穿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
、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唯物辩证的解决了美学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有巨大的历史感
、审美需要是从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本质
、 Leabharlann 而自己不敢为。做是一天,不做也
不敢做一定不成功。从现在开始不
都要想想所要达到的目的
两样的复习方法与要用于古(二),从现
、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感性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
、美育不需要强制或勉强,它是一种心甘情感,乐而忘
、不仅满足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激励欣赏者创
、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要求作品艺术即符合艺术规律,又要有魅力,能够感
、表现说:
、兴起于西方18、10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
、批评模仿说的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应表现主体的情感,
、这是从艺术的本质来界定艺术的学说
、立普斯:移情说
、贺拉斯:《诗艺》;亚里士多德:《诗学》
、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的重建
、艺术鉴赏就是艺术接受
、美育:依据的是理想原则和情感尺度,是自觉性的,
、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对德育的实施有促进作用
、美育内在的包含德育
、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
、以人的审美心理存在为基础
、以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一定的审美环境
、将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密切关联起来
、将美学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问题关联起来
、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
、它处于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
、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
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
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出了预期郊
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
、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
、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去性
先于主、客体的存在,感性直观的关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自由的关系
、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所以审美关系是一种感
、审美关系不是理性认识关系,而是感性体验关系
、其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关系的存在而存在,而不是
、呈现:通过感知将对象呈现出来
、构成:通过想象使对象构成
、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
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
、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
它体现出主体
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
、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
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
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
丑都可以成为艺术品所表现的内容,艺术的创造
、生活中的丑创造艺术中的美,不是将丑变为美,而是
、艺术作品可以表现真实的生活,使人明辩是美丑,本
美是什么,这里的丑是艺术品表现的
这里的美是艺术品表现了真实的生活后,而
艺术品的这种感染力就是美,所以
艺术作品的丑,生活中的丑,这里的美:艺术
、审美理想:
、非强制性的,以趣味为目的
、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
、集体无意识:
、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
、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遗传下来的一种人类普遍的、
、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
、这是从艺术的起源来界定艺术的学说
、美学研究对象: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通过艺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
、崇高:
、具有粗犷、博大感性特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
、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
、引起人们的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
、美育代宗教说:
、由蔡元培提出;
、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
、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
、朱光潜:主张美是客观的
、娱乐说:中外艺术美学家关于艺术功能的学说。娱
所愉悦性看成艺术的最主要特征,该学说
、意境: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它是指运用意象,在
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意境是所有优秀艺术品
、喜剧性:以笑为标志的喜剧性是人类生活和艺术的
它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社会中不协调形
从而肯定美的艺术、生活现象、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
、审美活动的特点: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审美需要
、审美活动不是对功利的追逐,而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审美活动也是有凭借的,审美主体始终结合着审美对
、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区别: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非自然特
、艺术品是艺术家意象的结晶,而非抽象思维的产物
、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
、最高的精神交流
、有限无功利和最高功利的统一
、审美活动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统一。
、为什么说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把握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研究艺术能更好的把握审美对象的本质
、研究艺术是把握审美观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实际上有方法,但是没有勇气去想如何去做,
、美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种,它是以审美活动的方
完善人的审美
促进人的人性发展的教育。它有情感性,愉悦
、博克: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将崇高和优美
、悲剧性:
、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和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发生
、在主人公感性生命遭遇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
、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以
、评价:将构成后的形象加以评价
、美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在性质上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学
、美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
、即便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对美学研究的重要性也不同
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
、德育:依据的是现实原则和社会尺度,有一定
侧重于对善的行为的逻辑判断,培养有道德的
、这种理论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层次,但是乃没有解决艺
、优美的特征:
、是一种超然优美的人生境界
、是秀雅协调的外在表现
、和谐化一的内容
、是一种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审美理想决定了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和作出的评
、审美理想是一种人生修养,直接决定了审美活动成为
、是主体心目中完善的美的体现
、它始终显现在审美表象之中,它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
、它始终处于主体审美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
、美育是感性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美育不
是一种心甘情感,乐尔忘返,使人不得
、美育可以满足欣赏者的情感生活,也可以激励欣赏者
、美育与德育结合可以陶冶情操,泄导身心。
、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生命的机械化:
、由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来的
、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创造,生命的反面是动作、姿
、喜剧产生的原因正是动作、姿态的机械化
、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符号说:
、由美国苏珊·朗格提出
、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是一种非抽象的情感
、寓教于乐:
、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
、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审美直观:
、直观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
、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
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
征。
、审美理想:
、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