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美育,是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美学思想的深刻的现实意义,也集中体现在他的美育实践上。
他的美育思想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美育学说,也继承了祖国教育史上的美育传统经验,又进行了广泛的美育实践,他的美育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①“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提出,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
辛亥革命失败后,教育界有一股“尊孔读经”、鼓吹“一切归功与宗教观,遂欲以基督教导国人”的迷信宗教的思想浪潮。
对此,蔡元培于一九一七年四月八日在北京神州学会上演说,首次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
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1917年)、《美育》、《美育代宗教》等文章中,对“以美育代宗教说”从心理学与教育学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心理学方面,蔡元培指出:“自兄弟观之,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之作用而构成。
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为三种:一曰智识,二曰意志,三曰感情。
最早之宗教,常兼此三作用而有之。
”蔡元培又分别予以说明,他认为原始初民将“生自何来?死将何往?创造之者何人?管理之者何求?”等问题视为“一种不可思议之事”,在这种情况下,有宗教家勉强解答之,并认为这是知识附丽于宗教。
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宗教缺乏科学依据的解答满足了人们对于许多事物的好奇,由此蔡元培认为宗教有智育的元素在里面。
但是之后蔡元培对于宗教在近代的智育功能进行了否定:“迨后社会文化,日渐进步,科学发达,学者遂举古人所谓不可思议者,皆一一解释之以科学。
”蔡元培还举了很多例证,如“日星之现象,地球之缘起,动物之分布,人种之差别,皆得以时理化、博物、人种、古物诸科证明之。
”“此知识作用离宗教而独立之证也。
”蔡元培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可以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了,所以不需要用宗教的臆测来进行智育了。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无论何等宗教,无不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之条件”,宗教具有的保守性和排他性,对智育是有害的。
宗教附丽于意志方面,蔡元培这样认为,“且吾人生而有生存之欲望,由此欲望而发生一种利己之心。
其初以为非损人不能利己,故恃强凌弱、掠夺攫取之事,所在多有。
其后经验稍多,知利人之不可少,于是有宗教家提倡利他主义。
”宗教家所提倡的利他主义,蔡元培认为是宗教中多包含的德育的因素。
蔡元培接着指出了意志与宗教的分离,“宗教家对于人群之规则,以为神之所定,可以永久不变。
然希腊诡辩家,因巡游各地之故,知各民族之所谓道德,往往相互抵触,已怀疑于一成不变之原则。
近世学者据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之公例以应用于伦理,则知具体之道德不能不随时随地而变迁;而道德之原理,则可由种种不同之具体者而归纳以得之;而宗教家之演绎法,全不适用。
” “所以道德标准不能以宗教为依归。
……宗教对于德育,也是不但没有益处,而且由害处的。
”在提出知识、意志与宗教的分离之后,蔡元培认为宗教之所以还有市场,“惟有情感作用,即所谓美感。
”各种宗教的建筑物上的雕刻、图画等,都具有美术的价值,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蔡元培认为“美术之进化史,实亦有脱离宗教之趋势。
”“及文艺复兴之后,各种美术,渐离宗教而尚人文。
”他还将美育与宗教进行了比较,指出美育代宗教之必然性:“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宗教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最后他得出“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带宗教。
”的结论。
②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当开端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以燎原之势席卷整个中国上层文化时,激进的文化革命人热切希望打倒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封建专制文化,提倡自由和民主,强调科学教育。
蔡元培对新文化运动一面给予正面的肯定,以及一定的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他也对文化运动推行科学教育的主张加以补足,认为科学教育与美术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正如蔡元培所说文化不是简单的,是复杂的。
运动不是空谈的,是要实行
的。
要透彻复杂的真相,应研究科学。
要鼓励实行的兴会,应“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这是蔡元培先生在1919年郑重呼吁国人的。
蔡元培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分析出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弊端:口号大于行动;借主义之名达到一己私欲;缺少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耐力和信心。
“(1)看得很明白,责备他人和周密,但是到了实行的机会,经小小的利害绊住,不能不牺牲主义。
(2)借了很好的主义做护身符,放纵卑劣的欲望;到劣迹败露了,叫反对党把他的污点影射到神圣主义上,增加发展的阻力。
(3)想用很简单的方法,短少的时间,达到他的主张;经几次挫折,就觉得没有希望,发起厌世观,甚至自杀。
”在这里,蔡元培批评了新文化运动中某些人对文化、对中国、对欧洲、对世界,甚至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不能有效的调合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只是凭着一时的热血与冲动实行盲目且急切的行动。
这些人虽然看似积极前卫,实际上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不够坚实和完善。
因此,蔡元培提出要以美术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情操,使之拥有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使之消除划分人我的偏见,并保持永恒和平的心境,这样才能达到文化运动的真正目的。
蔡元培的这种主张,不乏有美学的唯心主义倾向,但也有美感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颇有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色。
蔡元培作为中国的一大学者,其研究学问可以超越世俗,而作为近代最有影响的教育学家,他思想中势必有教育救国的强烈想法,所以他的美学功利思想就不足为奇了。
对当时的美育现状,蔡元培感慨地指出:“书画,是我们的国粹,但都是模仿古人的。
古人的书画,被有钱人收藏了,作为私人奢侈品,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建筑、雕刻,没有人研究,在淆杂的剧院中,演那单调的音乐,卑鄙的戏曲,在街上,只见车马重撞拥挤,商铺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那恶俗的画纸;在这种环境中,怎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情感呢?”
所以,蔡元培希望从事文化运动的人不要忘记美育,且提出了中国美育的方向:在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去体会、发现其中高雅、优美、崇高,获得超出现象世界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精神世界的美的享受,领悟到超越时空限制的人生真谛。
文章引用自: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提出,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
辛亥革命失败后,教育界有一股“尊孔读经”、鼓吹“一切归功与宗教观,遂欲以基督教导国人”的迷信宗教的思想浪潮。
对此,蔡元培于一九一七年四月八日在北京神州学会上演说,首次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
③美育实施方法
在提出了“文化不要忘了美育”之后三年,蔡元培又发表了一篇美育实施的方法,深入详备的探讨了美育实施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将美育实施划分为三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三部分相互贯穿,相依相成,构成了人一生完整的美感教育流程图。
蔡元培美育教育实施具体的途径:
(1)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审美启蒙教育的始发站。
胎教。
蔡元培说:“我们要彻底的教育,就要着眼最早的一步。
”经现代实验心理的验证,胎教确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孕妇要在一种平和活泼的空气中生活,感受四周优美的环境,使心情愉悦,这样次没有不好的影响传给胎儿。
在这里,蔡元培将孕妇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得无微不至,比如四处的花虫鸟草、孕妇可听的音乐,可做的运动。
育婴院,家庭。
它们都应符合婴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
“其中陈列的雕刻,图画,可多选裸体的康健儿童,备种种动静的姿势,隔几日可更换一套。
音乐选简单静细的。
院内成人的语言与动作。
都要有适当的音调态度,得以做儿童的模范。
就是衣饰也要有一种优美的表示。
”
幼稚园,主张美育课程迎合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主接受舞蹈、唱歌、手工课,培养他们对美的兴趣。
幼稚园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环境与老师家长的教育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此时的美育也很关键。
(2)学校美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人一生中的儿童、青少年时代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正是一个人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的形成时期,所以学校美育尤为重要。
普通美育。
“儿童满六岁,就进小学校,此后十一、二年都是普通教育时期。
”普通美育的范围不仅限于音乐、图画、文学,而是包括学校的所有课程。
“例如数学,仿佛是枯燥不过的了;但是美术上的比例、节奏,全是数的关系;截金术是最显的例。
数学的游戏,可以引起滑稽美感。
几何的形式,是图案美术所引用的。
理化学似乎机械;但是声学与音乐,光学与色彩,密切得很。
雄强的美,全是力的表示。
美学中有‘感情移入’论,把美学形式都用力来说明他。
文学音乐图画,都有冷热的异感,可以从热学上引起联想。
磁电的吸拒,就是人的爱憎。
有许多美术工艺,是用电力制成的。
化学实验,常见美丽的光焰,原子的排列法,可以助图案变化。
图画所用的原料,有许都的化学品。
星月的光辉,在天文学上不过映照距离的关系,在文学、图画上便有绝大的魔力。
矿物的结晶,闪光与显色,在科学上不过自然的结果;在装饰品便作重要的材料。
植物的画叶,在科学上作为保护生命的作用,或雌雄淘汰的结果;在美术、文学上都为美观的材料。
地理上云霞风雪的变态,山岳河海的名胜,文学家、美学家的遗绩;历史上文学、美术的进化,文学家、美学家的逸事;也都是美育的资料。
”蔡元培主张把美感教育贯彻到智育、德育中;同时又在智育、德育的各个学科中挖掘美育的材料,使智育、德育与美育相得益彰。
专门美育学校。
“爱音乐的进入音乐学校,爱建筑、雕刻、图画的进入美术学校;爱演剧的进戏剧学校;爱文科的进文科大学;爱别的转科的就进别的专科学校了。
但是每个学校的建筑式、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育的条件;可以时时举行辩论会、音乐会、成绩展览会、各种纪念会等,都可以利用他来普及的美育。
”蔡元培的这些观点对今天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中小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具有批判意味的。
蔡元培所认为的教育是应该合符大众的要求,同时尊重人自身的个性,带有寓教于乐的观点,而今天的教育却基本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3)社会美育。
专设机关,包括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影戏馆、历史博物馆、古物学陈列所、人类博物馆、博物学陈列所与植物园、动物园。
蔡元培将美育与文化建设发展联系起来。
通过国内外优秀文化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操,净化人们的审美理想,这确实是一个明智而伟大的主张,对于文化的态度,蔡元培是摒弃那些低俗的、卑劣的,而高度评设置,及社会生活环境,如道路、建筑、公园、名胜、古迹、公坟等。
蔡元培特别重视环境(价那些高雅的文化,认为后者才代表了文化发展的方向,才能引起人们活泼美好的情感。
地方的美化。
蔡元培说除了上述特别设备外,美育的实施还得益于一种普遍的包括物质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对人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影响。
环境塑造民族的性格。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美育的实施少不了地方美化这一环节。
④美育的功能
关于美育的功能,蔡元培亦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在此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亦有不少成果问世,如张正江的《蔡元培论美育的作用和意义》、钱雯的《蔡元培美育功能论述评》及范国权的《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等。
1934年,蔡元培在为金公亮编的《美学原理》一书写的序言中说:“我以为如其能够将这种爱美之心因势而利导之,小之可以怡性悦情,大之可以治国平天下。
……至少可以少闹许多乱子。
”实际上,通览蔡先生的论述,可以将他对教育功能的论述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为“立人”,“怡性悦情”。
二为“立国”,即“治国平天下”。
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主张实行五育并举。
前三种教育是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以现世的的幸福为目的,有“立国”之意。
后两种教育则超脱于政治,追求实体世界的幸福,即对于人类自身的一种终极关怀。
要实现蔡元培所说的世界观教育,美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津梁。
通过美育,使人们摆脱人我之见、超越利害生死,这正是美育所具有的超功利特征。
美育还有陶养感情的作用。
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一文中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
要转弱而为厚,有待于陶养。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养感情?因为他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 他又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故为达到美育实施之艺术教育,除适当之课程外;尤应注意学校的环境,以引起学者清醇之兴趣,高尚之精神。
”通过美育,培养具有高尚之精神、健全之人格的人,是美育的重要目的。
人作为人,追求的不仅仅是有衣裳穿、有房子住,人还需要精神,还需要在生存之外享受人生。
蔡元培在1930年接受《时代画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每每在听了一首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者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享受了人生的乐趣,……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
那么,虽然不能说战争可以完全消灭,至少可以毁除不少起衅的秧苗了。
”通过美育,不仅可以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于社会的稳定也是有益的。
科学与美育,是蔡元培所大力提倡的。
在论及科学与美育时,蔡元培认为“科学愈昌明,宗教愈没落;物质愈发达,情感愈衰颓;人类与人类便一天天隔膜起来,而且相互残杀。
本是人类制造了机器,而自己反而变成了机器的奴隶,受了机器的指挥,不惜仇视同类。
”蔡元培提倡美育,就是要人类在自身被机器所异化的时代,找回他们失落的情感。
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和实践家,他积极从事于祖国的教育事业,著文立说,阐述美育理论,敦请文化教育界和全社会加大对美育的承认和重视。
他坚决主张美育应该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美育的倡导是功高过人的。
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深刻的揭示了美育代宗教的大趋势。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不止一次的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
1938年2月8日,离蔡元培先生逝世两年的时候,他为《居友学说评论》一书撰写序文时说:“余在二十年前,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一种主张,本欲专著一书……而人事牵制,历二十年之久而未成书,真是憾事”。
我们通过对蔡元培先生有关论著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至少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第一,“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性;第二,“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
蔡元培先生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性。
首先,蔡元培通过对宗教欺骗性的批判和对宗教本质的揭示,从理论上动摇了宗教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在他看来,“初民时没有科学,一切人类不易知道的事,全赖宗教去代为解释”,[1]而社会向前发展了,宗教的神秘主义性质却没有改变。
他认为,宗教是排斥现实世界和现世幸福的,企图让人们“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而把具体世界忘掉。
这样一切困苦便可以暂时去掉……”,[2]这样引导人们回避现实,其本质就是一种精神欺骗。
蔡元培先生曾经分析复杂的宗教,求得它最后的原素,不过是一种信仰心。
亦即人内心中存在的崇拜与敬畏。
同时他又指出,这种信仰心又绝不是至高无上、永远不变的,而是以哲学中的玄学为标准,受哲学的影响和制约;哲学进步了,人的信仰心也会进化和改良。
这些分析不仅揭示了宗教存在的本质,而且也瓦解了宗教所谓永恒的神圣地位,这在当时颇具理
论深度,从而成为“以美育代宗教”命题的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批判“美育附丽于宗教论”,进一步阐明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在对待宗教与美育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观点对立的两派:一派坚持美育要继续与宗教合为一体;一派主张美育应与宗教分离而独立发展。
蔡元培明确的反对前者而主张后者。
在他看来,宗教具有慰藉感情的作用,但无论那种宗教都具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的偏狭性,所以,“以此两派相较,美育之附丽与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养之作用,而转以激刺感情”。
所谓激刺感情,就是宗教把人们的感情活动引导到现实政治斗争和利害关系中去。
在当时的中国有些佛教徒不仅承袭“崇拜舍利受持经忏之陋习……不惜于共和时代,附和帝制。
宗教之为累,以至于此。
皆激刺感情为之也”。
[3]因此,与美育相比,宗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
“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若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
要使感情勿受污染和刺激使感情为纯正之感情,同时要满足人性发展的内在需求,那就只有舍宗教而取美育。
因此,“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性也就成了必然的论断。
对“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问题,蔡元培先生也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在《以美育代宗教说》等文中,蔡元培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对人的精神作用与宗教的关系之演变作了历史的分析,对以美育代宗教的必然性作了有力的论证。
蔡元培把人的精神作用分为三种:知识、意志、感情。
他认为,“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作用而构成”,最早的宗教常包含有此三种作用,即知、情、意三者都是附丽与宗教的。
知识作用附丽于宗教表现在:把人类的起源、生命的存亡、社会的兴衰治乱等等问题都归于神,如旧印度教归之梵天,基督教推本于上帝。
感情附丽于宗教表现在:利用人们美的活动作为诱人信仰的方法和祈祷的形式,以培养人们的宗教感情,如歌舞、壁画等寄托和表现感情的形式,一直都被宗教所利用。
意志作用附丽于宗教表现在:用宗教的劝说支配人们的意志活动,总之,同知识、意志一样,感情作用也必将随社会的发展而摆脱宗教的束缚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在《以美育代宗教》、《美育代宗教》等文中,蔡元培从教育发展的视角,对以美育代宗教的必然性进一步作了论证。
“宗教本旧时代教育,各种民族,都有一个时代完全把教育权委托于宗教家,所以宗教中兼含着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元素。
说明自然现象,记啼创世次序,讲人类死后世界等等是智育。
犹太教的十戒,佛教的五戒……是德育。
各教中礼拜、静坐、巡游的仪式,是体育。
宗教家择名胜的地方,建筑教堂,饰以雕刻、图画……有超出尘世的感想,是美育”。
[4]
与前文相类似,蔡元培先生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德、智、体三育均已渐离宗教。
他认为科技发展以后,不但自然历史、社会状况可用归纳法求出真相,就是潜意识、幽灵一类的东西,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宗教上的说法不攻自破,所以宗教与智育无关。
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发展以后,知道人类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不同,所以现代人的道德必须符合现代社会,而绝非千年以前的先贤可以为之预定;而宗教上所列的戒律往往出自千年以前,不仅挂漏太多,而且与现实不符之处甚多,所以德育方面也于宗教无关。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运动场、疗养院的设置也因人而有适当的布置,运动方式极为复杂,旅行的便利,也日进千里,已非宗教仪式所能比拟,所以体育方面,也与宗教无关。
于是,宗教上所被认为尚有价值的也就只有美育元素了。
然而宗教中的美育因素作为宗教的一部分就必然引起审美者的联想,从而受到宗教中智育、德育各部分的影响。
如此,则所谓慰情作用必然会演变成“激刺感情”,美感也就不再是纯粹的美感。
所以,他坚定的认为,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只能以美育代宗教。
二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有必要重提和实践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蔡元培先生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家,其“以美育代宗教”说是出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提出来的,他对美育性质、内容、作用的理解也要受到阶级的、历史的局限,而且由于社会制度的、政治的原因,其主张的实现也缺乏现实的基础。
然而,我们重提“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也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当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蔡元培先生所处的时代是有本质区别的,但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仍然面临着各种思想意识的挑战,也包括宗教意识的挑战。
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由于采取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发展,这就必然造成外来的、内部遗留的重新滋生的各种思想意识的客观存在。
同时,国内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也给各种思想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我国的宗教有了迅猛的发展,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信仰宗教的人,不仅在数量上稳步增长,而且在年龄、职业、地域、文化层次等范围上日益扩大。
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的,但对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来说是与其最高的理想和发展方向不一致的。
我们国家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