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1-21T14:17:08.82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4期作者:曹振洋李怡琨李修崎尚韧张杰
[导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居民财产的累积以及财产性收入渠道的扩大,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速加快。
曹振洋李怡琨李修崎尚韧张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北京市 100048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居民财产的累积以及财产性收入渠道的扩大,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速加快。但是居民财富分布差距的扩大化和复杂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线城市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和复杂化,成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需要高度关注。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是凭据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以及辐射力综合判定出的,可见经济实力对城市等级的划分有重要影响。我国的差异较大各线城市发展状况使得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差距。笔者将根据各线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异,实证研究了我国各线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贡献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消费,投资多元化,财富效应
一、导言
(一)选题背景
在我国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学界尤为关注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世界各国对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动力已经普遍的认同。尽管近些年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很高,但是学界却也出现一种我国“消费降级”、“住房压力影响消费能力”的热议。这就需要提出我国内需的状况,根据近些年的市场状况我国内需呈现出一种“羸弱”的态势,也就是内需不足。导致我国内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率不高并且消费热度具有下降的趋势,没有形成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的消费市场,导致我国内需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国际上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消费的需求量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而我国恰恰与之相悖,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消费需求所呈现出的趋势却不尽人意。
当前我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动力从需求角度来看依然是投资和出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这一经济增长模式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失灵的冲击,比如全球投资赤字和国际收支不均衡会影响到我国的对外投资和劳动力出口这两大优势,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在实现转轨的过程中出现巨大的危机。因此要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和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就需要拉动内需,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随着我国投资方式进入多元化的时期,人们更加容易利用个人的财产来获得收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还能够让居民在收入预期上处于乐观状态,从而带动居民现期消费。显而易见,财产性收入必将成为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和释放其潜力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价值
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研究如何通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以及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理论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投资模式的出现,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良好成效,逐渐成为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理论界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涉足较浅,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利于补充当前互联网金融产品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研究空白,将会促进现有居民财产性收入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各线等级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状况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各线城市财产性收入对消费情况的影响,有利于在宏观上把握我国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并且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持。
2、实践价值
基于我国各线城市探讨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新颖性和现实意义,然而基于各线城市现状的讨论目前处于逐步探索、积累经验的“新大陆”阶段。由此,针对财产性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既对促进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合理增长有重要的意义,也对缩小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的收入差距、协助建成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有重要的价值。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我国各线城市的基础上对财产性收入如何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进行了理论探讨,阐述了我国各线城市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分析了主要的几类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各线城市实证研究了财产性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且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
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笔者团队调研数据,基于皮尔森相关系数以及构建消费效用函数,对我国各线城市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
国家统计局给出了财产性收入较为准确和详实的定义,财产性收入指通过家庭所有的动产、不动产而取得的收入,主要包含通过出让财产的使用权所取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通过财产营运所取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一)基于投资市场分析各线城市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随着我国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居民的投资方式已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包括如银行等传统的投资方式,也包括股票、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的投资方式。正是由于这种投资方式多元化,并且当前我国处于投资的黄金时期,必然会使拥有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人能够通过进行投资来获得大量的财产性收入,从而走向富裕;而缺少这两类资产的人则会因丧失财产性收入这一收入而愈加贫困,也就是产生一种“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现象。
各线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的会令财产性收入会产生“马太效应”,即与拥有财富较少的居民在缓慢积累财富过程中相对困难的状态,拥有财富越多的人获取财富时会更加容易和快速。如果令这一效应长期持续下去将会导致我国各线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增
大,由此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导致我国内需不足状况得不到改善。(二)基于财富效应传导机制分析各线城市财产性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是指通过消费的影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过程。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然而这两类财产的价值属性和流通程序在我国各线城市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带来了各线城市居民消费状况的不同。
1、长期视角
我国各线城市之间由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差异将会逐渐缩小。笔者认为这一趋势的原由主要有二:其一,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正逐渐走向成熟,而互联网的发展在各线城市之间具有比较均衡的特点,势必会带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趋同,因此各线城市之间的金融差距将会不断缩小;其二,我国在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也将会越来越高,就会带来人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人民对金融的了解将会不断地深刻,但也不可忽视一点——由于教育是各线城市或者说各地方自己投入的,这样会带来教育水平在各线城市上的差异。我国各线城市之间由于实物资产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差异比较稳定,仍然呈现出“与城市等级匹配”的特征。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以用我国房地产市场来进行论证。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是与城市等级相匹配的,即随城市等级上升房产价格越高,这是竞争市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说各线城市之间的经济实力决定房产价格。为了保持经济效率以及由于各线城市之间的现有差距,各线城市实物资产的价值很难实现均等化发展。
2、短期视角
不论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资产,在短期来看,我国各线城市呈现一个这样的现象“与城市等级相匹配的财富效应传导对居民消费影响”,即一线城市财富效应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二线、三线、四线、五线。
三、各线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一)各线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与特点
1、财产性收入占比小但增速快
笔者在结合了2017年度《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之后,定量的分析了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总体状况。从表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出一个线性递增的趋势,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是在逐年递增的,但表1也清晰的反映出目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总收入中的占比是比较小的,且这一比重的增幅也是不尽人意的。表1 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表
2、出现“与城市等级相匹配的投资方式多元化”现象改革开放为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使得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渠道日益多元化。尽管投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随着各线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与城市等级相匹配的投资方式多元化”现状,这一现象的产生的根源是各线城市的经济基础不同。比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由于资金财产丰富、金融制度完善,就会产生比较全面的投资网络;相应的欠发达的城市则会出现投资方式比较落后的状况。
(二)影响各线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
笔者在结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各线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其中包括客观现实因素和主观人为因素两大类。
1、客观现实因素——各线城市的经济实力
各线城市由于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财产性收入这一收入形式也出现了等级分化。(1)经济实力决定投资市场实力
前文提到,财产性收入的几大来源形式有房地产、股票以及理财等。城市的经济实力比较落后,那么相应的其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以及理财市场的制度建设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我国房地产市场拥有很多的投机机会,但也因城市等级出现了分化。如各大一线城市由于流动人口比较多,房产的租赁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二、三线城市,流动人口比较少,房屋租赁需求也相对较少,难以支撑房屋租赁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从而难以产生较多的财产性收入。(2)经济实力决定财富拥有量
城市的经济实力决定居民的财产拥有量,而居民的财富基础可以体现在财产的拥有量和财产结构上。基于一般情况而言,居民财产的存储量越大,所能够衍生出来的收入也就会越多,这一部分衍生出的收入就是财产性收入。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盈余令财产能够不断得到补充和累加,而得到不断积累财产又会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二者形成良性循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所以,工资水平的差异决定了财产存储量的大小,也就影响到居民财产性收入多少的程度。随着这几年人均存款的比重已大幅下降,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迅猛发展,由此衍生的房租、股息红利收入不断增加,丰富了财产性收入的来源,也为我国各线城市居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性。
2、主观人为因素——居民的个人因素
经由笔者分析,主观人为因素也就是居民个人因素中的文化水平差异、技术水平差异、专业能力差异,以及所在行业不同、从事职业不同、工作资历不同都会对居民取得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众多学者提出居民的个人因素对收入的高低是有影响的,但是个人因素与财产性收入的相关性却不太显著。
四、各线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