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cmh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性变异

毒力和致病力

自然史和感染谱
病原体进入人体状态

定殖
病原体附着于人体皮肤或者黏膜—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
感染
病原体进入易感宿主体内复制或生长发育的过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自然史和感染谱

宿主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的轻重程度、频 率称感染谱又称感染梯度。 病原体被机体清除。
传播过程

空气传播

气溶胶

病原体通过气溶胶(5μm的雾粒)形式进入易感宿主的呼吸道。 飞沬导致的传播不属于空气传播,-直接传播

飞沬核

通常由病例产生的飞沬中的水分蒸发后形成飞沬核,其可在空气 中悬浮较长时间
可吸入颗粒物,指在空气中直径<= 10μm的颗粒物,病原体附其 上随呼吸道进入人体上下呼吸道 可从土壤、衣物、寝具或污染的地面产生
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曹明华 2015-1-15
内容
1. 2. 3. 4. 5. 6. 7.
前言 基础知识 传播过程 流行强度 传播动力学 传染病预防控制原则 传染病防控实践的关键问题
一、前言

人类与传染病的的斗争远没有停止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出警告: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 出现的传染病。

在暴发疫情处臵中。确定并控制传染来源是控制疫情的重 要手段

隔离患者 控制污染食品
传播过程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

病原体直接从传染来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 直接接触

触摸 接吻 性交



眼结膜、鼻黏膜、口腔黏膜接触到患者的飞沬 直接接触含有病原体的器官组织、污水或土壤 被患病动物咬伤 垂直传播
毒力 狂犬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天花 肺结核 麻风病

天花 麻疹 水痘
中 低 极低
风疹 流腮 季节性流感
肺结核 麻风病
脊髓灰质炎 麻疹
水痘 风疹 季节性流感
病原体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

病原体感染宿主后引起宿主免疫应答的能力。 保护性免疫应答---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导致机体损伤的变态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接种疫苗 群体性预防性服药 隔离足够数量的患者 治疗患者缩短传染期 减少人群相互接触的频率



R=1,疫情将呈现平稳 R ﹥1,疫情将呈现持续上升 R=X R0=(1-f) R0 <1 f ﹥(1-1) R0 f免疫接种率、隔离率等
传染病预防控制原则

增加个体抵御传染病的能力
4
2015-1-15
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疾病



1980 1981 1982 1982 1982 1983 1983 1986 1988 1988 1989
5
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I型 T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金葡萄球菌产毒株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II型 白血病 大肠杆菌O157 :H7 出血性肠炎等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幽门螺旋杆菌 胃炎、胃出血 卡氏环孢子虫 顽固性腹泻 埃利克体 人类埃利克体病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6 2015-1-15
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疾病

猪链球菌病(2005年8月) 新型布尼亚病毒 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 H7N9型流感(2013年3月) 手足口病 O104大肠杆菌性肠炎(2011年5月)
7
2015-1-15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
特定传染性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直接从感染的人、动
传播动力学

科学合理制定人与人直接传播的传染病防控策略

代间距

从原发病例的发病日期与其传播感染导致的续发病例发病日期的 间隔 描述可以人间传播疾病的传播情况 长短与病原体的潜隐期、潜伏期密切相关 代间距越短,表明该传染病有效传播速度越快,疫情容易迅速在 人群中播散
传染病的代间距示意图
续发病例
潜隐期 潜伏期
传染期 临床表现期
病原 传染 原发病例
潜隐期
传染期
潜伏期
临床表现期
病原 感染
代间距
传播动力学

再生数

用来描述某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能力的指标

基本再生指数

一个病例进入到易感人群中,在理想条件下可感染二代病例的个数 R0=单位时间内接触人数×每次接触传播的概率×传染期 现实中,当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具有对该病的免疫能力,或对一 定比例的病例实施了隔离等措施时,原发病例引起的续发病例数将下 降,此时的再生数为实际再生数 R=X R0(X为校正系数)
病原体传染力、致病力、毒力

传染力

病原体导致易感宿主感染的能力

续发率测量

致病力

病原体在人群中造成临床显性感染的能力

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测量

毒力

病原体感染宿主后引起严重疾病的能力

重症病例比例或病死率测量
常见传染病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等级比较
严重等级
传染力
致病力 天花 狂犬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 麻疹 水痘 季节性流感 风疹 流腮 脊髓灰质炎 肺结核 麻风病

实际再生数


传播动力学
R的作用

常见传染病的基本再生指数
病种 麻疹
百日咳 白喉 风疹 天花 脊灰 流腮 SARS 甲型H1N1流感
R可以用于判断疫情发生发展趋 势

基本再生指数(R0) 12~18
12~17 6~ 7 6~ 7 5~ 7 5~ 7 4~ 7 2~ 5 1~ 2
R <1时,疫情将呈现下降趋势
2015-1-15
3
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疾病
年代
1972 1972 1973 1975 1976 1977 1977 1977 1977
病原微生物
萼状病毒 弯曲菌 轮状病毒 微小病毒B19 小隐孢子虫 埃博拉病毒 嗜肺军团菌 汉坦病毒 肠弯曲杆菌
病名
腹泻(暴发) 腹泻(暴发) 婴幼儿腹泻 慢性溶血性贫血 急性和慢性腹泻 埃博拉出血热 军团菌病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空肠弯曲菌肠炎
最长潜伏期
宿主反应
死亡
重症 临床 疾病 中等程度 轻症
病原体感染无 临床症状 无临床 疾病 病原体暴露 未感染
传染病感染谱的冰山现象
传播过程

传播模式
病原体 易感宿主 贮存宿主
病原体
侵入门户 传播途径
排出门户
宿主
环境
传染病三角模型
传染病环状模型
传播过程

传染来源

携带病原体


人 动物 物体(玩具等用品) 物质(食物、水、土壤)

暴发


流行


某种传染病在较大的地域内的病例数超过了预期水平 不同地区、人群和时间范围,判断传染病是否流行的预期值标准不同
某种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发生流行,或者跨洲流行 指疾病或病原体在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人群中持续存在 在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人群中发病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大流行

地方性流行
物、贮存宿主,或间接通过植物、动物、媒介生物、 非生命环境传播给易感宿主所导致的疾病。 病原体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真菌 朊粒
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归为细菌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特点

患者可能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者可能也具有传染性 易感者因感染产生免疫反应 疫情发生后需要紧急处置 不及时有效控制,可造成扩散和蔓延
传染病防控实践的关键问题

明确病原体,查找传染来源 描述疾病感染谱 描述疾病传染过程 确定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预测疫情发展趋势 评估疾病负担和人群健康服务需求 评估预防控制措施效果
传染病分类
分类依据 病原体 侵入门户 分类结果 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朊粒 呼吸道、肠道、皮肤、生殖器、胎盘、血液 直播传播:触摸、咬、接吻或性交;黏膜直接接触;飞沬; 经胎盘传播等 间接传播:介质(如餐具、玩具、食物、医疗器械、生物 制品等);虫媒;空气等 人;动物;土壤;水
传播方式
贮存宿主
2015-1-15
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疾病

1992 霍乱弧菌O139 新型霍乱 1992 巴尔通体 猫抓病、细菌性血管瘤 1993 庚型肝炎病毒 非A-C肝炎 1993 Sin nombre 病毒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994 类疱疹病毒-8或卡氏肉瘤相关疱病毒 卡肉瘤、 体腔淋巴瘤 1995 Nendravirus 脑膜炎、脑炎 1996 阮粒 新型变异克-雅病 1997 A型流感病毒(H5N1) 流感 1997 输血传播病毒 (TTV) ? 1998 尼帕病毒 脑膜炎、脑炎 1999 A型流感病毒(H9N2)流感 1999 西尼罗河病毒 脑炎 2003 SARS病毒 SARS


健康教育 疫苗接种 改水改厕 食品安全监管 空气污染治理 病媒监测与控制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法制建设 人、财、物投入 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传染病控制关键
重要环节 病原体 传染来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病原体排出 关键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规 严格控制改变病原毒力和致病力的基因工程实验 尽早查明传染来源,消除传染来源或者隔离治疗病例 尽早查明传染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阻断传播途径措施 明确易感宿主特征,采取免疫接种,预防性医学处臵或者加 强个体暴露防护 对已知的病例及早治疗,消除体内病原体(如无有效治疗方 法,需要隔离)妥善处臵病例的各种排泄物

漂尘

传播过程

间接传播

介质传播



间接传播



玩具 手帕 衣物 寝具 厨具 餐具 医疗器械 防护服 水 食物 生物制品 血液 组织或器官 其他
虫媒传播

污染性

病原体在虫媒体内无增殖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增殖或者完成 生命周期,或者两者都有 病原体侵入媒介生物至媒介生物 具有感染能力的时间称为外潜隐 期 病原体可以在昆虫体内进行隔代 传播称为介卵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不同生命周期的传 播(如蛹到成虫)称为跨虫期传 播

死亡

是显性感染后,结果之一
传染病的潜伏期、潜隐期和传染期示意图
传染过程
病原 感染
易感期
潜隐期
传染期
无感染 死亡 痊愈 病原体清除 产生免疫
时 间
疾病过程
病原 感染
易感期
潜伏期
临床症状期
无临床症状 死亡 痊愈 产生免疫 病原携带
时 间
传染期潜伏期分布图
平均 潜伏期 (或中位数)
临床表现
最短潜伏期


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恢复期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 隐性感染:健康携带者 急性携带者: 慢性携带者: 无临床症状、有症状,但排出病原体,故流行病意义很大。 有些无病原携带状态 麻疹
自然史和感染谱

潜伏性感染

在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不排出体外,长期潜伏,免疫机 体下降之后才发病的。 例如疱疹病毒、疟疾、结核等。
—特异性诊断 IgG抗体+ 可能新近感染 IgM抗体+, IgG抗体阴性或不高, 既往感染 判断一个个体是否被某种病原体感染,可以比较发病早期和恢复期 的抗体滴度

Biblioteka Baidu
免疫应答 (人体的防卫能力)

病原体的变异

病原体的任何基因序列的改变

耐药性变异

如结核病、HIV 如流感:抗原漂移; 减弱 如疫苗制备就是人工的减毒) 增强 如O157:H7,

免疫屏障(特异性免疫 如母传抗体;非特异 性免疫 如皮肤、胃酸)
无任何症状、体症、甚至无生化改变。例如脊灰、流 行性乙脑,流脑等。


以隐性感染为主:最常见
特异性的主动免疫 果: 健康携带者(伤寒、菌痢)

自然史和感染谱

以显性感染为主

引起免疫反应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 冰山一角 特异性免疫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痊愈 死亡 分类:带毒者、带菌、带虫者
生物性



媒介昆虫
传播过程

易感性

升高因素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 计划免疫 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降低因素

流行强度

散发

病例无规律、偶然地发生 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流行病学关联,病例数很少 在一定时间和局限的地域范围内,某种传染病病例数超过预期水平 短期内病例数激增,发生局限范围内如一个集体单位、村庄、乡镇等
重新出现的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的问题

鼠疫、脑膜炎、肺结核、登革热等,
从73年到03年全球新发现42种新的传染病 22种病毒性疾病,13种细菌性疾病,7种寄生虫病。
新发现的传染病


耐药、药品研制困难等使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不足 的问题 全球化使传染病的传播易实现远距离的扩散 公共卫生资源的不足,使发现和采取措施都太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