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言情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的言情小说——大众文化的缩影

不同于目前被一些批评家高唱凯歌的“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甚至是“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方面一直是百家争鸣。而言情小说恰好是属于尚有争议的“大众文化”的一种。所谓大众文化最早是指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注 1】。而发展到今天,“大众文化”一词已然成为了一个交叉范围待商议,但是涵盖范围无异议的约束性指标名词。

一、所属关系

作为一个移植的传播学概念,大众文化已经由最初的无意识凝结而成的底层信仰文化发展成为了今天的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现代传播媒介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的文化【注 2】。概念的扩大必然带来范围的扩张。于是,当被“被接受”与“满足感性娱乐”成为了一个公认的标准的时候,文学不可避免的与大众文化产生了交差。

言情小说归属于大众文化,这是最没有争议的一种阅读走向。在二人转方兴未艾,四大名著阳春白雪被大众文化归属这一论题讨论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言情小说早在网络尚未兴起的琼瑶亦舒时代,便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员。盖因为其切实的满足了大部分女性读者的阅读需求,从心理上来说其所勾画出的类似于一种成人童话式的社会人际交往价值体系满足了很多女性读者在男性主体社会的一种解放的潜意识,从接受程度来说由于其易于传播和通俗易懂使得可接受群体范围大大增加。由于其在女性读者中的特殊地位,尽管其读者有一定局限性,但是从绝对数目和社会影响性来说,言情小说当之无愧可以成为大众文化的一员。

作为一个颇有历史的小说题材,言情小说从才子美人的民间佳话开始到现在风风火火的网络原创。期间经历波折坎坷,但一直不失受众,未离读者。当代言情,从一代社会言情大师张恨水开始,到奇葩一只张爱玲,再到纯情代表琼瑶和女强人体系亦舒,都是在遵从一条风格化的单一发展模式。直到网络时代的到来,如雨后春笋般栉次邻比的多类型多风格原创言情小说终于让台湾言情偃旗息鼓在了各大原创网站的群魔乱舞之下,而一人一世界的言情模式也在各路“大神”的崛起中落幕。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的阅读体系和空前庞大的读者群体,让言情的影响力于无声息中蔓延扩大,再出离不了大众文化的范围。

二、阅读快感

大众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是存在依托关系的。而言情小说所依托的是一种自然人性层面上的阅读快感,这种快感来自于对于陌生的社....会方式...、情感观念....甚至是情欲行为....的好奇。

对于网络时代的言情小说来说,建立在搜索引擎基础之上的几乎没有止境的资料供应体系,让小说可选择的背景、人物以及故事构成极大的扩大,于是便衍生出了类型多样化的细化分类以满足不同的读者。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对已知的领域的不甘;对从未实现的奢望,对已经得到的厌烦。这些几乎可以兼顾到方方面面心理诉求的小说设定,在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包装下,维持着读者远远不断的阅读快感。

丹尼尔·贝尔说:享乐主义的世界充斥着时装、摄影、广告、电视和旅行。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人在其间过着期望的生活,追求即将出现而非现实的东西。而且一定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的东西。

这种享乐世界给自然属性的人带来社会属性的快感,但是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社会绝不是一个享乐主义的社会。现实不存在,而本能的向往何处释放,言情小说提供了一个合理合适的途径。通过阅读,故事本身极大的满足了“期望生活....

”所产生的一切欲望,从而产生了阅读的快感,这种快感可以是洞悉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也可以是体会到一个幻想中的爱情。

于网络时代,由于时时连载的同时,技术进步还带来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革命——读者越来越容易的可以参与到言情小说的创作中去。这种参与感使得原本并不强烈的阅读快感被放大,因为个人行为可以适当的修正那些会降低快感甚至是反感的情节桥段。而参与度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大众文化维持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电视节目中的观众投票和短信支持。

三、从众特性

网络时代的言情小说,将大众文化的从众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突出表现为明显的是“二八效应”,即绝大多数的关注甚至是商业价值都集中在少数作者身上,也就是网络用语中的“大神”。

品牌效应有着难以撼动的潜意识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一种建立在理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但是文化产品除外。当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中难以取舍,无从选择而几经溺水的时候,即成的结论性观点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有较为主流的好评文章的好奇式的关注;二是对一个信任的作者的所有文章的持续性关注。究其根本,是由于读者对言情小说的好与坏并没有一个客观的相对统一的科学评判标准,而是倾向于主观选择,而作为女性群体来说,其感性思维....

的影响力更

加强大。但是主观选择本身又受到所接受的信息和舆论导向的影响。具体到网络言情小说上,就是收藏、点击和评论。

对于一个商业体系来说,网络言情小说的从众性成为了其创造商业价值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因为关注度和购买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营销的角度讲,影响目标客户群体接受产品并最终转化为购买力这才是营销个根本。于是,在日渐成熟的原创网站中,引导一种最被认可的流向,从而紧跟读者需求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法。这是可以看成是商业对从众性的引导,也可以说成是对大众需求的妥协。

黑格尔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如果把“理”理解成为一种客观规律的话,那么大众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客观规律。去讨论一个题材或者一种艺术形式的高低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实则意义不大,“艺术矮化”【注 3】理论仅仅适用于纯艺术(包括文学)领域的研究,而不是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可接受度与价值体系才是民众与商人所考虑的。简而言之,言情小说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土壤,这种土壤是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所认可的,只是网络时代赋予了它更多的争议。

网络时代的言情小说,已然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个缩影。

文化快餐的利与弊

摘要——它们仅仅只是一些无深度但却轻松自如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一种令人兴奋而又晕眩的视听时空,只有现象没有本质,只有偶然没有必然,一切朝生夕亡、转瞬即逝。这些文本供人消遣而不供人阐释,供人娱乐而不供人判断。它们华丽丰富,但又一无所有。文化最终名正言顺地成了一种文化游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电影、录音、广播以及电视等新的传播媒体的诞生,西方开始了大众文化的革命,把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带入到文化领域,使得精神产品也开始大规模生产和消费。而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民众经久不衰的热情开始退潮,消费主义观念也开始渗透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于是中国主流文化开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无论是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或是启蒙主义的知识分子文化,都或者悄然退出或被挤出了文化舞台的中央。那些五彩缤纷但却昙花一现的文化“快餐”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文化市场。流行音乐、卡拉OK 替代了古典音乐,迪斯科替代了芭蕾舞,通俗文学替代了严肃文学,千篇一律的肥皂剧替代了风格化的艺术电影。艺术家们不得不借助于种种商业包装了推销自己。在一种以宣泄和释放为目的的消费文化铺天盖地的席卷下,那个悲壮而崇高的普罗米修斯形象似乎正从中国文化中悄然淡出。这一切,标志着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在功能上它是一种游戏性的娱乐文化;在生产方式上它是一种由文化工业生产的商品;在文本上它是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在传播上它是一种无等级的泛市民文化。因而,我们可以说,大众文化是借助于现代文化工业日臻完美的传播技术和复制手段,为人们提供的是一种消遣性的“原始魔术”。它通过对观众无意识欲望的调用,为大众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快乐原则的狂欢节。它们放弃对终极意义、绝对价值、生命本质、历史意识、美学个性的孜孜以求,也不再把文化当作济世救民、普度众生的神赐法宝,不再用艺术来显示知识分子的精神优越和智力优越,来张扬普罗米修斯的人格力量和悲剧精神。它们仅仅只是一些无深度但却轻松自如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一种令人兴奋而又晕眩的视听时空,只有现象没有本质,只有偶然没有必然,一切朝生夕亡、转瞬即逝。这些文本供人消遣而不供人阐释,供人娱乐而不供人判断。它们华丽丰富,但又一无所有。文化最终名正言顺地成了一种文化游戏。于是,当难以数计的老百姓正沉浸在大众文化所编织的白日梦中怡然自得时,文化界却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大众文化是当代社会民主化的硕果,是社会稳定、文化平等、话语霸权解体的势力进步;而另一些观点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对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念的挑战,是物质对人类精神的专制,有的甚至把大众文化看成是人类心灵的鸦片、可卡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