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漫话对联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
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
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
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
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
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
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
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⑧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
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
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⑨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喜庆联/自勉联
B.名胜古迹联/题赠联
C.题赠联/喜庆联
D.自勉联/题赠联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本文围绕对联,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
①对联的定义和构成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对联的意义和影响
(4)“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
”这段文字放在第几段合适?为什么?
【答案】(1)D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集句这种特殊对联的写法
(3)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的撰写和要求
(4)放在第⑨段合适。
英国女王送给光绪皇帝的自鸣钟上有一副对联,这个事例能具体地说明第⑨段中的“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解析】【分析】(1)根据第③段“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对联属于勉励自己努力学习的自勉联,鲁迅写给瞿秋白的则属于题赠联。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
首先指出说明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写出作用。
根据“如”字分析,是“例如”的意思。
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举“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具体说明了集句这种特殊对联的写法和特点。
(3)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即可。
第②段“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介绍了对联的含义,第③段“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介绍了对联的种类,第④段“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介绍的是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第⑤段“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以及下文三段介绍的是对联的写法,第⑨段“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介绍的是对联的意义和影响。
据此填空即可。
(4)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从文本中找到与之相符的段落。
材料中“英国女王送给光绪皇帝的自鸣钟上有一副对联”说明了对联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第⑨段“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相符,故可以放在第⑨段,用来当作例子,来说明“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故答案为:⑴ D;
⑵举例子;具体说明了集句这种特殊对联的写法;
⑶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的撰写和要求;
⑷放在第⑨段合适。
英国女王送给光绪皇帝的自鸣钟上有一副对联,这个事例能具体地说明第⑨段中的“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结合语段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衔接能力。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前后的关键句进行即可解答。
2.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古琴音韵
①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奇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②古琴之外的其他弹拨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
这使它们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
然而古琴却没有这样的缺憾。
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走手音”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
这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③“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也能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这个特点就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它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钟子期就是先被俞伯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俞伯牙成为知音的。
④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⑤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
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萦绕心底,经久不散。
(选文有改动)(1)古琴在演奏中为什么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2)“走手音”的特点是什么?
(3)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________
②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________(4)有人听了古琴演奏,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请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贴切地解释这种感受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答案】(1)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
(2)①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
②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3)列数字;作比较
(4)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高韵。
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编长不绝。
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素统心底,经久不散。
【解析】【分析】⑴提取第②段关键句作答,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⑵归纳特点就是寻找与众不同的特征,古琴不是点状出音,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
这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⑶“ 3000多年”运用列数字,说明古琴历史悠久的特点。
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有别于一般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⑷听了古琴演奏,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有两方面原因。
从乐器本身构造看,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从特点和效果看,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人们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萦绕心底,经久不散。
故答案为: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
⑵①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
②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⑶列数字;作比较。
⑷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高韵。
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编长不绝。
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素统心底,经久不散。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提取出来做答。
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判断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概括提取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抓关键语句,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
提取关键词语,提取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归纳总结。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
今年的樱花节,游客感到购票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
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
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讯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
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
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可能。
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
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④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
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
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
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
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
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不断解决。
中国迈入5G时代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想象。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④段中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②第⑥段中画线句中“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概括5G网络的特点。
【答案】(1)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①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
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作比较、列数字。
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4)①网络速度快;②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③信号无处不在;④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解析】【分析】(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 5G网络技”,开头叙述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这样一方面因此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另一方面也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①首先要理解“几乎”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根据再通过表达效果答题。
“几乎”就是“差不多”“接近于”的意思,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就是说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但并不是没有延迟,如果去掉,就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
②首先要理解“涌现”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结合句意分析,5G 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因此这个词语非常生动、形象地体现了5G 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这句话把通过数据对5G和4G网络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字的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4)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第③④⑤⑥段,从中筛选出关键词或中心句概括即可。
第③段说明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第④段说明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第⑤段说明5G信号无处不在的特点;第⑥段说明5G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故答案为:⑴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⑵ ①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⑶作比较、列数字。
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⑷①网络速度快;②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③信号无处不在;④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
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字词能否删去题型,首先要表明观点,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分析理由的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去掉后会怎么样,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⑷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
”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
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
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
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
另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都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
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
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
”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
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
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所言: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如因为喜欢花朵的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言:“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
而这个由生物构成、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动都是以极精确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循环,紧密地环环相扣。
”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写槿花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
“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共舞。
蝶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
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
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带一点私货:悄悄把虫卵产在这些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
例如,菜粉蝶就是这样对待十字花科植物的。
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