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第2部分 阅读 专题一 名著阅读 (十七)《飞向太空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飞向太空港》
【作者简介】
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现居北京,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品导读】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安”,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个原始的大山沟。
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
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致,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
该书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写科技题材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1.对一个大型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驾驭与表达;突破了事件本身的局限,力求运用一个超越事件的“高视点”对事件进行观照与思考。
2.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表现。
3.情节与人物交相辉映,场面与细节相互依存,作者与作品融为一体。
4.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主题透视】
《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精神。
【阅读感悟】
《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
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阅读《飞向太空港》,有助于我们具体了解这种精神的实质,也能激励我们立志奋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