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何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诱惑之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何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诱惑之策略
21世纪,人类踩着坚定的步伐迈入了信息化的大时代。电脑、网络,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渗透到了人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生活到工作,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特别是受经济与世界全球化的影响,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于是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提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由此,普及电脑教育,开始成为基础教育应该努力实践好的一个课题。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迎接信息大潮的到来,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新一轮的课改。从此,小学三年级开始增设信息技术课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脑开始进入孩子们的视野,直至他们为之痴迷,从开始的不满意学校一周才两节信息课,到下课时间聚集扎堆网吧,到网吧通宵,最后干脆逃课上网。
孩子们终日沉迷于刺激的游戏中,过早地接触网络上的诸多不良信息,不但严重影响了学习,而且养成了许多不良嗜好。看着一个个祖国花朵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孩子,逐渐变成品行恶劣、屡教不改的坏孩子,学校和教师倍感心痛。于是,查、打、堵,各校尽出高招。可,网络对教育的危害却仍是越演越烈,且蔓延不止。
这种沉迷于电脑肤浅应用的现象,既不利于普及电脑教育,也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反而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大害,成为学校传播正能量的一大障碍。由此,人们普遍认为网络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
一块大绊脚石。事实是否如此呢?如今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如上所说,正面临着与网络竞争的局面,双方处于一种不死不休的境地,并且已经失去了整改的可能?作为一名教师,在应对网络危机上,我们是否已经无能为力了呢?不,实践告诉我,我们教师应对网络危机关键在于引导,在于当好引导这个角色。古话就说“堵不如疏”,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一方面要扎实开展电脑教育,另一方面要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该怎样帮助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健康成长呢?在我教学实践中,是这样来做的:
一、加强沟通,深入家访,掌握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具体情况。
教育与治病一样,需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同样是感冒,一个发烧,一个咳嗽,一个流涕。学生沉迷于网络,也是一样,都有其特殊根源,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疏”的放矢。所以,应对网络教育危机的前提就是,了解学生真实的不同的情况,以便得出一般与特殊的对症办法。为此,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详细调查,其资料显示,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的孩子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情感较孤独,缺乏亲情交流和游戏娱乐。现在的家长们,大部分都忙于赚钱,对于孩子的学习却少有关注,给教育的关心就是“老师,我的孩子交给你了,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不听话了你就惩罚他”这么一句话。一转身,就忙着去赚钱了。可想而之,家长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管孩子,孩子放学去哪儿了,孩子今天做什么了,一概不知,更别谈什么情感交流了。家长们根本没有想过,孩子们也是需
要交流的,需要情感关怀,需要陪伴的,而这种关怀、交流和陪伴却是教师们无法给予的。学校是孩子们遨游的知识海洋,家庭却是孩子们停泊的港湾。当孩子们失去了港湾的温暖之后,他们便开始感到孤独,感到难过。于是学习的兴趣少了,网吧的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习惯了网络里那种虚幻的快乐时光。最终,网吧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
二是缺乏成功体验,没有成就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有的学习上吃力,有的意志力薄弱,当学习困难跟不上教师进度时就干脆放弃,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还经常受到教师和家长批评。教育当中也存在着竞争,这是一切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考验。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部分孩子难以脱颖而出,难得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这让他们出人头地的愿望不断受到打击。时间一久,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随着挫折和打击渐渐失去。思想负担的加重,必然激烈想要摆脱压力,寻求一个轻松的环境。而网络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要,不仅可以逃避现实,还能够获得学习中不能得到的“成功”体验,沉迷于其中也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了。
三是家庭残缺,情感缺失。班上好几个男孩子都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有的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时候长辈们过分的溺爱致使性格任性,或由于长辈们不关心导致孩子没有归属感;有的从小跟父母一方生活,因父或母忙于挣钱而缺少关爱,又加上社会和学校受到歧视造成心理自卑。在如此种种畸形的家庭环境下,这些孩子与同龄的其他孩子总是感到格格不入,难于融入到一块,渐渐形成了心理
上“永久”的孤独感。心理的孤独需要家来温暖,而残缺的家庭却总是带来嘲笑和悲伤,于是网络这个不讲究身份的大家庭成了他们感情寄托的“唯一”场所。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每一个都是自由的,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意气相投的“知心”朋友,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心里话,可以通过扮演网络游戏角色,成为叱咤风云的强者,获得“世界”里的人们的崇拜,可以通过上网摆脱家长和教师无休无止的唠叨和批评。在那里,他们找到了能够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寄托和自由,因此他们沉迷了,沉迷于网络这个“大家庭”。
二,走进不同学生的心理,开展针对性引导教育。
走进学堂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需要,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为了获得教师或者家长的表扬,还是为了获取成功的体验,或是为了追求家庭的温暖,他们有着自己的简单追求方式。人们应该都有这么一个不得不正视的印象:越浅薄的事,越容易获得成功;越低俗的物,越容易引起人类最本能的冲动。由于孩子们的简单需求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所以非常容易被浅薄低俗的信息所迷惑,被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和诱惑,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基础教育的时期,往往是孩子们人格成长的高速期,环境的影响对于内心空白,性格、兴趣、习惯正在逐渐形成的他们来说,将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情感的缺失、家庭的残缺、成功的困难,他们开始远离学校和家长,沉迷于网络中浅薄的游戏、低俗的诱惑,养成了令教师和家长担心而害怕的不良性格。这却是与家长和学校的意愿背道而驰的。
对于学生来说,网络世界确实就象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自由圣地”。可是这片令教师和家长害怕的“自由圣地”,已经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囚笼”。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孩子们重回自由飞翔的摇篮?很明显,堵不如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疏导呢?经过我的简单实践,我得出以下几条建议:一是从思想上着手,开展网络辅导,引导孩子们深入认识网络的正效用。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首先必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网络,网络有哪些功能。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里人们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本百科全书,通过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查找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完成自己不会解决的难题,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以前一直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成功或表扬,教师才能将其从沉迷引导向健康。使其清楚,游乐场、交朋友、娱乐仅仅是网络最小的几个功能,还有如网上购物、电子邮件、网上工作、网上缴费、网上课堂等等不同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沉迷于其中最简单的几个功能,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带给自己很大的坏处,而且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游戏将使正在成长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上网不是免费的,浪费金钱。在没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为了上网,很多青少年往往做出许多后悔莫及的事情来。可以让学生收集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通过班队会等形式进一步地宣传网络沉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