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的发展及展望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豆加工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大豆加工业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相关

产业、产品市场、国家政策的变化,这一传统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大

豆加工行业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机遇下前行?

一、大豆种植格局

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料作物。数千年来,大豆对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和健康水平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大豆加工业是与种植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大豆的历史就是二者互相促进

的历史。世界大豆的产量很不稳定,加工业发展也很不平衡。

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全球大豆总产达216,900,000吨,占主要油料作物总产的57%。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大豆的主产国,

而中国的大豆产量仅次于阿根廷,位居第四,四国大豆产量之和占世界总

产量90%。值得注意的是在20年间,这四个国家产量比例发生巨大变动,20年前美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64%,巴西占16%,中国占10%,阿根廷占5%,但随着全球大豆消费需求强劲增长,90年代初期,由于全球大豆市场供求失衡所引发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直接刺激南美巴西和阿根廷

种植大豆热情,加上90年代南美地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加大对农业投入,最终使这一地区大豆产量迅速崛起。

2001~2002年度以来,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总产量已经超过美国。2004年,

美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0%,巴西占24%,阿根廷超过中国占18%,中国大豆产量为1760万吨,只占8%。

中国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河南、山东、安徽及内蒙古自治区,

总面积和总产量约占中国的80%左右。随着中国大豆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中国进口大豆1970万吨,已远远超过中国大豆生产总量。目前,中国已由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二、大豆加工业行业现状

在发达国家,现代大豆加工业主要以高技术、高产量、高效益为特征的大

豆深加工企业为主。

2004年,全球用于加工的大豆占总产量的82%,大豆制品销售额平均年增长12%。美国和日本是全球大豆加工强国,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近

年来,大豆主产区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加工业正迅猛增长。中国近几年的

大豆初加工能力平均为5000万吨。至2005年,中国大豆的年加工能力已接近6800万吨。“十一五”末,基本形成中国现代大豆加工业的构架,实现

工业化大豆食品占大豆食品总消费量的40%以上。然而国际大豆市场风云

变幻,中国的大豆加工业正经历着全行业巨额亏损的局面。

预计2005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700万吨,大豆进口可能达到2450万吨左右,豆油进口也可能达到200万吨左右。中国大豆加工行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程度正在逐步加强,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变化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也在

不断加大。也可以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涨跌决定着国内市场大豆价格

的变化方向。

2005年2月以后,由于南美干旱天气、南美大豆减产大豆粕价格暴涨,国

内大豆期现货行情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经历近1个多月爆涨。国内市场却由于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增加,大豆供给充足,油粕价格下跌,大豆制油利

润萎缩;2005年4月到5月间,国内大豆购销市场整体处于相对停滞之中,价格也小幅振动走弱。随着天气转暖,能源需求下降,同时中国减少对铁

矿石、煤炭等产品进口,国产大豆价格受油粕价格下跌影响持续走弱。随

着国际豆价的下跌,中国大豆市场价格也由2004年初的4500元/吨跌至2005年初的2800元/吨。

受之影响,国内大豆加工厂在高成本的大豆原料库存压力下,出现严重的

全行业亏损局面。大豆加工利润也由年初的1000元/吨降到目前的500元/吨。另外,中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对大豆行业造成不小的影响。诸如:一方面,政府要求严格把关贷款审批制度,这使得财务状况本

已恶化的大豆加工企业再度限入资金更加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随着中

国经济步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各行业对煤炭、电力等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中国2004年也遭遇了越来越重的"能源荒"。一些主要大中城市被迫采取各种形式的限电措施,使油脂加工企业面临新的开工困境;此外,公路治超的整顿力度加大,进一步提升了包括大豆产品在内的所有社会商

品运输成本的增加。而在大豆加工行业中,无论是原料的运输,还是产成

品的销售,都非常依赖公路运输。所以说,运输成本的变化直接导致大豆

加工业的利润随之反向变化。因此,2004年一度被业界称为油脂企业的"寒冬年"。

三、中国大豆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10年里,大豆消费量虽然有小幅波动,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近两三年中国大豆加工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也存在

不少问题。特别是入世以来,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冲击加大,加工利润

大幅缩水,中国大豆产业形势更加严峻。

首先,大豆产业链衔接不够。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在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而中国大豆的加工厂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这就造成了大豆主

产区的产品不能就地转化,运输到南方的运输成本很高,不少南方企业都

采取直接进口的方式。农民的产品由于不能及时销售,影响了当地农民的

收入,削弱了农民种植优质大豆的积极性;大豆的质量得不到提高,反过

来又影响加工厂提高生产效率,造成即使在主产区或离主产区较近的大豆

加工企业也不愿意使用当地产大豆,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次,部分大豆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产品单一,导致大豆加工业的深度开发程度和综合利用率很低,竞争力不强,其产品

品种、质量与数量与国家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认识误区的存在,也阻碍大豆深加工的发展。由于没有专门的宣传,对大豆的营养价值的深入认识不够,减少了市场对大豆深加工产品的选购率。中国经常食用的仍是一些传统的大豆食品,这些食品的产销形式都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