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电影与叙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式结构
• 这种叙事结构往往以冲突律为叙事 基本框架,以讲故事为重点,人物 形象从属于故事情节,以与舞台演 出相似的戏剧性段落场面为基本叙 事单位,按照戏剧的原则来构建叙 事体。
戏剧式叙事结构的wenku.baidu.com个特点
• 1、以戏剧冲突为结构的基础。 • 2、结构的外部形式是分段与分场。 • 多重线索,悬念迭起
• • • • • • • •
三、经典大情节 案例《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最佳剧本 英格丽· 褒曼(饰伊尔莎) 亨弗莱· 鲍嘉(饰 里克) …… 类型设置:乱离中的爱情故事
• 故事背景设置 • 战争背景:《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 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 • 地理背景:卡萨布兰卡这个位于非洲摩洛 哥西部的港口,是欧洲到美国的必经之路。 • 在卡萨布兰卡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什么东 西都可以拿来做交易。
•
• 15、解说:有关事件背景、人物经历 的信息,“展示,不要告诉”是解说的 重要原理,也就是解说的无形和戏剧 化,好的解说可以使故事从中间讲起, 大大缩短了故事的进程。幕后故事是 指在危机来临之时揭示人物以前生活 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创造转折点。 闪回和画外音也是重要的解说手段。
四、小情节(多情节)
间离效果 第66分钟:童声合唱主题曲响起,辛德勒在山坡上的 上帝视角俯瞰,富有悲悯、深沉的史诗色彩。同时运用超 现实主义的处理——在黑白画面中,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 孩在人群中行走,辛德勒在山坡上俯瞰屠杀场面就以这红 衣小女孩为线索,有时,小女孩逆人流而行,仿佛是这疯 狂世界的唯一希望。这世界好像变成了潘多拉的宝盒,一 切丑恶都在其中,只有希望是唯一美好的存在。 俯瞰的视角:现代人回顾的视点,身临其境又能超出 画外,影片实现了间离效果(布莱希特)和斯坦尼体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想融合(主要是为演员表演而 创造的),影片的间离效果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设计使它达 到了反法西斯影片的最高峰。
• 戏剧冲突结构的方法 • A、以对立双方来贯穿全剧、展开冲突。惊 悚片、警匪片(《辛德勒的名单》《大白 鲨》)
《辛德勒的名单》故事结构分析
• 从小说到电影:10年 • 1982年小说《辛德勒的方舟》出版,斯皮 尔伯格促成电影公司买下了电影改编权。 1983年小说作者问:什么时候开拍? • 斯皮尔伯格答:"Ten years from now." • 1993年,电影问世。
故事的整体结构(片断式结构) • 以主人公性格发展为线索的片断式结构,在保持大 情节故事片基本框架的同时,融入纪录片的片断和
场面集合式结构。
• 以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为序,在开放自然叙述结构
中将一个个故事片断按对象原有的动作关系和时空
关系加以组接,矛盾冲突自然分散,段落和场面之 间往往不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 11、激励事件:故事中的第一个重大事件, 是一切后继情节的首要导因,它使进展纠 葛、危机、高潮、结局等其它后继要素开 始运转起来。激励事件必须打破主人公生 活的各种平衡。 • 12、进展纠葛:故事的主体,指人物面对 越来越强大的对抗力量时,产生越来越多 的冲突事件,这些事件依次发生,经过了 一个个无法回归的点。
4、场景(事件):指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 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表现重要 的价值变化,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 件。一部典型的电影故事片由40-60个事件 (场景)组成。 5、序列:序列是指一系列场景,一般为二到 五个,每个的冲击力递增,最后达到顶峰。
• 《卡萨布兰卡》依尔沙求里克弄护照序列 (系列场景的递增变化) • 1、走近里克/不理依尔沙(31:30) • 2、回忆/分手(38:20、47:00) • 3、向他解释道歉/拒绝相信(48:30) • 4、集市上向依尔沙道歉/拒绝解释(56: 30) • 5、拉斯罗买护照,里克找借口拒绝(65: 05) • 6、依尔沙威胁里克/里克拒绝依尔沙(79: 00) (鸿沟裂开) • 7、依尔沙讲出真相/里克原谅依尔沙
故事术语 1、事件:事件创造出生活情景中有意味的变 化,用某种价值的改变来表达,并通过冲 突来表现。 2、情节:情节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 在时间中的设计,设计情节是指当面临无 数岔道和危险时选择正确的航道。 3、结构: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 择,组合成一个序列,激发特定的感情, 表达特定的观念。
第七讲:电影与叙事
一、 故事在电影电影中的地位 1、电影与观众的关系 2、电影与故事 故事与电影——奶油与蛋卷冰淇淋 好故事总能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情感陶 冶或心理刺激,使观众在面对影像的时候, 完全忘我地投入到银幕的世界,与剧中人 物同喜同悲。
• 二、经典故事与情节、环境、人物的设置 • 1、事件、故事、情节 • 事件:在影视中即为一个故事场景。 • 故事:一连串密切相关的、变化中的、有 价值的事件(场景)的总和。 • 情节:对事件的选择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 计。 • 事件的变化: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具体可指因与果、战与和、正与负、爱与 恨、善与恶、生与死等。(平衡~不平衡) • 没有情节的变化不是故事。
• • • • 案例:黑泽明电影《梦》 观看电影并分析 1、叙事结构 2、主题表达
情节冲突
个人—外界冲突 个人冲突
内心冲突
社 会 中 的 个 体
家 人
内心
心 理
自我 情绪
朋友
身 体
恋 人
物 质 环 境
人物的世界 社会机构
• 在影视叙事学研究中,影视作品的叙事模 式一直倍受关注,它由叙事结构、叙事视 点等因素组成。 • 叙事结构的样式 • 照相技术手段→愈来愈丰富多样 • (一)戏剧式结构 • (二)诗性与散文式结构 • (三)时空交错式结构
• 《卡萨布兰卡》片段分析 • 伊尔沙出现在里克(正在回忆往事)面前。 里克冷冷地对依尔沙说:“我们已停止营业。 ” 伊尔沙找里克谈签证之事 • 里克质问伊尔沙,为什么要到卡萨布兰 卡来,还说自己的心已被高跟鞋踢伤。 伊尔沙想解释,里克不想听。 ……
• 取护照~买护照~找里克弄护照~不帮忙~~~ • 1、拉斯罗和伊尔沙找到黑市头面人物弗拉 里,想花钱买两张护照,弗拉里告诉他们, 只能卖一张,因为拉斯罗是德国当局控制 对象,没人敢卖护照给他。弗拉里建议拉 斯罗去找里克帮忙弄护照。 • 2、里克很冷漠。拉斯罗问原因,里克让 拉斯罗问问自己的太太。 • 3、 晚上,伊尔沙又来找里克,要他交 出通行证,里克不肯。 • 4、伊尔沙以旧情要求里克,里克还是不理 睬。
社会环境:卡萨布兰的里克酒店
里克酒店
• • • • 美国人所开的酒店(故事中心) 人们在这里探听消息,等候班机 表面:夜总会的酒店 实际:里面暗藏着赌场、黑市买卖、各种 阴谋伎俩,甚至还有个法国革命领袖……
• 主要事件: • 法国革命领袖拉斯罗和夫人伊尔莎取道卡 萨布兰卡—— • 在卡萨布兰卡里克酒店 ~ 找朋友~拿签证~ 前往美国 • 如何设计情节?(打破平衡,让事件有变 化)
2、故事情节类型
经典大情节
因果关系 闭合式结局 线性时间 外在冲突 主动、单一主人公
• 情节是对事件的选 择及事件在时间中的 设计。
多情节
开放式结局 内在冲突 被动、多重主人公
巧合 非线性时间 非连贯现实
小情节
非情节
反情节
(无故事影片)
3、故事与环境
• 故事背景的限制性是至关重要的,一切 优秀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有限的、作者 可知的具体世界内,作者应当对这个世界 了如指掌。 • 一个好故事的第一步就是创造一个小小的、 可知的世界。
• 5、故事的高潮设置 • 故事的前20分钟有激励事件(仅次于高潮的重 要事件) • 故事的最后20分钟(高潮) • 最后20分钟,极端重要,它既是故事高潮,又是 人物命运和因果变化不可逆转的终结。 • 影视故事成功的诀窍:在一系列变化丰富的场 景铺垫后,组织起最终的故事高潮。 • • 即使是纪实类节目,依然要注意这些营造故事的 基本规律。
• 大量采用了人物对比、细节对比、场面对比、色彩
的象征性对比、光线对比、音效对比、写实与荒诞
对比等手法来结构作品。
场面内结构手法
• 景深调度与纪实性运动场面调度的动静对 比 • 场面内的细节对比
• 场面内戏剧效果对比:间离与体验
大屠杀场面的结构:间离效果与斯坦尼体验
故事局部结构:大场面制作
• 舞台剧《人人都去里克酒店》 • 人物:里克(情人)、拉斯罗(丈夫)、伊 尔莎 • 异国、危险、浪漫,男女主角在乱世重逢, 里克硬汉式的沧桑,伊尔莎沉默中的娇柔, 各自都有着身不由己的无奈和矛盾…(凄美 的昔日恋情) • 伊尔莎的经典的“看” • 直到接近拍摄最后,都没有决定到底伊尔莎 最后的选择会是谁(丈夫还是情人),她的 眼神,一直飘忽不定。 • 这种不确定,正适合了片中所表达的情感, 观众可以自己去想象感觉伊尔莎在爱着谁。
• 5、依尔沙无奈,拔出了手枪。~ 里克 取出了通行证,却又说,只有开枪打死他 才能办到。 …… • 6、 依尔沙手中的枪掉了下来。她向里克 倾诉了曾经离他而去的原因。 7、里克明白了一切,同意有条件地帮 助拉斯罗。
• 拉斯罗的压力(困境) • 被德国人追捕,借道卡萨布兰卡,前往美国。 • 德国人想将他控制在卡萨布兰卡;搜查控制 护照;黑市上买不到两张护照;(面临与爱 妻分开、被抓、被杀的强大压力) • 里克的压力(困境) • 被爱人背叛;与爱人重逢,爱怨交加;(面 临不愿意却又必须拿出护照的压力) • 拉斯罗、里克形象解读
6、幕: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 场景为其顶点,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比 序列更为强劲。 7、故事:故事是一系列幕的组合,渐次发展 成一个最后的故事高潮,从而引发出绝对 不可逆转的变化。
• 8、鸿沟:当主人公由于激励事件转而采取 行动时,期望发生的事情与实际发生的事 情之间裂开了一道鸿沟,或称断层。冲突 的火花在自我和现实的两岸来回跳跃,成 为发动故事引擎的能量。鸿沟是故事的温 床。 • 9、转折点:鸿沟裂开之后的惊奇、见识和 新方向。 • 10、故事脊椎:从激励事件一直延续到故 事高潮的那条贯穿故事始终的求索之路。
4、故事类型与人物的设置
• 首先:确定类型、限定背景。 • 其次:通过情节和事件带来的压力塑造人 物。 • 压力越大,人物的内心冲突、个人冲突、 社会冲突、环境冲突越激烈,人物做出的 选择也越接近人物的本质(真相)。 • 人物的性格需要对比和反衬,性格在不断 增强的压力下不断发展,将导致所谓“人 物弧光”,即精神轨迹。
乱世重逢的进展纠葛
• • • • 1、走近里克/不理依尔沙(31:30) 2、回忆/分手(38:20、47:00) 3、向他解释道歉/拒绝相信(48:30) 4、集市上向依尔沙道歉/拒绝解释(56: 30) • 5、依尔沙以旧情要求里克,里克拒绝 • 6、依尔沙威胁里克/里克拒绝依尔沙(79: 00) • 7、依尔沙讲出真相/里克原谅依尔沙
主 题 纳粹大屠杀纪实:在人类失去自控后, 将是一个野蛮、疯狂的悲惨世界; 辛德勒的救人义举:人类终将在恶与善、 灭绝与拯救的激烈碰撞中觉醒,自律、自 由、和谐、仁爱的理性永远是人性的至高 追求。 “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既是本片的主题, 也是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和对现实世界的警 示。
人物塑造 辛德勒:围绕主人公性格的发展选择片断。 对他的拯救行为的内外因、转机作了极具说 服力的层层铺垫,塑造了一个具有商人的圆 滑、世俗的缺陷、又毫不张扬的时代英雄。 • 辛德勒人性深层的复杂演变 • 戈德:德国军官,不断杀人,以杀人为乐
• 13、高潮:高潮则是采取最终行动的最重 大的事件,二者经常发生在同一场景。如 果在高潮中鸿沟开裂,发生不可逆转的转 折,则是一个辉煌的结局。高潮留到最后 是所有时间艺术的共性! • 14、结局:高潮之后所残留的任何材料, 包括高潮之后再交待的次情节、高潮之后 的影响或余波、留给观众情感平复的时间。
在屠杀体检等大场面时,斯坦尼体系的身临其境 体验发挥了充分的功能。
大场面制作:斯皮尔伯格并不做分镜头,只是充分 营造现场气氛,让摄影小组在人群中拍摄,整体气 氛的恐慌、残酷、真实使演员们仿佛推开了一扇时 空的大门,进入了二战时期的时空环境。使观众真 正感受到“肾上腺素激增的感觉”,这种纪实手法 的运用有助于表现场面的真实和残酷。大量扛拍的 镜头,不采用流畅剪辑中的动作分剪法,一系列动 作多在同一个镜头中完成,单调、冷峻、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