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痢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痢”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仔猪,排褐红色稀便,由A型或C型魏氏梭菌引起,致使仔猪胃肠表层粘膜及深层组织发生炎性变化,造成消化道菌群失调,胃肠机能紊乱,进而表现出腹泻症状。

“黄痢”主要发生在1—7日龄仔猪,排黄色稀便,由产毒型大肠杆菌引起。

“白痢”主要发生在10—30日龄仔猪,排灰白色稀便,也由产毒型大肠杆菌引起。

此外,仔猪得了副伤寒病之后,也有发生周期性腹泻的,同时皮下有紫红色斑点,及由沙门氏菌引起。不过这种腹泻多发生于2—4月龄的小猪。还有一种是仔猪病毒性腹泻,除有腹泻症状外,多伴有呕吐,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一般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得寄生虫病(如球虫病、类圆线虫病)的猪也会出现腹泻,消瘦和贫血。

一、治疗方法

1、按照传统的西医疗法,发现腹泻后立即停食1—2天但不停水。治疗时应全窝仔猪都给药,且两种药同时应用。处方有以下几例:①、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下同)2.5毫升,肌注,1日2次;庆大霉素注射液每公斤15毫升,肌注,1日2次。②、青霉素钠每公斤3国际单位,链霉素每公斤15毫升,注射用水溶解混合,肌注,1日2次。③、磺胺嘧啶钠每公斤20毫克,肌注,1日2次;碳酸氢钠20毫克/公斤,口服,1日2次。④、阿莫西林5毫克/公斤,肌注,1日2次。

2、中医疗法。“湿热泻痢”(泻粪腥臭、舌红苔黄,伴腹痛),用“止痢散”:雄黄4克,藿香11克,滑石15克为末,2—5克/次。“虚寒泻痢”(虚弱久泻,口色淡,舌苔白腻,形寒肢冷),用“除寒止痢散”:柴胡100克,桂枝,姜活、独活各50克,苍术、陈皮各100克,苦参50克,松针叶500克共为末,5克/次。“伤食泻痢”(泻粪酸臭,食呆腹满,舌苔厚浊,腹胀肠鸣)用“平胃散”:苍术80克,陈皮50克,厚朴50克,甘草30克,共为细末,5克/次。上述方剂药均温水灌服,每日两次。配合西药治疗,效果尤佳。

3、现代疗法。目前认为用西药方法治疗容易产生抗药性,故业内人士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继承国医传统,使用中药治疗比较全面,提供的方剂还有“白头翁散”(兼有提高仔猪抵抗力之效):白头翁90克、黄柏45克,水煎灌服。还可以用鱼腥草注射液,1次量0.05—0.1毫升/公斤,肌注,每日1次,连用3—5天。二是使用祥运EM菌治疗。方法是将红糖溶于热水中,待温度降低至40度以下时再与祥运EM菌混合均匀放置2小时左右使祥运EM 菌群激活。加水至所需浓度后搅匀,密封于塑料袋中,于阴凉避光处放置48小时即可使用。初生乳猪灌服祥运EM菌5毫升/头或发病后(黄痢)灌服祥运EM菌20毫升/头,能使发病率大大降低或无死亡现象。若在饲料中掺入20毫升祥运EM菌饲喂母猪,所产乳猪3天内的总发病率也明显下降。说明祥运EM菌可有效防治乳猪早期黄痢,且无任何副作用。

二、预防措施

1、抓好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根据不同的妊娠阶段合理调配饲料,使仔猪在母体内发育良好,初生重大,抗病力强,也为产后哺乳创造良好的条件。

2、做好接产和产后工作。产前1周母猪单圈饲养,临产前1—2天应减料,对圈舍进行清洁消毒,母猪奶头用温水擦净;产后应将仔猪固定奶头,吃足初乳。同时除保证供给所需的配合饲料外,母猪应尽量饲喂些青绿多汁饲料。

3、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产后7—10天补以香甜的仔猪料与适量的祥运EM菌。

4、冬春注意保暖,防寒冷应激。改善猪舍环境卫生,抑制致病菌繁衍与为害。

A型或C型魏氏梭菌:魏氏梭菌病本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魏氏梭菌性肠炎主要由A型和E型菌及产生的α毒素所致。它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或伤口,粪便污染的病原在传播方面起主要作用。本病的主要传染原是病兔和带菌兔及排泄物。

病原菌自消化道或伤口侵入机体,在小肠和盲肠绒毛膜上大量繁殖并产生强烈的α毒素,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毒血症。

产毒型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一类引起人和幼畜(初生仔猪、犊牛、羔羊)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初生幼畜被ETEC感染后,常因剧烈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导致腹泻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ngenic E.coli,ETEC)腹泻为发展中国家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因,也是儿童、成人以及旅游者腹泻的病因之一。

流行特征:患者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污染周围环境并迅速播散。多次爆发流行与水源、食品、牛奶和饮料有关。婴儿室常因1例患儿引起爆发流行。人群对ETEC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尤其小于1岁发病率最高。曾有报道415人因食餐厅污染食品而爆发腹泻及二千多名旅游者使用ETEC污染的水发生腹泻爆发。

发病机制:ETEC主要引起小肠分泌而无组织损伤。LT有与霍乱肠毒素相似的作用,ST能活化鸟苷酸环化酶产生cGMP,引起小肠分泌。对志愿者研究表明成人致病菌量为106~109,婴儿则少量菌量即可感染。

病因:ETEC产生两种不同的肠毒素,为耐热毒素(ST)和不耐热毒素(LT)。

菌株可单独产生ST或LT,或同时产生两种毒素。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及荚膜K抗原,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血清型致病。ETEC引起腹泻的菌株O 抗原包括6、8、15、20、25、27、63、78、80、85、115、128ac、139、148、153、159及167。其中以产LT毒素菌株引起腹泻者较多,且临床表现较重。[1]

仔猪红痢又称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本病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4型,具有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对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仔猪红痢的病原】

主要是C型魏氏梭菌,亦称C型产气荚膜梭菌,A型、B型魏氏梭菌也可引起相类似的疾病。可产生α和β毒素,其毒素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一般消毒药均易杀死本菌繁殖体,芽孢抵抗力较强,在95℃下需2.5小时方可杀死。

【仔猪红痢的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菌形成芽孢后抵抗力强,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人畜的肠道、污染的外界环境、下水道等处,随时可能通过消化道感染仔猪引起发病,一旦本病传入猪场,很难根除。易感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本病在同一猪群内各窝仔猪的发病率往往不同,最高可达100%,病死率20%~70%。

【仔猪红痢的症状】

最急性型:仔猪出生后第1天发病,当天或第2天死亡。初生仔猪突然排血便,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衰弱无力,处于濒死状态。急性型:病程常维持2天,于生后第3天死亡。整个病程中病猪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体粪便。表现日益消瘦,衰弱无力。亚急性型:病猪呈现持续的腹泻,初排黄色软粪,其后粪便呈清水样,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类似“米粥”状粪便。表现食欲不振,极度消瘦和脱水,在出生后第5-7天死亡。慢性型:病猪在一周以上时间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是黄灰色,带黏液,会阴部和尾部附有粪痂,病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滞,几周后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