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生平学习及韬奋精神的现实意义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韬奋生平学习及韬奋精神的现实意义思考

——寻访邹韬奋故居有感

10月17上午9点,我和同学来到了位于黄浦区重庆南路205弄54号的韬奋纪念馆。因岁月的剥蚀而略显沧桑的红色木门半掩着,推开门进去就看见庄严的韬奋铜像,面带微笑,神采奕奕。

在中国现代史上,邹韬奋是一个光辉的名字,一面鲜红的旗帜。“题破稿纸百万张,写秃毛锥十万管”。在中国抗日救亡的漫天烽火中,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邹韬奋没有一天不拿着笔在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韬奋先生一生历经艰辛,却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一把硬骨头,震撼世人心!

一、一间书店满腔热血

沿着木楼梯走向二楼的展厅,脚下楼梯咯吱作响,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肃穆。

第一个展板是韬奋先生创办“生活”书店的相关事宜。我对生活书店的兴趣源于。1933年,正值日本侵略东三省,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生活书店,由邹韬奋先生和胡愈之先生共同发表倡议而建立。最令我感动的是生活书店的宗旨不为谋取私利,而是致力于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置身于国家民族的大局之中,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向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用邹韬奋的话说就是“努力为社会服务,竭诚谋读者便利”。

商业大潮席卷大地。处处都是弄潮儿。

一边是编辑精神的发扬光大,一边是拜金主义的渗透蔓延。

编辑向何处去?是坚持编辑精神的觉醒,勇立潮头,破浪前进,

还是甘当拜金主义的俘虏,四顾茫然,随波逐流?

韬奋先生给了我们榜样,作为中国新闻业的先驱,他以强硬的态度坚决反对蒋介石提出的“不抵抗”政策,以《生活》杂志等生活书店的出版物为阵地,提笔为枪,文字为弹,团结各界抗击外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媒体宣传抗战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生活》、《大众生活》,迎接光明挥大笔;

《抗战》、《全民抗战》,冲破黑暗砸顽石。

——宋庆龄挽邹韬奋韬奋先生的文化活动和不畏强暴的精神尽显其中。

二、一身硬骨涤荡人心

接着便是韬奋先生在参加民盟时期发表的文章,陈列在玻璃柜里,细细读来,先生对于民盟诸先生的钦佩可见一二,当然更多的是对抗击外辱、救亡图存的呼吁。8月,韬奋离开上海,前往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苏联和美国考察,得出“中国无出路则已,如有出路,必将走上社会主义的这条道路”的结论,可见其惊人的前瞻性。

1936年韬奋先生加入由我校建校老校长马相伯先生组织成立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并担任委员。之后韬奋先生等人因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呼应中共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剿共。此举惹怒了当权国民党政府,联合会的七名委员被抓。可韬奋没有屈服,在长达243天的囚禁中,在法庭上,每次审讯时他都坚决果敢地据理争辩,变被告为原告;在牢房里,挥笔写成《经历》、《展望》、《萍踪忆语》、《读者偶择》四本书,共30余万字,令人叹服。

黑暗的旧中国,他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横眉冷对千夫指”,向国内的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向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他毕生办报、办刊、办书店,做记者,写文章,没有一天不拿着笔在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所创办的《生活周刊》与生活书店,成了当时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进步文化事业,成了人民大众的喉舌。国内外反动势力把他看作眼中钉,肉中剌,必欲除之而后快。不断的拉拢威胁,乃至囚禁坐牢,都未能使他屈服。国民党主管文化出版的总头目刘百闵曾亲自找邹韬奋“谈判”,说什么不归顺则灭亡,邹韬奋的回答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啊,宁愿光荣的死去,也不愿屈服于强权,颇有“强项令”的风范。

他主编的《生活》周刊,扬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对国民党的腐朽政治痛加揭露。蒋介石要收买他,不成;又派亲信胡宗南与他谈判,仍不成。他一如既往地严守着正义的舆论阵地。以后,他被迫在国外流亡,刊物被封,更坚定了他不战斗意志,一心只以人民利益为重,威协利诱都不为所动,显示了他的一副硬骨头精神!抗战中期,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各地迭遭封闭,蒋介石威迫他将生活书店与国民党的正中书局合并,他严词拒绝,各地生活书店虽已封闭殆尽,但他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与之斗争,不得已他才再次流亡,去香港重新创立文化阵地以坚持抗战、坚持民主,在巨大的黑暗势力面前深持凛然不惧的的正气,再一次显示了他的硬骨精神。

三、韬奋精神

看着这些韬奋先生的书籍、报刊、信件,我深深的被韬奋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个人魅力感动。然而韬奋先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该我们留下了韬奋精神。

那么什么是韬奋精神呢?

用毛主席的话概括: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

更确切的说,韬奋精神更多的是一种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服务大众,永远立足于大众的立场

韬奋先生说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重要工具,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的为读者服务。这些观点可以从展览出的韬奋先生与读者的通信中看出。

(二)独立自主客观中立的新闻思想

韬奋先生要求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报道社会事实,事实是神圣的,不应有丝毫成见。再者还体现在韬奋的“报格”和独立自主的经营观上,报刊经济上的独立是保持独立自主和公平公正的前提。

四、韬奋精神的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新闻产业的不断发展,新闻本位思想、受众本位思想开始回归。邹韬奋先生关于办报的先进方法也越来越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韬奋精神的精髓在于服务大众,这一点正是现在许多媒体所欠缺的。比如之前发生的某新闻网站敲诈事件,就完全失掉了服务于大众、公正真实的要求,成为新闻界的一大耻辱。

韬奋先生报纸的“商业性”和“事业性”兼顾的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新闻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只注重事业性而全然不顾自身的经济状况,则很难运营维持下去。没有商业化的发展,则新闻业很难走出政治、经济的阴影。对于受到新媒体冲击的传统纸媒行业,这一点尤为重要。另外一方面,如果只注重商业性,而全然不顾“事业性”,对报道的新闻事实加以掩盖和修饰,使之变得吸引人,从中谋取经济利益,那么就远离了新闻真实主义,也背离了韬奋精神的初衷。

韬奋精神在今天没有被遗忘,也没有被放进博物馆,相反却得到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推崇,究其原因,除了韬奋先生在中国新闻业的崇高地位外,我想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韬奋先生很好的注意到了中国社会生态的特殊性。中国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习惯和思想根深蒂固,如果忽略这些东西,直接照搬西方新闻样式,将很难开展下去。这就需要将西方新闻理念与中国本土的社会环境相融合,实现本土化,新闻业在中国才有更长足的发展。

现在,以韬奋先生名字命名的“韬奋出版奖”是中国出界个人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用以表彰全国先进的新闻工作者。韬奋先生一生创办报刊,出版读物众多,他一直提倡和身体力行的宗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值得今天的新闻界和出版界人士学习。

韬奋精神是邹韬奋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今天的新闻产业仍有极大的积极作用,我认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当以韬奋精神为准则进行自省,做到坚持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坚持对光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切实反应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