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之论洋务运动的经济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
-------之试论洋务运动的经济意义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

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辟道路。

840年,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于西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入侵,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也开始进行。

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经济问题也开始思考并行动起来。

他们内部由于观点的差异分裂为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他们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科学技
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

虽然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一、积极的经济意义
1.先进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引进,特别是新式产业、新经济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

洋务运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

创办近代新式产业的活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又以创办军事工业为开端。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有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福建船政局、1867年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等,它们主要制造船舶、枪炮和弹药。

中国的海运事业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开始设立招商局。

招商局在洋务运动期间通过与外国竞争逐渐取得了有利地位。

此外,还开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漠河金矿等民用性企业20多个,同时还有百余家小规模的民办企业,修筑了360多公里的铁路。

洋务派军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后期这类企业开始向商品化生产方向努力,这
些都促进了中国生产力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化。

19世纪70年代,军用工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主要有燃料工业、采掘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支持,同时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洋务派官僚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兴办大量民用工业,以支持军用工业的发展。

随即,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一系列民用工业开始涌现,使中国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生产关系的变化。

在许多军用和民用企业已采取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企业内使用于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大多是从外国在华工厂中招募而来的,这些雇工基本上属于自由的工资劳动者,劳动者的利益开始得到重视与保护。

4.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洋务运动中军用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大部分是给清军提供新式装备,产品不投入市场,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追求产品的剩余价值。

而民用企业则更多的是追求产品的价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从中也可体会到国际竞争的残酷与激烈,怡和、太古与轮船招商局“齐价合同”的鉴定也证明了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5.发挥比较优势,加速产业发展,洋务派民用企业中煤
矿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煤矿资源储存量大、品质好,特别是开平煤矿具有活力强、渣量小,适于船运,这些优势使中国本土的煤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因此随着中国煤炭业的兴起,洋煤逐渐灭绝。

还有中国的纺织业也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此也得到优先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

6.外资的引入。

洋务派民用企业有官办、督商办、官商合办三种形式,其中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中都有不同比例外资的引进,可以说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要更加合理地去利用这一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洋务运动积极的经济意义非常明显,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旧势力的强大压力,发展是十分缓慢的。

二、局限性
1 封闭性
虽然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剧,中国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落后的农业国家。

从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到,1873年以前兴办的企业主要是军事工业而没有兴办其他任何企业。

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除了生产武器外,不仅不生产民用企业所需要的生产工具和设备,还担心军事工业的技术外传而为民间所学用,主张严加禁止,不许技术外传。

19世纪70年代后,开始兴办了一些民用性企业。

洋务派的看法仍然是从维持和发展军事工业出发,把民用工业看成是首先为军事工业服务的企业。

如他们强调办轮船招商局时“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兴建开平矿务局是为了保证“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即为洋务派所办军事工业和
轮船招商局服务;创办电报局更是明显地为着军事目的,“欲通军信,则可有电报之法”;兴办汉阳铁厂也是“为制造轨械兵船之根本,关系军实需要”。

并不是说创办非军事工业不能和不应该为军事工业和军事目的服务,办民用工业为国防服务是必要和应该的,问题在于洋务派办了二三十年的工厂,还主要立足于军事工业和军事的需要兴办民用企业,而很少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来规范近代工业的发展,这就有形无形地为兴办民用企业划定了一个范围,直接影响人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创办民用性企业的地位和意义。

而且还规定这些企业“只许华商附股搭办,不许另行设局”。

这就足以说明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方针,并不是为带动整个民族工业和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使中国经济迅速近代化,而是为维护旧的封建统治而兴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这是不符合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

2 低效性
军用企业虽然经清洋务派的数十年经营,耗资巨大,但是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效率问题,它的成效又是很低的。

农业社会的经济状态仍然是主要的,从主要的方面来说,最明显的表现是封建管理制度对于新生产方法的干扰和束缚,使得军用企业产品质量粗劣,浪费严重。

70年代初,李鸿章不得不承认江南、天津、金陵各局所造枪炮弹药的水平,“比之西洋新制瞠乎其后”。

而福州局所造船只“转载不如(外国)商轮之多,驶行不如(外国)商论之速”,它们“只可巡守各口,不能转战大洋”。

尽管洋务派宣扬创办军用企业是为了“御侮”和“自强”,历史的实际表明它们在抵御外侮上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31非市场性
这一时期官办企业是非商品生产的企业,军用企业的产品不计算价格,不参加市场交换,在生产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军用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它的交换价值。

军用企业在经营中不计算盈亏,因之无利润可言,从而也不存在利润转化为企业内部积累的事实。

近代军用工业的直接目的竟然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它就不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值,不是为了产品的使用价值,资本家只有在考虑价值如何增值的条件下,才考虑到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只是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以这个原理来看清政府的官办的军事工业,显然是非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4 无知性
清政府和洋务派对银行制度一直漠视,甲午战争前,一直没有引进西方银行制度。

这时,中国大地上已出现了近代银行,但它不是中国自己的,不是为扶持中国近代工业和其他企事业的发展而设,而是西方列强为了掠夺中国,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而设。

中国自己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5月才正式成立。

中国当时也有许多的旧式钱庄,但这些钱庄不能适应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有不少钱庄已受制于西方侵略者,不仅失去了支持本国工商业发展的作用,还充当了西方金融机构掠夺压迫中国的工具。

近代货币制度、公债制度、保险制度等,也主要是在甲午战争后才逐渐引进中国。

洋务派支持近代企业的人,多数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甚深,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懂得不多甚至根本不懂的人,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经营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知识和才能。

如洋务派首领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他们提倡兴办近代企业,但对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内在发展规律性的了解,恐怕只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