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
我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我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摘要: 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但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阶级条件,这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洋务改良思想那么我们该怎样认识洋务运动呢?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刺激,中国的一部分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封建官僚,利用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倡导了一次以仿效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心,以“图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产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是必然的。
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而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无法抵挡。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阶级感到创巨痛深,陡感西方在军事上的优势。
这也是洋务运动先从官办军事工业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随着军事工业发展的需求和资本主义各国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朝野上下才逐渐看到了封建经济的其它部门,亦不能适应近代资本主义的挑战,必须急起直追,中国才能获得出路。
一大批中国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
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还拥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做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后,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洋务运动论文 (3)
洋务运动论文引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发生在清朝末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洋务运动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1.1 内外因素交织的背景洋务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种种内外压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领土,中国社会陷入了危机之中。
同时,清廷内部也存在着腐败、闭关思想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外界的挑战。
这种外部压力和内部腐败交织的背景,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1.2 对先进技术的渴求洋务运动的另一个重要起因是中国社会对先进技术的渴求。
当时西方列强已经在工业、军事、交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社会意识到自身的科技落后,急切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提升国家自身的实力。
二、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2.1 兴办洋务机构为了推动洋务运动,清廷成立了许多洋务机构,如洪仁玕所办的湘军、曾国藩所办的淮军等。
这些机构带来了西方的军事技术、训练方法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变革。
2.2 兴办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另一重要发展方面是兴办洋务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生产和制造各种商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它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业企业之一。
2.3 推动教育改革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清廷还推动了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清朝末年,许多新式学堂和学校兴起,为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1 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逐渐缩小了与西方的科技差距,提高了自身的工业生产水平。
这无疑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2 教育与知识普及洋务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机会。
这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并有机会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思考与研讨: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 认识与评价,以及通 过洋务运动失败的历 史教训,我们可以从 中得到哪些启示?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一方面,这场改良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 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 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 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一现,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强国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 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但另一方面,洋务运动确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反对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 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 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 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 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 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表现的三个方面
浓厚的封建性 明显的对外依赖性
严重的腐朽性
(一)洋务运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 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 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 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 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 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 的。同时,洋务运动处 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 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 运动开展的阻力。
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 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上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洋 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 益,造出的枪炮、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即使是官商合 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也是政府“专派大 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发言权,还要承 担企业亏损。贪污腐化、营私舞弊、机构臃肿、冗员 充斥等各种封建官场的陋习,被大量扩散到所有近代 企业之中,致使企业内部弊窦丛生、效益低下,发展 受到严重阻碍。
洋务运动感悟200字
洋务运动感悟200字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改革运动,其标志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在我看来,洋务运动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
首先,洋务运动让我意识到了中国的落后。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通过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迅速崛起,而中国依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中。
洋务运动的兴起,被视为中国迎头赶上西方列强的机会。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中国的落后问题依然存在。
其次,洋务运动让我认识到改革的艰难性。
洋务运动虽然有着壮丽的目标和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了重重的阻力和困难。
短短数年时间里,洋务运动就面临政治斗争、财政困难、技术难题等种种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改革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需要细致周密的计划和全面的准备。
最后,洋务运动让我明白了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重要性。
洋务运动是一次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的尝试,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洋务运动没有取得最终成功,但它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给我带来了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对改革的认识。
尽管洋务运动并非完美的改革实践,但它的失败教训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历史,以洋务运动为鉴,勇敢面对挑战,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道路。
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具争议和反响的历史事件。
其间因涉及众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军事等方面的变化,洋务运动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洋务运动又称洋務運動、自強運動、洋務鬥爭等,始于清太平天国战争后,主要时期是自同治八年(1869年)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该时期主要是由翁同龢、张之洞、李鸿章等一批知名官员所主导的。
主要目的是通过模仿西方国家,并吸收先进技术,使中国的军事、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能够向前迈进,从而重新反击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有两个关键之处。
第一,是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运动的工作,并动员一大批官员、学者以及工匠参与其中。
第二,是该运动吸引了欧美一批知名专家和技术精英,如罗胜彪、瓦尔登、麦克李、雅各布等先进的机械、化学、造船、军事、矿业等领域专家相继来华,致力于对中国各项事业进行技术传授与改良。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
首先,有些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尤其是那些直接影响民生的创新。
其次,在人才上,中国缺乏大批像罗胜彪、瓦尔登等类似专家可以承担重任,从而欠缺了与西方的对等地位。
第三,由于太多人才、劳工和资源集中在实行“洋务”的大面上,中小企业、手工业和农业等传统行业被忽视,结果造成了经济过度依赖进口,特别是依赖某些特定的商人和机构,增加了未来的危险性。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毕竟是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次尝试。
虽然在一些领域上有了重要改革和进步,但由于许多问题和缺陷,洋务运动的影响不太足以翻转中国百年来处于落后状态的状况,未来需要着重提倡自主创新和“走出去”更活跃地投身国际化市场来扩大影响力。
洋务运动的现代启示
洋务运动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从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也就是洋务运动。
首先我们分别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运动派系、主要内容和影响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继续发展,为掠取更多的侵略利益,在经济上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加之中国国内人民起义不断,边疆危机四起。
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两个集团,一是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二是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异同如下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是从60年代到70年代,主要的口号是自强,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后期是从70年代到90年代,主要的口号是求富,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
而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和左宗棠筹设的兰州织呢局。
同时洋务运动中还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学堂,分别如下所示。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时代中,具有很大的进步性,1、引进新的生产方式,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始2、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军事、科技和翻译人才)3、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客观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民用工业)5、开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先河6、筹划海防,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然而,洋务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1、经营管理腐败2、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3、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4、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正因为这些局限性导致了它的失败,没有使中华走上富强的道路,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
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
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运动形式和内容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
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和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进步作用。
关键词:洋务运动;运动背景;内容举措;进步性目录一、洋务运动综述二、洋务运动国内背景分析三、洋务运动国外背景分析四、洋务运动具体举措和内容五、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进步性一、洋务运动的综述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
近代中国遭遇西学东渐后,封建社会固有的意识形态发生转变。
特别是西方列强侵入后,中国被迫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自救改革。
清政府及其当权者推行的洋务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目的是在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实现“自强”和“求富”。
为此,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兴办民族军事技术重工业、民用工业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
特别是近代洋务学堂的创立和留学生的培养为近代科技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和人才保障。
在被迫开办“洋务”的过程中,中国开始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并促进近代化兴起。
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奠基时期,它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的国内背景分析社会背景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并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感到无法抵挡。
因此朝廷中提议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和科技的人士显著增加。
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1梅雪《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力——洋务派。
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支持,还拥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近代史结课论文-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对于洋务运动改革的反思张瑞院系经济与管理系专业会计班级 15-5班学号 22151976【摘要】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
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关键词】洋务运动、改革、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官僚地主阶级组成的洋务派为维护封建统治,发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就此中国的现代化艰难启动。
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从自身具有的反现代化因素角度来看,又偏离了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最终将自己埋葬。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和反思洋务运动现代化尝试失败的原因,为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这是士大夫阶级举办的一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目的是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在当时的历史节点上,洋务派一心想要改变现状,利用西方的技术来巩固清朝的发展,但是他们又不希望改变清朝当时固有的制度,这一点严重的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同时,在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的阻挠下,尚未成形的洋务运动处处遭到抵制和破坏,更加大了运动开展的阻力。
洋务派本身阶级的局限性,也决定了管理们既是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者,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是封建式,很容易出现内部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现象。
结合史实全面评价洋务运动
结合史实全面评价洋务运动篇一:结合史实全面评价洋务运动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被殖民的厄运,结束另外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是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强了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
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万众一心,民族团结,不畏强暴与敌人战斗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用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
4、,,对世界各国夺取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典范,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篇二:结合史实全面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
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
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
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
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导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尝试,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增强国家的实力。
然而,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两个方面,探讨认识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它是在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努力。
该运动始于甲午战争后,有着复兴国家的强烈愿望。
1. 引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崛起,科学技术和工业手段对国家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来加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 加强军事实力与国防能力洋务运动致力于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以此来对抗列强侵略。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这使得国家意识到必须重视军事和国防建设。
洋务运动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训练方法,来加强国家的防御能力。
3. 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仅关注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的引进,它还注重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运动期间,中国尝试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铁路、邮政、矿产开发等,以加速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尽管洋务运动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以下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1. 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在洋务运动期间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尽管一些进步的思想和理念被引进,但中国大部分人民仍然秉持传统观念和习俗。
这使得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无法被充分理解和利用,导致了实施时的困难和阻力。
2. 外部压力和干涉洋务运动发生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十分脆弱。
列强在各个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和干涉,使得洋务运动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
列强的干涉不仅使得洋务运动的推动受到限制,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分裂,削弱了运动的推进力度。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摘要】:洋务运动,满亲你政府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开始是一军事自强为目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军事工业,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控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军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字】洋务运动改革影响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的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从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份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用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十年的洋务运动。
但,慈禧太后又怕改革会对满清的统治和自己的最高皇权受到影响或都说冲击,所以改革之初,受慈禧太后的影响,改革只是牢牢限定在经济领域,不能在政治领域越雷池一步,损害当权者任何既得利益。
于是中国只能搞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也就有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重要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大学生洋务运动小组报告
大学生洋务运动小组报告一、引言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中国的工业和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由大学生洋务运动小组撰写,旨在探讨洋务运动的发展背景、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启示。
二、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正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传统的封建社会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清朝政府为了振兴国家,引进外国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和近代化而展开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努力。
三、发展过程洋务运动始于道光年间,经过同治、光绪两朝的推动逐渐兴盛起来。
清朝政府相继设立了船政局、江南机器制造局、北洋船政局等机构,引进了西方的科学、军事、制造、交通等技术,并大力兴办近代工矿企业。
期间,洋务运动发展的重点包括军事改革、教育改革、制度改革。
然而,由于内外多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逐渐衰落,未达到最初的目标。
四、影响洋务运动虽然没有完全实现其目标,但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1. 科技引进: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科技,为近代工业化打下技术基础。
2. 工业发展: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办了一批现代工矿企业,为中国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3. 思想启示:洋务运动促使中国人开始思考自身的落后和振兴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启示洋务运动对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 开放心态:洋务运动展示了中国人接受外来先进技术的勇气和智慧,我们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时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
2. 自主创新:洋务运动在科技引进的同时,推动了一批本土创新,我们应当注重自主创新,不仅要学习他人的经验,更要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教育重要性:洋务运动实施教育改革,重视培养人才,我们应当重视教育投入,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六、结论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潮流之一,虽然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
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学术界基本的观点是,洋务运动是一场反动卖国的,并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洋务运动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基本肯定说”和“基本否定说”。
基本肯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性的运动,它揭开了近代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持相反观点的人认为:洋务运动总体上是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但同时也承认洋务派兴办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高中新教材的表述基本持肯定的态度,如,认为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出现,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等。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的研究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的研究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经历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感到了强烈的生存危机。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和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以及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根本原因就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地位。
洋务派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洋务运动的过程洋务运动的内容涉及军事,政治,教育等许多方面。
前期主要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用工业,巩固国防。
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企业。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和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lin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企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在创办军用工业中燃料和材料的需求,以及解决交通运输的困难。
另一方面就是获得利润,洋务派在创办军用工业的时候,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自强的过程中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浅谈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及其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利弊
洋务运动的利弊首先洋务运动进行了尝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也给当世人一些警示,至少洋务运动在中国抵御外国侵略、走近代化道路的尝试上,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
其次,洋务运动的意义还在于洋务运动开展期间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在军事方面。
洋务派建立了一系列的军工企业,学习西方先进的武器制造技术以及对军队的训练方法,这些都对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其中积极的作用,在洋务派的努力下,晚清政府有了自己的水军,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水上冷兵器水上作战,而是有了自己的舰队,上面有洋枪大炮,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水上作战能力以及国防实力。
在军工企业的刺激下,民主资本主义也开始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则属纺织工业,近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大大的解放了劳动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入,也促使了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来。
并且也动摇了千百年来一直占据国人思想的“重农抑商”观念。
当然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武器装备等,清政府对外派遣了留学生,这一行为打破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大批的留学生归国后,致力于祖国的近代化事业,为祖国培养了更多的新型人才。
所以说,洋务运动虽然是失败了,但是洋务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
洋务运动前后进行了三十多年年,洋务运动的具体时间是从1861年到1895年。
那么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发生洋务运动,而在中国封建思想的统治下,洋务运动能坚持几十年的时间呢?1861年,是由恭亲王联合几个大臣向皇帝上书,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洋务运动,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对外,列强正用先进的武器攻破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开始瓜分中国;对内,农民起义影响开始壮大,其中太平天国起义鼎盛时期更是占据了中国大半江山。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如果没有任何动作,只有瓦解的命运。
因此,1861年,由统治阶级发起的全国范围内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而洋务运动之所以在守旧派的打击下依旧持续发展了30多年,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还是靠自强来维护封建统治,也就是说洋务运动并不触及统治阶层的利益,反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
《洋务运动》的学习心得体会
《洋务运动》的学习心得体会经过短短一个学期的近代史学习,我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的近代化改革——“洋务运动”产生了兴趣。
想借此机会谈一下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体会。
洋务运动发轫于1861年初。
当时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欣,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从此,洋务运动便正式开常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苦心经营十余载的新式陆军和北洋舰队一败涂地,清政府被迫于次年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洋务运动从此而宣告失败。
这场历时35年的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一直受到许多争论。
洋务运动可谓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炮,可是这第一炮并没有放响,基本上是失败了,没有把中国改变成为独立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所以对于这场运动一直是褒贬不一的。
我只是一个大一学生,没有很深刻的见解。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我认为应先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前一段时期开始阅读这段不长不短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全面的看待。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战争可说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间接因素。
因为正是这两场战争使得一向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种出现了比原来的腐朽之臣更懂得反抗的“洋务派”。
所谓洋务派就是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的一种势力,与之相对的是“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
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力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摘要】中国近代革命史不仅仅是暴力对抗的历史 ,同时也是伴随着科学启蒙与文化交流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一场引导社会变革的科学活动 ,它首先在 2 000多年来封闭社会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被迫引进了一种新的生产力 ,使中国这样一个专制的封闭社会结构开始向一种可溶性的社会结构转化 ,这是一场渐进的思想革命和渐进的社会革命。
伴随着屈辱历史的洋务运动却是对以往专制“盛世”的超越。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思潮以至于后来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顺次展开了一幅递进的历史画卷 ,而洋务运动是这一系列历史超越的发端。
【关键词】洋务运动;科学精神;科学的社会功能;历史超越;现代化过程是近代中国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线索,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迎来了现代化的曙光。
它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和工业化、教育科技、军事国防、外交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的进步,使中国从不同领域都开始朝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中国的现代化由舆论准备阶段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不可否认,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反现代化”的特性及因素所在,导致了洋务运动现代化尝试的最终失败。
以史为鉴,洋务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典型事例,其失败与不足,值得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所探究并引以为鉴。
一、“反现代化”的含义历史告诉我们,后发外生型国家面对现代化的强行推进,很少有不经过抗拒就加以接受的。
钱乘旦认为,在“抗拒”与“接受”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对反现代化的人而言,它隐没在主张现代化的阵营中;对支持现代化的人而言,它扎根在传统主义的立场上。
实际上这却是一个独立的立场,是现代化推进工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个立场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即“反现代化”。
[1]所谓“反现代化”,是指“企图把传统与现代调和起来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
[复习]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既有其进步性 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失败原因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 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 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 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 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无异与虎谋皮。
3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式的 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 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 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2.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
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国民族经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运动形式和内容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
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和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进步作用。
关键词:洋务运动;运动背景;内容举措;进步性目录一、洋务运动综述二、洋务运动国内背景分析三、洋务运动国外背景分析四、洋务运动具体举措和内容五、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进步性一、洋务运动的综述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
近代中国遭遇西学东渐后,封建社会固有的意识形态发生转变。
特别是西方列强侵入后,中国被迫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自救改革。
清政府及其当权者推行的洋务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目的是在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实现“自强”和“求富”。
为此,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兴办民族军事技术重工业、民用工业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
特别是近代洋务学堂的创立和留学生的培养为近代科技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和人才保障。
在被迫开办“洋务”的过程中,中国开始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并促进近代化兴起。
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奠基时期,它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的国内背景分析社会背景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并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感到无法抵挡。
因此朝廷中提议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和科技的人士显著增加。
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1梅雪《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力——洋务派。
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支持,还拥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1861 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了“辛酉政变”。
从此慈禧开始垂帘听政,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长达四十七年之久。
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中心后,为了能够做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
慈禧清楚的认识到洋务运动是民心所向,人心思变。
加之倡导变法与支持变法的大臣都是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实力派人物,这些人物的能力是不能忽视。
如果不支持洋务运动,那么就是和人心为敌,甚至要灭种亡国。
有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洋务派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开始了一个从技术到思想的改革过程。
自然背景2:灾害发生频次急剧增加,持续时间显著拉长;灾害的地区分布日趋扩散,成灾面积空前广大;各种特大灾害继起迭至,交相并发,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群发性和整体性等周期性集中爆发的特征。
特大洪涝灾害频频发生,旱荒奇重,低温冷害异常突出,地震活动相当强烈。
除此之外,特大风暴潮灾害和流行性疾疫也在同一时期频频袭击中国大地。
三、洋务运动的国外背景3西方列强在这第二次科技革命内对东方国家的殖民政策出现了暂时松动的趋势,整个19世纪后半叶,基本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对东方国家的干涉行动。
采取这一对东方特殊的政策,决不是资产阶级的良心发现,而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一)西方列强忙于应付内部事务,无暇他顾。
第二次科技革给西方列强提出了许多新的而且十分重要的任务,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科技的推广、军事国防工业的近代化等,这些涉及经济领域的事务,是资产阶级政府在此以前很少关注的。
随着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垄断组织开始操纵国家经济命脉,进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外交政策的制定,出现了垄断组织同政府的联合。
随着新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矛盾空前尖锐,并因此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资产阶级政府必须花大力气进行调整疏导。
2夏明方《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3高国俊《浅谈世界近代化大潮与中国洋务运动》(二)西方列强谋求自身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近代化如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内战、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7年的英国议会改革、1863年的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至1871年的德国统一战争、总的来讲,在世界近代化大潮而前,两方列强有的奋起直追、有的调整改革、有的顺应潮流,但目的只有一个,即实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近代化。
在这场世界性的改革中,改革决策者越能洞察潮流,对改革目标越明确,组织推进改革的决心就越大,扫除改革障碍就越有力,改革成效就越明显。
如美、德经济实力迅速赶超英国,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崛起,政治格局由英国独霸天下趋向多元鼎立,西方列强利用和平手段或王朝战争使其政治经济体制近代化,也是他们对东方采取暂时和平新战略的原因之一。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充满着动荡尔安,为消除不稳定因素,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东方国家的管制。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迅速形成,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动荡不安的因素。
一些新兴国家的出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一些国家力量上升,一些国家地位下降,在世界势力划分上出现了局部危机,这些都制约了列强的东方政策。
如1853年至1856年的俄国同英法土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英国调回了派往伊朗和中国的军队,1870年普法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巴黎大起义,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导致了“东方危机”的发生。
以上说明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方面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动荡不安,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东方国家的管制,同时也为逐渐觉醒的东方民族提供了一个自我调整、更新、改革、完善的历史时机。
西方列强对华具体政策可以概括为:在外交上,西方有远见的外交家,支持辛酉政变和洋务运动,一改过去的强硬态度,做出了比较温和的姿态,在政治上,西方一些在华要人纷纷为清王朝献计献策,鼓励清王朝推行新政;在经济上,一方面扩大对华贸易,掠夺中国财富,同时也开始对华输出资本,并积极参与新政,企图左右清王朝。
面对西方列强对华新战略,如果清王朝能把这些变成推动自己走上近代化之路的外部助力,就等于抓住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统治者的洞察能力和具体举措将会为中国实现近代化发挥关键性作用。
四、洋务运动的具体举措和内容(一)军事技术方面洋务运动在军事技术方面主要有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技术和军事理论等方面的西方军事技术引进。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两江总督曾国藩率先开设了安庆内军械所。
此后短短几年中,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及福州船政局等多家近代军用工业企业纷纷起家,用实战中打造出来的地方实力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二)民用工业方面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成为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慢慢渗透到封建主义。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新式海军过程中耗资巨大,深感财政困难。
并且深刻地感受到西方国家经济实力雄厚,为船坚炮利的“长技”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当时中国国内出现了日益扩大的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成为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七十年代初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洋务派共创办了民用企业二十多个,除少数采用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大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民用企业分别涉及航运业、采矿业、纺织业、冶铁业、电报业和铁路运输业等多领域。
例如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唐胥铁路等(三)创办近代海军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四)科技人才培养方面1.洋务学堂的创立洋务学堂旨在通过教授所谓的“西文”与“西艺”,来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工程技术、翻译、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三十余所,它们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举办的,大致可以分为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在洋务学堂中,京师同文馆作为开端,福建船政学堂办得最有成效。
两者成为洋务学堂的代表。
2.洋务派留学人才培养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是在洋务运动过程中兴起的。
1870 年曾国藩将留学人才计划上奏朝廷得到了朝廷的许可。
1872 年由容闳和陈兰彬率领第一批幼童30 人远赴美国。
这也是第一次朝廷支持的大规模留学行动。
” 1873 年 6 月、1874 年11 月、1875 年 10 月第二、三、四期各 30 名幼童也按计划出发。
即使是未完成学业的留学生,仍然成为近代中国科技、实业和管理等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清华学校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五、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进步性(一)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他们认识到,以机器生产为核心的近代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
而经过了军事上的惨痛失败,他们更是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洋务派还建立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其中李鸿章一直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是清朝海军的主力,它拥有包括“定远”,“镇远”等铁甲舰在内的多艘舰艇,是一支实力较强的近代海军。
这使中国在军事近代化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北洋海军的建立,可以说代表了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
(二)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企业的利润吸引中国的一些地主、官僚、商人投资于新式工业,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开端。
这些民族工业中比较著名的有1869 年在上海成立的发昌机器厂、1872 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机器丝厂、1881年黄佐卿在上海创办的工和永丝厂等。
这些商办企业虽然投资和规模比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但他们是近代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奠定了近代工业的基础。
(三) 洋务运动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清政府通过创办新式学校和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
还有一些留学生,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许多人成为中国改革的主力和领导者。
总之,以上这一切,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洋务运动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国很多事业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如电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