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简介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创了离子束生物工程学这一交叉学科,利用低能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原理,发明了离子束生物工程改良品(菌)种的方法。

离子束生物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及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农业成果转化基金等和中国科学院及安徽省科技项目支持下,经过多年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八十年代中,正当国内外兴起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研究时,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与安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技人员用30keV的氮离子注入水稻干种子后发现显著的诱变效应,以后又陆续发现一些新现象:如注入离子在种子里长距离穿射和高速率溅射,低能离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只要反应体系里有氮参与都有一定的几率形成氨基酸,以及离子注入条件下出现的生物反常辐照损伤、当代可遗传突变等等现象。

这些现象后来被国内外科学家所证实。

例如,低剂量下生物体呈现的“反常辐照损伤”(hyper-radiosensitive response,HRS’)现已成为辐射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此,低能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

这一科学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在有关论著中得到高度评价。

《核技术》(科学出版社)认为:“余增亮小组利用核物理实验方法、手段、概念探索离子注入生物体后产生的物理和生物现象…,形成了很强的交叉领域,孕育着交叉学科”。

杨垂绪(美)在《太空放射生物学》(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将此列为重离子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并做了详细介绍。

丘冠英在《生物物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一书中认为:这“形成了辐射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低能重离子生物学,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离子束生物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一是诱变的变异频率高,可选择注入的离子种类多样,而且其质量、能量、电荷可有多种组合,所以其产生的诱变结果和效应也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变异谱宽,离子束能产生较高的电离密度,使DNA产生严重损伤,其作用于植物体后可获得较高的变异频率和较广的突变谱,易于筛选出先新的突变体;三是变异稳定快,离子注入造成的损伤不以修复,突变体稳定较快;四是技术稳定可靠,简单易
得,经加速后的离子具有一定的静止质量,注入生物体后可以使质量、能量、电荷共同作用于生物体。

因此离子束生物技术成为生物培养与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经过短短二十年的探索,已经从基础理论阶段进入到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的阶段,在农作物诱变育种、工业微生物育种、植物转基因、人类健康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市场方面,过去的产业化事例说明,离子束微生物技术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离子束修饰的花生四烯酸(AA)产生菌,在50吨罐发酵,AA占总脂50%以上,得率达到5.8g/L,处于国内外最好水平。

1999年成立国内第一家生产AA的专业化公司武汉烯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当时,罗氏、巴斯夫和美国惠氏公司等正在中国推出AA产品。

AA产品的投产,将国外公司挤出中国市场,并出口欧洲、美国、南美和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再以维生素C为例:我国维生素C年出口四万吨。

1995年罗氏、武田等跨国公司掀起价格大战,使我国Vc行业损失惨重。

1998年,离子束创制的高性能维生素C催化剂,将糖-酸克分子转化率从80%以下提高到95%以上,在江山制药公司和东北制药总厂一次试产成功。

新产品(后流入威尔康,说明我国四大Vc企业中已有三家使用)的投产,仅江山制药每年增加效益就达2000多万元,对保住和开拓我国国际市场份额起了重大作用。

2001年,经离子束修饰的耐高温Vc催化剂,使我国的竞争力再次加强。

到2002年,终于迫使罗氏出售Vc生产部,巴斯夫关闭武田生产线,国家出口创汇因此增加2000万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