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择校问题论文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择校问题调查报告
21世纪,一个社会发展迅速,科学设备完善,国民知识丰富且团结的时代里,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人才从何而来?许多研究表明人才的产生与其青少年时代所处的环境与接受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关系。10几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成长期和叛逆期,他们的生活处于两点一线的状态(家庭与学校),其中只有1/5的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并且不保证父母在此期间能够与孩子交流)多数的时候还是生活在校园,那么中小学生选择学校就成为了父母最关心的大问题了,学校的好坏似乎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许多父母为了孩子能进入“一流”名校而挤破头,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负面社会现象。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我在课余时间对某课外辅导班的一些学员进行了关于中小学择校问题的调查,其中包括就读于中捷友谊小学的六年级生,博才初中的初三学生,107初中、第一高级中学等学校的学生,调查采用的是口头式的在校内随机访问学生与街头随机访问家长同时记录内容的形式,调查之后进行整理再总结。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调查者组成结构:学生家长,高中生,初中生,小学六年级生。
此次调查人数为70人,有效调查人数为56人。
高中生20人,初中生20人,小学六年级生1
0人,学生家长20人。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是:1.询问家长对孩子选择学校的态度和看法。
2.询问高中生和初中生对目前所在学校的看法,并说明为何选择次学校。
3.询问小学生和初中生对目前所在学校的看法,对未来学校的选择意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择校意识淡薄家长仍希望孩子进名校
经过调查之后发现,被调查中的大多数小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学校表现出满意的状态,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抓紧升学中,但由于近些年教育部门的改革整顿,小学升初中需要按照学生所在地区划分,也就是所谓的“按片儿分”。曾今在我们这一代上初中的时候需要经过考试然后口碑好的“名校”按照学生在本校的成绩来选择录取成绩最高的几名学生,其次的名牌学校根据自身口碑的高低选择成绩稍高的学生,其余分数低的只能选择花钱进入私立学校或者按区域划分。但是这种模式的录取方式早在5、6年前就已经被取缔了,因为学生数德尔减少,现在的名牌公立初中与普通初中混合办学,所以在某些程度上来说给了孩子们平等权利。孩子们也很乐于接受这样的改革,在调查中有一些小学生表示“以后中考、高考,之后我妈还要我我考博士呢,那么多考试等着现在应该给我们减负了,让我们多玩玩。”还有些思想成熟的孩子也觉得小学时期想多学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东西,以后要一直啃书本现在就已经很担忧了。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很多不乐观的情况,一些家长并不满意教育改革制度,她们认为尽管教育部门声称每个孩子都平等,所有的学校都一样好,但是仍然很多
家长托关系,多花钱让自己的孩子进“名校”。从谈话中可以发现,即使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家长仍然脱离不了名校的束缚,把名校当成孩子成才的救命草,不花钱不让孩子进好学校就是影响未来发展。啊
(二)初中生努力奋进不太在乎学校好坏能进名校最好
初中生对于择校的问题普遍表示没什么意见,身处博才中学的一个初三学生认为学校的名声完全没有必要计较了,因为他现在所在的博才初中就是曾经的名牌中学,但是现在已经与曾经名声很普通的141中学合并了,而且在沈阳内很多所名校都与名声不好或者很普通的学校合并了,同时她表示自己在努力学习,认为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就合并一事据他推测这也是改革的手段,“人人都想进名校,那不是名校都没人去了,老师都是一样的,自己肯学才行!”恰巧有机会见到了现任博才中学曾经是一四一初级中学的张老师,据张老师说,以前一四一某个年级有4个班级,每个班级入学时候有40人,到初三时候也就只有20几人了,而像博才初中那样的名校同一届的那个年级有7个班,平均每班40到50人,到后期还会有借读生加入,导致名校的老师非常辛苦,学生们还很多照顾不到,而普通学校的老师清闲学生仍无心学习。所以现在的合并制度不仅裁掉了不负责任的老师也给孩子们创造平等且和谐的环境。初中生的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名校,并且认为名校绝对是孩子成才的最佳道路,在调查中很多家长甚至坚定的说同样出自一个小学但是自己的孩子在名校成绩非常不错,而没进入名校的孩子的小学同学很多都无心学习甚至
有辍学意向的。
(三)高中生不大认同名校原则父母鼓励孩子自立看淡名校在对高中生的调查中明显感觉到这些孩子身上有着很多初中生缺少的稳重与内敛,他们普遍不大认同名校原则,但是也是从名校规则中一步步走出来的,觉得如果一直在名校中穿梭确实很稳当,不会遇到很多不入流的同学,在名校里对自己的品行有帮助,学习不受干扰。而其中有几个刚好是从普通初中考入名高中的学生,他们表现的更为精干,更加自律,他们说普通高中确实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缘故不爱学习经常捣乱,但是他们可以洁身自好,知道自己的目标所以基本不受影响,他们建议不要看重名校,尤其是在小学初中阶段,但是到了高中就要选好学校了。而高中的“名校生”家长对于我所提问的问题都表现的没任何感觉了,他们大多数都是保护着孩子从一间名校送进另一间,在他们看来名校也不算那么重要,但是这么多年走过来,认为名校对孩子还是帮助很大,并且名校不一定是父母的选择也是孩子自身努力变优秀的结果,“小学时候划区域走了个不错的小学,后来初中也是就随便去了一个普通的,到了高中孩子都是自己考进去省重点的,我也没怎么看重名校,不过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好的环境受教育肯定是比较保险的。我的孩子都是自己努力走过来的,我认为孩子自身的自制力最重要。”
(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产生这种现象绝非一天两天的时间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感染力,中小学择校问题存在于全国各个省市县,产生的根源是教育发展不均
衡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好的资源提供给某个学校吸引更多有利资源,而被淘汰的资源长此以往最终被永远的淘汰。
导致这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地方重点学校的重视,对非重点学校的漠视,使得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忽视这种差距,对重点学校越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越是两极分化,使得家长不得不选择学校。
正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学校才有好有坏,进一步导致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出现不公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择校”的出现,导致教育的不公平。但家长们希望公平,如果现实是不公平,那么家长只有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现实中仅有的公平了,那“择校”的产生便不言而喻,。
虽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但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并没有将教育经费均匀地用于各个学校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出于快出人才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至今这种现象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家长心目中,依然存在着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很显然,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会让孩子重点校就读呢?这也是产生“择校现象”的原因之一。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加强管理制度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多数的家长仍然离不开名校的束缚,在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