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_曹志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terprise Economy 2013 年第 8 期 ( 总第 396 期 )
高消耗 、 高排 言,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高投入 、 放的传统发展模式,由此带来的经济 、资源与环境等问 题日益突出 。2008 年我国 R&D 经费支出为 4646 亿元, 仅占 GDP 的比重为 1. 47% , 远低于美国 ( 2. 68% ) 、 日本 ( 3. 44% ) 等国 。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 企业数仅占 11. 61% [ 1 ] 。 企业创新资源投入普遍较低, 基 础研究投入尤为薄弱,投入结构不合理,亟待提高自主 研发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国外关于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政 府视角和微观的企业视角两个层面展开的 。 政府视角下 的研究主要在科技资源的投入状况 、 研发活动的配置 、
Enterprise Economy 2013 年第 8 期 ( 总第 396 期 )
国内外学者对科技资源配置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 究, 然而, 已有研究缺乏在创新驱动模式下进行科技资源 配置的研究, 且评价模式单一, 不能在更深层次探讨影响 效率的因素 。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主要工业化国家比存 在较大差距, 在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下, 通过构建创新 驱动模式下科技资源立体评价模型, 具有较强的理论和 现实意义。 二、 立体评价模型构建 ( 一 ) 立 体 评 价 指标 体 系 的 设 计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突出了 “细化评价模型 ” “创新驱动模式 ” 和 的特点 。 按照科技资源的各个要素,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我国经济 增长方式由资本推动型向知识推动型转变, 知识在社会 《国家中长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005 年颁布了 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 - 2020 ) 》 ,提出了建 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 其目的就是以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加快产业 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 是国家和民族发 调可持续发展 。 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 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自身的需要 。 但就目前发展现状而
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13.08.021
Public Management | 公共管理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我国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曹志鹏
[摘 要 ] 本 文通过 构 建 创 新 驱 动为 核 心 的科 技 资 源 立 体 评 价 模 型 , 并 应 用 各省市 区 2000 - 2008 年 的 数 据 对 我 国 科 技 资 源 配 我 国 总体 科 技 资 源 配置 效 率 平 稳 增长 , 中 西 部 地 区 相 对 东 部 地 区 效 率差 置 效 率 进 行 了 实证 分 析 。 研 究 表 明 : 近 年 来, 距较为 明显, 且 中部 地 区 相 对 东 西 部 地 区 波 动 较 大 , 而西 部 相 对于 中 东 部 地 区 增长 速 度 较 快 。 同 时 , 我 国科技 产出效 科 技成 果产业 化 程 度 不 高 。 益差别 较大, [ 关键词 ] 创 新 驱 动; 科 技 资 源 ; DEA; 评 价 标 准 [ 中图分类号 ] F830. 3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 - 5024 ( 2013 ) 08 - 0155 - 04 “创 新 驱 动 模式 下 的 陕 西省科 技 资 源 配置 研 究 ” ( 批准 号: 11JK0077 ) ; 陕 西省 [ 基金项目 ] 陕 西省 教育 厅 人 文 社 会 科学基 金 项目 “陕 西省 高 等 教育 投 入 对 经济 增长 促 进 作 用 研 究 ” ( 批准 号: SGH12464 ) ; 陕 西科 技 大 学人 文 社 会 教育 科学规 划 课 题 “商 业 银 行 精 细 化管理 研 究 ” ( 批准 号: BJ10 - 24 ) 科学基 金 项目 ( 陕 西 西 安 710021 ) [ 作者简介 ] 曹志鹏,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硕士生导师, 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金融投资。 Abstract: The paper builds the three - 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of technology resources with innovative impetus as the core, 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technology resourc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8 by application of D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China s overal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has grown steadily; the gap of overal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fficienci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 eastern regions is relatively significant; the efficiency of the central region is more volatil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e west region grows faster 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and the central region. Meanwhile,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echnology output efficiencies in China, and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not high. Key words: innovative impetus; technology resource; DEA; evaluation criteria
155
创 新 驱 动 发 展模式 下我 国 科 技 资 源 配置 效 率
科技政策效果等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资源配置及科技政 策的效果方面 ( Nelson,1993; Porter,1992 ; Lederman, 主要强调科技政策对科技资源配置 Maloney, 2003 ) [ 2 ] [ 3 ] , 的指导作用,对国家的科技资源配置现状 、科技政策执 行的效果等内容进行了纵向 、横向的比较分析,提出了 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主要以其研发资源的 有益的建议 。 优化配置为目标, 一方面从多个视角对影响企业研发资 源配置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采用运筹学等方 法, 建立基于多准则 、 多目标的决策模型, 并与计算机相 结合 、进行管理软件的设计,从而有助于企业内部研发 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度 。 研发资 源配置的研究, 包括影响因素分析和研发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的规模 、 创新回 两方面, 主要是从政府的政策补贴 、 报率 、创新意识 、市场结构等方面对企业研发资源配置 行为的影响 ( Yasuda , Takehiko, 2005 ; Matthew Rafferty, Mark Funk, 2004 ; Riffith,Harisson, 2004 ; Joseph Peyre优化配置的研究主要集 2004 ) [ 4 ] [ 5 ] [ 6 ] 。 fitte, Jeff Brice Jr, 中在企业内部研发人力资源配置 、研发资金配置 、研发 成本控制 、 研发方案选择等方面 。 国内学者针对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 定性研究主要是从机制视角展开 定量两个方面展开的 。 研究了企业经常发送虚假的 的 。 如安同良等 ( 2009 ) “创新类型 ” 信号以获取政府 R&D 补贴的问题 。 邓可斌
[9]
MaxEK = ∑ VjkYjk
j=1 m
s. t.
s j=1
∑ UikXik = 1
i=1 m i=1
、 刘小玄 ( 2009 )
[ 10 ]
等。
Biblioteka Baidu
∑ VjkYjk - ∑ UikXik0 Uik 0 , i = 1,2,… ,m Vjk 0 , j = 1,2,… ,s 其中 Vjk, Ujk 分别是第 k 决策单元的第 j 个输出变 量和第 i 个输入变量所占权重 。 三、 实证研究 本 文 实 证 研 究 的 数 据 主 要 来 源 于 2001 - 2009 年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 《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 》 和 , 数 据为 2000 年至 2008 年各省市数据 。 各变量的投入产出 描述统计量见表 1 ( 由于篇幅有限, 此处只列出计算后确 定的指标 ) 。 由表 1 数据分析, 各省市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差异
156
创 新 驱 动 发 展模式 下我 国 科 技 资 源 配置 效 率
表1
X1 投入指标 总体指标 产出指标 X2 X3 Y1 Y2 Y3 X1 投入指标 效益指标 产出指标 投入指标 效率指标 产出指标 X2 X3 Y1 Y2 X1 X2 Y1 Y2 Y3
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描述统计量
Index Min 0 . 831 0 . 034 0 . 641 14 . 84 0 0 . 012 0 . 007 0 . 0004 0 . 00035 3 . 47 0 . 00013 0 . 831 0 . 034 124 0 9 Max 1966 . 33 115 . 26 6925 . 87 16750 . 5 1334 . 36 27 . 8943 227 . 514 11 . 472 2500 . 76 16071 1888 . 21 1966 . 33 115 . 26 128002 1334 . 36 41162 Mean 83 . 05 4 . 265 284 . 41 1902 . 72 51 . 691 1 . 2147 10 . 909 0 . 6114 125 . 327 1172 . 28 91 . 695 83 . 049 4 . 265 11158 . 9 51 . 691 3545 . 88 Std 154 . 39 7 . 86 624 . 18 688 . 30 133 . 85 2 . 4459 28 . 082 1 . 1984 337 . 52 2676 . 6 243 . 33 154 . 39 7 . 86 18300 133 . 85 5628 . 7 Coe of var 185 . 91% 184 . 29% 219 . 46% 193 . 84% 258 . 94% 201 . 36% 257 . 40% 196 . 01% 269 . 31% 228 . 32% 265 . 37% 185 . 91% 184 . 29% 164 . 00% 258 . 94% 158 . 74%
[7 ]
即科技投入要素 、 科技产出要素和科技进步效益要素, 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分为科技资源配置总体评价 模型,科技产出效率评价模型和科技进步效益评价模 型。 其中总体评价模型以科技投入 ( 人力投入 、 财力投入 和装备投入 ) 为总体投入指标, 以科技产出 ( 科研成果 、 科技成果转化 ) 和科技进步效益为总体产出指标进行分 析; 科技产出效率评价模型以科技投入为投入指标,以 科技产出为产出指标; 科技进步效益评价模型以科技投 入为投入指标, 以科技进步效益为产出指标进行分析 。 通过立体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计算, 可以有效甄别哪些资 源或投入可以带来较高的科技产出, 但并不能带来较好 的科技进步效益,从而可为科技资源优化指明方向,为 政策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 创新驱动模式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投入产 出指标的选择上 。 在指标选择上, 采用尽可能将能够量 科技产出和科技进步效益衡量指标作为 化的科技投入 、 备选指标,并通过典型相关性分析进行筛选,建立起一 可靠和有效的科技资源配置的投入产 套相对比较全面 、 出指标, 通过前沿效率评价方法确定出科技资源配置的 效率 。 ( 二 ) 效 率前 沿 函 数 选 择 鉴于非参数方法具有的很多优点, 本文应用规模不 变产出最大化的 CCR 模型: 假设有 n 家决策单元 , 它们 使用 m 种投入生产 s 种产出 。 Yjk 表示第 k 决策单元的第 第 j 个输出变量, Xik 是第 k 决策单元的第 i 个输入变量 。 可以通过转换为 k 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EK 最优化问题, 以下线性规划问题来求解 [ 11 ] :
s
等 ( 2010 )
[8]
通过计算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出指标, 发
现中国主导技术创新的是大企业而非新兴公司, 大企业 由于处于垄断地位没有创新动力 , 必然使得创新缺乏 效率 。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采取线性加权法 、 层次分析法 、 聚类分析法 、灰度关联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和前沿分 析法等 。 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定量研究, 其中非参数 法中数据包络分析 ( DEA) 是前沿效率中应用最广泛的, 应用的有吴和成 (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