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东H3.333编号103花东H3.611编号227两块甲骨文的重新释义,一篇关于子的功绩的甲骨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东H3.661编号227,H3.333编号103
两篇甲骨文的重新释读
——关于“子”的功绩的甲骨文
仰韶文化是华夏族先民所创造。

考古认为“华夏”一词中“华”的概念应该出自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图案就是中国汉字的萌芽阶段,中国话中国语言已经产生和发展的阶段。

与仰韶文化具有承上启下,发展融合关系的大汶口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

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

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

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

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

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

在发掘的遗址中,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

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

大汶口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

另外还发现部分折头葬、折肢葬等较为特殊的葬式。

中晚期以后发现有木质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随葬品和儿童瓮棺的葬具中还使用了带有各种陶文的大口尊。

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大纹口文化的祖先不仅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彩陶等现贵的文物,同时还留给了我们现代人一个重要的中国字“纹”,和这个“纹”字的读音“问”。

历经几千年,这个“纹”字从产生读音(不确定当时产生了这个文字),到现在的读音一直没有变过。

就念“wen”四声,声同“问”。

意思就是指陶瓷的裂纹,大纹口:顾名思义就是指烧造的陶瓷器型大,口沿部容易产生裂纹。

有文字的历史就必须提到河南安阳殷墟,殷墟是中国古代殷商王朝的都城遗址,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都之一。

殷墟——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

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
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对于商朝的历史已经出现在了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中,甲骨文字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1] 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

商甲骨文字为商朝时王及王的大臣进行占卜,商朝的甲骨文主要是记载了当时的占卜的事情,商朝的占卜主要是用龟板,先在龟板上凿刻,主要是龟板太厚不凿刻薄一点,不容易灼出兆形,然后用火灼一下,灼一下会出现“卜”的声音,也就是“卜”的读音。

那么当时用什么去灼龟板呢?我分析就是用火堆里未燃
尽的树枝,现在看“”字多形像与生动,“卜”的声音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现在用未燃尽的树枝去灼一下龟板同样会发出与商朝时一样的声音,所以“卜”字的读音与当时相同。

我猜想当时灼龟的人在灼一下龟板前一定会吹一下树枝,以使未燃尽的树枝前端的火温度更高一些。

利于灼龟,利于灼出兆形。

用未燃尽的树枝去灼一下龟板的动作叫作“占”,现在的类似这种动
作也叫“占”,例如“沾酱”。

周朝时作青铜器,并且在青铜器上或刻或铸造铭文多为纪念和歌颂某王、某事,总之应当是好事、重要事,与商朝时用甲骨文记载占卜的占词有很大的不同。

周朝时的龟甲已经很少,所以周朝的占卜主要是用蓍草当算筹进行占卜,周朝时的占卜已经开使叫算挂,这种算挂的形式也一直沿用到今天,因为取材更方便,占卜结果更快速,只要根据挂象,照《易经》对照就可以马上得到预测结果,所以《易经》现在叫《周易》。

周青铜器的典型铭文:铭文第一个字应释“为”
就是“为……”的意思。

对于《周易》两个字的释读过程:
“周”字在甲骨文中的意思就是围起来的城邦,争议很少。

但“易”字的释义争议很大,直到郭沫若在看了“德鼎”铭文的“易”字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看到的“易”字一直是这个字的一个部分。

德鼎铭文中“易”字,及甲骨文中“易”字
所以商朝甲骨文字与周金文字是两种系统的文字,虽然有的字相同,但形成文章后所表达的含义不同。

商所留下的甲骨文字是记录占卜用的,或许更早或当时还有其他文字,但没有保存下来。

周朝时也占卜,但占卜形式已经变了,由于没有了黾甲(商差不多都用没了),所以不得不改变占卜形式,周朝时的占卜是算挂(这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用蓍草当算筹进行占卜,占卜完成后记下挂象,对照《周易》看占卜结果,这样更节约时间,也不用黾甲了。

再以后文字的发展就是春秋战国秦汉……——金文大篆小篆,隶,行,草,楷等
甲骨文自埋在地下至清末被发现,中途并没有被打扰过。

我认为今天的人们是太幸运了,幸运一,中途没有扰动过也就是直接面对的是甲骨文字的作者。

幸运二,可以在网络里搜索到已发现的任何一块甲骨文。

编号为H3.333搜花东103
这两块甲骨文分别为:
第一版是H3:661(下图)。

这是一版完好无缺的中型龟甲,据摹本长18.7厘米。

腹甲正面可见横枝向内的卜兆25处,即中甲1兆,前甲各5兆,后甲6兆,尾甲各1兆。

惟有右后甲三排兆最上右方一兆刻有卜辞:
局部一
部放大图
癸亥夕卜,日延雨,子占曰:其延雨。

用。

文字自兆左上横书,朝外行,然后改作直行,再向外转行。

第二版是H3:333(下图)。

也是一版完整的中型腹甲,据摹本长17.5厘米。

其后甲偏下各2兆,尾甲靠上各1兆,全版仅此6兆。

部放大图
丁卯日这天距离癸亥日已经过去三天(甲子、乙丑、丙寅),
中间左右两处局部二
1、右侧卜辞为左起向右行:
丁卯卜,雨不至于夕。

2、左侧卜辞为右起向左行:
丁卯卜,雨其至于夕。

子占曰:其至问。

用。

此处可以说明多数甲骨文卜辞都是左右对称,写了两句相反的话语的原因:说明当时想要记录下两种占辞,看到时候哪个预测的准确。

又隔了一日(戊辰)
下部左右两处局部三
根据37986甲骨,我称作商朝日历,的刻写顺序,先上后下,先右后左,己巳日所以先写刻右下部这部分甲骨文,而不是先刻写最上部分己巳日的甲骨文。

3、右侧卜辞为左起向右行:
己巳卜,:庚不雨,子占曰:其雨。

问后夕雨。

用。

此处“庚”为已巳日的第二日“庚午日”。

4、左侧卜辞为上右起向左行,由上至下再向右行,刻不下后过中间线后用曲线将两组卜辞隔开。

己巳卜,:其雨,子占曰:今夕其雨。

悦,已雨,其于问后。

用。

此两处“后”字的写法一向左,一向右,正好相反,两个都为“后”字,刚好印证原“司母戊”鼎,正确应释为“后母戊”鼎。

今天终于想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向右,一向左,正好相反的两个“后”字,因为第一个后字为通常写法与现在的开口方向一致,开口向左的刻法是因为刻后字时已接近甲骨边缘,如果还是按开口向右的刻法,甲骨边缘容易裂开,刻成开口向左边缘完好的保存到现在。

此时下部已写满,但还要接着预测,所以才将这部分己巳日甲骨文写在了中部位置。

中部左右两处局部四
5、右侧卜辞为左起向右行:
己巳卜,雨不延。

此处没有写“用”是因为这个占辞预测不准确。

6 、左侧卜辞为右起向左行:
己巳卜,雨其延,子。

子占曰:其延多日。

用。

此处为什么有两个同样的“子”字,第一个是“子”在雨其延占辞后的签名。

第二个是”子占曰”开头的第一个字。

此处“多”字的释义,最初的本义为多的东西挂在一个点上。

此两个甲骨,文字日期连续,释义后日期时间准确,释义后基本了解其故事。

用我对“”字的另一种释读,将两块龟版上的甲骨文进行释读以后,大致能读懂其中的含义,两块龟版上的甲骨文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殷墟——中国商王朝的城邑。

刚入夜,这几天一直在下雨(龟版上带有小点的兆形旁都有关于雨的卜辞)。

就在癸亥这一天,这一天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轮配记日的最后一天。

摘自网络二
此图标注了此甲骨文提到的这几日。

因连日的雨天已经几天没有外出劳作,占卜准确的人也没有人选,一直空着位置,所以龟甲上只是进行了灼龟,而没有任何的记录。

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看了看刻在甲骨上的干支纪日后,决定在癸亥这一天刚入夜,进行一次隆重的占卜,来卜问一下关于雨的情况。

灼完龟板,几位长老看了看兆形,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对明天白天是否会延续下雨并没有准确无误的说法,这时
只有“”这位长老准确无误地说“其延雨”,“ ”这
位长老准确无误地告诉大家明天还是会延续下雨。

第二天,真的延续在下雨,这时有人刻记下了下面这段甲骨文:
癸亥夕卜,日延雨,子占曰:其延雨。

用。

癸亥夜里卜问:明天延续下雨。

子占卜后说:一定会延续下雨。

子说准了,记个“用”。

对于这一次的占卜结果,有的人表示认可,有几个人表示怀疑,也有人表示“”的运气好偶然碰上了,并不是他占词
说的准确,表示怀疑并与“”有竞争的人有“”,
“”,“”等人。

表示怀疑和不服的人,对于“”也都心知肚明。

“”心想那就来一次公平的比试吧。

公平比试的机会终于来了。

过了三天,这天是丁卯日,早
上开始占卜,一般情况都是在傍晚占卜,为什么今天会在早上呢?因为一直在下下雨,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所已早上大家聚在一起,占卜预测一下这场雨什么时候能停下来。

首先
“”不服,首先占卜,占词为“不至于夕”,记在了右侧,“”占词为:“其至于夕”记在了左侧。

到了夜里确实还在下雨。

“”这时说:”雨不是下不到
夜里么,怎么一直下雨到了夜里了,问“”。

丁卯卜,雨不至于夕。

丁卯卜问:雨下不到晚上。

此占辞为“”的占辞,因为名字不好刻写所以略。

丁卯卜,雨其至于夕。

子占曰:其至问。

用。

丁卯卜问:雨下到晚上。

“”说:“这场雨下到晚上得问“”。

“”说的准确记个“用”。

此占辞虽然为“”的占辞,确在占辞中提到了“”。

又隔了一天,己巳这天,大家又聚在一起,“”也不服输,真正的比试开始了,“”首先预测,占词为“庚不雨”
“”占词为“其雨”。

结果怎么样呢?卜问过后的夜晚开始下雨。

己巳卜,:庚不雨,子占曰:其雨。

问后夕雨。

用。

己巳卜问:“”说:“庚(第二日庚午)不下雨”。

“”说:“下雨”。

卜问后晚上就开始下雨。

说的准确记个“用”。

这时“”还不服输,马上又改占词说“其雨”,
“”心想谁都会说这种占词,不是“不雨”就是“其雨”。

“”也立刻说出占词为“今夕其雨”。

果不其然,又让“”说准确了,已经开始下雨了,这场雨何时开始下的呢?就在“”卜问过后。

己巳卜,:其雨,子占曰:今夕其雨。

悦已雨,其于
问后。

用。

己巳卜问:“”说:“下雨”。

“ ”说:“今夜就下雨”。

果然就开始下雨。

这场雨何时开始下的呢?就在“”这个人卜问以后。

说的太准确了,记个“用”。

雨开始下起来了,所以很显然还是“”更胜一筹。

“”已经服了。

但占卜准确的人的位置还没定下来。

还有几个人想考验一下“”,大家决定接着这次占卜,让“”再卜问一下这场雨会下多久?这时龟版下面已经没有刻字的地方,只能在上面中间的位置继续刻字。

各位长老看了看天气开始估算起来,这时大多数人都占词说:“不延”,记在了龟板中间的右侧。

只有“”的占词说:“其延”,记在了龟板中间的左侧。

并且在“其延”自己的占词后记了个“”来提示大家“其延”只是我一个人的占词。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里重复出现了两个一样的“”字。

“”见大家还不相信自己,决定再进一步,接着说“其延多日”。

这场雨就如“”预测的一样,下了很多天。

又说准了记个“用”。

己巳卜,雨不延。

己巳卜问,雨下不了几天,就会停。

己巳卜,雨其延,子。

子占曰:其延多日。

用。

己巳卜问,雨一直下不会停,记个。

占词说:雨不但不会停,还会下很多天。

准确记个“用”。

经过这几次的占卜问雨的比试,的预测的准确程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他人,已经可以服众,大家在此之后就再没有对的能力表示质疑。

注释:
刘一曼:《殷墟甲骨文的三次重大发现》,《中国书法》1999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91年安阳花园庄东地、南地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6期。

刘一曼《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坑的发现及主要收获》
以上这篇文章是《历史上第一篇可以通篇阅读的甲骨文,一篇有故事的甲骨文》在百度文库中可以搜索到。

正是因为我对甲骨文“问”字的重新释义,才可以将这篇甲骨文字通篇阅读,也正是我重新审视了“大纹口”这个“纹”字
才将甲骨文“问”字释义。

“大纹口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这个字的读音,甲骨文中的“旬问祸”为我们留下了这个字的字形,它们在说明这个字的本义就是裂纹,大纹口文化时指的是陶器,而商甲骨文指的是黾甲板。

所以此甲骨文字释为“亡”是错误的。

甲骨文“问”字的释读揭密了一个自大纹口文化至今的古老文字一直贯穿整个中国语言,中国文字的历史,一直到今天,到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