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研究
董同武1
张廷山1
霍进2
黄世伟1
姜照勇
1
(11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1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
摘 要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特征,采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以及对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研究后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裂缝的大量存在、粘土附加导电性、黄铁矿等骨架导电性、微幅度构造以及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都是引起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油田 电阻率 油层物性 准噶尔盆地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45km 处,九区重油开发区南部和东部,面积50km 2
;区域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逆掩大断裂带上盘中生界超覆尖灭带上,是九区南齐古组油藏九5区向东南延伸的一部分(图1)。
随着九区南齐古组J 3q 3
稠油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近期尝试性的打开电阻率相对较低的可疑层。经试油、试采结果表明,该区块低电阻层均产出不同量的油气(表1)
。
图1 九区南工区位置图
表1统计了九区南8口取心井各层段生产情况,发现其中有5口井存在低阻油层段,表明该区发育低阻油层。
低电阻率油层是一个相对概念,由于各油藏油气形成、运移、储存类型以及开发方式不同,各个低电阻率油田的电阻率值不同。如低电阻率油田,
文留、商河西、利津、马岭油田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电阻率分别为(017~215)8#m 、(2~313)8#m 、(316~6)8#m 及(216~614)8#m,而本区的电阻率是(13~28)8#m,其值远高于其它地方。随着九区南检230区块不断的滚动扩
边,在原J 3q 3
层油层下限标准(288#m )以下出
作者简介 董同武,男,1979年出生,西南石油学院硕士生;从事沉积相、储层研究。地址:(610215)目前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
理勘探公司。
#
30#地质研究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9月出版
现的油层,而且,这部分油层经试油、试采和一段时间的生产,具备着一定生产能力。因此,在九区南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将电阻值小于288#m的那部分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油层称为低电阻油层。低电阻油层井初期产量一般或略高,但是随着生产轮次增加,含水激增,单井产量相对于高阻层来说,要低一些,而且可以预测,这些井的累积产能和生产周期要差一些,但低阻油层段均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据11口井统计,平均日产液814,t平均日产油415,t初期含水4410%,这可作为该区地接替区块,进一步扩大了九区南的找油领域。
表1九区南八口取芯井低阻油层段
与非低阻油层段统计表
井号深度(m)层位层段划分
951201 951100 951147九浅40 J391 J271九浅18 95159
388175~411J
3
q3-1
411~416128J
3
q3-2
350125~36812J
3
q3-1低阻油层段34616~353J3q3-1低阻油层段
353~358J
3
q3-1
358~36016J3q3-1低阻油层段
36016~367J
3
q3-2低阻油层段
367~382J
3
q3-2
32218~34418J
3
q3-1低阻油层段
34418~35614J
3
q3-1
35614~36818J
3
q3-2
31114~318J
3
q3-1低阻油层段
318~32618J
3
q3-2低阻油层段
32618~33014J
3
q3-2
313~330J3q3-1
330~348J
3
q3-2低阻油层段26016~288J3q3-1
288~29816J
3
q3-2
294~29815J
3
q3-1
31517~32717J
3
q3-2
1沉积特征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属九区边缘二级储量控制范围,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逆掩大断裂二级构造上盘中生界超覆尖灭带上。齐古组构造简单,底部构造形态为西北向东南倾的单斜构造(图2略),地层倾角4b~6b,在单斜的背景上,局部发育有微幅度的鼻状构造。J3q3-2层顶面构造与J3q3-1层顶面构造极为相似,表明J3q3层在沉积过程中较为稳定,地层继承性发育,构造对沉积的作用不明显。
九区齐古组(J3q)稠油油藏砂体是在燕山运动大为减弱、构造运动与断裂基本定型的背景下,形成于盆地边缘斜坡上的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沉积厚度30m~60m,由东向西逐渐减薄。九区南辫状河流体系在纵向上具有稳定的多级次沉积旋回特征。整个齐古组为一个一级旋回,J3q3为一个完整的二级正旋回,内部可进一步细分为J3q3-1、J3q3-2两个三级正旋回,在每个三级正旋回的上部为稳定的泥岩沉积。
J3q3-1层沉积期,坡降相对较小,距物源区较远,仅在检230井区发育有砂砾层和含砾不等粒砂岩,其它地区均以中细砂岩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分流主河道、分流浅河道、分流浅滩、河口砂坝、分流间洼地等沉积微相类型,主水流方向为北东向,自西向东依次发育为5条分流河道。J3q3-2层沉积期,河流主要发育在古44至951201井区之间,河流冲刷充填作用明显,水动能强烈,以砂砾岩,砂砾泥混杂岩性为主,系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主河道、辫状浅河道、心滩滩头、心滩滩尾、边滩、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相等微相类型。
J3q3-1和J3q3-2之间普遍发育泥岩/脖子0隔层,厚度不稳定,一般310m~1010m,平均610m。该泥岩段是上下两个油层的一个隔层,由于九区南后期沉积的J3q3-1层河流冲刷充填作用强烈,在局部地区将该泥岩隔层冲刷掉,造成上下层连通。
2储集层特征
九区南齐古组J3q3层沉积相变快,岩性复杂,因而造成砂层在平面上变化较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主要含油岩性为中细砂岩、含砾砂岩、粗砂岩、粉砂岩。岩石颗粒细)中粒,分选中)好,中等磨圆,平均胶结物含量10%。泥质胶结为主,钙质胶结次之,胶结程度疏松)中等。胶结类型大多属孔隙)接触式。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粒间溶孔、粒内孔、胶结物内溶孔等。孔径37L m~600L m,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及其特征值将储集层分为4类,前3类多分布于中、细砂岩中,为较好储层,第4类多分布于泥岩和砂质泥岩中,为较差储集层。根据8口取心井孔隙度和渗透率岩心分析样品统计分析,油层孔隙度一般为18%~ 36%,平均27%(图3);渗透率10@10-3L m2~ 10000@10-3L m2,平均1780@10-3L m2(图4),
#
31
#
第28卷第3期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