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昆甘蔗害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白 螟
白螟在广东雷州半岛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 虫在生长蔗株梢部隧道内越冬。
年中分别于4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 旬、10月下旬出现5次为害高峰。发株早的甘蔗受 害较重。
第1、2代主要为害幼苗,第3、4代为害生长中、 后期的蔗茎。发生数量以第3、4代为多。
成虫喜欢产卵在甘蔗幼苗上,卵块密度一般以田边最大。 卵产于蔗叶内侧,每一卵块2-66粒,卵面披有橙黄色绒毛。 卵块一般产于下面2—5片叶的中部。
2.生物防治
(1) 释放赤眼蜂 (2) 利用红蚂蚁 (3) 利用性外激素和性诱剂
3.药剂防治
(1) 沟施颗粒剂 在下种时,每667m2选用3%丁硫克百威(好年冬)或
3.6%杀虫单颗粒剂4~5kg、5%杀虫双颗粒剂5kg、5%毒死 蜱颗粒剂2kg、3%毒·唑磷颗粒剂(护地净)3~4kg。 (2)喷雾
初孵幼虫在甘蔗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 2龄后为害生长点和蔗茎造成枯心苗和“螟害节”。
二、形态特征 1.二点螟
2.条 螟
3. 黄 螟
4. 白 螟
三、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1.二点螟
在我国主要蔗区发生代数由北至南逐渐增多,浙 江镇海每年发生3~4代,广西南宁和广东雷州半 岛4~5代,海南省6代。
分布 华南、云南 华南、云南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华南及云南 华南及云南
全国各省 华南、西南 华中、华南、西南 广西武鸣以南 河南洛阳以南各省, 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 华南,其它地区不明
第二节 甘蔗螟虫类(俗称钻心虫)
一、分布与为害
二点螟(粟灰螟) 分布
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马来西亚。
光背蔗龟 A. pauper Burmeister
大头霉鳃金龟 Microtrichia cephalotes 蔗根土天牛 Dorysthenes granulosus 长牙土天牛 D. walkeri 东方蝼蛄 Gryllotalpa orientalis 大蟋蟀 Brachytrupes portentus 家白蚁 Odoptotermes ormosanus. 土垄大白蚁 Macroterrmes annandalei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蔗根蚜 Geoica lucifuga (Zehntner)
幼虫很活泼,分散时能是丝下垂,一般每株蔗只有一条幼 虫蛀入,幼虫最初由心叶蛀入,向下食成一条直道,初期 不表现枯心,被蛀食的心叶伸长展开后,是带状横列的蛀 食孔,食痕周围呈褐色,被害重的叶片多数不能充分伸展, 食痕周围逐渐枯死。
幼虫成长后,侵入生长点为害,便成枯心苗。 当成长甘蔗被害成枯心时,抽出侧芽,被害株成扫帚状。
在长江以南地区主要为害甘蔗,偶尔为害水稻。 在长江以北地区则主要为害粟, 也为害糜子、高粱、玉米、黍等。 除甘蔗外,还喜食莴苣和茭白。
黄螟
国外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仅为害甘蔗, 属单食性害虫。
在我国华南一些主要蔗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 为害严重,华中和西南蔗区局部发生,浙江瑞安、 黄岩、乐清也有发生。
2.蔗田环境
二点螟对较干燥的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而黄螟 则喜在较湿润有荫蔽的环境生活。例如在广东中部 的围田区和基本地蔗田,以黄螟发生最多,条螟次 之,二点螟发生较少;但在上述地区地势较高旱的 蔗田,往往二点螟发生数量占优势。
广西较干燥的坡地甘蔗以二点螟发生为主,其发生 数占总虫数80.8%以上,其次为条螟和黄螟,而低 洼地或水田蔗地则以黄螟最多。
以幼虫或蛹在蔗茎地上部或地下部越冬,多数在 地上部分越冬。在地下部分越冬的大部分在地下 10cm以内。
• 成虫于夜间活动,卵产在叶上或叶鞘上,以叶背面
居多。多产在甘蔗植株1~4片叶上,占产卵总数 82%。 • 孵化后即行分散或吐丝下垂,爬行至叶鞘组织间 取食,以后再蛀入蔗茎组织,为害生长点,造成 枯心苗或螟害节。幼虫蛀入孔近圆形,
2龄以后幼虫蛀入生长点 为害造成枯心或蛀入蔗茎 为害造成“螟害节”。
白螟
在广东的雷州半岛和海南省、广西的合浦地区、云 南的曲江和德宏地区以及台湾南部为害相当普遍, 但在其他蔗区较少发生。
寄主植物主要是甘蔗。 幼虫为害蔗苗造成枯心; 成长蔗茎受害,造成顶端 成扫把状,侧芽抽出。
大螟
分布 除新疆、西藏外的全国大部地区
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蔗区 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华中、华南、西南 南方沿海蔗区 云南省 华南、西南 华南、西南局部蔗区 华南、西南局部蔗区 全国各蔗区 全国各蔗区
为害蔗叶的害虫
害虫名称学名 粘虫 Mythimna separate
分布 除西藏外全国各省
劳氏粘虫 Mythimna loreyi
4.品 种
叶阔而下垂的品种,适宜于成虫潜伏和产卵;蔗茎较软, 纤维量少,适于幼虫蛀入,受害皆重。
叶狭而直立,蔗皮、蔗茎坚硬、蜡质厚和纤维量多的品种, 不适于成虫潜伏、产卵和幼虫侵入,抗螟能力强,受害较 轻。
在目前发现的甘蔗品种中,以印度品系的品种一般受螟害 较轻,台糖108、台糖134次之,东爪哇3016、2883和华 南56/12等品种最易感受螟害。
近年来在云南蔗区为害甚烈,受害株率达100%, 蛀节率为20%~30%。
黄螟为害状
幼虫为害蔗叶生长点形成枯心; 为害蔗茎生长带、根带或芽,外部食痕迂回曲折,
如蚯蚓状,不跨节。
条螟
又叫高粱条螟,寄主复杂,除甘蔗外,还为害 玉米、高粱、粟等禾本科植物。
初孵幼虫群集心叶取食叶肉留下叶片下表皮,心 叶展开后呈“花叶” 状。
寄生性真菌:绿僵菌、虫草菌等。
黑寡妇
红蚂蚁
八斑球腹蛛
六、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 减少越冬虫源数量
①低斩收获蔗株。 ②及时清理蔗头及枯叶残茎。消灭在水稻根,田边杂草上越冬的大螟幼虫 和在稻秆或玉米果穗轴上越冬的条螟幼虫。 (2) 选择无螟害的健壮种苗,并于播种前用2%石灰水浸种2d。 (3) 适时进行剥叶,可以减少螟害节。 (4) 合理布局和轮种套种。实行合理轮作,适当提早种植,施足底肥,早 追勤施,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早分蘖,生长健壮,有利于增强蔗株抗螟 能力。 (5) 选择抗虫品种。如广西近年来推广的桂糖19号(原名:桂糖91-116)、 Q141(桂引7号)、巴西45号(桂引4号)及粤糖65/906、粤糖85-177、 选三等。
第十章 甘蔗害虫
第一节 概 述
为害蔗茎的害虫
害虫名称 二点螟 Chilo infuscatellus 黄螟 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条螟 Proceras venosatus 大螟 Sesamia inferens 白螟 Scirpophaga nivella 甘蔗大螟 Sesamia uniformis 台湾稻螟 Chilo auriciliu 蔗褐木蠹蛾 Phragmataecia casptaneae 蔗黑木蠹蛾 Phragmataecia sp. 蔗茎红粉蚧 Saccharicoccus sacchari 蔗茎灰粉蚧 Dysmicoccus boninsis
5.天 敌
螟黄足绒茧蜂
卵期: 拟澳洲赤眼蜂 、蔗螟黑卵蜂、螟卵啮小蜂 和白螟黑卵蜂。卵~幼虫跨期寄生蜂:螟甲腹茧蜂。
幼虫期: 螟黄足绒茧蜂、螟黑瘦姬蜂和中华茧蜂。 幼虫~蛹跨期: 广黑点瘤姬蜂、螟黑点瘤姬蜂。 蛹期: 夹色姬蜂和白螟黑纹茧蜂等。
捕食幼虫、卵和蛹:红蚂蚁 (竹筒 蚁)、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等。
3龄以后,即向下移动,侵入茎节间,常数头同时蛀入同一茎 内危害。伸长期侵入梢端危害造成枯梢或螟害节。蛀孔大, 呈长椭圆形。蛀孔周围常呈枯黄色。虫孔复生横道多而跨节 或食成环状,以至腐烂。幼虫常在玉米秆中或玉米果穗轴中 越冬。
5.大 螟
食性复杂,除甘蔗外,还可为害水稻、玉米、小 麦、茭白等禾本科植物。在广西一年发生4~5代。
除西藏外全国各省
异岐蔗蝗 Hieroglyphustonkinensis
华南
等岐蔗蝗 H. banian
斑角蔗蝗 H. annulicornis
华南 华南
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
全国
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华北及其以南地区
棉蝗 Chondracris rosea
4.条 螟
条螟在广西、广东一年发生约4代,福建3-4代, 海南5~6代。以老熟幼虫在叶鞘内侧,少数在蔗 茎内越冬。
在广西南宁地区,一般多在甘蔗拔节以后为害, 春季极少造成枯心苗。
条螟不但危害甘蔗,也危害玉米。雌蛾产卵在叶中脉,叶面占 2/3,叶背面占1/3。卵成块状,人字形排列。
幼虫3龄以前常成群集中在心叶或叶鞘等处危害,约10~14d。 蛀食心叶组织,当被害的心叶展开后,可看到半透明不规则的 小斑点或小圆孔,在形成的“花叶状”附近有小粒的虫粪。
卵块数达225块/hm2以上,可采用喷雾法进行防治。 应在螟卵孵化始盛期、高峰期各喷施1次:5%锐劲特悬浮剂 1000~1500倍液;90%敌百虫500~800倍液;50%杀螟丹 (巴丹)可湿性粉1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200倍液。
华北、华东、华南、西南
甘蔗绵蚜 Ceratovacuna lanigera
华南、西南蔗区
甘蔗蓟马 Baliothrips serratus
华南蔗区
甘蔗扁飞虱 Eoeurysa flavocapitata
华南、西南
为害甘蔗地下根茎的害虫
害虫名称学名 突背蔗龟 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冬季温暖少雨,越冬蔗螟死亡率低,可增加第二 年的虫源基数。大风、暴雨可使发蛾量降低。
若在蚁螟孵出期间雨水过多,遇大雨或浓雾、重 露,蔗苗叉口处和叶鞘内积水,对其侵入不利, 也会使侵害率降低。
风能助蔗螟分散,凡处于秋植蔗或宿根蔗等虫源 田下风位置的春植蔗,螟害发生常较早而严重。
3.耕作制度
我国蔗区耕作制度复杂,春植蔗、秋植蔗、冬植蔗 常混栽,甚至新植蔗和宿根蔗混栽,不但为蔗螟提 供了丰富的食料,且有利于虫源的互相转移和扩散, 导致螟害严重。连年种植甘蔗或连年宿根栽培的蔗 田,二点螟、黄螟等越冬基数和螟害率常较新植蔗 和前作非甘蔗的蔗田为高。
春植蔗因出苗迟,可以避开越冬代螟蛾产卵,受害 最轻;秋植蔗在种植当年,螟害密度不大,受害较 轻。
• 孔口周缘不枯黄,茎内蛀道较直。
2.黄 螟
黄螟在浙江一年发生4代,云南开远5~6代,在广 东珠江三角洲和广西南宁、福建漳州6~7代,台 湾和海南省7~8代。
冬季在南方蔗区可发现卵、幼虫和蛹,没有真正 的休眠。世代重叠,年中各个时期均可发现各种 虫态。
在广西,黄螟对甘蔗生产的威胁主要是1~3代幼 虫(3~6月),为害宿根和春植蔗苗;早期的枯 心苗多为黄螟为害所致。
国内北起黑龙江,南迄海南省,西从宁夏、甘肃东部、 四川米易,东至沿海和台湾等省都有发生,长江以南 密度较大。
全国各蔗区如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江西、 湖南等省(区),均严重发生为害。
二 点 螟为 害状
幼虫在苗期蛀害甘蔗生长点造成枯心苗,引起缺株断垄,影 响蔗茎产量;
拔节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蛀入蔗茎为害形成“螟害节”,蔗茎组织被破坏, 影响甘蔗正常生长。
大螟为害甘蔗主要是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 成长蔗极少受害。
一年中以3、4月间发生数量最多,5月以后数量 锐减,转移为害水稻,12月间又为害秋植蔗苗。
1个雌蛾产卵2~40块,一般7块, 卵疏松成块产于 叶鞘内侧,一般2~3行,排列成带状。
幼虫有群集性,初产孵化的蚁螟常群集于叶鞘内 危害或蛀入茎中群集危害。2-3龄以后, 分散蛀入 蔗茎,造成枯心死茎。在被害节叶鞘内侧常留有 新鲜虫粪,茎道内腐烂发臭。
卵多为散产,偶有2~3粒连在一起。在春植甘蔗 拔节之前,卵多产在蔗苗基部的枯老蔗鞘上,也有 产在叶片上的;在8月以后甘蔗长有数节时,有一 半以上的卵产在蔗茎表面,一般以0~60cm处较多。
初孵幼虫最初潜入叶鞘间隙,逐渐移向下部较嫩部 分,一般是在芽或根带处蛀入。
甘蔗幼苗或分蘖期,幼虫常在泥面下的部位栖息, 从芽或根带部分食害,把芽眼食空或在根带部形成 蚯蚓状的食痕。老熟幼虫在蛀食孔处作茧化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