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在线阅读

《东周列国志》在线阅读
《东周列国志》在线阅读

《东周列国志》在线阅读

第78回会夹谷孔子却齐堕三都闻人伏法

【今日推荐】☆ ※中外名著※※ ☆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白话古籍☆ 古代侠义☆ 古代公案

☆ 三言二拍☆ 忠烈将门☆ 经典诵读☆ 武侠小说☆ 法律大全☆ 家庭教育☆ ※中外名著※ ☆ 名人传记☆ 百家讲坛☆ 健康保健☆ 教育故事

☆ 蒙学丛书☆ 汉译学术☆ 世界全史☆ 中国全史☆ 细说中国☆ 宫廷艳史☆ 抗日战争☆ 通史演义☆ 意林故事☆ 十大元帅☆ 思想家传☆ 神仙传奇☆ 意林丛书☆ 唐诗鉴赏☆ 宋词鉴赏

☆ 古文观止☆ 成功励志☆ 诺贝尔奖☆ 少儿文学☆ 三十六计☆ 二十四孝☆ 红学专题☆ 西游全书☆ 水浒全传☆ 三国演义☆ 名家文集☆ 中外童话☆ 历史演义☆ 二十四史☆ 白话古籍

☆ ※中外名著※ ☆ 福尔摩斯☆ 红色经典☆ 话题作文☆ 作家辞典☆ 十三经注☆ 经营管理☆ 文化百科☆ ※中外名著※话说齐景公见晋国不能统领各路诸侯讨伐楚国,想取而代之的心情便越来越迫切,于是就纠集了卫国和郑国,自称盟主。鲁昭公被强臣季孙意如

赶走以后,景公曾设法让昭公回鲁国,可季孙如意就是不答应,昭公只得去求晋国。晋国的权臣荀跞接受了意如的贿赂,也不收留昭公,结果昭公穷困潦倒,客死他乡。意如于是又废了太子衍和他的弟弟务人,把昭公的庶子宋立为国君,就是鲁定公。因为意如和荀跞关系不错,鲁国就听晋国的而不听齐国的。齐景公大怒就派国夏为大将,三番五次侵犯鲁国,鲁国干瞪眼瞅着,也没有力量报复。没过多少日子,季孙意如死了,他的儿子季斯接替了他的位置,就是季康子。

说起季、孟、叔三家,从鲁昭公在位执政的时候起,就已经把国家瓜分了,各自提拔自己的家臣处理政务,鲁国不再有由国家直接委任的大臣。后来这些家臣又逐渐窃取了三大夫的职权,为所欲为,竟然欺负起主人来。现在季孙斯、孟孙无忌,叔孙州仇,虽然三家鼎立,但是手底下各个地方的主管家臣,却把这些地方据为己有,不听主人的号令,主人们也无可奈何。季氏祖先留下的封邑叫费,邑宰是公山不狃;孟氏祖先留下的封邑叫成,邑宰是公敛阳;叔氏祖先留下的封邑叫郈,邑宰是公若藐。三处封邑的城墙,都是邑宰自己后来翻修加筑的,极其坚厚,和曲阜的都城一样。三个邑宰中,以公山不狃最为强横。

季氏还有个家臣,姓阳名虎,字货,生得身长九尺,勇力过人,而且诡计多端。季孙斯起初把他视为心腹,让他当管家,后来阳虎渐渐独揽家政,作威作福,季氏反为所制,

也怎么不了他。季氏内受家臣的束缚,外受齐国的侵扰,两头受气,却束手无策。

当时又有个叫少正卯的,为人博闻强记,能言善辩,全国上下都叫他:“闻人”,季、孟、叔三大家族都很器重他。可少正卯却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见了这三家就当面称颂他们辅佐君王匡扶国家的功劳;见了阳虎那帮人又当面夸赞他们因公废私的德行,促使他们挟鲁侯以令三家,挑唆得上下水火不容,可人人都觉得他向着自己,谁也没有觉察到他的奸邪。

单说孟孙无忌,乃是仲孙貜的儿子,仲孙蔑的孙子。仲孙貜在位的时候,因为仰慕鲁国孔仲尼的名声,便让自己的儿子跟着他学礼义。

那孔仲尼名丘,他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邹邑大夫。叔梁纥娶鲁国女子施氏为妻,生了好几个女儿,可是总没有儿子。后来又纳了一房妾,生了个儿子叫孟皮,因为腿脚有毛病成了个残废。为了能有个健康的后人,叔梁纥又去向姓颜的人家求婚。颜老先生有五个女儿,都还没嫁人,他觉得叔梁纥年纪有些大了,就对几个女儿说:“你们谁愿意嫁给邹邑的大夫叔梁纥?”几个女儿都不回答,只有最小的女儿徵在站出来说:“女子的道德规范之一就是在家从父,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干吗还用问我们?”颜老先生觉得她的回答很奇妙,就同意把她嫁给叔梁纥。

徵在嫁过去以后,夫妇俩担心还不能生儿子,就一起去尼山谷祈求神灵保佑。徵在上山的时候,草木的叶子都向上翻起,等到祈祷完毕下山的时候,草木的叶子都垂了下来。当天夜里,徵在梦见北方之神黑帝召见她,嘱咐说:“你有了一个能当圣人的儿子,如果降生,必然产在‘空桑’之中。”醒了以后,徵在就觉得自己有了身孕。

一天,徵在恍恍惚惚又像在作梦,只见有五位老人站在庭上,自称是水、金、火、木、土“五星之精”,还带来一只小动物,像小牛可是只有一只角,皮毛的花纹像龙鳞,跪伏在徵在面前,口里吐出一张玉册,上面写着字:“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徵在心里明白这是只异兽,就用丝线把它的角系上走了。

等徵在清醒过来,就把这事告诉了叔梁纥,叔梁纥说:“这只小兽肯定是麒麟。”等到产期将近,徵在又问:“此地有个叫‘空桑’的地方吗?”叔梁纥说:“南山上有个空洞,洞里有石门但是没有水,俗名也叫‘空桑’。”徵在说:“我要到那儿去生育。”叔梁纥问为什么,徵在就把梦里黑帝说的话对他讲了,于是带着卧具住进空洞里。这天夜里,有两条苍龙从天而降,守护在南山的左右;又有两位神女擎着香露在空中播洒,为徵在沐浴,好久才离去。徵在于是生下了孔子。这时,石门中忽然流出了一股清泉,温暖而滑润,用它给孔子洗浴以后,泉水随即干涸了。现在曲阜县以南二十八里,有个俗称女陵

山的地方,就是“空桑”。

孔子生下来相貌就和平常人不一样,牛唇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如反宇。其父叔梁纥说:“这孩子得了尼山的灵气。”因此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仲尼生下来没多久叔梁纥就去世了,全仗着徵在养育他。长大以后,身高九尺六寸,别人都叫他“长人”。仲尼有圣德,好学不倦。曾

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各国的国君无不敬慕他的名声,但是被当政的权贵们所忌恨,因此竟没有一个国家肯用他。

当时孔子正在鲁国,孟孙无忌就对季孙斯说:“要安定内外的变乱,非用孔子不可。”季孙斯就把孔子请来,和他谈了一整天,如同置身于江海之中,无法窥测到江海的边际。季孙斯起身去厕所方便,忽然有个费邑人来报告说:“打井的人从土里挖出个瓦罐,里面有个像羊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季孙斯正想考考孔子的学问,就嘱咐这人别言声,自己回到座位上对孔子说:“有人打井时从土里刨出来一只狗,您看这是什么东西?”孔子说:“依我看,这一定是羊,而不是狗。”季孙斯惊奇地问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孔子说:“我听说山里的怪物叫夔魍魉,水里的怪物叫龙罔象,土里的怪物叫羵羊。如今是打井时在土里得到的,那它就肯定是羊了。”季孙斯问:“那为什么叫羵羊呢?”孔子说:“因为它非雌非雄,徒有其形。”季孙斯就把那个费邑人找来一问,那东西果然分不出公母来。季孙斯于是大声惊叹道:“仲尼的学问,真是没法儿比!”就

拜孔子为中都宰。

这件事传到了楚国,楚昭王便派人带着礼物来见孔子,询问回国渡江时得到的那个鲜果是什么。孔子回答使者说:“这个鲜果的名字叫‘萍实’,可以切开来食用。”使者问:“您怎么知道?”孔子说:“我曾经到楚国寻找过渡口,听到儿童们

说过这样的歌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尝之甜如蜜。’所以知道。”使者问:“这鲜果能经常得到吗?”

孔子说:“萍是一种在水面漂浮的没有根茎的植物,现在居然结出了那么大的果实,即使是一百年一千年也难得见到一次。这可是散而复聚、衰而复兴的好兆头,可以向楚王祝贺了。”使者回来报告昭王,昭王叹服不已。孔子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四面八方都派人来观摩他的施政之道,并把这些拿来当做自己治理国家的法则。鲁定公由此认识到孔子的贤德和才能,又把他升为司空。

周敬王十九年,阳虎打算犯上作乱,乘机夺权。他知道叔孙辄不受叔孙家族的重用,又和费邑宰公山不狃过从甚密,就把他俩找来商量,计划先想个主意把季孙斯干掉,让公山不狃代替季孙斯的职位,让叔孙辄代替叔孙州仇的职位,阳虎自己代替孟孙无忌的职位。阳虎听说孔子很贤德又有才能,就想把他招到自己的门下作个助手,于是派人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孔子来见他,孔子没搭茬儿。阳虎又派人给孔子送去一只蒸乳猪,孔子说:“这是阳虎引诱我去向他道谢,好借机会

和我见面。”就叫弟子等到阳虎外出的时候,把表示感谢的名片塞到门里,然后赶紧回来。阳虎竟想不出办法让孔子屈从。孔子又秘密地对孟孙无忌说:“阳虎肯定要犯上作乱,也肯定要先从季氏下手。您应该预先作好准备,才能免受其害。”孟孙无忌于是派人假装在南门外盖住宅,把四周围全立上栅栏,又挑选了三百名放牧养马的精壮汉子当工匠,实际上是为了看家护院,防备叛乱。孔子又告诉成宰公敛阳,让他武装待命,假如孟孙告急,就连夜前去援救。

这年的秋八月,鲁国要举行祭祀宗庙的仪式。阳虎请季孙斯在祭祀后的第二天,到他家的花园里赴宴。孟孙无忌听说这事后说:“阳虎请季孙吃饭,这事值得怀疑。”于是派人赶快去告诉公敛阳,约好当天中午请他带着士兵从东门走到南门,一路上观察动静,待机救援。

到了请客那天,阳虎亲自来到季孙斯家,请他上了车。阳虎在前边引路,他的弟弟阳越殿后,左右都是阳虎的手下。只有给季孙斯驾车的林楚,世代都是季氏的门客,季孙斯怕出意外,就悄悄对林楚说:“你能把我的车赶到孟孙家吗?”林楚点头会意。等车来到大街上,林楚就把车赶向南边,一连抽马好几鞭子,使马拉车撒着花儿地向前跑。阳越在后边瞧见,扯着脖子直喊:“勒住缰绳!”林楚也不应声,又给了马几鞭子,车跑得更快了。阳越急了,挽弓搭箭直射林楚,没射中,也扬起鞭子打马,心一急,鞭子脱落到地下,等他

把鞭子拾起来,季孙的车早跑没影儿了。

季孙出了南门,一直跑进孟孙家,关好栅栏,大叫道:“孟孙救我!”孟孙无忌让三百名壮汉拿着弓箭埋伏在栅栏门后边。过了一会儿,阳越到了,领着手下冲着栅栏就杀过来。三百壮汉从里边一齐射箭,碰上谁谁倒霉,阳越身上一连中了好几箭,死了。

再说阳虎快到东门了,回头一看,不见了季孙,就掉转车头顺着原路往回走,走到那条大街上,问过路人说:“见到相国的车没有?”过路人说:“马惊了,已经出了南门。”话音没落,阳越的手下也逃回来了,阳虎才知道阳越已经被射死,季孙逃进了孟孙的新家。阳虎气得七窍生烟,驱赶着手下人急忙赶到王宫,把鲁定公劫持出朝。半路上遇到叔孙州仇,阳虎也把他给劫了。然后带着宫里的甲士和叔孙的手下,一起进攻孟孙家。孟孙领着三百壮士奋力抵抗。

阳虎见久攻不下,就命令用火焚烧栅栏,可把季孙给吓坏了。孟孙让他抬头看太阳,只见赫日当空,孟孙说:“成邑的救兵马上就到,不用担心。”话还没说完,只见东面一员猛将领兵来到,大叫一声,“别碰我的主公!公敛阳在这儿呢!”阳虎大怒,挺起长矛,迎住公敛阳厮杀。俩人各自施展本领,大战五十余合,阳虎越战越勇,公敛阳却渐渐支持不住。叔孙州仇这时忽然从后边喊道:“阳虎打败了!”随即率领自己的手下,拥着定公往西跑去,定公的那些甲士也跟着一起跑

了。孟孙无忌领着壮汉们杀出栅栏,季氏的家臣苫越也带兵赶到。阳虎见势单力孤,提着戈就跑,一直跑到讙阳关据守。三支人马合力攻关,阳虎力不能支,命令火烧关门,乘着攻关的人马躲避退却,自己冒着烟熏火燎,跑出关门,投奔了齐国。

阳虎见到齐景公后,把讙阳的田地献给景公,好用来借兵伐鲁。大夫鲍国说:“鲁国已经起用了孔子,咱们可不能和他们为敌。不如捉住阳虎退还鲁国的田地,向孔子讨个好。”于是景公就派人把阳虎囚禁起来。阳虎用酒把看守灌醉,又逃到宋国,宋君让他先住在匡地。阳虎虐待匡地的百姓,大家伙儿想杀他,结果又投奔了晋国,在赵鞅手下做事。

宋朝的儒生评论说,阳虎以家臣的身份图谋其主,固然大逆不道,但是季氏放逐鲁君,独揽鲁政,家臣在一边看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效仿家主的作法,实在是天理的报应,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后人有诗写道:

当时季氏凌孤主,今日家臣叛主君。

自作忠奸还自受,前车音响后车闻。

话说阳虎从齐景公手里逃走后,景公恐怕鲁国怪他招降纳叛,就派人送信给鲁定公,说明阳虎是怎么逃到宋国的,就势约鲁定公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山前聚会,以通两国之好,永息干戈。

鲁定公收到来信,就把三家找来商量。孟孙无忌说:“齐

人多诈,主公不能贸然前去。”季孙斯说:“齐国屡次侵犯鲁国,现在想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拒绝?”定公说:“我要去的话,谁能保驾?”孟孙说:“非我师傅孔子不可。”定公当即把孔子召来,请他做主持建交仪式的相礼。

临行时,孔子对定公说:“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有

文事者,必有武备。’可见文武两种方法,不能互相脱离。古时候诸侯离开疆域,不但要有文官陪同,而且一定要有武官跟随。宋襄公会盂的事就可以作为鉴诫。现在请您配备左右司马同行,以防不测。”定公听从了他的劝告,就派大夫申句须为右司马,乐颀为左司马,各领兵车五百辆,远远地跟在后边。又派大夫兹无还领兵车三百辆,离聚会的地方十里处扎下营寨。

到了夹谷山,齐景公已经先来了,立好了坛位,齐侯的帐篷在坛位右边,鲁侯的帐篷在坛位左边。孔子听说齐国来的卫兵很多,也叫申句须、乐颀紧紧相随。

当时齐国的大夫黎弥以足智多谋著称,自从梁邱据死后,景公特别宠信他。当天晚上,黎弥到大帐请求见景公。景公叫他进来,问:“你有什么事,这么晚了还来见我?”黎弥说:“齐鲁结仇,已经很久了。只因为孔子贤圣,替鲁国做事,怕他将来会危害齐国,所以咱们才准备了今天的聚会。据我观察孔子的为人,知礼而无勇,不大熟悉用兵打仗的事。明天主公和鲁侯见礼以后,请让人演奏各地的音乐,让鲁侯娱乐

娱乐,我派三百莱地的土著人吵吵嚷嚷拥上前去,瞅机会拿住鲁侯,把孔子也一块儿捉住。我再调集战车,从坛下杀散其余的鲁国人。那时候鲁国君臣的性命都攥在咱们的手心里,任凭主公处置,不比兴兵讨伐强吗?”景公说:“这事能不能办,应该和相国商量商量。”黎弥说:“晏婴相国一向和孔子

交情不错,要是让他知道,这事肯定办不成了。请让我一个人办吧!”景公说:“我就听你的,你可得小心点儿!”

第二天一早,两位国君在坛下见了面,施礼谦让一番,然后一起登坛。齐国的相礼是晏婴,鲁国的相礼是孔子。两位相礼拱手行礼后,各从其主,登坛交拜。两位国君共叙友情,互相赠送了礼物。等这些事完了,景公就对定公说:“我这儿准备了各地的音乐,愿意和您一起欣赏。”于是传令先让莱人出场,演奏本地的音乐。只见坛下鼓声大振,莱地的三百多土著人,手里拿着旗子、矛戟、刀剑、盾牌,嘴里呼喊着,有的还打着呼哨,蜂拥而至。刚上了一半台阶,定公的脸色就变了。孔子一点儿害怕的意思也没有,向前一步走到景公面前,举起袖子说:“我们两君聚会,本应该举行中国的礼节仪式,为什么要演奏外族的音乐,请您命令管这事的人让他们离开。”晏子不知道这是黎弥的计策,也对景公说:“孔子说的是正礼。”景公很惭愧,急忙派人让这些土著人退下。

黎弥正埋伏在坛下面,只等土著人下手,就带人冲上去,没想到这些人都叫景公打发下来,心里很不高兴,就把本国

的乐师叫来吩咐道:“筵席中间叫你们演奏音乐时,你们一定要唱那首叫《敝笱》的诗歌,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如果把鲁国的君臣逗乐了或者惹恼了,我都有重赏。”原来那首诗乃是叙说文姜淫乱的故事,黎弥想借用它来羞辱鲁国。

于是黎弥走上台阶对齐侯说:“请派人演奏齐国宫中的乐曲,祝两位君王长寿。”景公说:“宫中的乐曲就不是外族的音乐了,快点儿让他们演奏吧。”黎弥把齐侯的命令传下去,只见艺人、侏儒二十多人,穿着奇装异服,脸上涂着脂粉,装男扮女,分成两队,拥到鲁侯的面前,跳的跳,舞的舞,嘴里一齐唱的都是淫词,一边唱还一边嘻皮笑脸。孔子见到这情景,按着宝剑瞪圆了眼睛,盯着景公说:“匹夫戏弄诸侯,罪该处死!请让齐国的司马来执行!”景公没吱声。艺人侏儒们嘻笑如故。孔子说:“两国既已建交和好,像亲兄弟一样,那么鲁国的司马也就是齐国的司马了。”于是举起袖子向坛下一挥,大声疾呼:“申句须、乐颀在哪儿?”只见二将听到呼声,飞身上坛,从男女两队中分别捉住一个领班,当下斩首,其余的人顿时鸡飞狗跳,慌忙逃走。景公心中惊骇不已。定公随即起身。黎弥起初还想在坛下拦截定公,一来见孔子有如此手段,二来见申、乐两位将军英气勃勃,三来已经探明十里之外就有鲁国的大队人马,只好缩着脖子退了回去。

散会以后,景公回到大帐,把黎弥找来臭骂一顿说:“人家孔子做定公的相礼,一举一动都合乎古人之道,你倒好,

偏让我按照什么土人的风俗,我本来想和人家讲和,这下反而成了仇人了。”黎弥吓得赶忙谢罪,不敢还一句嘴。晏子说:“我听说有这样一句话,叫作‘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如今鲁国汶阳有三块好田地在咱们手里,第一块叫讙,就是阳虎献的不义之物;第二块叫郓,是当年取来让昭公住的;第三块叫龟阴,是先君顷公时仗着晋国的力量从鲁国要来的。这三处田地原来都是鲁国的,如果不归还给鲁国,他们一定不肯甘心。主公何不乘此机会,把这三块田地还给鲁国以表示歉意,鲁国君臣一定喜出望外,那咱们和鲁国的关系就能稳固了。”景公听了很高兴,立即派晏子把三块田地还给了鲁国。——这些事都发生在周敬王二十四年。后人有一首诗写道:

纷然鼓噪起莱戈,无奈坛前片语何?

知礼之人偏有勇,三田买得两君和。

又有一首诗单赞齐景公能虚心谢过,所以能成为贤君,几乎恢复了霸业:

盟坛失计听黎弥,臣谏君从两得之。

不惜三田称谢过,显名千古播华夷。

这三块汶阳田原是当初鲁僖公赐给季友的,如今名义上说是归还了鲁国,实际上是还给了季氏。因此季孙斯从心里感激孔子,特地在龟阴修了一座城,取名叫谢城,以表彰孔子的功德;又建议定公,把孔子升为大司寇。

这时候齐国南方的边境上,忽然飞来了一只大鸟,三尺来长,黑身白颈,长嘴独足,鼓动两只翅膀在田间飞舞,当地人追了半天也没捉到,最后大鸟腾空而去,飞向北方。季孙斯听说了这件怪事,就去问孔子。孔子说:“这只鸟名叫‘商羊’,生于北海之滨。天降大雨,商羊起舞。它出现的地方,必然淫雨成灾。齐国和鲁国边界相连,不能不早作准备。”季孙斯听了这话,赶紧预告给汶阳的老百姓,让他们抓紧时间,修堤盖屋。没过三天,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国百姓有备无患。这事传到齐国,景公更把孔子看成是神人。从此孔子博学的名声传播天下,人人都称他是无所不通的“圣人”。有一首诗赞美孔子说:

五典三坟漫究详,谁知萍实辨商羊?

多能将圣由天纵,赢得芳名四海扬。

话说季孙斯到孔子门下去寻访人才,孔子就把自己的弟子仲由、冉求推荐给他,说他们可以从政,季氏就把他俩都收下做自己的家臣。忽然有一天,季孙斯问孔子:“阳虎虽然离开了,可是公山不狃却又猖狂起来,怎么才能制服他呢?”孔子说:“要想制服他,就要先严明礼制。古时候做臣子的不能收藏武器,大夫不能修筑超过一定长度和高度的城墙,所以邑宰们就没办法造反作乱。您何不毁掉他们的城墙,收缴他们的武器?这样就可以保证上下永久相安无事了。”季孙斯觉得孔子说的很有道理,就把他的话转告给孟孙和叔孙。孟

孙无忌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还能舍不得私人的那点儿好处吗?”

少正卯嫉妒孔子师徒都作了官,总想坏他们的事,听到这个消息,就让叔孙辄秘密送信给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想据城叛变,知道孔子受到鲁国上下的敬重,也想借助于孔子,就派人给孔子送去不少的礼物和一封信,信上说:鲁自三桓擅政,君弱臣强,人心积愤。不狃虽为季宰,实慕公义,愿以费归公为公臣,辅公以锄强暴,俾鲁国复见周公之旧。夫子倘见许,愿移驾过费,面决其事。不腆路犒,伏惟不鄙。

孔子收到信,就去对定公说:“公山不狃要是真闹起叛乱来,免不了要大动兵戈,劳民伤财。我愿意一个人前去劝他回心改过,您看怎么样?”定公说:“国家多事,全仗夫子主持,我怎么能让你离开我呢?”孔子于是把书信和礼物都退了回去。公山不狃见孔子不来,就鼓动成宰公敛阳和郈宰公若藐,同时起兵叛乱。公敛阳和公若藐都不听他的。郈邑的马正侯犯,勇武善射,郈人都很敬畏他。侯犯早就心存反叛,于是就指使马夫刺杀了公若藐,自立为郈宰。

叔孙州仇听到侯犯叛乱的消息,就去告诉孟孙无忌。孟孙说:“我愿助你一臂之力,一同消灭这个叛奴。”于是孟孙、叔孙两家合兵包围了郈城。侯犯全力抵抗,攻城的士兵死了很多,也没能取胜。孟孙无忌叫叔孙州仇去向齐国求援。此

时叔氏的家臣驷赤也在郈城里,就假装归附了侯犯,侯犯也很信任他。驷赤对侯犯说:“叔氏派人到齐国搬救兵去了。如果齐国和鲁国的兵马合在一处,咱们就抵挡不住了。您何不把郈邑献给齐国?齐国虽然表面上和鲁国很亲热,实际上心里很忌恨鲁国。齐国得了郈邑就可以逼迫鲁国,齐侯肯定很高兴,就会用他的地加倍酬谢您。总而言之,咱们既得了地盘,又可以逢凶化吉,避危就安,何乐而不为?”侯犯说:“这计策太妙了!”当下派人去向齐国请降,要把郈邑献给齐国。

齐景公把晏子找来问道:“叔孙请求咱们派兵伐郈,侯犯又拿郈邑作投降咱们的见面礼,我该怎么办才好呢?”晏子回答说:“刚和鲁国讲和,怎么能接受他们叛臣敬献的土地呢?我看还是帮助叔孙州仇对。”景公狡黠地一笑说:“郈邑乃是叔孙自己的地盘,和鲁侯没什么关系。何况叔孙家族君臣自相残伤,对鲁国来说是坏事,对咱们齐国来说倒是件好事。现在,我已经想好了一个主意。”于是派司马穰苴带兵驻扎在边界上,静观鲁国的变化。要是侯犯能抵抗住叔孙,就出兵帮助据守郈城,把侯犯接到齐国来;要是叔孙胜了侯犯,就说正要帮助攻城。一切要见机行事。这也正是齐景公奸雄之处。

却说驷赤见侯犯派使者去了齐国,又对侯犯说:“齐侯刚和鲁侯言归于好,是帮着鲁国还是帮着咱们,眼下还说不准。应该多派些士兵去把守城门,万一有什么不测,也可以自卫。”

侯犯是个一勇之夫,以为这都是好话,就挑选了不少精兵,派去把守城门。驷赤把信用弓箭射到城外,鲁兵捡起来送给州仇。叔孙州仇打开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臣赤已安排逆犯十有八九,不日城中当有内变,主君不须挂念。”州仇喜出望外,转告了孟孙无忌,二人严阵以待。

几天以后,侯犯派出的使者从齐国返回,说:“齐侯已经答应了,还说愿意用齐国的土地作为补偿。”驷赤到侯犯那儿祝贺一番后,回来就派人四处散布流言,说:“侯犯要把郈邑的老百姓都迁到齐国去,使者回去说齐国的军队就要到了。这可怎么好?”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有不少人到驷赤家去打听消息。驷赤说:“我也是刚听说,齐国和鲁国刚刚和好,不好意思现在就来占鲁国的地盘,想先把你们的户口都迁到齐国,充实那些边远穷困的地方。”自古道:“故土难离”。一说背井离乡,哪个不怕?大家听说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心里边都怨恨侯犯。

一天晚上,驷赤探听到侯犯正喝得醉熏熏的,就命令手下的几十个心腹绕着城大声呼喊:“齐国军队已经到城外了!让我们赶快收拾行李,三天内都要动身。”一边喊一边还嚎啕大哭。郈邑的老百姓惊慌失措,都跑到侯犯的家门口。此时,老的小的只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青年壮年却是咬牙切齿,痛恨侯犯。有人忽然发现门后面藏着很多武器盔甲,正好用得着,大家就抢着穿戴上盔甲,拿上武器,齐声呐喊,把侯

犯家团团围住,连守城的兵也都反了。

驷赤急忙跑去告诉侯犯说:“郈城的老百姓都不愿投降齐国,全城都造反了。您还有武器和士兵吗?我愿意带兵去镇压他们。”侯犯说:“武器放在门口,士兵都去守城,事到如今,我看还是免祸为上。”驷赤说:“我就是豁出命来也要把您送出去!”于是出门对老百姓说:“请你们让开一条路,让侯犯出去。侯犯一走,齐国的军队也就不会来了。”百姓们照他说的,让开了一条路。驷赤在前,侯犯在后,还有百十口子家属,都离开家,坐上十几辆车走了。驷赤一直把他们送出东门,随即领着鲁兵进了郈城,然后安抚百姓。孟孙无忌还要追击侯犯,驷赤说:“我已经答应免他一死。”就没再派人追赶。孟孙无忌进城以后,马上命令把城墙降低三尺,又任命驷赤为郈宰。侯犯投奔到齐国,穰苴知道鲁军已经平定了郈城,把军队撤了回去。

公山不狃起初听到侯犯叛乱、两家讨伐的消息后,高兴得大叫道:“季氏孤立无援了!乘虚而入,鲁国就是我的了!”于是调动费邑的全部兵马,杀到曲阜,叔孙辄作内应,打开城门放他进去。定公急忙把孔子叫来询问对策。孔子说:“您的人马力量太弱,不顶用。请赶快到季孙那里避一避吧。”于是急忙坐车赶到季孙家。季孙家里筑有高台,非常坚固,定公这才安下心来。过了一会儿,司马申句须、乐颀都到了。孔子命季孙斯把家里藏的兵器都抱出来交给司马,叫他们埋

伏在高台的左右,却让定公的人马站在高台前面。

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商量说:“咱们这次举事,用的是扶助公室抑制私家的名义,如果不打着鲁侯的招牌,很难除掉季氏。”于是就一起去宫里找定公。找了半天,才知道定公已经找季孙斯去了,就把人马调回来去攻打季孙家。先碰上定公的人马,三下两下全给打跑了。忽然听见左右人声呐喊,申句须、乐颀二将领兵杀到近前。孔子这时扶着定公站在高台上,冲着费邑的人马喊道:“主公在此,你们难道不懂得顺逆的道理吗?赶快放下武器,既往不咎!”费邑的士兵都知道孔子是个圣人,谁敢不听,都丢掉了兵器拜伏在台下。公山不狃和叔孙辄眼看大势已去,只得逃往吴国。

叔孙州仇回来以后,说起郈城已经把城墙的高度降低了。季孙斯于是也下令降低了费邑的城墙,恢复当初的规模。孟孙无忌也想降低成邑的城墙,成宰公敛阳征求少正卯的意见。少正卯说:“郈、费两城都是因为叛乱才被降低了城墙,要是把咱们的城墙也降低了,还拿什么把您和叛臣区别开呢?您只要说:‘成邑乃是鲁国的北大门,要是降低了城墙,如果

齐兵侵犯我北部边境,凭什么来抵抗呢?’您只要坚持这样说,就是违抗命令也算不上反叛。”公敛阳听了他的话,派部下穿上铠甲登上城墙,谢绝说:“我不是为叔孙氏守城,而是为鲁国守城。只恐齐兵没准哪天突然来进犯,我这里却没有防御的屏障。因此我宁愿舍掉性命,也不敢动这城上的一砖一土。”

孔子听说了这事,笑着说:“公敛阳不会编出这样的话来狡辩,一定是‘闻人’少正卯教他说的。”季孙斯赞许孔子平定费邑的功劳,自知才能不及孔子的万分之一,便让孔子代行相国的职权,事事都要征求孔子的意见。但是孔子只要有什么意见、说法,少正卯总是加以歪曲、改变,听的人往往被他所迷惑。为这儿,孔子秘密对定公说:“鲁国之所以不能振兴,原因在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人常说:保护嘉苗,必锄莠草。希望您不要姑息养奸,请出太庙中的斧钺,陈列在大殿的两旁。”定公说:“好。”

第二天,定公让群臣讨论成邑不降低城墙的利弊得失,全凭孔子裁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说应该的,有说不应该的。少正卯为了迎合孔子,就列举了降低城墙的六个好处:一、可以显出君主的高贵;二、恢复各城的原貌,使都城重新成为中心;三、抑制私人势力的扩张;四、使跋扈的家臣无所凭借;五、平衡三家的心理;六、使邻国知道鲁国兴利除弊,更加敬重。少正卯说完这番话,面有得色站在一旁。只听孔子对定公说:“少正卯说错了!成邑已为一座孤城,还能有什么作为?况且公敛阳忠于主公,怎么说他是跋扈的家臣?少正卯巧言乱政,离间君臣,依法当斩!”大臣们都说:“少正卯是鲁国的闻人,说的也许不恰当,但是还不到斩首的罪过。”孔子又对定公说:“少正卯花言巧语善于狡辩,行为险僻两面三刀,徒有虚名,惑乱人心,不杀无法端正朝纲,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2018-01-11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书第一回。作者从周宣王上追两代: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作者总结西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周夷王觐礼不明,导致诸侯逐渐强大; 周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开后世民变之始; 周宣王前期英明有道,但宣王三十九年征伐姜戎失败,国力大衰,后期更错杀忠臣,晚节不保。 本书第二回。周宣王驾崩,周幽王即位。周幽王无道,宠信谗臣,将大夫赵叔带免官。赵叔带携家奔晋。大夫褒??(xiang4)谏阻,被囚。褒??之子洪德在民间搜得美女,取名褒姒,进献给幽王。幽王宠爱褒姒,释放褒??。褒姒生子伯服,与王后及太子宜臼争位。太子宜臼被外放到申国,王后被打入冷宫。褒姒被立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周幽王、褒姒、虢石父又导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恶作剧,以王室威望与社稷安全为儿戏,大失诸侯之心。 本书第三回。幽王欲兴兵伐申,申侯引犬戎之兵先行攻占长安,周幽王、褒姒、伯服身死,司徒郑伯友亦护驾死节。卫侯、晋侯、郑世子掘突领兵将犬戎逐出长安,迎立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无力抵御犬戎骚扰,同时觉得西京残破,遂东迁雒邑,中国进入东周时代。 这就是这三回的梗概。细思之,仍可发散。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我看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深有感触。书中描写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记载了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府仰沉浮。它比《三国演义》内涵丰富,人物智谋比《三国》强。全书精彩纷呈,描绘了许多个人。 《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一个让我很气愤的故事。幽王是一个残暴的人,他为了让一个叫褒姒的姑娘笑,听信奸臣的话,带着褒姒到骊山游玩,骊山脚下有二十多座烽火台,点起了狼烟,附近的诸侯都以为犬戎来了,带着各自的士兵来作战,发现没有敌人,日记,都回去了。虽然褒姒高兴地笑了,但是这件事给幽王种下亡国的种子。后来,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点起狼烟就没人来救援了。幽王最终被杀死了。结果是,君不是君的幽王因为戏弄了诸侯导致了亡

读《东周列国志》(十)

读《东周列国志》(十) 第十回楚熊通僭号称王郑祭足被胁立庶 周桓王兵败繻葛,自己也被郑国将军祝聃射中,不但在诸侯国中威信荡然无存,还让一个南方国——楚国起了称王的念头。楚国,芈姓,熊氏,子爵国,在周成王时期被分封在荆蛮,第六代国君熊渠曾经称王,因惧怕周厉王讨伐而自动撤去王号。身处荒蛮之地的楚国从第一代国君到第十六代国君,筚路蓝缕,跋涉山林,开辟疆土,国力逐渐强盛。至第十七代君主熊通,任用斗伯比、屈瑕等贤臣,国力大增。听到周桓王兵败的消息,熊通决心僭越称王了。斗伯比进谏说,要想称王,必须要有让其他诸侯国臣服的实力。在楚国周围的国家中,以随国最大,如果让随国臣服,则江淮诸侯国必然顺服。 楚国兵发随国,随国有一贤臣季梁,有一奸臣少师。随国国君宠信少师,派少师往楚国军营探查,楚国藏精锐兵力,将老弱病残给少师看,并表示因国家连年饥荒,只是想与随国结盟,少师信以为真,楚国与少师结盟后班师回国。熊通采纳斗伯比的建议,会合江淮诸侯国,唯有随国无故不到,楚国以此为由讨伐随国。随国国君拒绝了季梁的正确计策,采纳了少师的意见与楚军正面交锋。结果随军大败,季梁死战保国君冲出重围,少师战死。季梁只身前往楚军求和,表示愿意与江淮诸国一起,颂扬楚国的功绩,并向周天子上表封楚国国君为王,以镇压南蛮。周桓王拒绝了熊通的请求,熊通大怒,于是自立为“武王”,自此,楚国国君皆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周室衰微,无可奈何。

再说说前文的季梁,他可不是一般人,被称为中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他是无神论的先驱,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随国能够成为江淮大国,季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楚国一战,国君受奸臣蛊惑,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导致随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而楚国从此更加无所忌惮,逐渐有了觊觎中原之心。 再接着说郑国的事情。郑庄公大力犒赏在与王师之战中的有功之臣,唯有祝聃不被封赏。庄公表示,祝聃射伤周天子,如果褒奖他,会招到天下非议,祝聃于是忿恨而死。公元前701年,一代雄主郑庄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庄公一生战无败绩,御燕、侵陈,伐许、败宋,克息、御北戎,可谓战绩显赫,使得郑国空前强盛。但他一生最重大的失误就是生前没有对世子忽(即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没有除掉对世子忽威胁巨大的高渠弥,没有给他可靠的顾命大臣,没有将其他公子妥善处臵,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诸子争权内乱,使并从此由盛转衰。他自己也知道“郑国从此多事矣”,却没有为此消除不安定因素,为郑国留下无穷的后患。后世的许多雄主像郑庄公一样,如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晋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等,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都出现很大问题,有的导致内乱,有的导致亡国。或许这些雄主看这些继承人都不如自己,总是在犹豫不决,而继承人长期在强势父亲的多年压制下,变得或者柔弱,或者反叛。在郑国的强盛过程中,郑庄公的功绩最大,而亲手葬送这个局面的,恰恰是庄公自己。 庄公死后,世子忽继位,即郑昭公。最大的威胁公子突被庄公去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00字三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00字三篇 导读:本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00字三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大家好,你们一定读过《东周列国志》这个名著吧!他记述了东周,春秋,战国的故事展现了有能拔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不测的奸人,也有很多昏庸无能或精明能干的皇帝。 在众多的故事情节中最令我感受最多的是田忌赛马,越王勾践。田忌赛马是齐王喜欢和臣子们赛马,而田忌的马,哪一匹都没齐王的马好,孙膑就给田忌出了个主意: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孙膑用他的智慧帮助田忌赢得了齐王,告诉我们要善于用智慧;越王勾践是勾践的越国被吴国打败了,勾践也去吴国当仆人。后来,吴王被他的忠心所感动,就放勾践回国,勾践奋发图强,在几年的时间里。终于消灭让他受尽侮辱的吴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个志向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无论什么事都会成功。 《东周列国志》不愧是中国历史历史名著,从中我受启示很多。 【篇二】 《东周列国志》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 那时候,群雄纷争、天下大乱,天子周宣王已无力治理天下,大权都已经交到晋、鲁、齐这几个诸侯国手上了。其中,晋国实力,自然就最有权力。所以,每个诸侯国每个年头都要给他进贡。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名民主——重耳。他爱民如子,以仁德而远名之天下。

可惜,在他为太子之时,他的同父异母——骊姬在他父王面前说他与他的兄弟——申生的坏话。最终,她把申生骗进宫中用计杀死,而重耳逃亡在外,忍辱数年,终于重新当上了一国之主,治理晋国。这就是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故事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重耳,我们现在虽说不用爱民如子,也要尊老爱幼,比如: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想要过马路,你就可以搀扶着她过马路;如果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你就可以把他搀扶起来…… 爱是重耳身上的优点,我们也要拥有爱:爱国家、爱同学、爱朋友、爱家人、爱动物等等等等。我们因该严重抵制破坏公共财产的人,他们这么做是不道德的。 从今以后,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爱的人。 【篇三】 群雄逐鹿的时代,看谁独领风骚。君主、谋臣、武将、刺客··乱世英雄们谱出一部非凡的历史演义。 《东周列国志》讲述了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历史故事。这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年代,中国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就是周天子给诸侯们分封领地,在诸侯领地中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权利,有诸侯王自己统治。诸侯王的爵位是世袭的,他们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周天子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会点燃烽火,诸侯的军队必须马上赶来帮助周天子应对。但是在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周天子渐渐失去了统治各诸侯国的能力,慢慢的,诸侯国不再执行对周天子的义务了,他们各自为政独霸一方,相互吞并,相互抗衡。 希望你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获得全局思维。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800字(4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800字1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书,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记载了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俯仰沉浮,讲述了春秋列国时的许多史实。 我仔仔细细地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书中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 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这些人物时而 令我感动,时而令我敬佩,时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会面》是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当时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一辈子都不见母亲。有一位正直之士颖考叔见庄公对母亲不孝,便打了几只鸮鸟进 献庄公。当庄公问是什么鸟时,颖考叔说是一种不孝之鸟,庄公默默不语。正好 厨师送上蒸羊,庄公赏了颖考叔一块羊肩,只见他却用纸包起来要将美味孝敬老母,看到这一举动后庄公触动隐情,凄然落泪,挖地见泉,建一地室,母子在那 里相见,这样既不违背誓言又能孝敬母亲,我被他的聪明、睿智、孝心深深地感动。 《楚庄王一鸣惊人》是让我敬佩的故事。楚庄王即位后贪图享乐、专横跋扈,楚国渐渐衰败,但后来十几位大臣一起去劝说,楚庄王最终在忠臣的规劝下,他 醒悟过来。他一鸣惊人,整顿内改,关心人民,经过多年的努力坐上了盟主的位

置。书上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楚庄王知错能改,还是一个英雄,我们 要向楚庄王学习,做一个有错必改的人。 《褒姒千金一笑》是一个让我气愤的故事。周幽王性情暴戾,沉于酒色。他为了让褒姒这个美人笑,听信奸臣,点燃骊山脚下二十多座烽火台。一时间狼烟 滚滚,火光冲天,鼓声如雷,震人心魄,诸侯以为国有变,纷纷带兵前来勤王。 结果确听周幽王说是个玩笑,诸侯们面面相觑,愤愤而回。褒姒见状,大笑不已,这却给周幽王种下了亡国的种子。后来,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燃气烽火台,就没 人来救援了,周幽王终于被杀死了。结果君不是君的周幽王因为戏弄诸侯而导致 亡国。 当然,这本书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故事,现已家喻户晓,也演变成成语,成为中华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比《三国演义》内涵丰富,人物智谋比《三国》强,是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建议你一定要读一读此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800字2 这个暑假,我读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既精彩又混乱的时期,那时,东周王朝已经衰败,对诸侯国没有了约束,于是,诸侯们各自为政,并相互攻伐。经过长期的战争, 许多国家被消灭了,逐渐形成了战国末期的七个强国。在这本书中,既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田忌赛马”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记载了许多精彩的 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聪明,很有谋略,如果没 有他,齐国就灭不了山戎,齐桓公就不可能称霸天下。 山戎是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入侵北方的燕国,燕王就请求齐国帮

心得体会-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精品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一 名著我看过50余部,印象最深的是《东周列国志》,它是一部诉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小说。 书中赞扬了赏罚分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不渝、有勇有谋的将相,以及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断的豪侠;书中批评了昏庸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以及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它还向我们展现了古代陋习带给平民百姓的痛苦! 这本书里的一幕幕都使我的心震憾不已!每当我翻阅这本记录着中国真实历史的书时,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每每都看全一次,正所谓"百读不厌" 《东周列国志》里的内容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其中的《千古之音管鲍之交》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与人相处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事实往往藏于内在,更不要由一件事去评论一个人的本性。 就象这个故事中的管仲,他到军队当兵,可每次冲锋陷阵时,都躲在最后,而军队返回时却在最前,很多人嘲笑他是个胆小鬼,但鲍叔牙却不这么认为,并为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家中还有一位老母亲要他奉养,他怎么可能是胆小怕事的人呢?"后来管仲和鲍叔牙结成了生死之交,他们的友情也被传为千古佳话。 除为《千古之音管鲍之交》的故事,《郑庄公母子情与仇》也让我记忆犹新。 郑庄公本名寤生,他的母亲姜氏很不喜欢他,而十分宠爱他的弟弟段。 后来寤生继位,号称郑庄公,而他的弟弟段则只有一座小小的共城,因此段也被称为共叔段。 姜氏让郑庄公把京城封给他弟弟,还暗中让共叔段做好准备,一有机会,就去争夺君位。 后来郑庄公的手下公子吕给他想了一个引蛇出洞之计,最后共叔段自杀了,而郑庄公认为这场兄弟间的战争上母亲一手造成,便一怒之下,将她发配到了颍地,并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一段时间后,郑庄公平息了怒火,后悔赶走母亲,但一国之君怎能说话不算数呢?后来国内有个叫颍考叔的人,他提议让人挖

悦读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悦读】读《东周列国志》有 感 【悦读】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000字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轮值周 对《东周列国志》感兴趣,源于儿时父亲亲口相授的这部书里的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程婴 为救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历尽艰难,终于复国;这是 何等的大义!因报智伯之恩,豫让不仅以土地和地位相许,在智 伯死后,还几次为智伯复仇;这是何等的情义!田光向燕太子丹 举荐荆轲刺秦,为了保守机密自刎而死;这是何等的忠义!在现 实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大义”、“情义”和“忠义”,使 得我们有了朋友,有了“死党”;使得我们拥有了和谐的社会和 充满活力的国家。有了这些,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有了乐趣,也使 得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十年,终于摧毁强敌,称霸天下。这个 故事让我们懂得无论处境多么糟糕,都不能没有志向。按照自己 的志向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必有所成。 “智宣子建嗣,谋于族人智果曰:’吾欲立瑶何如?’智果曰:‘不如宵也。’徐吾曰:‘宵才智皆逊于瑶,不如立瑶。’

智果曰:‘瑶有五长过人,惟一短耳。美须长大过人,善射御过人,多技艺过人,强毅果敢过人,智巧便给过人,然而贪残不仁,是其一短,以五长凌人,而济之以不仁,谁能容之?若果立瑶, 智宗必灭!’”其结果就是智瑶铲除了除自己以外的智氏宗亲。 智瑶有英武的外表,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武义,按说,应该是以 为很好的带头大哥,然而,正是智瑶的“贪残不仁”,导致了智 氏亡祖灭宗。假设当初立“宵”为嗣子,“瑶”很可能是一位英 勇善战、保家卫国的将军。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仁德,乃成人之基,成事之本;更昭示了“小胜靠智,大胜凭德”的道理。 如何做人很重要,如何做事,也同样的重要。《东周列国志》中不乏这样伟大的人物:太史季“据事直书”而不畏死;蔺相如“国计为重,私仇为轻”;魏绛不惧权贵、不计后果而执意严明 执法;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孙叔敖的“一钱不入 私门”等等。说明正直、无私的品质对于一个人、一个团队、一 个国家有多么的重要。反观现实中,对上谄媚奉承,对下武断粗 暴的人时而有之;不顾大局、只重私利的事并不鲜见。而倡导 “书香武汉”,正好能够让我们数百万市民读书明理,陶冶清朝、荡涤心灵。作为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通过多读书,读好书, 提升自我相夫教子的能力,岂不美哉!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把我读《东周列国志》的体会、认识和感受一届一届的传授给我的学生们;以期我的学生们以史为鉴, 学会做人,善于做事;把古人的智慧结合现实融会贯通,更好滴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2016-07-03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一) 名著我看过50余部,印象最深的是《东周列国志》,它是一部诉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小说。 书中赞扬了赏罚分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不渝、有勇有谋的将相,以及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断的豪侠;书中批评了昏庸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以及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它还向我们展现了古代陋习带给平民百姓的痛苦! 这本书里的一幕幕都使我的心震憾不已!每当我翻阅这本记录着中国真实历史的书时,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每每都看全一次,正所谓"百读不厌". 《东周列国志》里的内容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其中的《千古之音管鲍之交》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与人相处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事实往往藏于内在,更不要由一件事去评论一个人的本性。就象这个故事中的管仲,他到军队当兵,可每次冲锋陷阵时,都躲在最后,而军队返回时却在最前,很多人嘲笑他是个胆小鬼,但鲍叔牙却不这么认为,并为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家中还有一位老母亲要他奉养,他怎么可能是胆小怕事的人呢?"后来管仲和鲍叔牙结成了生死之交,他们的友情也被传为千古佳话。 除为《千古之音管鲍之交》的故事,《郑庄公母子情与仇》也让我记忆犹新。郑庄公本名寤生,他的母亲姜氏很不喜欢他,而十分宠爱他的弟弟段。后来寤生继位,号称郑庄公,而他的弟弟段则只有一座小小的共城,因此段也被称为共叔段。姜氏让郑庄公把京城封给他弟弟,还暗中让共叔段做好准备,一有机会,就去争夺君位。后来郑庄公的手下公子吕给他想了一个引蛇出洞之计,最后共叔段自杀了,而郑庄公认为这场兄弟间的战争上母亲一手造成,便一怒之下,将她发配到了颍地,并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一段时间后,郑庄公平息了怒火,后悔赶走母亲,但一国之君怎能说话不算数呢?后来国内有个叫颍考叔的人,他提议让人挖一个地下室,深到能看见泉水,郑庄公就可以和姜氏见面了。最后,郑庄公将母亲接回宫中,国人听后都称赞他为孝子!从中我也懂得了做人要正直无私,要像郑庄公那样有孝心!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八十四章《豫让的复仇》。这一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当时的晋国、有智、赵、韩、魏四大家的大臣专政,晋哀公其实只是一个傀儡,智家的智瑶在四家中势力最强,野心也最大,早有取代晋哀公的意图。一次智家问另外三家要土地,赵家不给,智瑶便约韩、魏两家去水淹赵家所在的晋阳城。却反被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灭了智家。智瑶的仆人豫让让

《东周列国志》中的感人情节

之一:义士虞卿 提起虞卿这个人,还得从范雎说起。 话说范雎在魏国无罪,遭须贾猜忌,须贾上报丞相魏齐,魏齐对范雎严刑拷打,几近惨死。所幸在郑安平的帮助下随访魏的秦国使臣王稽辗转逃离魏国,更名张禄,居于洛阳。后来秦昭襄王任用了范雎,升迁相国。范雎一心辅佐昭襄王,昭襄王也对范雎是言听计从。当时秦强魏弱,范雎便准备顺势借强秦之手雪洗昔日之仇,魏齐的厄运也就跟着来临了。 魏齐听说范雎要自己的脑袋,便丢弃相印急奔赵国投平原君。秦国紧追不舍,大有“不得魏齐,誓不罢休”之势。魏齐在平原君众宾客的帮助下,逃至相国虞卿处。虞卿与魏齐素有交。虞卿深知赵王畏秦犹如虎狼,解相印,与魏齐共扮作百姓,同往信陵君处。就要到达信陵君所时,虞卿将魏齐安置于城外,自己先行试探信陵君的态度。信陵君有些犹豫,没有慷慨接纳。虞卿在信陵君所耽搁的时间超出了两人离开时约定的时间,魏齐估计无望,只身一人于茫茫天地间,却无一可以容己之处,内心倍感悲苦与绝望。等到虞卿赶到魏齐安置之地时,魏齐已经魂归九泉。 魏齐死了,虞卿本还可以重新回到赵国,再博得一官半职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他感慨世情,遂不复游宦,隐于白云山中,著述自娱,讥刺时事,有书《虞氏春秋》传世。 之二:可悲白起 白起,秦昭襄王时期的一员名将,封武安君。 初,范雎升秦相,昭襄王尽听范雎计,欲攻打韩。韩上党守将冯亭上书韩王:与其投降秦国,不如投降赵国;赵国得到上党17城池,秦国必然进军赵国,而韩可以自保。冯亭得令,将城池进献给赵王,赵王欣然接受。紧接着,秦赵之间就开始了一场旷日较量。先是秦将王龁与赵将廉颇相持于金门山。金门山下有杨谷水。当时,秦军屯杨谷水之上游,赵军屯其下。秦偏将王陵献计:阻断杨谷水,困死赵军。不料廉颇早作预防,深坑蓄水,数月充裕。 范雎见廉颇不好对付,就大用离间之计,在赵国都城邯郸大事散播谣言,说廉颇老而怯懦,屡战屡败。赵王昏聩,竟然听信谣言。这赵国人也真是,眼看国将不国了,干嘛还要去听信他人之言啊?——可能够把秦国编造的谣言传到赵王耳朵里,并使其深信不疑的人,会有何等的身份呢?食人之禄,家人亲戚都居人“篱下”,怎就不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赵王撤下廉颇,启用赵括。 秦见赵中计,随即派白起,一举在长平关灭了赵括的几十万大军,投降者达40万之众。白起因冯亭当初的嫁祸之策,使白起深信“其吏民不乐为秦,而原归赵”,便一夜间坑杀赵降卒40万,“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又“武安君收赵卒头颅,聚于秦垒之间,谓之头颅山。因以为台,其台崔巍桀起,亦号白起台。” 武安君白起乘胜继续进攻赵,几近邯郸,赵王急忙求良策。平原君门客苏代用离间计离间应侯范雎与武安君白起说:“君不如许韩、赵割地以和于秦。夫割地以为君功,而又解武安君之兵柄,君之位,则安于泰山矣!"范雎醉心功利,恐秦之大功皆归于白起一人,故而向秦王谏言要求以割地求和,收兵停止进攻。这边白起连战皆胜,正欲进围邯郸,忽然听说要班师,知道是应侯的主意,心里非常生气,从此与范雎接下了心结。武安君在民众中宣言说:”自长平之败,邯郸城中,一夜十惊,若乘胜往攻,不过一月可拔矣。惜乎应侯不知时势,主张班师,失此机会!“秦王听说后很后悔,要重新攻打赵国。白起适有病,不能领军,乃改命大将王陵。王陵率领十万大军围攻邯郸,赵王派廉颇御敌,屡攻不下。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之代王陵,武安君奏言,邯郸惊悚已过,况廉颇老将,未易攻也。秦王强之行,白起固辞。秦王复使应侯往请,武安君怒应侯前阻其功,遂称病。 秦王怒白起之拗,命王龁往代王陵。王陵归国,免其职。 王龁围攻邯郸,五月不能拔。白起闻之,谓其客曰:“吾固言邯郸未易功,王不听吾言,今竟如何?”客中有善应侯者,泄其语。应侯言于秦王,必欲使武安君为将。武安君再次称病。秦王大怒,削其爵位,贬为士伍,迁于阴密,立刻出咸阳城,不许停留。 白起行到杜邮,暂歇,以等候行李。应侯复言于王,说白起之行,心中怏怏不乐,大有怨言,其托病非真,恐怕会到别国去,将来成为秦国的祸患。秦王就派人到杜邮,命白起自刎。 ——秦国堂堂大将,纵横沙场几十年,为秦国攻下诸侯七十余城池,战功赫赫,而一朝殒于功名权力之手!范蠡有言:“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有言:“敌国破,谋臣亡。”——所谓的社会角色,只不过是当权者手中的一粒棋子罢了。在其位,应尽其职,切忌职务之外的胡思乱想。

《东周列国志》读书心得

《东周列国志》读书心得 当你了解历史,你会从前辈那里获得宝贵的经验,变得更加理性和明智。 《东周列国志》描述了从西周灭亡后东周的建立到秦始皇统一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有许多各自为战的国家,有许多英勇的将军,有许多聪明能干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 他们在争夺权力和土地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性格、善良和背叛的嘴脸就像一碗掺了很多许多人性成分的汤,不仅再现了战争的年代,还留下了许多令我振聋发聩的惊奇和难忘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国》一章描述了周王因为他的女色而不爱人民,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啊!这一悲剧确实令人痛心,警示子孙后代和那些君主们,在国家和女色面前要学会权衡,,孰轻孰重自己心里应该有个数。 我认为周幽王失国的原因不仅是褒姒的责任,他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因为我从他的故事中看到他没有自控力和约束自己的能力。

如果他是严于律己、修身养性、勤勉于心的人,那亡国就是天荒夜谈你的事,即使褒姒再妖娆,也统治不了国家的兴衰。 历史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中许多令人激动的故事流露出的情感让我很感动。郑庄公很伤心,因为他的母亲偏袒他的小儿子,帮助他发动叛乱。在母亲的阴谋失败后,就把她送到了边境,庄公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他想念他的母亲,他派人去接母亲回来。 当他们相遇时,母子俩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虽然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这是一个错误,但我认为这也是一个爱的错误。 在爱的旅途上谁不会犯错?我赞扬郑庄公把感情置于疏远和仇恨之上。亲人犯了错,不应该一味的责备,应该学会宽容,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家庭。 这本书中的许多地方让人觉得与众不同,除了亲情,还有谦让。鲍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为了齐国的繁荣昌盛,就让位给他。

读《东周列国志》(八)

【原创】读《东周列国志》(八) 第八回立新君华督行赂败戎兵郑忽辞婚 郑庄公在戴国之战中几乎全歼宋军,但却无力向吞并戴国一样吞并宋国。宋国爵尊国大,经得起一场大败,其他诸侯大国也不会坐视郑国强大,能让宋国屈服或许对郑庄公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郑国首先与齐鲁等国结盟,形成对宋国的牵制和包围;然后假借天子之名讨伐宋国,占据道德高地;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扶持宋国内部反对势力。寻求结盟、控制舆论、扶持反对派这三个方法一直到现在都是国家对外战争中常用的手段。宋殇公的堂兄弟公子冯就在郑国,郑庄公一直善待他,公子冯就是最后一张王牌,这张牌终于等到出手的机会了。 宋国有两大重臣,一位是执掌兵权的孔父嘉,一位是丞相华督。华督一直与公子冯的关系密切,在国内地位一直不如孔父嘉,不被宋殇公重用。孔父嘉战败逃回宋国后,华督发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华督利用国人对战败不满的情绪,将战败责任和穷兵黩武的罪名都推给了孔父嘉,并在百姓中散布;然后又在军中造谣说孔父嘉又要起兵伐郑,以报兵败之仇;正所谓“三人成虎”,军心民心很快都被谣言所涣散。华督假意出面安抚,实则火上浇油,终于激起了军队哗变。但是真正让华督下决心杀害孔父嘉的却不是政治权力,而是一个女人——孔父嘉的妻子魏氏。魏氏在踏青时节无意中掀开车帘,恰好被华督看见,华督惊为天人,在得知是孔父嘉的妻子后,更是日夜思念想占为己有,最终下定决心要除掉孔父嘉,并霸占魏氏。哗变的军队在华

督的带领下来到孔父嘉府中,毫不知情的孔父嘉被杀害。华督趁乱抢走了魏氏。因妻子太过美丽而遭杀身之祸,孔父嘉却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孔父嘉家将护送其子逃至鲁国,前文也说了,孔父嘉就是孔子的先祖。如果孔家没有这场灾难,孔夫子的曾祖不会移居鲁国,即使宋国公卿贵胄之家生下了孔仲尼,没有鲁国的环境和管牲口、当仓库管理员的经历,“孔仲尼”也难成为孔夫子。孔父嘉夺妻之难这样的历史苦难碎片的“蝴蝶效应”,塑造了中国文化先贤孔夫子的命运,甚至也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方向,如果没有了孔夫子,五千年中国会是一幅什么景观呢? 宋殇公听说孔父嘉被杀,要追究华督责任,华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鼓动哗变士兵杀害了宋殇公。华督一面将国库中的珍宝向各国行贿以求各国默许这一既成事实,一面亲自向郑国报丧并迎公子冯回国继位。郑庄公当然愿意看到这个自己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于是同意送公子冯回国。公子冯终于再次踏上了宋国的土地,这一等就是十年!离开的时候,他是一位落难公子;回来的时候,却身为国君,史称宋庄公,他回国后首先要感激的就是故交华督,让他继续做太宰。公子冯感激郑国多年来的保护和照顾,在临行前向郑庄公许诺“当世为陪臣,不敢贰心”,郑庄公对宋国的战略目的终于达到了。 要想成为一个让诸侯认可的霸主,除了在诸侯之间争霸中称雄,还要在对外战争中驱除游牧民族的入侵,后世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霸主都有这样的战绩。齐国受到北戎的大规模进犯,齐僖公向郑、卫、鲁三国借兵。郑庄公派世子忽为大将,领兵援助齐

【悦读】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悦读】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悦读】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000字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轮值周 作者:邱晓虹老师 对《东周列国志》感兴趣,源于儿时父亲亲口相授的这部书里的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程婴为救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历尽艰难,终于复国;这是何等的大义!因报智伯之恩,豫让不仅以土地和地位相许,在智伯死后,还几次为智伯复仇;这是何等的情义!田光向燕太子丹举荐荆轲刺秦,为了保守机密自刎而死;这是何等的忠义!在现实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大义”、“情义”和“忠义”,使得我们有了朋友,有了“死党”;使得我们拥有了和谐的社会和充满活力的国家。有了这些,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有了乐趣,也使得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十年,终于摧毁强敌,称霸天下。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无论处境多么糟糕,都不能没有志向。按照自己的志向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必有所成。 “智宣子建嗣,谋于族人智果曰:’吾欲立瑶何如?’智果曰:‘不如宵也。’徐吾曰:‘宵才智皆逊于瑶,不如立瑶。’智果曰:‘瑶有五长过人,惟一短耳。美须长大过人,善射御过人,多技艺过人,强毅果敢过人,智巧便给过人,然而贪残不仁,是其一短,以五长凌人,而济之以不仁,谁能容之?若果立瑶,智宗必灭!’”其结果就是智瑶铲除了除自己以外的智氏宗亲。智瑶有英武的外表,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武义,按说,应该是以为很好的带头大哥,然而,正是智瑶的“贪残不仁”,导致了智氏亡祖灭宗。假设当初立“宵”为嗣子,“瑶”很可能是一位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将军。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仁德,乃成人之基,成事之本;更昭示了“小胜靠智,大胜凭德”的道理。 如何做人很重要,如何做事,也同样的重要。《东周列国志》中不乏这样伟大的人物:太史季“据事直书”而不畏死;蔺相如“国计为重,私仇为轻”;魏绛不惧权贵、不计后果而执意严明执法;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孙叔敖的“一钱不入私门”等等。说明正直、无私的品质对于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有多么的重要。反观现实中,对上谄媚奉承,对下武断粗暴的人时而有之;不顾大局、只重私利的事并不鲜见。而倡导“书香武汉”,正好能够让我们数百万市民读书明理,陶冶清朝、荡涤心灵。作为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提升自我相夫教子的能力,岂不美哉!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把我读《东周列国志》的体会、认识和感受一届一届的传授给我的学生们;以期我的学生们以史为鉴,学会做人,善于做事;把古人的智慧结合现实融会贯通,更好滴服务于今天的工作和生活。 读一部《东周列国志》,既能了解五百多年的历史,又能沐浴众多大家的光辉思想,还能受教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安生立命之法;真可谓受益无穷。 查理九世恶魔医务室读后感(一) 作者:张雅亿 今天下午,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查理九世恶魔医务室》,这是一本既惊险又恐怖的冒险小说。 书中,介绍了一支有四人一狗组成的DODO冒险队,冒险队的老大是一只会说话,知识渊博的小狗,名叫查理九世。小兵是爱问问题,好奇的墨多多。参谋当然是DODO冒险队唯一的女生尧婷婷,她认真又富有同情心,还是班长哦!扶幽是技工,随身带百宝箱。战斗机胡沙绰号虎鲨,勇气十足,适合”保镖”角色。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墨多多收到了一封神秘的委托信。要求他们在指定的时间到

东周列国志读书心得800字

一切都要从一泡龙徐开始说起。两千多年前的周厉王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当时的一时好奇,最终竟然葬送了周家几百年的基业。褒姒进京,烽火戏诸侯,犬戎用铁骑踏平了大周的心脏一一镐京;平王东迁,郑国崛起,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崭新的一页,至此中原大地上战伐不止。本书正是由此开始,记载了平王东迁至秦国统一五百年间的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 读懂了历史,就会获得前人宝贵的经验,使自己变得明理智葱。 《东周列国志》描绘的是西周火亡后东周成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里而有许多各自为战的国家,有无数骁勇的将军,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许多昏庸和开明的君主。他们为了权力和上地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性格,善良与奸诈的嘴脸就像一碗搅和着许多人性佐料的汤,不仅再现了那个征战的时代,还留下了许多令我振聋发脱的惊奇和值得铭记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国》一章述说了周幽王因为女色而不勤政爱民,最后招致亡国祸事,八百年基业毁于褒姒。哎!这个悲剧固然可悲,警醒了后人和那些君主,在江山与女色而前要学会衡绘,孰轻孰重自己心里应该有个数。我想周幽王为什么会亡国,不仅仅是褒姒的责任,他应该负全责,因为从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对自己没有自控力和朿缚力,不懂得刚则柔,柔则刚,只是一味的柔,泯火了上进心,消磨了意志。如果他本身有严于律己,修身养性,勤于国事的心,亡国之事便是天荒夜谈,即使褒姒再妖媚,也不可能主宰江山的兴亡。 历史总是和人连在一起的,诸多的感情就在历史的激扬文字中展现得令我感动万分。郑庄公因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起兵造反而伤心。母亲的讣谋失败后,被发配边疆,庄公有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后来因为思念母亲,派人迎回了她,母子两人一相见便抱头痛哭,尽释前嫌。读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毕竟亲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亲对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对子女爱的初衷,才有偏爱。这是个错误,但我认为这也是因爱而错, 谁不会在爱的旅途上犯错呢我赞扬郑庄公能够把亲情放在隔阂恨意之上。亲人犯了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怪,应该学会包容,这样在爱的融化下,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十指连心的亲情。 这本书里许多地方让人感悟非凡,除了亲情,还有谦虚让位。鲍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便为了齐国的强盛让位于他。这是鲍叔牙的宽阔胸襟与为国的中心。他在国家与自己的路上选择了国家。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自己身居高位,但是我们的荣誉是国家给的,就要为国家着想。有能人强过自己,就要能者居之,谦虚的'举荐,并且为了祖国可以让位,这样祖国在能人的带领下,一左会强大的。自己也会因为国强而获得自己的幸福。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 余自幼喜读中国历史,三代以下无不涉猎,但凌乱不全。因幼喜读说部,故汉、厲、两宋史知者多,而先秦史知者少。尤其春秋战国,征战无休,朝立夕火,弱肉强食,纷乱难记。自思丁忧之身,无可娱暇,可用三年时间通读历代史书。又惮于正史以纪传为体,卷秩浩繁, 文晦难解。故欲以野史为先,将本国历史从头梳理一遍。野史有名者,以蔡东藩先生的《历代通俗演义》为优,而先秦史当以冯梦龙初著、蔡元放校订的《东周列国志》为佳。

读《东周列国志》(七)

【原创】读《东周列国志》(七) 第七回公孙阏争车射考叔公子翚献诌贼隐公宋国孔父嘉率兵“围郑救宋”,逼迫郑庄公班师回国,解了宋国之围。孔父嘉见目的达到,不再恋战,借道戴国回国。戴国以为宋卫联军来攻城,立即封闭城门,准备迎战。不料,这一下惹怒了孔父嘉,执意要攻打戴国。郑庄公将得到的宋国两座城池送给鲁国,并与齐鲁二国结盟后,班师回国。途中,郑庄公接到宋卫联军进攻戴国的消息,于是决定将计就计在戴国与宋卫联军决战。宋卫联军连日攻城未果,却突见城上已遍布郑国旗号。郑庄公的计策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取南郡的计谋类似,郑庄公派大将公子吕率兵营救戴国,自己隐藏其中混进城中。郑庄公凭借威名几乎不费一兵一卒,逐走戴国国君,吞并戴国军队,占据戴国。孔父嘉看到自己白忙一场,城池却被郑国所得,顿时怒火冲天,要与郑国决战。孔父嘉当然不是老奸巨猾用兵如神的郑庄公的对手,郑庄公用计击溃宋卫联军,孔父嘉几乎是独自逃脱。 郑庄公大胜回国后,颖考叔建议,郑国是奉王命征讨宋国,许、郕(cheng)两个小国竟然公然“抗命”,不派兵协同作战,必须给予严惩,方可震慑诸侯。于是联合齐国进攻两国,并约定郕国归齐国,许国归郑国,然后向周天子报捷,此假命伐宋之事即可“圆满”,且不被诸侯怀疑。在进攻许国之前,郑庄公大阅兵马,并制“奉天讨罪”大旗一面,类似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瑕叔盈、颍考叔、公孙阏(yan)三人各显神通,类似于夏侯渊、徐晃、许褚比

试一样,争当先锋官。结果也是类似,统统赏赐,不分胜负,但不是每个人心里都会平衡的。于是悲剧在进攻许国时上演了。 许国是男爵(最低爵位)国,爵低国小,但许国国君深得民心,一时难以攻克。攻城第三天,颖考叔挟大旗奋勇争先,登上城头,公孙阏怕颖考叔争头功压过自己,在背后突施冷箭,射杀颖考叔。庄公文武双全的重要助手颖考叔被自己人所害。郑军最终占领许国,但如何处置许国却成为难题。齐鲁二国都坚辞不受许国之地,郑庄公贪恋却无法明说,于是将许国一分为二,一半让许国国君弟弟居住,一半由郑国派人驻守,名为协助,实为监视。郑庄公用巫术查找射杀颖考叔的人,颖考叔鬼魂索命,毙杀公孙阏。公子吕、颖考叔、公孙阏先后离世,庄公的得力助手开始凋落,剩下的只有谋略过人却没有道德底线的祭足和贪而狠的大将高渠弥,颖考叔的死对庄公死后的局势影响很大。 在回头看看鲁国公子翚(hui)导演的让人感觉惋惜的政变。这还要从当初鲁隐公的父亲鲁惠公说起。鲁隐公出生的同时,宋国的宋武公生了个女儿,生下来手上就有四个大字:为鲁夫人。此乃上天作媒,于是,鲁宋两国成为亲家。十五年后,宋武公把女儿送过来,嫁给鲁隐公。但其父亲鲁惠公发现这个儿媳妇太漂亮了,于是把她变成自己夫人,没多久生个孩子名叫姬允。鲁惠公爱屋及乌,把姬允立为世子。公子姬允很小的时候,鲁惠公就去世了。由于公子允太小,于是大臣拥立鲁隐公登基,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鲁惠公的君位是应该传给公子允的。转眼间,鲁隐公登基十一年了,公子允也十七岁了。公子翚想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 三国虽然有趣,但过于短暂;秦朝虽然勇敢,但过于残暴;明朝虽然战无不胜,但过于无能;只有东周呆若木鸡才是给人带来无穷情趣。那些惊险的宫廷斗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场面宏大的战争,各国国君贤纳的感人故事,全面体会了东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东周历史的记载,离不开的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面精彩的故事,也离不开冯梦龙良苦用心地将纷繁芜杂的线索处理得有条不紊。《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事情。第一个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此,西周灭亡,春秋开始,春秋开始后,周王朝国力一蹶不振,取了代之的是强盛的诸侯各国们。映入脑海的是“春秋五霸”,后来,是”战国七雄”。他们使中国国力突飞猛进,无论是军事、教育、经济还是政治都占据了世界的一席之地。此外,我们现在经常用的很多成语,典故都来自《东周列国志》,如:一鼓作气,完璧归赵等等。 《东周列国志》最大的意义是得民心得天下的道理,在最后一回——三十回统一六国上说:二世残暴,不得人心,虽兵甲数十万,但义兵志也,次发反击大战,敌朝灭。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理,解决疑难,走出困境的事情,也有很多以理服人的论辩,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做人的智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 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败落敌人入侵,东周建立一直到六国被灭,秦始皇统一天下。 这里讲述东周时期的各位诸侯王互相争战,互相将自己国家的太子送到别的国家谈和当人质,这种方式让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后,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国发生矛盾,两国交战时,被攻的一方城内除了卫兵之外还要让百姓也扛上斧门。棒子。锤子来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么想的,卫兵就要保护百姓,让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战斗,那卫兵和百姓有什么差别,百姓当不当卫兵有什么关系呢?这让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后,只会索取,会奉献的没几个。而有一点让我最痛恨的就是,为什么在守城弹尽粮绝时或天灾人祸没饭吃时,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不管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全都将小孩为什么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为什么古时的大人就不能割两块自己的肉给孩子吃。古时的大人跟现在的妈爸跟本没法比。我也不说了,大家都眼见为实。为什么那么残忍,怎么能他们也有舍不得的,但他们不是大家都饿着,宁愿饿死,也不动孩子一个手指头,而是两家人交换孩子,互相吃肉!可气!可恨!可恼 后来各国连年征战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最后秦国灭了其他七国统一天下。这时东周呢?早就在历史上记录住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3

初中生满分作文精选:喜读《东周列国志》

喜读《东周列国志》 今天早上,语文老师笑嘻嘻地走进教室,对我们道:“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欣欣教育给我校捐赠了大量图书。”同学们听了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一到中午,我就去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我十分喜爱的《东周列国志》,这也是我的第一 本课外书。《东周列国志》是一本很好看的历史书,其中有一节第四十九回《完璧归赵 将相和亲》写了:一日,有一外来客以一白壁来求售。缪贤爱其玉色光润无瑕,以五百金 买下,“此乃和氏之壁也”。此事渐渐为赵王所知,赵王问缪贤,缪贤因过于至爱不肯献 出来。后来,和氏璧落入赵王之手,不久,这消息传到了秦王耳里,秦王致书信与赵王 道:“愿以咸阳十五城为酬谢之礼,惟君王许之。”赵王得秦王之书,即招大臣廉颇商议 。欲将和氏璧与秦,恐玉去而城不得;欲勿与,又恐触秦王怒。如能派一勇士,怀壁去 秦,得城则送壁于秦,不得城着则人呢乃以壁归赵,方为两全之策。赵王就拜蔺相如为 大夫,以壁授之。相如奉壁西入咸阳,相如献上和氏璧,相如见秦王并不提尝城之事, 心生一记,乃对秦王道:“此壁有一微瑕,臣请为王指出。”秦王命左右以壁传于相如, 蔺相如举着壁准备往墙上撞,秦王见此立即阻拦,相如说:“秦王必须举行一个大的宴会 ,五日后他便把玉奉上。”秦王没法只好答应了,看相如早

已把壁送回赵国,秦王又只好 把相如送回赵国。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之会,秦王想侮辱赵王,但被相如侮辱了,相如有 立了功,赵王又拜相如为上相,廉颇有些不服气,对手下说:“我廉颇不如那个蔺相如吗 ?”可后来听了相如的话,廉颇到蔺相如家负荆请罪。 困难,通常与失败联系在一起,令人望而生畏,人生有谁没有犯过错,但是要知错就 改,蔺相如不畏困难,有勇有谋,廉颇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自然界没有 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困难,困难对于 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既然困难是 难免的,那么就应该勇敢去面对。 感谢欣欣教育基金会给我校捐赠大量图书!我今后一定不负您的希望,我一定加倍努 力学习。

高中作文 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之红颜有感_1500字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东周列国志》之红颜有感_1500字 古语有云:自古红颜多祸水,奈何“英雄不过美人关”。更何况是拥有一方土地,又拥三宫六院的君主呢?他们怎会不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色而动容? 头说的便是褒姬。她是个孤儿,被抚养长大。她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褒人在偶然遇见,用此赎罪。哎,这是赎罪,还是得罪?这周幽王可谓是爱她之深。她的倾国之貌,让他当场拜倒。哎,褒姬只得王宠哪够,既然为他谋了一子,当然要想法让申后下台。所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她设计害得申后母子闪边,自己贵为人后。可是却从为展露她的一抹微笑,弄得幽王为博那笑,烽火戏诸侯。更因此闹到最后国也没了,命也没,美人被别人拿去取乐了,没法一起上黄泉,讽刺呀。真是陪了国家又折爱姬。 “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苍穹。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烽火戏诸侯成为千年之笑柄。褒姬这一笑到底是笑幽王痴,笑列国痴,还是笑这场游戏痴呢?红颜祸水,夏因妹喜,商为妲己,今因褒姬。倾国之笑,它没错;倾国之美,它更没错。错在它们都在褒姬身上,而褒姬在皇上身边。 再说文姜。她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乱伦,是一切的开始。因为这,她嫁给鲁公,然后鲁公因此被杀,而后若不是后因帮助自己的儿子管理国家,成为出色的政治家,那她的评价只有一个淫荡之名。她的美貌,并非比得上褒姬;她的生活,可能还没褒姬来得干净;而她的才智,却比褒姬有过之而无不及。褒姬的智用于谋地位,而文姜却凭此保护朝政,这似乎变注定,褒姬被指骂妖女无一是处,而文姜还有稍许美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